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旅行散文
原创: 艾贝保·热合曼等 神奇的花草文/艾贝保·热合曼小时候放羊,不是在山上,就是在田野。当然,为了抓膘,也趁人不备把羊群赶到渠水边,因为沟渠里淌水,渠两边草就长势旺盛,羊吃得肚
原创: 艾贝保·热合曼等

神奇的花草
文/艾贝保·热合曼
小时候放羊,不是在山上,就是在田野。当然,为了抓膘,也趁人不备把羊群赶到渠水边,因为沟渠里淌水,渠两边草就长势旺盛,羊吃得肚子鼓鼓的,我的心里自然美滋滋的,早就听父亲说过,羊的膘情好,价钱才会好,身上穿的,上学用的,都指望着它呢。不过到渠边放羊,要冒一定风险,特别是那些流经庄稼地的渠水边,不是种了玉米小麦,就是长着土豆蔬菜,羊儿“吃着碗里的,眼睛却盯着锅里的”,一不留神就会窜进地里,糟蹋了别人的庄稼,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薄荷芽就喜欢在这种潮湿的地方生长,混杂在长长短短的野草丛里,很难第一时间从一片绿色之中分辨出来。然而那种挥之不去的特殊芳香,却总是随着扑面而来的徐徐清风,渗入鼻腔,沁人肺腑。实际上一开始接触到这种味道的时候,并不知道它是来自薄荷芽,直到有一天母亲牙龈痛得厉害,就来到沟渠边,俯下身子瞅了瞅,随手掐了几棵野草,用水洗了洗,张开口慢慢嚼了起来。我这才知道这种一乍来长,红绿相间茎,扁长型叶子的野草,就是母亲所说的“雅勒普孜”,也就是薄荷芽。不曾想这种味道特别的野草,羊儿喜欢吃,还能治牙痛,就觉得神奇,开始特别留意,后来甚至家里来了客人,母亲让我掐些薄荷芽,做包子、饺子提味时,我就像个经验丰富的大师傅一样,径直来到沟渠边,腰一躬,头一低,眼一瞅,手一伸,就准确无误地掐到薄荷芽了。

再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薄荷芽城里人都叫薄荷,包括水果糖,冰棍儿和牙膏,都有薄荷味的,我就钟爱薄荷味的牙膏,刷牙的同时,还能想起儿时放羊的日子,感到特别怀念和温馨。更神奇的是,这些年维吾尔族的一些餐馆茶馆,喝茶的习俗也在不断发生着悄然变化,以前生活困难时,主要喝砖茶和奶茶,到后来红茶和香茶,到现在薄荷茶则非常受欢迎,我想除了其特殊的味道,恐怕还有它的医疗价值,据说薄荷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之功效。乌鲁木齐的薄荷茶,可以配蜂蜜,也可以调果酱,一把透明的玻璃茶壶,看得见绿色的薄荷叶上下漂浮,养眼提神,一人一个小茶杯,也是透明的,再配一把不锈钢银色小勺,不停地搅动茶水,于是,薄荷的香气,蜂蜜的甜美,果酱的原生态,仿佛绕梁不绝的迷人神曲,就这样在人的心里回荡,那感觉实在太好了。难怪一个亲戚过个十天半月,就让我请他喝一次薄荷茶,原来他说已经上瘾,不喝不行了。
