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泾镇旅游
上海枫泾古镇旅游线路推荐?
古长廊当地最具人情味的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长廊。这条长廊全长268米,是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数一数二的。在长廊里侧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与上
上海枫泾古镇旅游线路推荐?
古长廊当地最具人情味的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长廊。
这条长廊全长268米,是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数一数二的。
在长廊里侧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相通的市河,它在古镇区全长1200米左右,是一条区级河道,水系主要来自浙江的天目山,河水流向黄浦江。
长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我们可以用两句话高度概括长廊的功效,那就是“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撑伞”,这给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东区火政会在廊棚一条街的东首,城隍庙桥南堍,生产街124号,是民国期间枫泾东区火政会所在地。
这是上海地区仅存的较为完整的一处近代消防机构旧址。
火政会原址建筑是由一幢普通民宅改建而成的。
受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门面墙被改建成了西洋式。
推开红色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大厅里摆放着的几大件旧时救火设备。
有20世纪初出现的称作“洋龙”的手压式揿龙,有1937年抗战前的机械“泵浦”,还有1950年后一度使用的轮式救火车等。
枫泾镇消防机构,建于民国初年。
当时称“龙王堂”(亦叫救火会),取海龙王克火的意思。
并在南镇圣堂桥下塘和北镇桃源漾分设救火处。
由镇上商人、富绅捐资购买了水枪、木揿龙、担桶等基本设备。
消防人员全为义务,由各商店、作坊选派员工参加。
一旦发生失火,邻里鸣锣报警,消防人员到救火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
1923年,枫泾南、北镇成立统一的救火会联合会。
总会设在桃源漾,又在北丰桥、北栅、东栅、圣堂桥、永昌桥、陈厅等8个适中位置设立分会。
有义务救火人员200多人。
同时,消防器材有所改进,进水龙头用帆布橡胶水管直接从河浜里吸水。
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枫泾救火分会又合并成东、南、北、中四个区会。
景区的东区火政会就是当时其中一个。
期间,又增设了机械“泵浦”和进水管、出水带、长钩、斧头、火炬、铜盔、云梯等旧设备。
一直到抗战胜利后,消防设备全面更新,揿龙等旧设备被全部淘汰。
1952年3月,各区火政会又合并成立为“枫泾救火总会”。
直到1959年“救火会”更名为“人民消防队”,归由公安部门管理。
民间自办的火政会、救火会在枫泾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后,成为了历史。
火政会虽为民间所办,但当时管理也相当有序。
上有总会会长,下有各区负责人,对消防人员定期训练。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为全镇消防演习日。
义务消防队员当天穿着整齐的消防制服,列队携器,“号子”开道,前往大星桥堍或桃源漾、人民广场等处进行救火演习比赛,俗称“演水龙”。
镇上商绅民众纷纷前往观看,人山人海,成为枫泾镇一年一度的盛事。
当时枫泾镇上火灾较多,救火人员常有牺牲或受伤。
1926年,为纪念历次救火中牺牲的勇士,枫泾救火联合会在总会桃源漾清水桥西建造了座高7米的消防纪念塔,全称“枫泾救火联合会亡故同志纪念塔”,下刻铭文表彰义务救火有功人员的事迹。
这是上海郊区至今惟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
现列为金山区文物。
丁聪漫画馆丁聪,是我国当代最负盛名的漫画家之一,生前以“小丁”署名在报刊上发表讽刺漫画作品。
