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关于暑期旅行的作文

经过神探连日的调查,22日,162份《孩子的暑假你怎么安排》和《自己的暑假怎么过》有效答卷被神探收入囊中。不少家长和同学为暑假定制了“豪华套餐”,一起来看看你属于哪一款吧!

经过神探连日的调查,22日,162份《孩子的暑假你怎么安排》和《自己的暑假怎么过》有效答卷被神探收入囊中。

不少家长和同学为暑假定制了“豪华套餐”,一起来看看你属于哪一款吧!

豪华暑假套餐你点啥?

神探采访了多位中小学生发现,按照学习和娱乐时间分配,学生大致可以被分为“补习不止”派、“劳逸结合”派、“能佛就佛”派,“兴趣班+补习班+旅游”的假期模式受青睐。

“补习不止”派:上“班”是主旋律

小学生斌斌这个暑假“行程”可谓非常紧凑:每周二、四、日上英语课;每周三上钢琴课;每周日管乐团训练;7月20-27日,上在线英语夏令营;8月11-20日学拉丁舞;还要参加为期7天的思辨夏令营……除此之外,斌斌这个假期每两天要背一篇新概念英语,整个假期要看3本课外书。“虽然平时很累,周末也不能睡懒觉,但我挺喜欢这样的状态,因为都是自己喜欢的,而且在某个领域学会别人不会的东西,能在他们面前炫耀显摆。”

“劳逸结合”派:学习娱乐两不误是最高境界

就读于凤凰城中英文学校的东东四年级,“补课十几天,八月出去玩,最后写暑假作业”是东东这个暑假的安排。从7月23日开始一直到7月底,东东每天上午上两小时英语课,下午上一个半小时口才课和两小时作文课,傍晚六点后东东可以看电视、玩游戏、游泳。“我喜欢这样的暑假,因为这些课都挺有趣的。”东东说,“我觉得暑假最好能学习加放松,因为补习班可以学到更多,不会落后于同学,但挺累的,就需要放松来调剂。”

杨宇澄是广州市第三中学校排球队队员,一名典型的“基本都是浪到最后一周写作业”的高中生。因为他自己和父母都觉得英语应该再补补,假期里他还是决定要报英语课。平时有空他还喜欢打游戏、打球。与别的同学不同,他会利用假期和队友们出去找教练训练排球。若把排球训练也算入学习时间内,他假期学习时间与娱乐时间的占比约为5:5。

“能佛就佛”派:“佛系”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还可以是学习方式

红红开学就5年级了,虽然数学、英语成绩都不理想,她假期的主题是“放松,亲近大自然”。这个暑假红红将在桂林进行野外拓展训练,“贝尔野外挑战”系列丛书也成了她的枕边读物。“由于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忙没时间陪我,我就选了夏令营。” 红红说,“爸爸妈妈也很尊重我的想法,毕竟假期是以放松为主的。”

林林开学就是一名初中生啦。他的父母说,这个假期什么班都没有报,小学忙了那么久,是时候给孩子放松啦。这个假期,林林以玩为主,但一周只能玩半小时游戏,不能沉迷。他平时也会约同学出去玩,四处走走看看,增长见识。这不,下周妈妈就要带着他去大西北旅游啦。林林正处于长身体的年纪,假期的周末他都会去游泳,多锻炼身体。“人生路很长,不用那么着急,要一步一步来”,林林父母说。

虽然派系各异,但不少家长和同学pick“劳逸结合”派。按照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可得出,家长和孩子对于学习和娱乐时间分配基本意见一致,59.68%家长与42%学生认为“学习不用太多,玩得开心就好”;1/4家长和学生支持“学习多久,才能娱乐多久”,选择纯玩或纯学习的情况并不多见。

荷包出血?没有的事!

选择豪华暑期套餐,不少吃瓜群众猜测,开销可不小吧?神探特地来八卦一下。在银行工作的杨女士孩子小学5年级了,这个暑假她大概花费2万,暑假七月份上午安排了古诗词、文学类的拓展学习、外语浸入式听说训练、学而思数学课;下午和晚上安排了运动、看书、电影;八月份主要以玩耍、运动、自由阅读为主,还安排了十天左右的出游。“这样安排兼顾了学习、知识拓展、锻炼身体和玩耍放松,感觉挺充实。而且我全部提前与孩子商量过,他也觉得挺好的,他不喜欢我一般不会强求。”

基于没人照顾孩子、害怕孩子无所事事荒废时间、大环境所趋三个原因,林先生这个暑假大概投入了几千元,给孩子安排了不少课程:每天9点多去托管机构,按照机构提供的课程,包括声乐班、写作班、英语班、表演班等等上课,一直到晚上六七点。8月份为了劳逸结合,林先生和妻子会请假带孩子去旅行。“这些班都是他同意了我们才报名的,我们并不关心他在培训班的成绩,只是希望他能尝试多点东西,挖掘出爱好就行了。”

家有准高考生的钟女士则过了一个有喜有忧的暑假。为什么说喜?因为学校只给孩子放一星期假,孩子准备自己休息调节,钟女士开销为0元。为什么说忧?高考即将到来,为人父母怎会不心忧?“从初三开始孩子好多年都没出去玩了,学习压力大,等高考结束可以带他去玩。”

据答卷分析,七成家长给孩子报了1个以上的兴趣班,九成家长花费0-5000元,7%的家长花费1万元以上,绝大部分家长认为费用尚在接受范围内,荷包出血?没有的事!

专家:优质教育资源要普及化

在豪华暑假套餐背后,其实有个问题需要我们考虑。杨女士告诉神探,她小时候的暑假就是自己瞎玩,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更优越了,但暑假并不一定比以往快乐。“兴趣班+补习班+旅游”复合型暑假模式成了新宠,但披着假期“充实”外衣下,却是家长和学生的压力与焦虑。66%家长和52%学生表示报培训班和兴趣班的原因是“学习成绩要提高”和“学生自己要求”,不少受访学生坦言,虽然这样的假期很累,但环境所致,没有办法。

原广东省政府督学、教育专家李伟成告诉神探,不单是广州,现在全社会的基础教育(大学以下)都陷入一种名为“升学焦虑症”的病。“现在整个社会都很躁动,无论政府出什么政策,或者专家说什么道理,都没有用,现在幼儿园和中小学生不上培训班反而是不正常的。” 李伟成坦言,造成这种情况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跟不上社会大众对教育的需求,以及学校招生以成绩作为标准,而且标准越来越高。“所以大家才报各种培训班,即使暑假也不落空,就为了削尖脑袋进入名校,享用优质教育资源。”李伟成指出,“要改善这种情况,首先需要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普及化,让学生都能享受一样的教育资源;其次,地方政府要摆脱‘名校思维’羁绊,过分宣传名校,使其囤积本地方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以及拥有选拔最优质生源的权力,只会弊大于利。政府应该办好每一所学校。”

“我希望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但在升学压力下家长都很焦虑,超前学、硬塞把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全扑灭了。我只能尽我所能,给孩子一点呼吸的空间,安排些放松的活动。”杨女士无奈地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