说到海娜,那可是女孩子们的专利,小时候也叫“指甲花”。村上几十户人家,只有铁毛尔奶奶家种的最好。铁毛尔奶奶家住在麦场下面一个土坡上,低矮的土房子前面,有个小小菜园子,说是菜园子,其实只有很少几个品种,而且都是维吾尔族喜欢的西红柿和豇豆等,西红柿搭的是小架子,也就是插三根棍子,呈三角状,等秧子长高了,拉起来绑在架子上,结了果实,远远看去就像一个个灯笼,红的、绿的,一串串,一簇簇,特别诱人。豇豆则用长长的豇豆杆子,有的用葵花杆,更多的用榆树、杨树条子,比指头粗,要结实,高过人头,豇豆出土开始扯秧,就要把杆子插上,两个一组,人字形状,结了豇豆,一把子一把子吊在空中,采摘起来非常方便。前两样是蔬菜,是人们身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而海娜则是抹在指甲上的,纯粹为了好看,所以种的很少,也就桌子大小一点地方。当时,男孩子的心思在西红柿上,想着偷吃一个,解嘴馋;女孩子的眼睛不用说瞄准了海娜花。
问题是,铁毛尔奶奶家的菜园子扎了篱笆,不是柴梢子,葵花杆子,而是清一色沙枣树枝子,上上下下都是刺,身子还没钻进去,到处刮的都是伤,划不来。关键是那只四眼黑狗,从早到晚就在菜园子门口卧着,远远看见人就开始“汪汪汪”叫着,拉着铁链子哗啦啦响,动静大得很,根本不敢靠近。于是就央求铁毛尔带着我们一起去,毕竟是自己的亲孙子,奶奶多少要给点面子,不过有着附带条件,那就是帮着浇水。所谓浇水,就是大家提上水桶,轮流到下面的涝坝提水,然后小心翼翼来到菜园子,按顺序依次给西红柿和豇豆们浇水,等西红柿和豇豆们沟里水满了。这才轮到海娜花,而且一次只能进去一个人,不能直接用水桶将水倒进海娜花里,而要要用马勺舀水,一勺一勺轻轻浇,慢慢淌。奶奶就像一个老监工,絮絮叨叨、指手画脚,仿佛西红柿、豇豆和海娜花,也都是她的亲孙子,生怕碰了了撞了,眼睛死死盯着不放。
最后我们男孩子最多一人得到一个西红柿,三下五除二狼吞虎咽吃进肚子里。而女孩子们得到一点海娜花,早就心满意足了,说着笑着一溜烟跑回家中。海娜包指甲一般都在晚上,先是将海娜连茎秆带叶子一起捣碎,加上一点白矾,将两只手用棉布包好,再用农村人常说的“布拉条子”(细布条)扎紧、缠好,盖好被子,平躺着,等早上一觉醒来,打开棉布一看,不但手掌变了颜色,所有指甲都黄中透红,色泽鲜艳,平添几分神韵,成了女孩子们的骄傲。
前些日子单位搞活动,前去新疆博物馆参观学习,当我们来到楼兰美女干尸展台前,听讲解员讲解如何发现楼兰美女干尸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当讲解员讲解到最后,顺便提及了美女干尸的指甲,不是白色,而是焦红色,原来就是用海娜花美了指甲呢。用海娜染指甲,不是现在才有,而是古已有之

艾贝保·热合曼,男,维吾尔族,生于1958年8月15日,1982年2月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本科,文学学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乌鲁木齐市作协副主席。组诗《在春天的怀抱里》获山东省大学生诗歌奖,诗歌《把草原和牧民放在心上》获自治区三十年少数民族文学奖,组诗《新疆大写意》获2006年“雪莲杯·天涯诗歌奖”,散文《爱,就在字里行间》获2007年《乌鲁木齐晚报》征文一等奖,散文《我是孔子的弟子》荣获新疆日报(汉文版)2010年度好新闻一等奖,散文《“老热”是父亲的一个爱称》荣获当代华文亲情散文征文一等奖,中篇小说《儿子娃娃》荣获乌鲁木齐市首届红山文艺奖,散文集《镶嵌九颗珍珠的传奇地方》荣获第十九届北方十五省(市)区文艺图书奖一等奖,首届北方文艺图书奖一等奖。著有散文集《家园或一个春天的童话》《拌面传奇》《味蕾的旅行》《九颗珍珠》《一张纸拴了人一辈子》和小说集《瓜棚记事》等。

