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旅行者从下午三点步行
作者:沸洋洋(旅行家)计划甘肃之行时最费心的就是这炳灵寺一日游。炳灵寺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类中排在云冈、莫高(含西千佛洞)、榆林、龙门、麦积山之
作者:沸洋洋(旅行家)
计划甘肃之行时最费心的就是这炳灵寺一日游。炳灵寺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类中排在云冈、莫高(含西千佛洞)、榆林、龙门、麦积山之后第六位的石窟,八十年代爸爸陪同一个日本代表团游览丝绸之路,回来谈起从兰州出发,溯黄河而上参观炳灵寺石窟,十分令人神往。可是三十年之后,黄河岸边的炳灵寺依旧需要乘坐渡船方可抵达,真是不可思议。在古代,这里是黄河著名的渡口,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现在怎么沦落到人迹罕至的地步?在网上也看到有自驾游的,从永靖县城可以开车过去,只是最后几里地是碎石路,一直修不好。有时候会质疑是相关利益方故意不把路修好,这样当地的船老板才能财源滚滚。
坐船去炳灵寺有两个选择,大船单程4个小时,快艇单程1个小时。采取何种方式去炳灵寺曾让我颇为纠结:如果参加旅行社,就得坐大船在黄河上晃悠7、8个小时,虽听说风光如画,但实在太耗费时间了,登岸参观石窟的时间只有1小时;要坐快艇的话就得自由行,可从兰州到刘家峡大坝这70多公里又怎么解决呢?包车吧肯定不能让司机等那么久,坐单程车付往返的钱不值;到汽车西站坐长途车吧,据说这车在兰州城里四处转悠,不坐满人不走,从兰州到刘家峡至少两个半小时。这样犹豫来犹豫去,直到头天才通过甘南团的导游报名了刘家峡一日游,好在明天还有一天的机动时间,今天玩儿得再晚,哪怕滞留在永靖也不怕。
提前几分钟到了华联宾馆马路对面的集合地点,除了一辆兰州市政府的班车,没有大轿车的影子。正纳闷呢,导游打来电话问我到了没有?“我就在紫荆花酒店门口啊!”
“我们也到了,是一辆黑色桑塔纳。”拿小轿车来接游客?火车站这个点的参团游客也太少了吧。上了车,前排坐着导游和司机,片刻另一位游客也坐了进来,是一位已经在青海、宁夏、甘肃独自游玩了半个多月的广州老太。汽车开动,问导游下一站去哪里接人?他居然说,今天学生开学,行情淡到就我们两个游客报名,可是既然已经收下我们,也不能把我们扔了。于是决定赔本也要做这笔买卖,开着小轿车带我们去玩儿。
没听错吧?还有这么厚道的旅行社?这要在北京,不赚钱的事儿谁干啊?我花了280元(看来昨天的导游多赚我20),老太在旅行社直接报名只交了258元,我们两个人就能享受包车待遇了!
对兰州人印象顿时大好。周一的早晨很堵车,司机左冲右突,我们也跟着见识了高校聚集的安宁区、工厂林立污染严重的西固区,还听导游重点介绍了眼下大热的兰州新区。
出了兰州转上山路,两边是高大的土山,公路蜿蜒但路况很好,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刘家峡大坝。我们是今天的第二批游客,前面有两位在等大船。据售票处说,今天的游客估计很少,看来开不成大船了,让我们再等等。
对我们这样体力一般又连续转战多地的旅游者来说,时间比金钱重要。在导游的劝说下,我们每人又多掏了70元买了快艇的票。一个船家想把我们蒙混带上快艇,被水上公安局的人截住。这里是全国交通系统先进单位,管理看上去比较严格,快艇都是挂靠在此,安全应该还比较有保障。
接了我们还有一对老鸳鸯之后,船家把艇开出港,到了一处野码头接了在刘家峡水电站上班的一大家子,其中的老爷子都85岁了。小艇立马超载,船家又去换了个大艇,才一路劈波斩浪向黄河上游进发。
