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携程旅行的审核怎么过

翥很早就被送进了幼儿园。翥2岁半时,姥爷突然脑梗,全家人的生活也因此陷入混乱,在一片心力交瘁中,随便寻了个幼儿园,就将懵懂的小翥翥送了进去。说“随便”,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大

翥很早就被送进了幼儿园。

2岁半时,姥爷突然脑梗,全家人的生活也因此陷入混乱,在一片心力交瘁中,随便寻了个幼儿园,就将懵懂的小翥翥送了进去。

说“随便”,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大部分托儿机构,根本不接受天天尿裤子的小娃娃,好在我们运气还算不错,小区里正好有个妈妈创业,新开办了一个双语早教学堂,刚开始招生,就这样,小翥翥被收留了。

还记得第一天入园的那个早上,春寒料峭,天气虽然晴朗,却呼呼地刮着北风,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我站在门口,目送着姥姥牵着肉肉的小翥翥离开家,姥姥走得急,小家伙就拼命的倒着小脚步,一手拽着姥姥,一手拖着自己的小旅行箱,劲头十足地向前奔去。

都说入园是小娃娃的第一次心理断奶,小翥翥的运气不错,这里的老师很有爱心,带着她度过了最重要的几个月,她也在这里交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批好朋友。

生活的不完美,往往来自于对现状的吹毛求疵,小学堂虽然饭菜可口,老师温柔,硬件条件却很有限,再加上外教老师流动,熟悉的加籍老师回国了,换了一个南非裔教师,翥妈就开始心猿意马,向往起那些有大大操场的“正规”幼儿园了。

家附近方圆三公里,有一个公立的和三四个私立的幼儿园,就是那种有北京市教育局批文的“正规”幼儿园,除此之外,还有若干以早教为名,办托管班,打幼儿园擦边球的小园。

费用三千到六千不等。

公立幼儿园便宜,但口碑一般,且距离较远,因此翥妈没有关注过。

两个稍近的私立幼儿园,都高举着蒙特梭利和双语两面大旗,口碑尔尔。

一个口碑较好的私立幼儿园,距离却稍远,需要坐两三站公交车,如果去那里,就无法依靠姥姥接送了。

还有一个稍远的私立幼儿园是个新园,另一位宝妈去考察后在群里汇报说有装修味儿,翥妈自动放弃。

在便利性和口碑的两难中,翥妈最终选择了前者,这个选择得到了翥爸的支持,他自始至终都坚信:选择幼儿园,距离是硬指标,否则会给大人孩子都造成心理负担。

所以,在小学堂里混了半年后,基本不再尿裤子的小翥翥,被送进了小区里这家蒙氏幼儿园的托班。

因为有了早教学堂的经验积淀,虽然新入托班,翥的表现可圈可点。

倒是在幼儿园知识方面,翥妈增加了很多人生经验。

幼儿园收费:这家蒙氏双语幼儿园的学费,在私立幼儿园中处于中等水平,托班便宜些,混龄班贵些,混龄班里的双语班贵些,蒙氏班便宜些,总的来说,每月四千多到六千,伙食费九百另算,所有的费用必须半年一缴,且提前三个月就得缴下个半年的学费,如果出现退学或转园,退费就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有很多附加条款,且只能退一小部分。

设施方面,在大北京,有一个几亩地大小的操场,铺敷了硅胶地面和跑道,有滑梯、有攀爬装置,室外设施还算不错。

室内设施就有些强差人意了,特别是雾都北京,无新风系统成为本幼儿园一大诟病,教室里虽然配有空气净化器,但是老不见换滤芯,今年初的严重雾霾时期,本班级在某位家长的倡议下,大家集资买了滤芯,其他班级不知道是怎么过的。

教具方面,幼儿园配了一些,但经常给家长布置作业,让准备手作教具。

其实,很多家长都是加班狗,累了一天,好不容易推掉加班,在晚高峰的滚滚车流中左冲右突赶回家,就得或自愿或被迫的和小宝贝们厮缠打闹一番。待到洗澡刷牙把尿后再打发上床,讲上无数个睡前故事,好不容易把小家伙们哄入梦乡以后,自己早已昏昏沉沉,眼皮沉重,有些人还得强打精神准备明天会议用PPT之类,哪里再有精力去做这些爱心满满的手作教具。好在某宝上这种东西多得是,不论是原材料还是成品半成品,都有求必应。

好在,翥的幼儿园布置的任务都是一些小东西,听说中关村某幼儿园,春节期间要求家长扎个旱船出来,着实把家长们急出一头热汗。

教师配备方面,三岁的小娃娃是托班,每个班有二十二、三人,配一个班主任,两个助教和一个生活阿姨,四到六岁的孩子们不分大中小班,直接混龄,每个班有三、四十个孩子,没错儿,接近四十个孩子,教师么,似乎仅多了一个助教而已,教室,好像也不会比托班额外大。