新疆的雪
文/耿峥
转眼已是年底,新疆早已是大雪飘飞了,一个意外的消息又让我怀想起新疆的雪。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下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千年以前,唐人岑参如是说。二十年前,1987年9月底十月初,刚入大学不久的我们从武汉踏上赴新疆考察的里程,真切地体会到了岑参的诗的意境,也真切感受到了新疆的雪的美丽、大气与热情奔放。踏上新疆边境县昭苏时,恰逢中秋,如果是在武汉的校园里,应是桂花飘香,秋菊吐蕊,秋高气爽,白云悠悠。而美丽的新疆却过早地给我们拉开了冬天的序幕:大雪纷飞,扑天盖地,银蛇漫舞,玉壑纵横,老鹰在雪峰上盘旋,松柏在雪原上耸翠。不停地从天空飘落下的柳絮般的雪花,象美丽多情的精灵,时时刻刻、依依不舍地陪伴着我们。在高山、在河谷、在城市、在草原,在我们瞻仰建设兵团光辉业绩时,在我们考察山川丰富资源物产时……
于是我们看到:广袤千里的雪白的草原和草原上云影一般流淌的羊群;悠闲戏雪的哈萨克马和冲开融雪、汤汤西流、鱼群翻跳的伊犁河;远山似有似无,仿佛天边云朵,近峰青光凛凛、折射于琼宇、而山坡上一颗松树昂首挺立、仿佛威严的哨兵;还看见城市和村庄蒙上白雪,给人以童话般的意境,戈壁的边际拔起一座雪山,夕阳为之涂上胭脂色的光芒……
富饶的果子沟,群山奔腾、冰雕玉塑,松柏头戴雪帽,一层层朝山上涌去;融雪汇成泉水,汩汩注入溪流。山坡舒展着成片的冬季牧场;牧场上奔走着成群细毛羊;而骑马的哈萨克少年影子一般从山上飘下,一声鞭响,溅起飞雪一片……
这每一片风景,都会引来生在南方的杨君惊讶而兴奋的赞美声:“美啊!大雪中的新疆,真的是太美了!”……

当然,我们也看到:大雪纷飞中,挡不住风雪的破落的教室里,衣着寒碜的孩子们露出求知的眼神,就着简陋的桌椅聆听着老师讲课。也听说,整个昭苏县,只有七个大专生。而教师中,竟没有一个大专生。这样的情况让我们心情颇为沉重。
雪花飘飞的一天,我们走进乌尊布拉克乡一个毡包里,参加一位德高望重退休老教师女儿的婚礼。在弥漫着热烘烘的羊膻味和奶茶味的房屋里围坐一起吃馕喝奶茶时,老人即兴写了一首哈文诗,并朗诵给我们听:
贵客从远方来,
哈萨克人表达热烈的欢迎。
雪花在空中飞舞,
是我们深情的挽留
……
那一天,我们都喝了不少的酒。书生意气的杨君几乎是一醉方休。
离开了毡包,雪花依然飘飘洒洒,飘落在我们的留有炉火温暖的羽绒衣上,静悄悄融化成泪水似的热水。先前走来的路已被白雪掩投。朴实而爽快的乡长赶上前,拉着我们的手说:“雪没停,这是留客的表示!你们今晚住这里吧,我们杀一头羊招待你们!”陪同我们的县教育局长跟着说:“听见没有?这是新疆人的一片心意!有愿意分来这里工作的吗?我们照顾从优!”哦,雪花,雪花,那一刻,我感受到新疆的雪不唯象征着新疆美丽的河川,更象征着新疆人一片拳拳之心,不唯象征着草原美丽的形象,而且象征草原内秀的魂灵。雪花,雪花,就是新疆人依依不舍的挽留。
和我有着同样感受的至少还有一个人,就是半醉的脸已喝得通红的杨君。他瞪大了眼睛望着教育局长,忽然脱口道:“我来!我毕业后一定来!”
