二月份北京旅行需要穿什么衣服
海参崴亲历:俄罗斯军人怎样穿军装逛大街?五一,没错,就是从今年的5月1日起,解放军官兵非因公外出可以着军装了!几天来,朋友圈被这条消息刷屏。有士兵讲,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穿着军装“
海参崴亲历:俄罗斯军人怎样穿军装逛大街?
五一,没错,就是从今年的5月1日起,解放军官兵非因公外出可以着军装了!
几天来,朋友圈被这条消息刷屏。
有士兵讲,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穿着军装“潇洒走一回”,展示自己帅帅的军人形象了。
也有人担心,穿军装上街实在不方便,如果哪里没注意被人偷拍放到网上,又是件麻烦事。
我是举双手赞同军人非因公外出着军装的。除了那一种特有的荣誉感、自豪感之外,更重要的还给人民群众一种安全感。
威武的中国军人(资料图片)
试想,在公交车上,在任何公共场所,如果有扒手想行窃,有坏人想干什么坏事,看到有穿军装的在场,怎么都得忌惮几分!
至于说一些人的担心,我想只要每个军人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军队纪律,大可不必有所顾虑。
就像俄罗斯军队,对军人外出着装没什么限制,俄军人也特别喜欢着军装外出,展示自信威武的形象,深得民众喜爱和崇拜。我在俄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见闻,就印证了这一点。
俄远东城市海参崴市中心胜利广场
1.俄军人特别喜欢着军装外出
2017年9月,中俄海军“海上联合-2017”第二阶段演习兵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集结。演习准备间隙,中俄编队双方都安排了外出参观、购物等活动。我注意到,中国海军外出人员全部换着便装集体整队外出。而俄方,不管是军官还是合同兵,基本上都是着军装外出。
我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最繁华的街道斯维特兰那大街上,碰到一名俄海军士兵。他个头高挑,脸上还有些稚气,但一身蓝色的水兵服衬托出他英武的气质。
走在大街上的俄罗斯海军水兵
这名水兵背着一个小背包,头戴耳机听着歌曲,旁若无人地行走在大街上,显得很放松。
有几个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小姑娘显然很喜欢这个小水兵,上前邀他合影,他愉快地答应了,并按小姑娘的要求用右手摆了个“V”型的手势。
姑娘们看上去很兴奋,离开时还纷纷冲这个水兵做出飞吻的动作。小伙子脸红了一下,继续听着歌曲走开了。
俄少女与水兵合影后对着我的镜头摆POSS
在这条大街的胜利广场,鸽子飞舞,游人如织。一个漂亮的俄罗斯女孩挽着一名水兵的胳膊从这里经过,女孩时不时地踮起脚尖亲吻水兵的面颊。
看上去,这是一对情侣利用短暂的演习间隙会面。边上人来人往,没人注意他们,更没有人对他俩的亲昵行为拍照,一切都好像再自然不过。
这名水兵在陪女友逛大街
俄罗斯军人可以纹身。我在两国海军的舢板比赛上,就看到不少身着无袖海魂衫的海军官兵,胳膊上纹着老虎、北极熊等动物图案,配上他们粗犷的身形,显得很霸气,很有“杀伤力”。
当然也有的纹身比较搞笑,比如有一名海军士兵胳膊上纹了一只乌龟,还有一名纹了一个汉字“忍”字,大概都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希望长寿,或者是表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人格诉求。
臂上纹着乌龟的俄海军士兵
别看俄罗斯军人纹身在我们的眼中属于另类,但当他们身着军装外出时,就很注意自己的形象。
俄罗斯男子包括军人喜欢饮酒和抽烟,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那几天,我却没有看到过俄军人在酒馆中聚餐喝酒。
一队外出的俄海军官兵
他们抽一种比较细的当地产雪茄,也没有边走边抽的,而是在街道和商场、饭店门前专设的吸烟场所吸烟,完了将烟头掐灭在垃圾筒里。
大街上很干净,看不到烟头和痰渍以及大声喧哗的情况。这种文明的举止看上去与“战斗民族”的称号不相配,但事实就是如此。
行人从干净整洁的大街上走过
2.穿着军装的“娃娃兵”很常见
中俄海军联合演习岸港阶段结束时,我和几位同事趁着难得的空闲时间,慕名来到大俄罗斯岛要塞旧址参观。这里原是日俄战争时期的军事要塞,如今被开发成了军事文化主题爱国者公园。
军事主题公园内的俄军人表演
园内有一座精心修筑的地下三层的堡垒,地面上还遗留有海岸炮台和海岸炮(轨道炮),以及众多的坦克、装甲、高射机枪、吉普车等废旧军事装备,参观者可直接上手操作。
军事文化主题爱国者公园一角
我们到的时候,正赶上一群身着特制军装的孩子们在一个教官模样的老人带领下来此参观。这些孩子都像是小学生,在教官一番训话后,争先恐后地爬到各种装备上,有的练瞄准,有的摇高炮管,有的模拟射击,真是有板有眼,像模像样。
我们听说,这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一个少年军校的部分学生,利用周末来接受国防教育和实际训练。
嗬!“战斗民族”的称号可不是白给的,国防教育,从娃娃抓起!
