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行小背包

网络上,雯雯被大家称为“中国最小背包客”,因为她从1岁3个月开始便跟着父母徒步,现已走了大半个中国。和去年走川藏线时相比,雯雯虽然皮肤还是黑黑的,但头发长了,扎了个小辫子,样子

网络上,雯雯被大家称为“中国最小背包客”,因为她从1岁3个月开始便跟着父母徒步,现已走了大半个中国。和去年走川藏线时相比,雯雯虽然皮肤还是黑黑的,但头发长了,扎了个小辫子,样子变得“淑女”了。妈妈袁端说,女儿越大,就越知道美了。而今年,雯雯一家四口和表哥一起,刚刚完成了滇藏线的徒搭旅行。

最大的困难是迈出第一步

雯雯一家来自江西上饶,爸爸潘土丰只有高中文化,以前靠做实体店生意赚钱养家,一次偶然的机会,潘土丰与一位“驴友”踏上了徒搭滇藏线的旅途,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那时候他开始反思过去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子女的教育,“在家庭生活中,父亲的角色很多时候是缺失的,孩子们也因此受到影响,一代又一代,几乎没什么改变。”潘土丰想改变,他在女儿雯雯出生仅7天开始,就让她在自建的小泳池里游泳,一直到雯雯学会走路可以带她“走出去”了,潘土丰便带着雯雯到处跑,而且专门找偏僻的地方。让她感受淳朴的民风和艰苦的环境,锻炼她的意志和体能。

去年雯雯徒步川藏线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后,杭州一位父亲刘先生通过媒体联系上潘土丰。他的女儿和雯雯年龄相仿,希望能够带孩子出去体验体验。两人约好在昆明会合,之后去南亚,最终没有成行。

对于这位父亲的决定,潘土丰表示理解,“他们考虑得比较多,每个人的教育理念不一样嘛。”对潘土丰来说,他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在家里一张中国地图上,画了不少小红旗,这是他们徒步过的地方,位于新疆东南部的罗布泊,却画着个圈。“我们离开拉萨的下一站就是去那里。”罗布泊,被称为“死亡之海”,一个充满着未知和凶险的戈壁无人区。这一次,潘土丰的计划,又遭到亲朋好友的极力反对。“高原也去了,海边也去了,沙漠地带还没去过,想让他们去看看,适应沙漠的气候环境,也让他们感受水资源的匮乏,懂得节约用水。”潘土丰却很坚定,“我们会做充分的攻略,不会拿孩子的生命开玩笑。”

潘土丰说:“我们想通过我们一家人的这种行动去影响更多的家庭。不是让所有家庭跟我们一样,但是我们这样做,至少可以让别的做父母的去思考,是否需要让自己改变一些,比如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孩子也自立一些,比如自己吃饭、穿衣等。”

“生活中的困难不是没钱、没时间,其实最大的困难是迈出第一步,有得必有失,脚步慢一些,我们的内心才足够强大,这时候你会发现,最容易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此次旅行,潘土丰还把自己12岁的外甥带了出来,以前在家养尊处优,出来后学会了很多,“这一趟下来,我觉得学习是最轻松的事情了。”孩子如是说。

我们能给孩子的 什么才是最好

以前做生意,潘土丰就一心想着给孩子创造优越的条件,现在他想的更多的是--什么才是我们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潘土丰夫妻给记者的答案是:一颗感恩的心;适应环境、接受新事物、做事的能力和信心;还有我们在社会中应当遵循的规则。

“很多人都说,孩子还那么小,以后都不会记得去哪里了。我却觉得,那些美好的风景,可以被他们感知到,旅途的劳累,可以锻炼他们的适应能力。”说到这儿,潘土丰笑了。

袁端也在观察孩子们的变化,“身体越来越好了,遇到困难不会哭哭啼啼,会主动做家务,还会主动将路上的垃圾放进垃圾箱里,遇到路边有蚂蚁还会提醒路人别踩到了。在路上会和哥哥一起去清理路面的落石,会主动寻求帮助。女儿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很快,打羽毛球、做饭,她就在旁边观察,很快就会了,学游泳也是四五天,四岁时学跳绳,第一天能跳10个,第三天的时候就能跳30个了。”

今年4月,在老挝,一家人在一个偏远的县城里,遇到了独自求学的兄弟三人,除上学外,10岁的哥哥洗衣做饭照顾着两个弟弟的生活起居,“房子是木头的,没有电,他们自己做饭、上学,很厉害。他们说什么我根本听不懂,但是我们一起玩得很开心啊,我们在一起有七八天,我们还去了他们农村的家,摩托车开了好长时间。”8岁的柏如向记者形容。这一次滇藏线之行,他们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在当地藏族同胞家里借宿、路上搭车司机专程送一程、吃饭时老板多送一个菜……上三年级的柏如在日记里写道:“我以后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这两年,出行请假的时候多了,请假过后的上学考试,柏如从来没怕过:“上学期我回去上了几天的课就参加单元考试,数学考了99分,语文考了89分。”“前面半个学期没上课,后面的内容能听懂吗?”“我很快就把前面的课学会了。”孩子的自信和感恩发自内心,坚定而真诚。

为何有这样的自信?潘土丰说,玩可以尽情玩,读书要认真读。潘土丰感受到孩子们学东西的效率很高;而且书本的东西都是来自生活和大自然的,“他们通过眼睛和亲身感受来学习,效果肯定也不一样。”今年7月,一家人在央视录制《开门大吉》节目时,主持人问雯雯:“你走那么多地方,难道不想家吗?”雯雯回答:“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家。”这让夫妻俩十分惊讶,5岁的孩子能说出这么有哲理的话。

在日常生活中,潘土丰夫妇会注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比如过马路不闯红灯、上公交要排队、在学校要遵守学校的规定等。潘土丰夫妇相信孩子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也会很强。

名利?拒绝赞助商但不排斥媒体

一直以来,潘土丰夫妇的“虎爸虎妈式教育”带来不少争议。潘土丰曾带着雯雯到北京、长沙录制过电视节目,有人开始质疑,他是用这样“极端”的教育方式来让自己出名。潘土丰并不避讳雯雯“中国最小背包客”这一称号给他带来的圈粉效应,“生意是火了一些。”

一年的时间里,至少有半年是“在路上”,每个月的花费7000元到10000元,目前,一家人经营着一家网店,售卖蜂蜜。“一年的收入,基本上可以供我们出来徒步了。”潘土丰还给记者算了笔账,“我的儿子还有10年成年,女儿还有13年,我相信他们成年之后,所能带给自己的积累原比我们能留给他们的多得多。所以我只需要管前面这10年、13年的开支,我们每一年还在赚钱,我把城区的房子卖了作为后盾,一家人在老宅可以落脚就足够了。”

雯雯成名后,有赞助商联系过他们,“户外运动的、教育机构的都有,但我都推掉了。”潘土丰认为,虽然徒步需要经费支持,但一旦有了赞助商,“会限制很多东西,可能就不能像这样,想带着他们去哪就去哪。我们这么多年接受的第一笔‘赞助’是此次滇藏行,一位60多岁的藏族爷爷看到雯雯,硬是塞了5块钱给她。我们也听不懂老人家说什么,但能看到他的真诚。”

不过,潘土丰并不排斥媒体的采访,他还常常会在朋友圈转发关于雯雯的报道或者评论。“其实到现在,我们想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很多时候,不是小孩子不能,而是大人不给他们机会。”

在此,

小编祝愿所有的孩子们和大人们

都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

生活方式快乐地生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