当然,谁也没把这话当真。教育局长的乐呵呵的欣喜中含着客套与鼓励,我们的欢笑中含着顽皮与打趣。毕竟,离毕业还有若干年;毕竟,抒一抒豪言壮语固然可以,但真要抛开繁华与前程,来到这边远的山区小县形同发配般地做一名教师,却是要相当的勇气与理由的。我们都当他说的是醉话。
没有想到,毕业后,他果真主动要求分到了新疆。他说早在列车行驶在河西走廊上,看到的那副情景时,他就喜欢上了西部。而到了新疆,看到了新疆雪,感受到了雪的挽留,自然是义无反顾了。他说的火车上看到的那副情景,是在往新疆的路上,在戈壁滩上,黄昏,透过车窗,我们看见:巨大的落日如烧红的钢盘搁在地平线上。一行骆队驼着落日的影子徐徐跋涉在远处的戈壁上,安详而肃然,宛如寂寞而抒情地抒写着旅途的美丽。跟着,走进落日的中间,顿时仿佛走进一个绚丽的梦幻世界,又仿佛从远古里走来,往太阳里走去,渐渐地,在上天下地一片微红的逆光中,它们终于走进那扇辉煌的太阳的“大门”,走到太阳里面去了。
“太美了!实在太美了!西部风景太美了!走进辉煌,太美了!”当时,杨君兴奋地嚷道。
原来,从那时起,他就有了走进西部的想法。在新疆,教育局长发出呼唤,雪花拼命地挽留我们时,他的想法更加坚定了。我这才想起,怪不得此后的行程里,他凝望着冰山玉壑的琉璃世界的目光更加灼热,表现的更加兴奋。也许,那时他正在憧憬着在新疆的未来,设想他未来如何与这雪的世界相处吧。
他到新疆后,先是在昭苏县教中学。他是重点大学的本科生,又勤奋,短短几年里就培养了四十几个大学生,成为当地的新闻人物。后来,领导提拔他到教育局负责,他没在机关坐一天,总在下面学校里跑,看教室,解决困难、检查教学,自然也无数次地关注过我们曾考察过的那些破旧的教室。
再之后,我们没怎么联系了。人事苍茫,有多少不在一起的老同学会常联系呢?
没有想到,最后一次再得到的他的消息,竟是这样不幸:一个大雪如斗的黄昏,他到牧民点检查教学回来,车轮打滑翻下山沟,他当场遇难……
他就这样悄无声息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倘在内地,或在南方,他决不会有这样的结局,他或经商、或做官、做记者,都绝对比那些发达了的同学强。他是怀着理想自愿走向祖国的西北边疆并在那里洒下了心血和汗水,然后殉职于那里的,在时下讲经济效益、讲个人主义、讲金钱财富的现实里,他这样的大学生究竟有几个呢?
但,这样的结局是却正是他所向往的,他如愿地走进了他所向往大西北的那片风景,在寂寞而孤独的旅途上,背负着理想的驼铃,从容地走进太阳的辉煌,成为大西北和我们心灵里永远的人生风景……现实中,有多少平凡的人能享受这份辉煌呢?