老教官在为一名“童子军”整理服装
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与那个老教官用英语简单聊了起来。他告诉我们,俄罗斯开办了大量少年军校、武备中学训练“童子军”。这些娃娃兵既有遗孤、现役军人后代,也有部分其他公民的子弟,经过训练后素质很高,是未来军队的中坚力量。因为俄罗斯民族素来崇尚武力,不少俄罗斯家庭都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少年军校学习。
一名娃娃兵在吃战地食品
一番交流之后,我们彻底明白了为什么这几天在市区里总能看到不少娃娃兵,并且在专门售卖军服的军品店里,还有卖带有红五星标志的“童子军”军服和军帽。
童子军在要塞军事公园内练习操作装备
这里补充介绍一件有意思的事,就是俄罗斯军人的服装需要自购,包括各种符号、标识。我们在斯维特兰那大街西头的军品店里,就看到不少俄罗斯军人在这里购买军服以及金属标识。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这里也向游客售卖,我们饶有兴趣地买了一些标识,缀在旅行包上当饰品。
至于军人为什么要自购军装,我们听说,2012年之前,俄军人军装还是每两年统一更换一次,但有个问题就是各类军装的磨损程度不一,比如常服、作训服,尤其是鞋和裤子往往等不到两年就坏了,而军帽和制服上衣还都崭新,不必更换。
作者购买的俄军金属标识
因此为节约起见,从2012年起,俄军人每年领取一定数额的服装费,根据个人需要自行购买新装。
对于自购军服,有人认为是俄经济衰弱、回到封建时代(在封建时代,俄罗斯贵族从军得自备战马、武器和军装)的兆头,也有人认为这是比较科学的被服供应制度。
对此,我们不作评价,只要俄军人愿意就好。
观看中俄海军舢板、拔河比赛的俄海军士兵
3.俄民众很尊重自己国家的军人
普京多次说,俄罗斯今天的广阔领土与海洋都是老一辈军人用一滴滴鲜血争得的,每一个俄罗斯人都应永远尊重为民族为国家冲锋陷阵流血牺牲的俄罗斯战士。
衡量用人时,普京也把有没有当过兵作为重要的一条。他认为,有过军旅生涯,才可能具备“完整的性格”,才值得信任。
一名娃娃兵在军事公园煮战地食品
“战斗民族”,是以血性、血肉之躯换来的称谓。
俄罗斯崛起的历史是一部典型的战争史,打了几百年的仗,尚武的传统已经渗透进俄罗斯民族的血液中,即使在今天依然没变。
去年10月,俄罗斯一架苏-24战机在叙利亚赫梅明空军基地起飞时坠毁,飞行员没有在第一时间弹射而遇难。俄罗斯为两名牺牲的飞行员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俄民众为牺牲的飞行员举行隆重葬礼(网络图片)
今年2月8日,俄罗斯追授在叙利亚牺牲的飞行员罗曼·菲利波夫“俄罗斯英雄”称号,并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据统计,从2015年至今,至少有40名俄罗斯军人在叙利亚阵亡。这些俄罗斯军人的壮烈牺牲,这些悲壮的英雄人物,对于团结和凝聚俄罗斯民族士气是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战斗民族”,还在民众的崇尚英雄中形成。
俄海军太平洋舰队仪仗队
在俄罗斯的许多城市,最多的景点设施往往是英雄雕塑和纪念广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个不大的城市,就有250多处这类建筑设施。
战斗荣誉纪念广场的长明火
最著名的长明火位于远东苏维埃战士纪念碑前,顾名思义,一年365天从不熄灭,纪念二战时期为俄而战死的远东苏维埃战士。每个牺牲战士的姓名都被镌刻在纪念碑两端的高墙上,密密麻麻。
那里,几乎每天都有俄罗斯新人在长明火前举行婚礼,每天都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到这里来送花照相。俄罗斯人敬仰每一位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英雄,愿意为他们塑像纪念。他们从不诋毁自己的英雄,也不会去偷拍自己国家军人偶尔的小过失放到网上炒作。这也是俄罗斯军人愿意穿军装逛大街的一个因素吧。
位于斯维特兰那大街的胜利广场
“战斗民族”,既是一种民族性格,更是一种浸入骨子里的荣誉感。
到过俄罗斯的人都知道这个国家有“三多”:纪念碑(馆)、塑像多,军事节日、阅兵式多,娃娃兵多。军人的荣誉感爆棚。因为他们深知,军人最讲究荣誉的,没有荣誉感的军队绝对没有战斗力。
民众在军事公园熟悉军队生活
正因为崇尚荣誉,在许多公共场合,不仅俄罗斯军人愿意穿军装,连退役的老战士都喜欢穿着出来。俄军规定,军官退役后仍可保留原军衔称号。军龄满25年以及有特殊功勋的退役者,逢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仍可穿军装。
英气不减当年的俄老兵
在这次“海上联合-2017”第二阶段演习,俄海军太平洋舰队为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就有十几名耄耋之年的卫国战争老兵和老海军身着军装、佩戴勋章参加,受到中俄海军演习指挥官的高度评价。
看来从俄罗斯整个社会来讲,热爱军队是传统,是自觉行为,不是做样子给人看的。
多一分对军人的尊重,国家就会多一分尊严,人民就会多一分安全。
中俄海军舢板、拔河友谊赛结束领奖合影
历史系独生女:以上全都不重要,我是想让你们知道下面的事情……
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清朝时为中国领土,划为吉林将军隶下,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割让给俄罗斯,俄罗斯将其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