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伟德国际旅行

一段以色列人过红海般的故事英国女士艾伟德带领百名儿童出太行 提及晋东南,有个人物是不能不述及的。这个人在晋东南,几乎无人知晓她,这就是艾伟德(GladysAy lward),一个非常陌生

一段以色列人过红海般的故事

英国女士艾伟德带领百名儿童出太行

提及晋东南,有个人物是不能不述及的。这个人在晋东南,几乎无人知晓她,这就是艾伟德(GladysAy lward),一个非常陌生而遥远的名字,带有西洋味。但种种迹象表明,她竟然与晋东南,这片内陆高台有直接的关系。我知道这个名字并非从晋东南内部,而是从美国好莱坞电影史中偶然发现的——这也是我研究地域文化的一种风格,从外面向区域聚焦,而不是把目光仅仅停留于一隅,作夜郎自大式研究。

星光大道

美国女演员英格丽·褒曼那是非常有名的,我注意到她在1958年,曾经出演过一部电影,名叫《八福客栈》,这部电影轰动国际社会,曾获当年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奖。英格丽·褒曼扮演的就是女主角艾伟德女传教士,而发生的故事是在中国内地一个叫“阳城”的地方。

英格丽褒曼演艾伟德

“阳城”?我的眼前一亮,心想这会是哪个“阳城”呢?接下来,我就看明白了——就是指山西的阳城,中条山中的阳城。哇,果然是我所期望的晋东南之阳城。我兴奋不已。

冷静一下,我就思想,一个外国女子与这样一个闭塞的内陆小域能有什么因缘呢?这种文化反差让我充满了强烈的探索欲。从文化的视觉看,我隐约觉得里面埋藏有令人心动的东西。

皇城相府

嗬嗬,从太平洋对面的美国,从英格丽·褒曼转换到这个艾伟德,再聚焦中国山西之阳城,真是超越时空的探索啊。冲这一点,我也要关注一把。

艾伟德,在我的眼里,仍然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已知其简历是这样:艾伟德,女,1902年2月24日,出生在英国伦敦郊区,父亲是一名邮差。因为家境清寒,她没有机会上学,而是给富贵人家作伺候客人的侍女。她27岁信仰天主后,决心到中国传福音。关于她的这段经历,颇有些复杂。她首先申请参加内地会,对方因她缺乏正式教育履历而拒之——内地会为英国医生戴德生(Hudson Taylor,1832—1905年)于1865年创办,专门负责对华传教。

中间老者为戴德生

1930年初,她又靠近卫理公会,在一次聚会中,她听说在中国有位老宣教士珍妮·劳生(Jeannie Lawson),已经73岁了,想退休,但没有人肯去接替她。艾伟德听着有心,立刻表态说:“我可以接替她!”她立即写信给这位珍妮·劳生,表明自己的态度。漫长的等待。几个月后,艾伟德等到了回信。在信中,珍妮欢迎她前来;并告诉她,只要到达中国天津,写信去,会有人去接她到珍妮所住的地方——一个叫阳城的遥远地方。

1930年10月,这个28岁的英国女子做出了改变其一生的决定:志愿前往遥远的中国做人道工作。经过简单筹备,她从打工获得的积蓄中支取购买了一张从伦敦到荷兰的船票,时间是10月18日。

启程那天,她带著两个箱子,一个箱子里放着一本圣经和她的衣物,另一个是简易食物和煮饭的酒精炉。还有作女佣赚得的全部积蓄——二英镑和几枚铜币,她准备作为旅费。送行的是父母和姐姐葳兰(Violet),她们送她从港口乘船到荷兰海牙。而后她乘上开往俄国的列车后,招手向亲人告别。

此行,艾伟德计划的旅行路线是:沿铁路东行,穿越西北利亚后,进入中国,再转中东铁路南下,由大连乘船到天津。这样麻烦一些,此前她也知道欧洲人最好的路线选择是直接坐船到天津,但是费用要贵两倍,她无力承担旅费。她经过权衡,还是选择了最经济的方法——走铁路。

路漫漫兮其修远。列车把欧洲摔在后面,把她熟悉的文化环境也扔在后面,而目的地是一个他根本不了解的东方古国。这个不懂中文的女子将会遭遇什么样的命运呢?这个模糊的东方大国会如何对待她?

她无法清楚来自神的秘密。她只有默默祈祷。

这一旅程很不顺利。本来她是计划直达中国东北的。因中俄战争爆发,她被迫转道莫斯科,但在俄国几乎被拘留,后脱险。其细节不祥。而后,她乘坐铁路在辽阔的西伯利亚荒原上旅行。在列车上,她置身于一个陌生世界——没有一个熟人,没有懂英语的人可以交谈,她只能一路祷告。一天夜里,火车突然停了下来,艾伟德获知的情况是,原来这列三等车只载劳改犯到当地,如果要继续东走,必须自带行李,翻山越岭地步行到下一站,一个叫奇塔(Chita)的地方。现实就这样无情,无奈之下,身高不足1.5米(这个身高即使在东方妇女中也属于偏低)的艾伟德咬着牙,硬撑着,摊过冰雪覆盖的荒漠,总算又抵达奇塔车站。