这里是典型的“高峡出平湖”。离开大坝时,两岸大山对峙,水路渐渐开阔变成了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大湖。虽是晴天,但有些Hazy,身旁偶尔有快艇划过,荡出的涟漪带来不小的颠簸。乘客们在船上开始了愉悦的大餐,水电站的一家子分食着水果,鸳鸯们兴高采烈的啃着鸡腿凤爪,然后把瓜皮残渣随手丢进了水库。
渐渐的水面又开始收窄,山势变得尖耸,连绵起伏,有桂林山水的婉转,兼具北京十渡拒马河两岸的雄浑,这就是传说中的炳灵石林了。山下水边已冲积出一小块一小块的平地,绿草茸茸,牲口们在悠闲的吃草。在网上看的介绍说这一带是附近少数民族争夺的牧区,连年的战乱最终导致了炳灵寺的衰落。
弃舟登岸。沿路有不少瞭望台可以仰观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石林。炳灵寺石窟是此行中观赏最为便利的石窟了,全程都是平地,不用攀爬(有向上的栈道,但都被封住了不得通行);能够开门的窟龛都打开了门,不像麦积山石窟都罩着铁丝网,看不真切;很多洞窟因为较浅得了日光,壁画色彩鲜艳(大多壁画是明代重新覆盖上去的,以藏传佛教内容为主);因为之前的游客投诉,现在可以随便拍照了。
炳灵寺石窟分为上寺、下寺和寺沟三个部分。下寺是与黄河几乎垂直的一条河沟,黄河水少的时候如现在,沟底绿树青草,牛羊满沟。沟的西岸石壁上便是下寺洞窟,也是绝大多数游人参观的地方。沟底停着电瓶车,有兴趣的游人游览完下寺后可以溯沟而上,去寺沟和上寺。不过看路边的介绍上寺除了一尊隋代大佛,其它塑像和壁画都是明代藏传佛教风格的。心想已然在瓜州东千佛洞看过了唐末和西夏时吐蕃风格的壁画,年代如此近的就省略吧。
沟里吃草的牲口们都膘肥毛亮。以前还羡慕阿尔卑斯山区的奶牛毛色光亮营养好,不想在印象里贫瘠的西北山区,也有健康且具生活品质的牛羊。
看了炳灵寺的唐代佛像,自信大增。那些菩萨的体型站姿都与我彷佛,看来我这是盛唐气象啊!北魏的佛像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驻足在第125窟前细细欣赏,忽然身后传来一个外国人的称赞:“How Fantastic!”后来得知,全价门票(我用《读者》杂志买的半价票)上印的也是这一窟的佛像。
来之前看到新闻,炳灵寺文物保管所所长对媒体说,最有代表性的唐代大佛造像将于八月初整修完毕,重新与游人见面。这都8月26日了,大佛还不见庐山真容,这所长也忽悠人啊。
乘船返回时,才发现水库真的是一池碧水,快艇过处水花飞溅煞是好看。临近大坝,看到了洮河与黄河的交汇处,清浊立现。在甘南、临夏看到的大夏河就是汇入洮河,继而归入黄河的。
上岸等车时在路边小摊淘了一枚黄河石,才10元钱。回程看到永靖县委立的一个大幅广告牌:“吃读书饭、种科技田、发养殖财、赚外地钱、往好处搬”,印象极深刻。在路边还看到了百合田。
回到市里西关才下午三点半,出乎预料的早。坐在张掖路步行街上给领导发短信,不料甘肃政府部门刚实行了每月第四周为无会周的制度,他就跑到礼县灾区扶贫去了。我本来是带着对于古代文化的许多问题来到甘肃的,九天的行程释了疑解了惑,但对于甘肃现实的发展我又有了新的问题。可惜解答人下乡去了。
兰州城里的温度达到了33摄氏度。转了转大众巷,发现马子禄牛肉面总店居然关了门,心想这生意怎么做的,总店居然倒闭了。后来才知道,人家只做半天生意,看来行前的功课做得不足啊。到杜记甜品点了灰豆子和甜醅子,又到附近的武威凉皮打包了一份凉皮。
出租车那个难等啊,与北京不相上下。再加上又热得够呛,望眼欲穿地快体力不支了。终于打到一辆车,上车就乐呵了,拉回火车站才11块4,还是临下车才蹦的字儿,我紧着找毛票儿,司机楞不让我找,说该多少就是多少,我说下车之前蹦了字就得按照计价器的价钱付,不能少给。瞧瞧,我们这儿都君子国了。
武威凉皮不知是用什么面做的,反正不是小麦粉,没什么嚼劲儿。当晚吃着渐渐变甜的白兰瓜看兰州新闻,发现兰州新区还是甘肃的一个大希望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