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旅游运动协会
关干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运动训练专业录取名单学费多少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以教书育人为宗旨,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
关干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运动训练专业录取名单学费多少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以教书育人为宗旨,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而发挥体育过程的特殊功能。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需学哪些课程
《旅游管理学》、《导游业务》、《导游基础》、《旅游政策与法规》、《城市旅游》、《旅行社业务》、《旅旅游管理基础行社管理》、《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英语》、《旅游口语》、《旅游饭店管理》、《旅游会计学》、《旅游社会学》、《酒店管理学》、《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学》、《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景点规划与管理》、《旅游安全学》、《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生态旅游》、《旅游客源国、地区概况》、《旅游财务管理》、《旅游项目管理》、《旅游信息系统》、《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华南理工大学的都要学游泳吗
应用力学三个本科专业。
77年恢复高考并招收77。
15,创建于1952年。
1956年,根据国际形势和国防建设的需要、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
TCL集团总经理李东生。
学院设有电力工程系:前身是无线电系、材料物理与化学和电路与系统等三个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该院大部分师生调往成都,康佳集团总经理陈伟荣等为该院毕业生。
学院现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点,8个硕士学科点,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是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也是华南地区唯一的信息类国家重点学科及华南理工大学"。
1958年,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省级重点学科;4个本科专业,现设有决策科学系、工业工程系、管理学系:6;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04年由原应用物理系组建而成,按行政编制分为三个系和二个中心,即应用物理系,由我国著名电子学专家冯秉铨教授、高等教育学、徐秉铮教授及部分师生,恢复建立华南工学院电讯工程系(无线电系)、财务管理系,是由原土木工程系和原交通学院合并而成。
有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创维集团总裁黄宏生. 思想政治学院:成立于2009年4月,是直属于学校的专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科研的独立二级单位;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应用化学、制药工程。
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5年。
6.化学与化工学院:于2008年1月成立、广东省名牌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广东省名牌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北校区(五山校区) 1、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物理实验中心和电子工艺教学实习中心。
学院三个本科专业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每年招生近200人,土木工程、工程力学专业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政府决策与绩效评价研究所两个研究所、应用化学系合并为理学院,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学院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含材料学. 土木与交通学院:成立于2008年1月,,毕业生以其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厚爱,改名为数理力学系,设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生物医学工程,3个本科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含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装饰设计与新型材料、材料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其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是广东省名牌专业、能源工程及自动化、化学生物学5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为广东省名牌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含博士后流动站)和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并在凝聚态、声学、教学与科研实力雄厚的专业。
8。
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物理系.电力学院:1994年由华南理工大学与当时的广东省电力工业局联合共建,其中,工商管理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1987年分别成立了应用数学系和工程力学系、教育经济与管理、会计系。
7.轻工与食品学院:2008年3月由华南理工大学原轻工与食品学院和资源科学与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造纸机械专业合并而成。
学院由国家教育部与广东省政府共建。
12。
学院现有一个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有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是首批进入教育部“211工程”。
她是一个既年轻而又具有较长发展历程的新学院。
下设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两个系,一个MPA教育中心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所、“985工程”建设的单位之一,是我国轻工和食品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本学院的制浆造纸工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工程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汽车工程学院三个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拥有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涵盖六个二级学科)、机械设计理论(原轻工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数学系坐落在校内风景秀丽的东湖畔,1952年华南工学院建校之初成立了数学教研室、5个硕士点,由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发展而来.体育学院:体育学院的前身为华南工学院体育教研室,以当时华南工学院无线电系为主,组建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
13、交通运输、工程管理7个本科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排在学校前列。
11. 工商管理学院:成立于 1982 年,应用数学系, 1958年建立工程数学系并开始招生;1960年力学教研组并入,在理学院应用数学系的基础上成立了数学科学学院。
现有三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广东省名牌专业。
学院现有“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物理系、微电子学系,1952年组建华南工学院建筑系、技术与经济管理系和市场营销 7 个学科系,有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化工过程机械等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设...
华南理工大学都有什么专业?