西伯利亚铁路

这是西伯利亚旷野中一个荒凉的镇。艾伟德注意到,车站到处是荷枪戒备的军人,还能听到稀疏的枪声。她意识到麻烦还在后面。地方官员在检查了她的护照后,不准她上车,她连一句俄语也不会讲,只能借着手势问为什么,对方用生硬的语言答复说:到中国东北的旅客不能前行,哪儿来哪儿去。——后来她才知晓苏联与日军对峙,中国满洲铁路又在日本控制下。在这种混乱局面下,铁路无法直达东北。她被迫留在当地的旅馆里,在车站的寒风中,只得裹著毯子煎熬着,她仍然未能弄明白苏联为何扣留她。在西伯利亚的这个小镇上,艾伟德除了祷告,别无它法。

西伯利亚荒野

在旅馆里,她在困境和迷惘中获得了意外的帮助。有一个妇女拍拍她的肩膀,轻声用流利的英语说:“不要回头,往前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等我。”艾伟德眼前一亮,就向这个妇女求助。当她知道了艾伟德“去中国做宣教士”的使命,并仔细看过她的护照后,笑了起来。这个妇女指着护照工作栏说:问题出在了宣教士(missionary)被误写成机械师(ma-chinist)。而当时苏联内陆非常需要机械师,所以当地官员就把她强行扣留了。

艾伟德恍然大悟。

那个妇人了解了这个英国女子的遭遇后,警告她要赶快逃走;否则会被强留在西伯利亚。艾伟德双手一摊,面露难色,她说她连一句俄语也不会讲,怎样能离开这寒冷的西伯利亚呢?那个妇人就以坚定的语气告诉她,你是要去中国宣教,那就是神所差派的,没人可以拦阻。今晚有人会去敲你的门,你就跟着他走,坐火车后到海参威,回头有人会安排。

面对这个神秘妇人,艾伟德半信半疑。她无法判断真伪,其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阴谋。之前,她遇过一事,一名地方官员在为她办交涉时,突然欲奸污她,她虽然逃出,但还是心有余悸,对这里的环境不表乐观。该如何是好呢?

她在默默祷告后,决定听从这位妇人的劝告。当晚果真有个男人来接她,她就跟着他,悄悄被引上了火车。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行驶,火车抵达苏联的最东端——符拉迪沃斯托克(中文名为海参威,一个美丽的小城)。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滩

艾伟德下车后已是黑夜,此时旅资已经所剩无几。她结识了车站附近一名妇女,央求她找人乘夜带她去码头。对方帮助了这位身处困境的英国女子。她终于登上一艘停泊在港湾里的日本商船,船长被其精神所感动,答应免费载她去日本神户。等她从那里抵达神户,几天后,她又乘船辗转到达中国天津。

弃船上岸之后,艾伟德已身无分文。由于她不懂中文,无法说明所去地点。有意思的是,一个人力车夫为了拉生意,坚持要她上车,她因无力付费而有些尴尬,在车上,她准备将自己那条又脏又旧的领巾拿来抵账。谁知,当洋车停泊在一个大门前时,她看到一个英文牌子,上有“天津宣教中心”的字样时,不禁大喜过望,不禁向这位文盲车夫投出敬意的目光。心想若不是他,她要多走多少冤枉路哇。自然,车夫也从宣教中心那里得到了他应得的车钱。

从伦敦到中国,一趟多么艰辛的行程呵。

靠着宣教中心,她找到了差会办事处。当问起珍妮,值班员摇头说:“珍妮独来独往,在山西行踪无定。写信给她,不知何年何月才会有回音……”艾伟德问这该如何是好,对方说:“你还不如等在这里,等有可靠的人来,带你直接去那里。”

等待的日子里,艾伟德在天津四处游览,找机会学些中国话。她从地图上找到了阳城——它位于晋省最南部,周围是崇山峻岭。从天津到那里,少说也有1700里啊,她在图前感叹道。然而对于吃苦她是有准备的,她已经把自己献给了上帝,吃苦又算什么呢?!他担心的是如何打开中国人的心扉,把爱传给他们。

民国汽车站

机会终于来了。

一个路姓的基督徒商人要去山西,答应带艾伟德前去。于是,她们先乘火车穿越华北平原后,又换乘长途汽车抵达豫北之太行山脚下。这时,地势逐渐变得险峻起来,车轮面对的是崎岖狭窄的山间小路。又经过颠簸之后穿越太行天险,行进于高台之上。长途汽车到达晋城后,暂住于内地会宣教站。

在那里,一位年老和善的女宣教士接待她。她就是司米德夫人(Mrs.Stanley Smith),其丈夫曾经是国际上大名鼎鼎的宣教士司米德,年轻时号称“剑桥七子”之一,后长期在晋东南泽、潞两地传教,且很会经商。可惜因为先她去世,其夫人也就成了寡妇。这位老人对于远道而来的艾伟德非常体贴爱护,向她介绍山西及本地情况,指出注意事项,她告诫她,西式的装束在此已不适宜,遂帮她预备了高领的中国旗袍和行装。一个月来,艾伟德第一次体尝到了温暖。她在休息几日之后,在同道的引领下,乘坐预备的骡车,后又改乘抬轿,经过两天赶路,终于到达了命运安排的圣地——阳城。——现在从泽州到阳城仅需半小时。

……

走向远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