丁聪出生于一个漫画世家。
父亲丁悚(字慕琴),1881年出生于枫泾镇南栅,是解放前上海有名的漫画家。
上世纪上半叶,丁悚在上海各大新闻媒体上发表过大量讽刺社会现象的漫画,影响很大。
刘海粟在创办上海美专时,专门请了丁悚担任第一任教务长。
之后,丁悚在法租界桓庆里31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漫画协会——漫画会。
他后期创作的月份牌上的时装妇女《百美图》,曾广为流行,被后人竞相收藏。
文化大革命中,丁从遭受迫害,于1969年病故。
根据丁聪生前叶落归根的遗愿,1994年3月,丁聪夫妇骨灰被送回故乡枫泾安葬。
陈列馆坐落在古镇北大街421号。
由北大街到陈列馆,要走过一段幽静的石板小弄。
进入大门,古银杏和紫薇、芭蕉、桂花、腊梅等花木把庭院装点得十分清新雅致。
陈列馆主楼是五开间二层的民国时期建筑,上下都有走廊。
整个陈列馆设有1个前言厅、7个展室(其中一个展室展出丁聪作品),一处贵宾休息室。
总面积360平方米,展出作品100余幅。
前言厅有丁聪的半身雕像和他的生平介绍。
随后,各展室分别展出了丁聪的讽刺幽默作品、名著插图作品和人物肖像作品等。
丁聪从上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发表漫画作品,他对旧社会的反动统治和腐朽没落的社会生活予以了辛辣的讽刺,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欣欣向荣景象和人民热火朝天的工作生活予以真情歌颂,同时对一些落后的现象也给予了无情鞭挞,作品中处处透射出他的正义和良知。
在《人物肖像》作品展室,沈从文、秦怡、萧乾、巴金、冰心、方成、冯骥才、新凤霞、老舍、鲁迅、茅盾、黄苗子、钱钟书、聂绀弩、夏衍、王蒙等等,一个个名人以漫画的形态,惟妙惟肖地展现在参观者面前。
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丁聪在中国文化艺术界结交的广泛。
他与中国文艺界好多知名人士都有深厚的友情。
《名著插图》展室里你可看到,他为鲁迅、老舍、叶圣陶、沈从文、许地山等名家作品绘过插图。
茅盾在1980年6月与丁聪重新见面时,情不自禁地挥笔写下了一首《五绝》:“不见小丁久,相逢倍相...
上海金山枫泾古镇有什么特色
枫泾十景 枫泾古镇于2009年10月荣膺“新沪上八景”称誉,可喜可贺。
在“新沪上八景”挂牌之际,我们整合古镇景点,在30多个古镇景点(观)中精选出了若干能代表枫泾古镇风貌特点和历史文化内涵的景点作为候选景点。
经过广大市民、游客的积极参与评选和专家团的最后评定,枫泾十景脱颖而出。
1、 枫泾三桥 枫泾古镇区南北、东西市河交叉口的一个景观。
北丰桥原名通津桥,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
2004年改建更名为北丰桥。
竹行桥原名登云桥,建于明代,2004年改建更名为竹行桥。
清风桥原名工农桥,建于1974年,2004年改建更名为清风桥。
枫泾三桥景观区尚有清风阁茶楼、望江亭、三桥广场、三桥里商品市场,老街特色小吃是赏景休闲的极好场所。
2、 枫溪长廊 元代枫泾已是商业重镇,来往商贾云集溪河两岸,临河而建的商业长廊长达800多米。
枫溪长廊南起致和桥,经文中路沿市河至东栅泰平桥,全长528米。
3、 桥庙得泉 致和桥景观区有建于元代致和年(1328年)的致和桥,是枫泾现存最古老的桥梁,也是枫泾历史发展的见证;送子观音,栩栩如生,生动演绎了致和桥“庙连桥,桥连庙”的人文历史景观;旁还有始建于明景泰年间的得泉亭、得泉井;三景合一是游览枫泾的又一个亮点。
4、 溪北人家 枕河人家位于枫泾北栅市河两岸景观,一连排的粉墙黛瓦民居枕河而座,尽显古镇水乡韵味。
5、 泽园留春 “百灯、百篮、百行”三百园的深处后花园,别有洞天,园内曲径通幽,鸟语花香,是当年陈舜俞与苏东坡、司马光等名人饮酒、吟诗、作画的江南园林式的休闲处。
6、 栅南水长 枫泾下西街市河位于枫泾南栅,是天目来水首冲要道。
水上古桥栉比,桥下流水潺潺,水边滩埠鳞次;几百年前就形成的水云之路。
7、 吴越界韵 原界河位于枫泾中部,枫泾古镇起元时就相约俗成,明宣德五年(1430年)被官定为南北镇的分界河;1951年,南镇并入北镇,南北统一,但界河的历史痕迹犹存。
8、 三元及第 位于枫泾旅游入口处。
集古桥、古宅、古牌坊为一体。
有清代名臣谢墉的“金圃宅第”、“举人、进士、状元”的三元坊及古吴越的相异特色建筑,大气而典雅,并配以小桥流水、桃红柳绿、假山怪石、松竹常青的自然景观。
9、古杏涟画 位于丁聪漫画陈列馆内,至今有近500年的树龄。
树干挺拔,枝叶繁茂,掩映着院宅;更令人叫绝的是树丫间长着近百年的异树枸杞,相映见缀,实为有趣的奇景。