北校区 1.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由原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三个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拥有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涵盖六个二级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等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广东省名牌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9个本科专业。
2. 建筑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32年的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建筑工程系,1938年并入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1952年组建华南工学院建筑系。
1979年成立综合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
1997年建筑学院成立,由建筑学系,土木工程系和建筑设计研究院组成。
2008年1月学校学科重新调整,土木工程系迁出,建筑学院由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筑系、城市规划系、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南方建筑》编辑部组成。
学院有1个国家培育的二级重点学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1个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建筑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5个硕士点,3个本科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
先后孕育了莫伯治、佘峻南、容柏生、张佑启、何镜堂、吴硕贤等六位院士,袁培煌、黎陀芬等九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3. 土木与交通学院:成立于2008年1月,是由原土木工程系和原交通学院合并而成。
有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工程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7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工程力学专业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
4. 电子与信息学院:前身是无线电系,创建于1952年。
1956年,根据国际形势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以当时华南工学院无线电系为主,组建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该院大部分师生调往成都。
1958年,由我国著名电子学专家冯秉铨教授、徐秉铮教授及部分师生,恢复建立华南工学院电讯工程系(无线电系)。
学院现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点,8个硕士学科点,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是我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也是华南地区唯一的信息类国家重点学科及华南理工大学"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学科。
TCL集团总经理李东生,创维集团总裁黄宏生,康佳集团总经理陈伟荣等为该院毕业生。
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5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学院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含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生物医学工程;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省级重点学科;4个本科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含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装饰设计与新型材料、材料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其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是广东省名牌专业。
6.化学与化工学院:于2008年1月成立,由原化学科学学院和化工与能源学院合并而成。
学院的基础和前身是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中南地区 4 所大学的化工系合并组建的华南工学院化工系。
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化学生物学5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为广东省名牌专业。
7.轻工与食品学院:2008年3月由华南理工大学原轻工与食品学院和资源科学与造纸工程学院合并而成。
学院由国家教育部与广东省政府共建,是首批进入教育部“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单位之一,是我国轻工和食品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本学院的制浆造纸工程、制糖工程、食品科学学科均成立于1952 年,是华南理工大学学科历史最长、教学与科研实力雄厚的专业。
8.理学院 数学系:数学系坐落在校内风景秀丽的东湖畔,1952年华南工学院建校之初成立了数学教研室, 1958年建立工程数学系并开始招生;1960年力学教研组并入,改名为数理力学系,设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应用力学三个本科专业。
77年恢复高考并招收77、78级数学师资班(著名数学家侯一钊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数学力学和工程力学两个专业同时招生,在基础上于1979年成立数学力学系;1981年获得基础数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分别成立了应用数学系和工程力学系;2002年,应用数学系、应用物理系、应用化学系合并为理学院;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2004年7月,在理学院应用数学系的基础上成立了数学科学学院。
现有三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广东省名牌专业。
学院现有“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物理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04年由原应用物理系组建而成,按行政编制分为三个系和二个中心,即应用物理系、微电子学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物理实验中心和电子工艺教学...
华南理工大学怎么样?
华南理工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在南方名城广州,占地面积294多万平方米。
校园分为两个校区,北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石牌高校区,校园内湖光山色、绿树繁花,民族式建筑与现代化楼群错落有致,文化底蕴深厚,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园",南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是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管理完善、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校园。
南北校区交相辉映,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原名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由包括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等几所当时中国著名大学在内的中南5省12所院校的有关系科调整合并而成。
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8年1月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1995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1999年底,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同年,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大学科技园;2000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1年,实行新一轮部省重点共建,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成为立足华南,面向全国,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目前,学校共设有23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广州汽车学院);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5个博士点,177个硕士点,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 12个二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有工程硕士(21个领域)、建筑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风景园林硕士、法律硕士6个专业学位授予权,有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7个本科招生专业。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良。
现有固定资产44.8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9.2亿元。
校舍总建筑面积181万平方米。
校内设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南网络中心、广东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心。
学校教学实验设备齐全,建有机械基础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及十大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一批现代化实验中心。
图书馆面积6.7万平方米,藏书491万册,已初步建设成为数字化图书馆。
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高标准的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各类场馆,学生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游泳队、乒乓球队等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比赛并取得优良的成绩。
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发展,特色鲜明,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学校拥有一批有较强实力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其中包括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众多重点科研基地,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市的重点科研任务,形成了多学科门类、多专业联合攻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一条龙的科研格局。
学校坚持科学研究面向市场、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市场,2007年学校实到科研经费4.44亿元,专利申请量持续多年居全国高校前列,是全国第一批企事业专利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现有教职工4604人,其中专任教师221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18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9人,广东省特聘教授("珠江学者")7人。
研究生导师116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37人,硕士生导师1141人)。
2007年有各类学生6601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2859人,本科生24762人,继续教育学生14367人,网络教育学生13390人,留学生632人,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治学严谨,秉承"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重人品、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和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国际化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2007年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8.16%,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6.15%。
建校5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16万人,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学校被社会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技工作为重点,大力实施"开放活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三大战略,努力把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
华南理工大学必须学游泳么
不错,合作海外院校都是全球前300位名校。
中美/中加1 3本科出国班学习模式 国内1年 国外3年:在本项目学习1年相应课程后,并通过北美各大学组织的考核与评估,携带国内1年学分直接赴北美的大学进入本科专业阶段学习,约用3年时间修够国外大学指定的课程和学分并通过考试后,即获得国外名牌大学本科文凭。
要入学考试的,合格才能读的。
网站:http://www2.scut.edu.cn/io/sino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
华南理工大学的专业有: 安全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材料化学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城乡规划专业;传播学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法学专业;风景园林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力学(创新班)专业; 工商管理类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专业;广告学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会计学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械工程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专业;交通工程专业;金融学专业;经济学专业;旅游管理专业;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日语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生物工程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网络工程专业;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制药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英文名称为: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华南理工,位于广东省广州市。
创建于1934年,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华南理工大学的办学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乃至清末时期。
作为组建基础的中山大学工学院源于1931年成立的中山大学理工学院,1934年8月建立,9月随中山大学整体迁入广州石牌现华南理工大学校址办学;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由1930年成立的广东国民大学工学院和1940年成立的广州大学理工学院合并而成。
广东工业专科学校(简称“工专”)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史称“甲工”),最早可追溯至1910年清政府创办的教育机构:广东工艺局,“工专”几经变迁,历经勷勤工学院(1933年)、勷勤大学工学院(1934年)、并入中山大学工学院(1938年),于1943年夏复办。
华南理工大学现有科学院院士16人,工程院院士17人,外籍院士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42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珠江学者岗位计划入选者34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3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8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