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旅行和同学英语
当这些有趣又浪漫的标题映入你的眼帘,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要点进链接一探究竟,甚至恨不得立马报名,去体验这些高大上的国际义工活动。国际义工旅行,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概
当这些有趣又浪漫的标题映入你的眼帘,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要点进链接一探究竟,甚至恨不得立马报名,去体验这些高大上的国际义工活动。
国际义工旅行,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概念。那时各国经历战乱急需重建,所以出现了国际工作营,不仅加快各国社区重建的效率,而且通过互相派遣义工推动世界和平。在这之后,国际义工旅行不断发展,现在,它就是主张旅行者在国际旅游中学会承担,以旅行之名,行义工之职,再以义工之职,助需要之人的公益活动。国际义工旅行虽然在中国出现时间不长,但却在各类组织的推动下快速得到关注,而其他很多国家则很重视义工旅行,甚至会把义工旅行的公益活动与民的成才就业等切身利益挂钩。

如今,利用假期参加各种国际义工项目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通过义工组织寻找信息,缴纳相应费用,从而得以到达世界的各个角落参加各种短期项目,最常见的便是支教、动植物保护、医疗服务等。在“国际义工”这个“高端”词汇的诱惑下,出境义工旅行似乎已成为高校学子之间流行的时尚。但在这一股热潮的背后,我们却察觉到国际义工作为义工旅行的一种,它对受助者的意义却不如预期。
初衷不“义”
接受采访的@马德拉基在认真学七七八八在谈及为什么选择参加国际义工时表示:“我以后希望能成为一名英语老师,也畅想过自己去东南亚国家教授英语,所以这次项目算是给自己一次体验的机会。”可以看出,有同学利用国际义工旅行来摸索职业定位:较为专业的项目旅行能让志愿者进行“职业初体验”,在认清自我能力的基础上,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并精准定位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样有过国际义工体验的@蒋佳怡和@榆三一,@榆三一表示在听朋友说国际义工体验很好之后,自己也想去其他国家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同时得到支教的机会,算是一举两得。这个初心也出现在很多其他参加国际义工的同学中。国际义工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大家去的不是游客聚集地,因此能见到这个城市颇为真实的一面,拥有不同于单纯旅行的独家记忆。除此之外,国际义工因为能接触到当地人以及其它地区志愿者的关系,更方便参与者进行跨文化交流,所以很多志愿者便抱着拓宽视野,了解多元思维方式的目的,参与了活动。
作为志愿者代表的@Ljh除了旅游与收获友谊外,还有其他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她之前做过支教和大熊猫保育的工作,对这方面的志愿一直很感兴趣。第二个就是出国申请研究生可能可以用得到,但是对于这一点没有期待很高。由此可见,同学们参加国际义工的一大重要目的便是想要提升自我能力。国际义工具有的“人文性”、“趣味性”、“责任感”、“体验感” 使其区别于单纯的吃苦受累。志愿者可在期间开发潜在的力量, 适应不同的环境, 提高综合能力。所以才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前往参与。
除此之外,由于欧美国家的志愿服务历史非常悠久,国外很多知名高校不仅仅看重一个同学的学术成绩,还看重一个人领导能力、创造力等其他个人素质,大部分学校更将志愿服务纳入了学生的综合考评体系。因此,义工经历也成为大学生申请国外高校的一大加分项。不少“出国党”将这高大上的国际义工视为迈向国外名校的一块重要台阶,即使费用昂贵、个人技不一定能得到想象中的提高,也要在申请文书上添上这一经历。
究竟是为了经验、体验、奉献,抑或是其他目的,每个参与的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初心。

作用不明
通过研究很多国际义工旅行项目,我们了解到目前国内相关机构组织的国际义工旅行时间都比较短,大部分只有一至两个星期。与此同时,很多项目都在宣传页面上标明着:旅行机构车辆接送、住宿酒店干净舒适、饭菜全包,试图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
接受采访的@马德拉基在认真学七七八八告诉我们虽然在义工旅行过程中对柬埔寨的教育有了很多了解,但相对而言还是旅游成分更重一些,半天上课半天玩耍,基本上“吃遍了暹粒,逛遍了吴哥窟”。@ljh和@瑜三一都认为项目本身应该是具有提升技能的作用的,但组织方安排不当、准备不充分,使义工旅行演变成了一种“比较丰富”的旅行。与西方很多国际志愿义工吃住相对较差,但周期长、志愿者实际义工活动比较多的项目相比,国内的这类国际义工活动似乎很难达到其想要的义工目的。
我们都知道,义工工作不光需要志愿者的一腔热忱,而是需要一些培训才能进行的帮助性活动。对于很多参与国际义工的学生而言,目前短时间的义工周期让他们很难适应义工这个身份,到达目的地后,自己更像是一个游客一个外人,因此很难去给予当地更多实质性的帮助。而很多帮助拯救动植物或是对小朋友进行教学的工作,则更需要志愿者与帮助对象建立一定基础的信任才能更好地展开活动。这些要求都是短期义工旅行无法达到的。
很多人都持质疑的态度——现代国际义工是否能够真正帮助援助对象?
在网上可以发现很多志愿者依然对国际义工旅行的志愿功能持肯定态度。有人表示,只要志愿对象得到了些许帮助,或是有了对世界更深的体会,那么这个项目就是值得的、有效的。曾经去过斯里兰卡支教的同学也告诉我们:“无论参加的目的如何,但和她一起参与的志愿者在这个过程中至少都是走心的,孩子们的一张笑脸,学会的一个新单词都是义工活动存在的意义,何必要把这样一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想的那么严肃呢。”国际义工本来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活动,我们不能只把利他性作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也不能去量化国际义工给受授两方带来的好处。

事实上,一场国际义工旅行的义工性质、本身价值、参与意义与组织方的安排、参与者本身的想法息息相关。一方面,项目的介绍与实际操作之间可能存在着差距,另一方面,每个人对于收获、提升、帮助的定义不同,有无意义的界线对于群体而言是模糊的。
参与国际义工,还需仔细考虑
在当今鱼龙混杂的国际义工组织市场,不少组织方打着义工的旗号却组织了纯粹旅行的“休闲义工活动”,变成了变相的“旅游团”。还有的活动收费高却不能带给参与者物质或精神上的相应的收获,在问卷调查中我们便发现很多同学正是因为费用问题而对参与这项活动抱有迟疑态度。同时,鉴于大部分的国际义工旅行都选择在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志愿者的安全问题有时也得不到保障。
因此,若想参加国际义工,我们需要的远远不止一腔热血,还需要清醒的头脑、认真的考虑,更要选择权威的组织机构防止受骗。若受各种限制无法体验国际义工,也无需遗憾,毕竟参加义工以及提升自我的途径还有很多。只希望,无论是参加国际义工活动还是其他普通义工活动,作为当代青年,将其作为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去好好体味与珍惜,珍惜每一个将爱传递的机会。

南大青年
问卷|承语嫣
资料|王昕兰
采访|卢雪儿 王昕兰
文|马士琪 周嘉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编|和晓燕
责编|薛森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