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泰旅行有哪些陷井
一年一度的暑期旅游高峰到了。您是不是也在琢磨着自己的出游计划呢?出去旅游,可一定得多长个心眼!据文化和旅游部介绍,2017年,原国家旅游局联合公安、工商、工信、网信等部门持
一年一度的暑期旅游高峰到了。您是不是也在琢磨着自己的出游计划呢?出去旅游,可一定得多长个心眼!
据文化和旅游部介绍,2017年,原国家旅游局联合公安、工商、工信、网信等部门持续开展了全国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春季行动”“暑期整顿”和“秋冬会战”,共检查旅游企业61755家,立案2911件,罚款及没收违法所得3563.46万元,吊销营业许可证52家,罚没金额超过了过去三年处罚的总和。
今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了两次“利剑行动”,重点整治了“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或者变相强迫购物消费等突出问题。
然而,重拳之下,欺客宰客等侵害游客利益的乱象仍有发生。7月28日,央视曝光了50元玩三天的“海南精品游”,海南省委书记、省长当晚作出回应强调“对旅游乱象要零容忍”,目前三亚3家企业被停业整顿,海口市也组织14人小组展开调查。
本期“e查到底”就为大家曝光“旅游陷阱”:出去玩可能会遇到哪些“黑招”?哪些景区上过“黑榜”?出境游哪里出问题最多?利益被侵害该如何维权?
跟踪调查揭开真相
旅游市场存在哪些乱象?
2017年末,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8.6%的受访者跟团出游遭遇过“强制购物”,40.2%的受访者曾被辱骂、欺诈、甩团甚至殴打等方式胁迫。旅游套路究竟有多深?小编搜集整理来自文化和旅游部、中消协、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消费网、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以及北京旅游网、上海市旅游局网站、四川旅游政务网、云南旅游政务网、广东旅游局政务网等地旅游政务网站的大量数据和资料发现:从食宿到购物,旅行中的各个环节几乎都埋着“雷”。
1旅游网站“暗流涌动”
如今,众多在线旅游平台以“说走就走”作为宣传卖点,一部手机在手,机票、酒店、接送车辆全部轻松搞定。然而现实中,却不乏“黑心”企业精心下套,能蒙一个是一个。
小编从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获取数据分析后发现,去哪儿网、飞猪、携程、途牛等在线旅游平台进了今年以来被投诉榜前十,其中去哪儿网被投诉高达366起,约占到总量的40.2%。
在内容方面,涉及航空领域投诉最多,占比约31.5%,其次为酒店投诉约30.5%、旅行社投诉约26.5%、景区投诉约5%、交通投诉约4.6%、导游投诉约1.5%。
具体说来,根据2018年6月5日北京市工商局通报,游客对在线预订服务的投诉集中在这些方面:预订机票、火车票遭遇“霸王条款”,虚假宣传,退改签困难,捆绑销售;预订民宿或酒店后被拒绝入住,随意加价、退订难;预约或租赁车辆不能准时到达,“专车”故意改线绕行、不安全驾驶等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服务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其它不合理条件。然而,利用消费者可能存在的疏忽大意,从而实现赚钱的目的,有一部分企业选择无视法律法规铤而走险。
e查到底
2强制购物多“阴招”
北京市消协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北京“一日游”55%的线路存在强制消费,尤其是其中一条线路团费150元/人,强制消费金额接近团费;另外此前媒体曾曝出部分地区不购物就不安排住宿、黑导游与“僧人”骗游客买高价香、宾馆电视空调收费、登长城被强买索道票等招数……看似旅行,实则shopping。
强制购物引发的纠纷和暴力事件也屡被媒体曝出,2013年有导游带队游八达岭长城武力胁迫游客购买纪念品,被行政拘留5天;今年1月雪乡有游客拒绝自费450元购买游乐项目,被带队导游辱骂、扇耳光;游客报团游桂林不额外消费,被骂“骗吃骗喝骗玩的流氓”。
软磨硬泡、诱骗、威胁、迷信宣传、孤立、强制搭售等不良导游们惯用的伎俩,都出现在近年中消协体验调查报告中。
虽然2018年1月1日实施的新版《导游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导游不得“以隐瞒事实、提供虚假情况等方式,诱骗旅游者参加购物活动或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不得“以殴打、弃置、限制活动自由、恐吓、侮辱、咒骂等方式,强迫或变相强迫旅游者参加消费项目”,但事实上,在有些地区,通过带客进店购物攫取利润的利益链条依旧没停止运转。今年6月10日,云南一导游强迫购物被判有期徒刑6个月,法制网评论称这起案例将会对业界产生“强烈震慑作用”。
3景区内消费藏大坑
去年6月,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76.8%受访者表示景区商品标价虚高问题普遍。150元一瓶的“天价水”;旅游购物店成本500元的乳胶枕标价8000元;景区商铺草药卖8元/克;旅游部门花费几亿元打造的“好客”形象竟输给一只“天价虾”……近年景区商铺疯狂宰客的新闻也经常见诸报端。
伪特产、伪小吃在景区也是最容易遇到的陷阱,景点周边商圈中,鲜花饼、牛肉干、银饰、玉器、珍珠、贝壳等都是“常驻”商品,还有游客跟卡通人偶合影就被强制收费,接过一条“免费”红绳就难以脱身……旅行中有的“坑”可以避免,而有些坑,真是防不胜防,消费者不妨养成“要消费先搜索”的习惯,掌握更全面、有效的信息,防止黑心商家钻空子。
4低价团“馅饼”有毒!