10、深弄闻音 枫泾古弄遍布镇区四栅,有20多条,其中较有名的有莫乃弄、圣堂弄、油车弄、思古弄、姐妹弄、赵家弄、九曲弄等。
最长的有500多米,最狭的不到1米。
古朴异常,是枫泾古镇的又一大特色。
此外,枫泾的粽子非常好吃,价钱也很便宜。
枫泾古镇的旅游可以不买门票,但是会少进一些景点,也可以有选择购买门票的进入部分特殊景点。
枫泾古镇东区火政会有什么旅游特色?
东区火政会:它是我们上海地区保存得较为完整的近代消防机构,在里面不仅可以看到当年镇上的消防历史,还可以看到当年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门面是西洋式的,这是受到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参观一下。
火政会在当时又称为龙王堂,也就是海龙王克火的意思。
在1923年我们镇上共设有八处这样的火政会,共有义务消防人员200多人。
那现在大家来到的东区火政会是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
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枫泾救火分会又由原来的八处合并成东、南、北、中四个区会。
期间,又增设了机械“泵浦”和进水管、出水带、长钩 、斧头、火炬、铜盔、云梯等,而木揿龙等旧设备被全部淘汰。
1952年3月,各区火政会又合并成立为“枫泾救火总会”,直到1959年“救火会”更名为“人民消防队”由公安部门管理,民间自办的火政会在枫泾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后,成为了历史。
以前在我们枫泾,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为全镇的消防演习日。
义务消防员当天穿着整齐的消防制服,列队携器,“号子”开道,前往大星桥堍或桃源漾、人民广场等处进行救火演习比赛,俗称:“演水龙”。
镇上居民纷纷前往观看,人山人海,成为枫泾镇一年一度的盛事。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模型是为了纪念历年来枫泾镇上为救火而牺牲的一些勇士而建造的。
1926年,枫泾救火联合会在总会桃源漾清水桥西建造了一座高7米的消防纪念塔,全称“枫泾救火联合会亡故同志纪念塔”,下刻铭文表彰义务救火有功人员的事迹。
这是上海郊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现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去金山区枫泾古镇旅游怎么走?
沿枫丽路行驶20米.沿兴新立交桥行驶690米,右转进入兴新公路11.沿兴新公路行驶780米,左转进入亭枫公路 12.沿亭枫公路行驶7.沿新卫公路行驶770米.18,3586404.185&s=nav%26c%3D289%26sy%3D0%26sc%3D289%26ec%3D289%26sn%3D2%24%24%24%24%24%24%25E9%2587%2591%25E5%25B1%25B1%25E5%258C%25BA%24%24%26en%3D2%24%24%24%24%24%24%25E9%2587%2591%25E5%25B1%25B1%25E5%258C%25BA%25E6%259E%25AB%25E6%25B3%25BE%25E5%258F%25A4%25E9%2595%2587%24%24&.com/html/ueditor/dialogs/map/page,右转进入金山大道 4.沿金山大道行驶4.沿龙海路行驶110米,左转进入海云路 3.沿海云路行驶210米;t=1513642678535" class="ikqb-map"> 驾车路线.5公里 起点:金山区 1.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行驶30米,直行进入亭枫高速 9.沿亭枫高速行驶11.8公里,在兴塔出口,稍向右转进入兴新立交桥 10,稍向右转进入新农立交桥 8.html?iknowflg=1&.1公里,右后方转弯进入枫丽路 13;t=B_NORMAL_MAP&c=13490411;newmap=1&l=11&,到达终点 终点,直行进入新卫高速 6.沿新卫高速行驶2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新卫公路 5:全程约45.沿新农立交桥行驶1,进入龙海路 2.baidu,直行进入新卫高速 7.沿新卫高速行驶18.5公里,朝嘉兴/S36/G1501/东海大桥方向.0公里 ...
