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活动豆豆的旅行
一、嫩蕊细开——问题开启生成之旅、小班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也明确
一、嫩蕊细开——问题开启生成之旅、
小班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也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生活常规活动包括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问题1:幼儿对幼儿园很陌生,包括幼儿园的桌椅都没有归属感
问题2:幼儿园有规则,没有家里自由
问题3:小朋友不清楚自己来幼儿园要做些什么工作
面对如上孩子们内心的矛盾,作为教师要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度过幼儿园的第一阶段,为良好习惯的形成奠定一个好的开端,是每天我们都要问自己的问题。
二、碧莲荷花——踏上问题解决的征程
(一)“快与慢”引发的灵感
在一次“评教评学”活动中,我选取了一首名叫“快与慢”的音乐,这是在《汽车嘟嘟嘟》主题活动下进行的,孩子们“听音乐节奏感知红绿灯的作用”,饶有兴趣;在音乐游戏“开汽车”的活动中也显得非常有序。面对刚入园幼儿常规较差的情况,我选择这一音乐,放在容易等待,容易混乱的过渡环节:比如,集体教育活动后,幼儿要进行如厕,这时的幼儿没有秩序感,当我们播放“快与慢”这一音乐时,孩子们学着开汽车的样子有秩序地走到卫生间。避免了等待和混乱,同时也增加了孩子们的趣味,耳濡目染地提升了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及倾听能力。
当幼儿对这一音乐非常熟悉时,音乐响起时,幼儿会自发地做相应的行为,我们再也不会因为某个小朋友来不及上厕所而尿湿裤子了,相反,孩子们喜欢上了如厕这一环节,还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动作也是五花八门,但节奏把握的很好。
(二)“炒豆豆”带来的乐趣
之后的离园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炒豆豆”这一音乐,借着这一音乐的节奏,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音乐游戏,比如:在等待没吃完水果的小朋友时,我们就做“炒豆豆”的游戏,当播放到炒豆豆比较混杂的节奏时,我会将数学中的分类应用其中,有时按照孩子们的衣服,有时按照裤子的颜色,有时按照扎鞭子与否来进行,孩子们乐在其中,百听不厌。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美化人的心灵;音乐可以让吵闹变得安静。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为了使孩子们保持对音乐的热情,我还将“炒豆豆、快与慢”这些音乐游戏,用于幼儿介绍区域计划的组织形式。在音乐的节点请个别区,个别分类的小组来介绍自己的区域计划。形式的多样使孩子们对区域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期待,充满了乐趣。
区域活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也会自发地玩起炒豆豆的游戏,音乐的内容相同,但是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三)“小松鼠进行曲”变形记
再如:耳熟能详的小松鼠进行曲,同样我们将其进行了改编,把“打枪、敲鼓、望远”等这些动作换做了一日生活的常规顺序:入园、问好、更换衣物、喝水、游戏、如厕等等,或是某一项生活活动的顺序,如洗手五步法,叠衣服五步法等。孩子们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同时也更加熟悉内化了规则。
三、红枫绚烂——生成活动效果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像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同时,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班幼儿在音乐的作用下内化了规则,孩子们懂得了自我管理,不再需要教师说教,音乐在幼儿常规建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要注意,所使用的音乐不能经常更换,让幼儿习惯成自然。
教师在对幼儿的观察和发现中,在对教育契机的把握与感悟中,对幼儿真实的认识和理解中,利用音乐这一形式使幼儿由被动变主动,使自己也获得真正的成长与发展,这样有生命力的活动对教师是一次生命体验的过程。
4、 踏雪无痕——回眸生成,经验总结寻求生成课程开展的多元方式与预成课程中的生成活动。制定主题计划时,可在每个预成课程中留出部分空间,作为课程留白。这类生成活动往往以兴趣与需要为出发点,是主题开展过程中的意外或突发之事,关键是看教师是否能及时地获取生成的信息。因此,生成比例没有明确界定,由教师自控,作为年轻教师,我从一个小生成点开始尝试,从孩子们的问题出发,来满足幼儿的需要,解决幼儿的问题。
每个幼儿园都在做生成课程,每个幼儿园也都会做,但怎样的生成课程才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我想最重要的是:要眼里有孩子,心中有目标,对于我们来说,可能觉得“生成”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只要真正地与孩子在一起,体验这种痛并快乐的过程,你会发现,每一次“生成”,就是一次旅行,旅行途中,你会充满快乐;旅行途中,你会收获满满;旅行途中,你会经历成长,旅行归来,你将会期待再一次旅行的开始。一次次终将会听到孩子与自己成长的拔节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