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设计师邓小平 旅行
三十年前,外国人要是来北京旅行,可能会出现住不进饭店的尴尬。中国驻外使馆发签证前,首先要确认在北京的住房是否能够落实。即便如此,如果有客人没有按时退房,后来的外宾就没有地
三十年前,外国人要是来北京旅行,可能会出现住不进饭店的尴尬。
中国驻外使馆发签证前,首先要确认在北京的住房是否能够落实。
即便如此,如果有客人没有按时退房,后来的外宾就没有地方住。

改革开放后,来北京旅游人数激增的场面。北京日报图
接待的人不得不用汽车把外宾送到天津去过夜,有重要外宾甚至要请示国家领导人特批飞机送他们到南京去过夜。
去不了外地的外宾,只好被安排在北京的餐厅、会议室里过夜。
外宾们怨声载道,埋怨:“我们想北京、盼北京,来了北京睡餐厅。”
这一尴尬局面,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逐渐缓解。
1
饭店短缺,拿不出资金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与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来北京旅游的外国人逐年增长。
1978年,全国具备接待境外来华客人条件的定点涉外饭店仅有137家,客房约2万间。
北京作为首都,只有11家,客房约5000间。除去老化需维修的客房,实际使用的房间也就4000来间。

80年代北京高档饭店的客房北京日报叶用才/摄
但由于中国刚开放不久,国家拿不出大量资金建设旅游饭店。
饭店短缺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不仅卡了旅游业的脖子,也不利于北京的对外交往和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指示:搞旅游要把旅馆盖起来,下决心要快。第一批可找侨资、外资,然后自己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决定将旅游饭店列为首批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行业之一,并成立了以谷牧、陈慕华、廖承志为首的“利用侨资、外资建设旅游饭店领导小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西宾馆召开北京日报图
对小组的每个人来说,这是引进外资能否成功的第一场攻坚战,如果失败,引进外资搞建设的重大决策就有可能被否定,改革开放的步伐也会受到影响。
一年的时间,“利用侨资、外资建设旅游饭店领导小组”先后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家侨商、外商进行接触、洽谈。
当时,国家还没有与外商合资办企业的经验,也没来得及制定外商来华投资办企业的法律法规,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外商普遍担心在中国投资办的企业不能得到法律保护,日本一家企业的社长说:“等你们国家有了法律以后我们再来商谈。”
正在引进外资建旅游饭店举步维艰的时候,一个美籍华人--陈宣远挺身而出,愿意为国家做贡献。
2
第一份合资协议,17位中央领导人审批
陈宣远早年从上海到美国定居,在美国设计并建造过旅馆,也经营、管理过饭店,拥有4家假日饭店和1家希尔顿饭店,还有一个建筑事务所。
当听说在以往谈判中,中方皆因有人怕吃亏而未成功时,他毅然决定:“我们拟订合资方案,要按能让国内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条件来办。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能尽快在北京办成中国第一家合资饭店。”
双方协定:合资2千万美元建设建国饭店,其中中方占51%的股权,外方占49%的股权;双方合作10年,10年后外方将所拥有的股权赠给中方,就是10年后中方完全拥有饭店。
然而,按照美国的法律,在国外投资白送是违法的,但可以由双方业主商定有价转让。

在进行“铁人三项”赛--马拉松跑中的庄炎林北京日报图
时任中国旅游管理总局(后改为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的庄炎林,同陈宣远最终商定,饭店经营10年后,陈宣远的49%的股权,以1美元转给中方所有。
很明显,这个协定对中方十分有利,而且中方所出的1000万美元,汇丰银行愿意提供低息贷款。
1979年6月7日,庄炎林签发了旅游管理总局送呈国务院一份关于合资建设建国饭店的报告,但不料,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
有人算了一笔账,指出建国饭店经营22年后,要还清从汇丰银行借贷的2000万美金的本息,还差2万美金。为了国家的利益,钱要用在刀刃上。
一片质疑声中,这份报告被上报中央最最高决策层,在17位中央高层领导人手中流转,或画圈或批示。
最后,批示指示:这是我国与外资合作建造和经营的第一个旅游饭店,可以作为试点,创造点经验,请各有关部门积极给予支持配合。

1980年4月23日《北京日报》04版的相关报道
好事多磨,建国饭店作为第一批引进外资的试点项目,终于批了下来。
3
建国饭店,为北京带来必要的魅力
拿到项目之后,经过考察,建国饭店的地址决定选在建国门外大街,拟建20多层,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
1980年6月,建国饭店破土动工。

1980年6月28日《北京日报》头版报道的内容
工地的篱笆竖起来了,搅拌机搬进来了,但由于一些人在晚上搞破坏,工程一度无法进行。
无奈之下,庄炎林拟写了一份工程进展的报告,由廖承志送交邓小平手里。
邓小平看完报告后没说话,只在上面批示了11个字:“有理也不得取闹,何况无理!”
邓小平批示的消息传开后,建国饭店的工程进展顺利,终于在1982年4月27日竣工。

建国饭店开业北晚新视觉图
开业第二天,英国路透社报道:“中国第一家真正西方式的旅馆在北京开张,为这个单调多风沙的城市带来必要的魅力。”
建国饭店从此声名鹊起,它鲜美的菜肴、优质的服务以及高水平的管理,博得了诸多驻华使节的高度赞扬,让外国人对北京也刮目相看。
作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亲历者,建国饭店自开业以来,招待了澳大利亚前总理、柬埔寨国家元首等十几位外国领导人。
北京建国饭店,在1990年除夕晚会上,一位外国客人手抚乳猪,表示幸福吉祥。北京日报图
建国饭店的成功,打开了北京旅游业的大门,“饭店短缺”的困境也从此终结。
1984年4月13日,中央决定在全国选择100家饭店,推广北京建国饭店的经营管理方法。

建国饭店今貌
如今,长安街上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建国门外也今非昔比。
而当年为北京“带来必要魅力”的建国饭店,依旧保持低调与优雅,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参考资料:
侯锡九(北京建国饭店第一任董事长),《北京建国饭店:一部改革开放的活历史》;
邱文生,《庄炎林甘当改革开放“马前卒”》。
精彩推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