上海枫泾古镇好玩吗?门票是多少?元旦节有优惠吗?
p> 驾车路线;newmap=1&l=11&,朝东海大桥/嘉兴/亭枫高速/S36方向.1公里 起点:枫泾古镇 1.沿学府路行驶2.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沿枫丽路行驶30米,左后方转弯进入亭枫公路 2.沿亭枫公路行驶7.54,3585523.0599999996&t=B_NORMAL_MAP&c=13490115.沿金山大道行驶2.3公里,右转进入学府路 11,右转进入兴新公路 3.沿兴新公路行驶1;s=nav%26c%3D48%26sy%3D0%26sc%3D48%26ec%3D48%26sn%3D2%24%24%24%24%24%24%25E6%259E%25AB%25E6%25B3%25BE%25E5%258F%25A4%25E9%2595%2587%25E6%2597%2585%25E6%25B8%25B8%25E5%258C%25BA%24%24%26en%3D2%24%24%24%24%24%24%25E9%2587%2591%25E5%25B1%25B1%25E7%259F%25B3%25E5%258C%2596%25E6%25B1%25BD%25E8%25BD%25A6%25E7%25AB%2599%24%24&.6公里,稍向右转进入新卫公路 9.沿新卫公路行驶77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金山大道 10:全程约46.沿新卫高速行驶18.1公里,直行进入亭枫高速 5.沿亭枫高速行驶11.7公里,朝金山卫/S19方向,到达终点 终点.html?iknowflg=1& ...
枫泾古镇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古长廊当地最具人情味的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长廊。
这条长廊全长268米,是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数一数二的。
在长廊里侧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相通的市河,它在古镇区全长1200米左右,是一条区级河道,水系主要来自浙江的天目山,河水流向黄浦江。
长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我们可以用两句话高度概括长廊的功效,那就是“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撑伞”,这给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东区火政会在廊棚一条街的东首,城隍庙桥南堍,生产街124号,是民国期间枫泾东区火政会所在地。
这是上海地区仅存的较为完整的一处近代消防机构旧址。
火政会原址建筑是由一幢普通民宅改建而成的。
受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门面墙被改建成了西洋式。
推开红色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大厅里摆放着的几大件旧时救火设备。
有20世纪初出现的称作“洋龙”的手压式揿龙,有1937年抗战前的机械“泵浦”,还有1950年后一度使用的轮式救火车等。
枫泾镇消防机构,建于民国初年。
当时称“龙王堂”(亦叫救火会),取海龙王克火的意思。
并在南镇圣堂桥下塘和北镇桃源漾分设救火处。
由镇上商人、富绅捐资购买了水枪、木揿龙、担桶等基本设备。
消防人员全为义务,由各商店、作坊选派员工参加。
一旦发生失火,邻里鸣锣报警,消防人员到救火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
1923年,枫泾南、北镇成立统一的救火会联合会。
总会设在桃源漾,又在北丰桥、北栅、东栅、圣堂桥、永昌桥、陈厅等8个适中位置设立分会。
有义务救火人员200多人。
