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到大理旅行报价及图片
大概只有少数人和我有相同的爱好。去到一个城市,不管是出差也好还是旅行也罢,逛当地的菜市场成了标配。不管是在嘈杂的农贸市场,还是在干净整洁的国外集市,每次遇到当地特色的食
大概只有少数人和我有相同的爱好。
去到一个城市,不管是出差也好还是旅行也罢,
逛当地的菜市场成了标配。
不管是在嘈杂的农贸市场,还是在干净整洁的国外集市,每次遇到当地特色的食材,都会让人两眼放光。
于是在从各地回程的行李箱内,我带过大理的牛肉干巴、北京的羔羊肉串、郑州的芝麻酱,还有大理巍山古城的牛肉干巴,青岛的沙子口海米,甚至从深圳的菜场带了个椰皇回来用来煲汤。
从当地的食材中窥见这座城市的日常,
大抵是这快速变化的时代下,难得保存的真实。
中国之大,从南到北,各地的饮食文化差异巨大。
当地的食材往往就在特定的自然和文化条件下,成为当地人所需的食物。
比如南方人用土茯苓煲汤是为了祛除广东湿热的淤毒,
到了北方,人们喜欢用羊肉和当归煲汤,则是为了补气滋阴,以抵御冬天的寒冷。
在吃的事情上,古人强调应该顺应天时和节气,
从各地的菜场上,这样的变化更能被直观的察觉到。
于是,在整理了近千张的照片后,带你看看不一样的中国的烟火气。
本期先来到了广东和湖南两地,看看南方的中国菜场,有什么好吃的食材。
中山&深圳:南粤之地——食材的本味
要说粤菜的美味之本,归根到底在与广东人对于食材的苛刻要求。
黄鳝饭要用野生的小指大小的黄鳝,
白切鸡一定要用清远的走地鸡,
乳鸽要用两周左右的石岐乳鸽。
因此到了广东的菜场,卖菜的大妈通常都能把食材的来龙去脉跟你讲得头头是道。
这次我们来到中山的坦洲市场和深圳宝安的五区市场,看看广东人的一日三餐都吃些什么。
1
各种植物和干货造就的一碗汤
在广东的菜场,最不能忽略的是这些五花八门的根茎类植物和各种干货店。
清热利湿的鸡骨草,利水安神的土茯苓都是用来煲汤的食材。
用健脾补肺的五指毛桃煲出来的汤会有椰奶的香味。是每次都必带的干货。
用来煲汤用的五指毛桃通常都是一捆捆的,而野生的五指毛桃现在非常稀少,常用来做药用。
售卖鸡骨草等各类草药的小摊
土茯苓
富含维c的青金桔是理气化痰的好东西,常常用来预防流感。
在深圳的菜场,我们见到了专门售卖椰子的档口。煲椰子鸡用的椰子分两种,一种是老椰子,直接开盖上锅蒸,一盅对于一份例汤,我们在茶餐厅吃的通常是这种老椰子做的椰子鸡。
还有一种嫩椰子按个售卖。店家会把椰青的皮全部去掉,留下软壳的椰肉,拿回去之后只需要开个小口,将椰汁倒出,和鸡肉等一起炖煮,即成为一道鲜美的例汤。
用来做椰子鸡的椰子
售卖南北干货的档口,有来自兰州的百合、新疆的红枣、古田的银耳、云南的花菇、河南的山药片以及来自全球各地的鱼胶、干贝。
这里是煲汤爱好者最爱的地方。
海底椰用来增加香气,沙参是用来搭配玉竹的,湘莲和山药片用来搭配薏米祛湿效果最好。
售卖干货的老板娘通常都是熟知食材药性的半个中医。
由于家乡靠近南方的缘故,也养成了餐前一碗汤的习惯。
每次到广东,都会顺道补给家里的汤料。虽然淘宝已经足够发达,但是面对面挑选各种食材,看成色,还是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比如不同产地、不同价格的花菇,在颜色、伞状花的大小上都有显著的差别,不放在一起,是根本辨别不出来的。
2
精细分割是对食物的敬仰
在广州,小到各种内脏,大到肉类不同部位的分割,皆是对于食材和烹饪的精细化要求。
在南京,鱼肚和鱼籽是不会单独拿出来称斤卖的。而在深圳,这些是专门用来做鱼杂的原料。
再比如鱼脊背的条状肉,广东的菜场会单独切割出来卖,价格甚至会比普通鱼肉要便宜很多。
这是因为广东人认为鱼背部的肉是没有经过充分运动的,肉质太柴不好吃。
而几百公里之外的湖南人,则对这块肉情有独钟,因为这块肉油炸后用来做蒜蓉剁椒豆豉鱼是最好吃的。
鱼肚晒干后,即是俗称的鱼胶
而在牛肉和猪肉的分类上,广东人的肉铺会比江浙的肉铺增色不少。
猪血、猪肺、猪耳朵、猪心等内脏都是刚从屠宰场下来,而非冷鲜品。
梅花肉、梅条肉等这些难得部位都是切割成刚刚好。
鸡肉则分各种生长周期和产地,卖鸡肉的大妈会告诉你哪种适合煲汤,哪种时候爆炒。
3
什么都吃的广东人
而在水产的品种上,广东的食材的丰富程度不亚于江浙的沿海城市。
用来白灼的生蚝、象牙蚌、泥螺、血蛤、斗门膏蟹等等,应有尽有。
生蚝
专门用蚕豆喂养的草鱼,叫脆肉鲩。与普通草鱼相比,脆肉鲩的肌肉品质显著提升,口感Q弹,用来做鱼生生吃清脆爽口,因此也被称作“脆鱼”。
