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带着孩子去旅行图片

宋璟延小朋友在丽娟实验艺术教育机构学习已有四年。在他与妈妈的一次尼泊尔之旅中,延延从自己的视角出发,随手所拍、所画沿途之物以及仔细观察动物细节的这些习惯,使他的妈妈

宋璟延小朋友在丽娟实验艺术教育机构学习已有四年。在他与妈妈的一次尼泊尔之旅中,延延从自己的视角出发,随手所拍、所画沿途之物以及仔细观察动物细节的这些习惯,使他的妈妈感触良多。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次亲子旅行也让妈妈和儿子一起成长了,而孩子这种搜集素材以及对物体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则无不渗透了丽娟实验艺术教育的精神。

云端摄影师:带着孩子去旅行

文 | 月牙泉:全职妈妈,

教育学博士在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带着孩子去旅行,路是流动的教室,眼睛是看世界的窗口。

去尼泊尔旅行,是以行摄为主的,照例给孩子带了彩色铅笔、速写本和卡片相机。延延很高兴,从出发开始,相机一直挂在脖子上。会有意抓拍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路上无聊的时候,也会一遍遍欣赏自己的作品,描述自己当时多么不容易抓拍到的小猴子,给我看他拍到的旁若无人引吭高歌的苦行僧。在活女神庙,被一个外国朋友翘着大拇指很郑重其事地表扬:“Little cameraman!”孩子得意了很久。

许是长高了的缘故,六岁的孩子拍摄角度跟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去云南罗平的时候,孩子只有四岁,跌跌撞撞地跟随着大人的脚步。后来整理,才发现他照片里的妈妈高大威猛、歪歪扭扭;齐腰深的油菜花,在他的视野里像高耸入云的云杉逼仄而下;我在湖边看风景,他只能从栏杆的缝隙里窥视。那时候,我才知道,孩子就像在大人脚下跑来跑去的小狗,而我们却忽略了他的高度。

去尼泊尔旅行,孩子已经六岁了。走过的路一样,但孩子拍摄的主题却不同,他更关注动物,也更关注细节:博达哈大佛塔,在我的镜头里很完整、雄伟,但孩子把俯瞰众生的眼睛拍得大大的;在加德满都的五行庙,给那个忘我诵经的老人录了像,为了能够听到老人天籁般诵经的声音,硬是把我失声多年的卡片机倒腾出了声音,一直保留到现在还会看;还拍了各种陶醉嘬奶奶的小猴子,各种慵懒的小狗,大人不曾留意的花朵,还有自顾自摄影或者臭美的妈妈。

旅行中,每天回到住处,我会规划一下第二天的行程,然后写日记。也想让孩子写日记,但因为还不会写字,只能我帮他记录,后来发现很不可行,因为我记录的速度跟不上他的思维,倒腾几遍就厌烦了。而且帮他记录时像挤牙膏似的,但孩子跟别人讲述的时候却文思泉涌、绘声绘色的。后来只是每天作一幅画,记录一天中有意思的瞬间。抛开艺术天分不谈,画画确实是孩子很好的表达方式,可以随心所欲。

我们在纳加阔特天涯客栈的住处,是一间木屋。没事的时候,就靠在临窗的榻榻米上写日记,画画。窗棂下有鸽子窝,不时有鸽群扑棱棱展翅从窗前速升或者速降。或者是我们住在鸟窝里,而不是鸟儿住在我们窗前?或者什么都不干,就趴在窗前看云卷云舒。云端慢时光,很幸福。

翻看他的涂鸦,也会发现很多我已经忘记了的细节:刚到加德满都的夜晚,我们带着被置于完全陌生的地方,小车在山路上蹦蹦哒哒,初到加都的各种错落、颠簸和我们失落的表情;在酒店门口发现ATM机,闺蜜把银联卡插进去哗啦哗啦吐出一堆尼币来,俩人兴奋半天;在猴庙山间小屋喝冷饮,我手里一个很酸的橘子被小猴抢走了,爬上房檐一点都不嫌弃地吃起来;奇特旺小船泛舟,河边有一只巨大的长吻鳄,一直张着嘴,等着落在嘴里的猎物……很多这样的情景,就在他稚嫩而简单的画笔下。

带着孩子去旅行,不见得每次都以孩子为中心,跟随大人的脚步,看到的也是风景。孩子对旅行的适应能力远远好过大人。每天走很多路,能吃能睡,不挑食、粘枕头就能睡着,走的时候弱不禁风,回来时像小牛犊一样粗壮。让孩子带着眼睛去旅行,用自己的脚去丈量世界,所经历的那些瞬间,也会成为他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