50元玩三天两晚的“海南精品游”、88元的桂林三日游、980元的香港7日游……旅行社这样干下去为何没倒闭?因为他们会从消费者身上把钱赚回来!看似无油水可捞的低价团买卖,实际上可能赚得盆满钵溢。
原国家旅游局早在2015年就规定,旅游产品价格低于当地旅游部门或旅游行业协会公布的诚信旅游指导价30%以上的,属于不合理低价游。然而,有些旅行社为争夺客源,就利用低价吸引游客报团,再通过旅行中的购物或自费项目来弥补成本,并实现盈利。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总有些游客明知不正常,还是抵不住低价诱惑,以身犯险,最终吃、住、行都还是靠自己购物的回扣。
价格战硝烟渐起,演变成不正常竞争。光明日报7月20日发表题为《警惕不合理低价游“阴阳合同”陷阱》的文章显示:从前两年旅游部门曝光的不合理低价游典型案例可以看出,云南、海南、四川、贵州等地都是低价游的“重灾区”。
国家法律法规对不合理低价游打击和规管的线越收越紧,2015年10月原国家旅游局认定了5种不合理低价行为,值得关注的是,同年10月25日,更具针对性的规定出台,非法“不合理低价游买卖双方”均须承担法律责任,按旅游部门的解释,游客如明知是不合理低价团仍签订虚假合同,一旦被查获,不仅不能获得赔偿,还将受到处理。
5山寨景点专坑外地人
山寨景点也是人们常会遭遇的旅游陷阱,这些地方往往不具观赏价值,外地游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利益受损方。夸大宣传配合黑导游、黑车司机拉客,却收获了非法利益,这或许也是山寨景点这把“野草”屡烧不尽的原因。
2016年,西安描眉画眼的“山寨兵马俑”在舆论场上出尽“风头”,其他地区屡禁不止的野长城、山寨“狮身人面像”、山寨“天坛”等返一众人造景点也屡被曝光。山寨景点现象猖獗的背后是利益黑幕:淡旺季票价点在40%-70%,这是赚钱的主要途径此外游客很可能被诱导消费,如不配合甚至直接被甩团。游客前期不做攻略尤其容易上当,旅行前一定擦亮眼,即使报团也事先了解一下当地文化习俗、都有哪些文物,毕竟体验才是游玩的核心,别匆忙旅了个假游而不自知。
近年来,这些景区上过黑榜!
很多游客进景区前会习惯性地数一数门口牌匾上有几个“A”。“5A级景区”作为金字招牌意味着口碑保证,但也有不少景区空有名号。原国家旅游局从2015年开始,每年都会督办查处一批拿了牌子却忘了游客的景区。
小编查看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数据后发现,三年来,针对服务质量差、厕所不达标等突出问题,3家5A级景区被摘牌,10家5A级景区被严重警告,近400家4A级及以下景区被予以摘牌、警告、通报处理。
综合人民网等权威媒体报道,我们对2015-2016年被摘牌5A级景区(图1)、2017年被严重警告5A级景区(图2)做了如下梳理:
图为2015-2016年被摘牌的5A级景区(图1)
图为2017年被严重警告的5A级景区(图2)
出境游哪里问题最多?
截止今年7月,中国公民可享受69个国家和地区的免签落地签,受益于利好政策,出境游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出境游的火爆不只表现在我们的直观感受上,更体现在数据上。据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今年4月份数据,调查显示,二季度出境游目的地中,新马泰热度最高,占比达31.1%,其次是美国(19.4%)、加拿大(15.4%)、越南(13.4%)、印尼(13.3%)、菲律宾(13.1%)、法国(12.1%)和德国(10.3%)。在中欧旅游年的推动下,赴欧洲旅游的游客也将有所增加。
与此同时,出境游的投诉、质疑也同数据一样显眼:诱骗购物、甩团滞留、丢失财物、抢夺盗窃等案件时有发生。
新华社资料图片:2018年1月14日,一艘快艇在泰国皮皮岛海域爆炸致多名中国游客受伤。
拿今年“五一”小长假出境游人数最多的上海来说, 小编统计分析上海市旅游局网站数据发现,今年1月至5月,泰国、日本、欧洲、越南等境外旅游地进入被投诉前十,其中泰国被投诉量高达116起,而显然,这只是出境游市场的一个缩影。
防坑避险五大“锦囊”
工作再忙也需要诗和远方,如能识破旅途中的“套路”,旅游也可以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人在旅途漂想要不“挨刀”?请务必收好下面这些避坑攻略!这个夏天,给自己一场说走就走得动的旅行吧。
1选有资质的旅行社
注意查看旅行社经营场所的《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不要一味追求低价,警惕“旅游贵宾券”、“旅游赠券”等网络欺诈。
2签订规范的旅游合同
旅游合同要明确线路、行程、景点、交通和食宿安排及标准,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
签订旅游合同和缴款后索要发票并妥善保管,一旦发生纠纷,可作为维权凭证。旅游者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强制交易行为。
3对“低价游”敬而远之
一旦发现旅行社的报价低于成本,提高警惕,千万别贪图便宜,要从不同角度衡量旅行团的优劣,如交通工具、住宿等级、行程路线等。
4如被强制消费要这样做
如被强制购物和自费项目,或遭到导游、领队甩团等威胁,要留存相应凭证,可直接打电话向当地旅游质监部门投诉或向旅行社反映。
5不吃哑巴亏 投诉有门
12301微信公众号
微博@12301旅游服务
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
12301旅游服务热线
(上述平台受理包括针对酒店、景区、旅行社、在线旅游服务企业及导游的信息咨询和投诉)
作者:刘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