台山黄油蟹
九肚俗称豆腐鱼,银色即是鲳鱼
烧腊窗口的叉烧、烧鹅、豉油鸡都不能错过。
脆皮肉蘸酸梅汁,入口多汁,猪皮弹牙,成品完全没有油腻的感觉。
当然,广东人在吃这一方面,还有一些独特的口味,比如吃蛇、乌龟、野鸡、爬行动物等等。
这些在市场上也有档口在卖。
除开肉类,在蔬菜的品类上,菜心当仁不让是广东最受欢迎的品种。除此之外,生菜、芥兰也是当家花旦。
增城是广东菜心最大的场地。由于日照的关系,广东生产的菜心大多汁水饱满,入口脆嫩。
在加入盐和油的开水中,白灼菜心或者生菜,起锅后淋一勺特制的豉汁,即是最家常的美味了。
湖南长沙&衡阳:鱼米之乡的辣和腊
从广东北上,我们来到著名的鱼米之乡湖南。
不同于大城市的集约化菜场,二三线城市的菜场有着更接地气的烟火气。
还未解刨的半条猪肉躺在档口,鸡鸭也是现宰现杀。
有附近的农民专门挑着扁担售卖自己种的各类蔬菜。
还有从田间地里抓到的野生泥鳅和青蛙。
在长沙的南门口菜场和衡阳的仙姬巷,我们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日常。
1
老板,我要两斤鱼丸
湖南的鱼丸不同于潮汕地区的鱼丸。
在路边的档口,一口大锅架上蒸笼,便是这个店的招牌。
店家拿着现杀的草鱼剔骨去刺,剁成鱼泥。再和肥肉、生粉、蛋清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肉浆,用菜刀在手掌刮制成长条形,上锅蒸制,即成鱼丸。
蛋片则是由鸭蛋蛋黄和粉丝、木耳等制成。将混合后的蛋液上气蒸熟,最后切片食用。
在湖南菜中,这两种食材常用在汤品里,抑或在过年的时节,和肉丸、芋头等一同上锅蒸,制成“头碗”,成为年夜饭的主角。
2
烟熏的美味
湖南的腊味不同于广式腊味,用盐调味后,要用大米、橘皮、柚子皮等进行熏制。
因此,常常会在空地上看到用竹篮盖着的水泥柱或者油桶,周围微微冒着烟雾。那是正在被烟熏的腊肉和腊鱼。
挂满腊肉的树
废弃的水泥墩常常被用来熏制腊肉
菜场里,这些通过自然之法制作的美味,被放置在成条的摊铺上。除此之外,还有腊小肠、猪血丸、鱼干、腊鸡腊鸭等等。
这些腊味是酸豆角的搭档。和辣椒搭配着爆炒,是湖南人饭桌上的常客。
3
下饭菜的王牌——辣椒
朝天椒、薄皮青椒、红尖椒,还有最合适做小炒肉的螺丝椒,
湖南菜最必不可少的辣椒在这成了主角。
当然,还有剁辣椒、辣椒面等辣椒的各式产物。
八角、桂皮、孜然、腐竹等调料也占据调理品区的大半江山。
最辣的黄辣椒连湖南人都很少尝试。
在湘菜馆常常出没的黄辣椒,就算是湖南人都得怕几分
酱制品区域,各式辣椒酱、榨菜等一字排开。
刀豆、黄瓜皮这些平凡的食材经过泡制后,与剁辣椒混合,即成为最下饭的凉菜。
有臭豆腐的最佳配角花萝卜———将萝卜打花刀与辣椒拌匀制成的鲜甜爽口的榨菜。
剁辣椒腌刀豆
也有天然发酵的腐乳,各种晒干的萝卜干、黄瓜皮等等干货。
当然,也少不了藠头和酸豆角,这是湖南米粉的标配。
干豆角
腌藠头
在食物匮乏的年代,晾晒、发酵、风干等等,都是为了让食物长久保存。
而湖南人把这些食材与辣味集合,
以刺激味觉和食欲,也是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劳动人民创造的智慧。
用炭火烤过的辣椒,用来做酿肉最合适。
4
外婆家的味道
最精彩的部分,当然是菜场外,流动的各式小贩。
刚炸过的红薯丸子外皮酥脆,
手作的粉皮在篮子里整齐的码着。
还有用高粱做成的高粱粑粑,只需用小火煎熟淋上糖汁,是外婆的最爱。
红薯丸子
小时候常拿来当零食吃的红薯片
手工制作的红薯粉皮,和肉沫搭配是一碗暖胃的汤菜
豆制品也是湖南的特色。外酥内软的定豆腐、武冈的卤豆干、酸豆角的黄金搭档魔芋、还有卤制过的捆鸡等等,都是一方水土对于黄豆的特定转化。在其他地方,是吃不到的。
武冈豆干
米浆加碱熬制而成的米豆腐虽说是贵菜,到了湖南变成了早餐的一部分。
湖南湖北的野藕不同于江浙的莲藕,它通常是被用来和筒骨一起炖汤的。
口感粉糯鲜香,颜色呈暗红色,是只有在两湖地区才能品尝到的美味。
各种浸泡在卤汁中的猪耳朵、牛肉等,被放在大锅内等待二次制作。
有一次过年,为了与朋友分享这等卤味,在回程前特意去菜场买了一份卤菜带回南京。
特制的辣椒油和卤水,与蒜蓉、蚝油等拌在一起,
这是儿时只能在过年才能吃到的味道。
下一期,
我们将带你看看郑州、青岛、长春和北京的菜场。
看看【北方篇】的菜场有什么不一样。
下周见~
往期回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