接送时间非常硬性,早八点前要送到幼儿园吃早饭,所以每天早上免不了要与赖床的小娃娃激烈斗争一场,应对办法当然只有提前一个小时就开始morning call,最后,在无数次催促下,终于能够按时磨磨蹭蹭地出门。

每当这个时候,翥妈总是庆幸选择了离家近的幼儿园,颇为幸灾乐祸地看着那些远道而来的父母,在熬过漫长的堵车后,挤挤挨挨地将车停在马路边,匆匆把或呆滞或哭闹的孩子拉进幼儿园的大门。

下午五点接园的过程也生硬的毫无尊严,十多分钟前,家长们就已经像一群大鹅一样伸长脖子等在了大门口,因为所谓五点,是以幼儿园时间为标准的,相比手机上自动校准的北京时间,总会有些上下浮动,所以有经验的家长都不会踩着点儿去接孩子,所谓赶早不赶晚。

园方时间五点整,小家伙们以班级为单位,排着队被领了出来,被叫到的班级的家长,需要急急忙忙地从人堆里挤进去,把自家的小宝贝认领出来。

大部分小家伙都都是爷爷奶奶或者保姆接送,老人们习惯于一边竖着耳朵留心听是否叫到了自家宝贝的班级,一边聊些家长里短。

万一有缺心眼儿的父母来迟了,那些没被认领的小家伙就会被留在墙边,可怜巴巴地望着其他小朋友一个个欢天喜地的被家人接走。

翥妈也缺心眼儿过,当时,我以手机时间为准,优哉游哉地溜达到幼儿园门口,才惊觉翥的小同学已经被领出来了,赶紧拨开人群冲了进去,一眼就看到我的小翥翥扁着小嘴站在墙边,陪她站着的是生活老师。翥妈赶紧扑上去不停地道歉,老师顾不上听解释,只叮嘱一句:下次早点儿。就扭头回去了,估计是教室里还滞留着几个家里实在无力这么早来接的小朋友,报了课后的托管。

回去以后,翥向姥姥告状,翥妈被姥姥埋怨,以后,被剥夺了接送权,姥姥雷打不动的亲自接送。

这期间,发生了红黄蓝事件和上海携程托管班芥末事件,这两件事对翥爸翥妈的心理冲击也非常大。

翥的几位老师都是年轻女孩子,班主任是幼教科班出身,文静秀气,其他几位助教也是老实本分的女孩儿。可是翥妈对老师们虽然比较放心,但,对幼儿教师的待遇却颇为不平。

以这家幼儿园为例,每个班平均按35人计算,单个班级一年的学费收入高达二百一十万元,而几个教师的工资成本,加起来也就二十万左右,二十多个班级,年收入超过四、五千万元,器材损耗和场地教室成本具体能有多少不好说,但是一眼望去,暴利无疑。

在如此的环境下,却要求收入菲薄的幼儿教师充满爱心,常年保持心态平和,简直匪夷所思。

我不知道是仅仅近两年这样,还是一直以来幼儿教育这个行业都是这样,也不知道其它城市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情况,还是仅仅是北京,或者仅仅是我家附近是这样的情况。

很显然,幼儿园资源严重不足的时候,市场是卖方的,明明是收取高价学费的私立幼儿园,合同却满纸霸王条款,园方高高在上,因为资源稀缺,所以反正也不愁生源。作为消费者的家长则处于弱势,入学要面试,要盯紧园方的招生信息,动作慢一点儿就无学可上。

听说,取得幼儿园的办学资质很难,深层原因,翥妈不在这个行业,也无从了解,对教育局的办园审批原则和幼儿园分布规划更说不清楚,但是谁都看得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虐童惨剧的发生,是偶然中的必然。

今天听说北京检察机关已经对红黄蓝幼儿园涉事教师提起公诉,可是翥妈认为,这种恶劣事件,不应该只在法律范围内解决。如果依然长期维持这种家园、教园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社会矛盾如果依然长期处于尖锐冲突中,就很容易被激化,一旦出现恶劣事件,幼小无助的孩子就是被直接抵在枪尖的那个。

在积累了越来越多对“幼儿园”的不满后,翥妈又开始怀念起小学堂来,小学堂人性化的管理、可口的饭菜、亲切的园长都显得特别可爱。于是翥妈再次陷入摇摆中,盘算着不再预缴下半年的学费了,尽管园方威胁说不预缴学费,九月就不再给翥翥保留入学资格。

只是,前两天,在小区物业给树木喷药后不久,翥妈看到小学堂的老师领着孩子们在空地上做户外运动,心里有些别扭。

选择幼儿园,是个伪命题,因为根本没得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