所以,当他遇难的消息传来时,当江城的寒风捎来未来的雪花即将来临的信息时,我自然又怀想起新疆的雪,怀想起我们一起考察的日子。
当然,此刻的怀想是潮湿的,心绪绝非有着当时的欢快。我想此时的新疆,一定是雪花飘飘、银妆素裹吧。那漫天的飞雪一定多情而安详,象来自天庭的呼唤,象素洁而自豪的微笑吧。千山万壑、宽广河谷被白雪雕琢,显得那样空灵、静寂、圣洁。雪花飞舞中,我又看见了杨君坦诚、智慧又充满激情的微笑······

作者简介:耿峥,湖北省某省直机关公务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剧、导演,三国周瑜研究会副会长。高级经济师。大学历史系毕业。曾做过《长江日报》公安政法记者。2005年起,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开始小说创作。2007年起,在大陆和台湾先后出版长篇小说《大都督周瑜》、《副省长,与权力巅峰的对峙》、《我的极品男友》、《黑道不容爱》、《周瑜外传》(台湾)、《孤独战士》等八部及散文集《青春风铃》一部。在各类报刊发表长篇小说《王子娱乐城的覆灭》等二部,发表中篇小说《最后一个西路军》等三部。2010年转向影视剧本创作,创作多部电视剧及电影剧本并售出、拍出、播出。所创作的原创剧本囊括了包括“华策杯”、“影协杯”、“曹禺杯”等全国所有剧本奖项。独立署名的46集抗战大剧《我把忠诚献给你》在三十多家电视台播出后,先后获江苏电视台“最受观众喜欢的十佳电视剧奖”,及二十余家地面台“十佳收视贡献奖”。因所创作多为原创,且多能卖出,故被戏称为“中国原创编剧第一人”。目前主要做委托定制创作。其作品追求主题鲜明深刻、故事新鲜传奇有强情节、人物生动有个性。近年也从事导演工作。为本单位策划执导行业微电影,也在业余执导院线电影,已有二部导演兼编剧的电影作品。

栀子花开
文/袁毅
又到了栀子花开的仲夏时节。到小区外面的街上过早,不经意之间在拐角,碰到了推车卖栀子花的两三个农村妇女,她们用矿泉水瓶子装满清水,喷洒在满车绿叶茂盛的栀子花身上,开了花和未开苞的栀子花,散发出熟悉的迷人馨香,我的鼻子虽不灵敏,但很浓郁的芳香还是嗅觉得到的。
夜晚在小区园子里散步,我总要走到那几棵栀子花树旁,趁着朦胧夜色去查看,栀子花长苞了没有?开花了没有?栀子花的花苞是绿色的椭圆形,混迹生长在茂密翠绿的枝叶中间,不太容易找到和区分。端午节过后某一晚,我经过某家一楼院落外,闻到清新扑鼻的栀子花香,仔细一看是青翠的枝桠上,绿叶婆娑,几朵晶莹剔透的栀子花,在枝繁叶茂间亭亭玉立,心中窃喜,它提醒我又可以带一把乳白色的花香回家了。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折取栀子花,莫负好时光,这既是夏季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时间累积的盛夏的果实。可我从不摘别人家的花,也不摘园子里的花,我一般是去街头和花鸟市场买花。
昨晨和今晨,我吃碗热干面、喝碗豆腐脑,过完早,光顾了同一个老妇人的摊子,她4把栀子花卖10元,每把5朵栀子花,我喜欢买花苞,慢慢等着它绽放开花,花朵大而冰清玉洁,幽幽散发出缕缕花香,这个等待的过程很愉悦很享受,而且花期、花香更持久些。栀子花的花瓣多达数十瓣,没有绽放时卷曲重叠,开放后如高脚碟状,散发出浓烈的异香,萎谢后花瓣呈黄褐色,香气仍然不减。
在欣赏花和嗅花香的那一瞬刻,我感觉自己和花朵融为一体,花的气息缓缓进入了我的身心,成为我的有机部分,我吐纳了天地的精华,就像和另一个自己在花香里隔世重逢。难怪日本前卫艺术家草间弥生深有体会地说:“忘记你自己。成为永恒的一部分,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和万类万物是平等的,人要融入环境,潜滋暗长、风起云涌,才能永恒。你还单纯相信人定胜天吗?我再也不会了,愚以为,人定胜天,天亦定胜人,归根结底是天定胜人、天人合一。天是什么?天就是天道,就是谁也无法毁灭的自然法则,是谁也抗拒不了的社会发展定律。自然可以毁灭,自然法则却永存于无始无终的浩瀚宇宙。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渺小无知而又狂妄自大,人类语言匮乏而又独断专行,表达不出大自然的奇异、秀丽、浪漫、深邃、有灵之亿万分之一。
