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运城旅行团一日游

■记者 范 娜 实习生 贾佳睿景点偏远、路况不好、宣传不够、认识有误区……如今,旅游之风愈加盛行,而一些景区却由于种种原因游人稀少,颇为萧条。最近,夏县出现了一种新的旅游形

■记者 范 娜 实习生 贾佳睿

景点偏远、路况不好、宣传不够、认识有误区……如今,旅游之风愈加盛行,而一些景区却由于种种原因游人稀少,颇为萧条。

最近,夏县出现了一种新的旅游形式——研学旅行,不但闹热了景点,还催生一系列的“经济蝶变”。什么是研学旅行?它的特点是什么?研学旅行如何助推“经济蝶变”?本周,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分析。

何为研学旅行

解释研学旅行之前,有必要先说说司马光。

提起司马光,我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都知道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他所作,却有很多人并不知道位于夏县梁家庄与小晁村之间的司马温公祠是为他及先祖所建。

如今,每到周末,司马温公祠游人如织,而其中最热闹的当属景区内的“涑水书院”。

“涑水书院”是司马光当年为家乡弟子捐建的学堂,如今的涑水书院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这里的游客以学生为主,孩子们在这里聆听《训俭示康》教诲,领会司马光‘俭能立名、奢必自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修身之道,学习《温公家范》,掌握‘家正而天下定,礼为治家之本’的齐家之钥,还能亲自体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传承非遗文化。”司马温公祠文管所副所长任志鹏介绍。

市民贾先生说,在这里,孩子能够体验从选字、排版、上墨,到铺纸、印刷、装裱等工序,感受古老印刷术的魅力,寓教于乐,感觉很不错。

“研学就是一种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旅行是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研学旅行基地、走进第二课堂。研学旅行不是游山玩水,而是把课堂换了一个地方。”此次研学旅行的发起者之一——运城睛彩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科元解释,研学旅行是以广泛的社会资源为背景,强调与社会多层面、多维度的接触与联系,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

据吴科元介绍,此次研学旅行选择的4个景点并不只针对学生,还兼顾了成年人的旅游习惯和接纳程度,分别是堆云洞、司马温公祠、格瑞特酒庄和德兰度假村。

“这4个景点各具特色,堆云洞是红色教育基地,格瑞特酒庄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司马温公祠内可以体验国学教育,德兰度假村不但有学生喜欢的自然科学综合体验馆,还有赛马、斗狗等娱乐项目。”吴科元说,此次研学旅行是由运城睛彩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市中心汽车站共同打造,夏县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的一日游专线。自4月初推出这项活动后,得到不同群体的积极参与。

“早上从市中心汽车站出发,参观路线是堆云洞、格瑞特酒庄、司马温公祠和德兰度假村。1天内游玩4个景点,感觉非常实惠。”游客吴万荣高兴地说,景点安排得比较有心,既有适合中学生观看的红色教育基地堆云洞、司马温公祠,也有适合成年人观赏、品鉴的格瑞特酒庄红酒。

2018年为“美丽中国——2018全域旅游年”,既是全域旅游主题年、深化年,也是优质旅游元年。夏县文物旅游局特聘请北京专家编制《夏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祁家河景区旅游发展规划》,打造夏县“一轴一心四区”的全域旅游格局,力争把夏县建成黄河金三角山水度假公园。

近年来,西安、南京、安徽等地,在研学旅行方面已做的很好,西安要求每个学生每年至少参与两次社会实践学习,南京开通研学专线车,以研学拉动经济发展。夏县研学旅行的推出,无疑为夏县全域旅游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景区热闹起来

活动开展以来,各景点客流量激增,出现了系列向好变化。

堆云洞景区位于夏县与闻喜交界处,因地理位置偏僻,路况不佳,平时游客并不多。景区收支不平衡,经常是入不敷出。研学旅行开展后,客源问题得到大大缓解。

“活动才开展20多天,客流量就增加了20%。人一多,我们的精神状态都好了。”堆云洞文管所副所长张建有说。

张建有在堆云洞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已有十多年了。他说,以前来堆云洞的游客大多是党员干部,来接受红色教育,游客很少。景点加入研学旅行一日游后,散客数量增多,尤其是学生多了。“学生们在这里了解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的经历,知道这里曾是嘉康杰等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维护的秘密活动中心。看到这些红色基因得以传承,感觉我们的工作更有意义了。”