同时,消防器材有所改进,进水龙头用帆布橡胶水管直接从河浜里吸水。
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枫泾救火分会又合并成东、南、北、中四个区会。
景区的东区火政会就是当时其中一个。
期间,又增设了机械“泵浦”和进水管、出水带、长钩、斧头、火炬、铜盔、云梯等旧设备。
一直到抗战胜利后,消防设备全面更新,揿龙等旧设备被全部淘汰。
1952年3月,各区火政会又合并成立为“枫泾救火总会”。
直到1959年“救火会”更名为“人民消防队”,归由公安部门管理。
民间自办的火政会、救火会在枫泾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后,成为了历史。
火政会虽为民间所办,但当时管理也相当有序。
上有总会会长,下有各区负责人,对消防人员定期训练。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为全镇消防演习日。
义务消防队员当天穿着整齐的消防制服,列队携器,“号子”开道,前往大星桥堍或桃源漾、人民广场等处进行救火演习比赛,俗称“演水龙”。
镇上商绅民众纷纷前往观看,人山人海,成为枫泾镇一年一度的盛事。
当时枫泾镇上火灾较多,救火人员常有牺牲或受伤。
1926年,为纪念历次救火中牺牲的勇士,枫泾救火联合会在总会桃源漾清水桥西建造了座高7米的消防纪念塔,全称“枫泾救火联合会亡故同志纪念塔”,下刻铭文表彰义务救火有功人员的事迹。
这是上海郊区至今惟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
现列为金山区文物。
丁聪漫画馆丁聪,是我国当代最负盛名的漫画家之一,生前以“小丁”署名在报刊上发表讽刺漫画作品。
丁聪出生于一个漫画世家。
父亲丁悚(字慕琴),1881年出生于枫泾镇南栅,是解放前上海有名的漫画家。
上世纪上半叶,丁悚在上海各大新闻媒体上发表过大量讽刺社会现象的漫画,影响很大。
刘海粟在创办上海美专时,专门请了丁悚担任第一任教务长。
之后,丁悚在法租界桓庆里31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漫画协会——漫画会。
他后期创作的月份牌上的时装妇女《百美图》,曾广为流行,被后人竞相收藏。
文化大革命中,丁从遭受迫害,于1969年病故。
根据丁聪生前叶落归根的遗愿,1994年3月,丁聪夫妇骨灰被送回故乡枫泾安葬。
陈列馆坐落在古镇北大街421号。
由北大街到陈列馆,要走过一段幽静的石板小弄。
进入大门,古银杏和紫薇、芭蕉、桂花、腊梅等花木把庭院装点得十分清新雅致。
陈列馆主楼是五开间二层的民国时期建筑,上下都有走廊。
整个陈列馆设有1个前言厅、7个展室(其中一个展室展出丁聪作品),一处贵宾休息室。
总面积360平方米,展出作品100余幅。
前言厅有丁聪的半身雕像和他的生平介绍。
随后,各展室分别展出了丁聪的讽刺幽默作品、名著插图作品和人物肖像作品等。
丁聪从上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发表漫画作品,他对旧社会的反动统治和腐朽没落的社会生活予以了辛辣的讽刺,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欣欣向荣景象和人民热火朝天的工作生活予以真情歌颂,同时对一些落后的现象也给予了无情鞭挞,作品中处处透射出他的正义和良知。
在《人物肖像》作品展室,沈从文、秦怡、萧乾、巴金、冰心、方成、冯骥才、新凤霞、老舍、鲁迅、茅盾、黄苗子、钱钟书、聂绀弩、夏衍、王蒙等等,一个个名人以漫画的形态,惟妙惟肖地展现在参观者面前。
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丁聪在中国文化艺术界结交的广泛。
他与中国文艺界好多知名人士都有深厚的友情。
《名著插图》展室里你可看到,他为鲁迅、老舍、叶圣陶、沈从文、许地山等名家作品绘过插图。
茅盾在1980年6月与丁聪重新见面时,情不自禁地挥笔写下了一首《五绝》:“不见小丁久,相逢倍相...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