大自然的神笔在时刻点染着花草树木、江山河川的满目生机,光阴万千美好、香远益清,一半孕育于自然;一半孕育于人的坚持和执着。人并不能主宰万物,你来自尘土,也必归于尘土。当大地之上的人类和山水、草木、草原、森林、一切生物等万类万物和谐共处,大地才是完整的,这样完整的大地才真正是织梦、有机、恒久的大地。
在《幽梦影》作者张潮看来:“凡花色之娇媚者,多不甚香;瓣之千层者,多不结实;甚矣全才之难也。兼之者,其惟莲乎?”张潮欣赏花色娇媚、花瓣千层兼又芳香结实的全才莲花,而我观赏素洁的栀子花在泥土里悄然而生,清清白白,香气袭人,自有一种贞静洁净之美,花色同样娇媚、花瓣同样繁复,栀子花同样让我怜爱不已。在平淡、持久、温馨、脱俗的外表下,栀子花蕴涵的是美丽、坚韧、醇厚、典雅的生命本质。
码字到这里,想起我喜爱的作家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称: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
汪曾祺的鼻子灵光,我的鼻子迟钝,栀子花香是浓烈得掸不开的,我并不觉得不雅致呀,反而觉得花香恰恰好,馥郁、饱满而硕大、圆润,痴痴缠绕着鼻息和居室,让人能感知到大自然的秀雅美好,花香就应如此浓郁如此畅快,既能悦人又能悦己,何乐而不为呢!
我国历代的墨客骚人更是对栀子花赞赏有加:“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又开。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对栀子花色香的准确概括。“庭前栀子树,四畔有桠枝。未结黄金子,先开白玉花。”这是宋人蒋堂的赞语。明代“吴门画派”的开山鼻祖沈周所作《栀子花诗》:“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画家的诗句有越轨的笔致,写活了栀子花的馨香、凉气、精魂,弥漫于曲栏、庭院,弥漫于整个夏夜。
经过冬春两个季节的孕育花苞,靠近夏至时候栀子树才开花,它的含苞期愈长,清香愈久远,虽然是看似不经意的绽放,也是经历了长久的储蓄与坚持。每当炎热的夏天来临,栀子花的体态轻盈,身姿绰约,皎洁芳菲的花朵点缀在翠绿的枝头,远望如皑皑白雪,近看花团锦簇,凑近一闻,则芳香扑鼻。当此夏日炽烈之时,唯有仪态万方、性格温柔的栀子花给人以精神慰藉。昔年,乡村爱俏的少妇清晨多摘其插于发髻上,少男少女们则将其放入口袋。城里人也爱买上几朵栀子花,或放在衣袋和车内“压汗”,或浸在杯碗里,置于室内,以清芬迎宾客。
人生最好的三种状态是:不期而遇、不言而喻、不药而愈。每逢春夏之交,我和栀子花注定的缘分,就是不期而遇、不言而喻、不药而愈。我目睹过栀子花树的所有形态:发芽、抽枝、散叶、开花、结果……甚至在红尘欢欣、极致喜悦中,内心还存有对大地母亲的敬畏之念,这真正应了栀子花的花语——喜悦、“永恒的爱与约定”。
而在云卷云舒的大地上,无数栀子花树的枝桠,寂静地伸向蔚蓝明澈的天空……没有被二三素心人摘下的栀子花,无人理会它的香溢四方和花开花落,直到零落成泥碾作尘。
2017年6月3日,草于汉口大江园南苑。武汉的夏季分明且漫长,生机盎然,各种花香点缀了凡尘,给世俗生活增添未知的希望和喜悦。

作者简介:袁毅,4年教书匠、20年副刊编辑、6年文化记者,一人担纲《武汉晚报·袁毅文化访谈》采写华语界文化名流百人,获《小说月报》及全国省市新闻奖。有诗集《爱的迷途》和随笔合集《人境语丝》,入选《网上寻欢》、《新媒体散文》、《新时期武汉文艺精品丛书·散文诗歌卷》、《长江文艺60年丛书》等,编著有苇岸遗文集《上帝之子》。主编湖北史上首套新诗丛《金黄鹤诗丛》。现为《长江日报·读+周刊》编辑记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