不仅堆云洞景区,司马温公祠、格瑞特酒庄、德兰度假村也受益匪浅。

“以前游客少,散客不多,周末会偶尔来一个旅游团。现在,散客多了,周末旅游团也多了,有时一下子来六七个团队,导游都不够用了。”任志鹏说,因为司马温公祠人文色彩较为浓厚,没有导游讲解,游客参观会比较费劲。所以,他们下一步会向县文物旅游局申请增加导游。

运城市格瑞特酒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红酒公司,多年来的营销方式都是依靠老客户的口口相传。2015年格瑞特酒庄建成后,也很少对外开放、推介红酒。

这次作为研学旅行的合作景点之一,格瑞特酒庄的收益是可观的。

游客坐在观光车里,脚下是平坦宽敞的观光道路,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葡萄种植基地,田间凉风习习,甚是惬意。观光结束后,还可以参观地下酒窑,品鉴不同葡萄酒,感受“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诗意与从容。

“我们酒庄的葡萄酒是自己种植葡萄,自己采摘,自己酿造,自己储藏,游客不但可以体验最具现代气息的农业基地,还能近距离接触欧洲最原始的酒庄文化。”格瑞物酒庄市场部经理王国栋说,酒庄的观光项目虽然少,没有丰富的旅游设施,但可以让运城人了解这个公司,了解红酒的品质,探索红酒的魅力。酒庄希望把最原始的酒庄文化和红酒品质传播出去。

加入研学旅行项目后,格瑞特酒庄每周末都能接待12辆车的观光团队,平时每天也都会有四五辆私家车过来,了解红酒文化,领略原生态农业种植基地风光。

市民张叶馨是个红酒迷。在参观了酒庄后,她被其中的红酒文化和红酒品质深深折服。“红酒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平时喜欢喝点红酒,在这里能看到红酒的生产过程,源头、工艺制作都很透明,觉得品质有保障。”张叶馨说,她以前也买过进口红酒,但感觉在运城产的红酒口感更好。她还向身边的朋友推荐。

研学旅行给格瑞特酒庄带来的像张叶馨这样的客户不在少数。

德兰度假村是以餐饮、住宿、马术、野生动物园、儿童游乐园、旱冰场、垂钓园等综合性休闲为一体的度假村。在这次研学旅行中,最受游客欢迎的却是其在2016年引进的十二级台风体验馆、八级地震体验馆、玻璃迷宫、时空隧道等个性化游玩项目。

总经理王祥师笑言,游客数量激增,最多一天竟有1000多人。

催生“经济蝶变”

研学旅行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各景区,但同时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蝶变”。其中,运城市中心汽车站的效益凸显。

近年来,受高铁和网约车等因素影响,中心汽车站的乘客数量下降了约40%。

“虽然乘客数量减少了,但旅游的人却增多了,我们便思考如何将业务向旅游业靠拢,实现‘运输+旅游’的经营模式。”市中心汽车站副站长刘聪说,夏县研学旅行线路上的4个点各具特色,他比较看好这条线路,也愿意配合打造这条线路。

“中心汽车站的运力有700余辆客车,参与到这项活动后,不仅盘活了资源,也以旅游直通车的形式方便了广大游客。”刘聪说,中心汽车站正在努力向旅游转型,如果其他县(市)也出现这种活动,他们都会积极参与。

临猗人杨虎贞也很高兴。

杨虎贞是一名厨艺精湛的年轻厨师,今年32岁的他,在临晋镇开饭店已有7个年头。“我在网上看到夏县要开通一日游的信息,觉得把饭店开到景点门口可行,就在3月下旬关了开在临晋一直不温不火的饭店。”杨虎贞说,他在司马温公祠景点附近租了两大间门面房,于4月1日开始试营业。这填补了景点周边没有饭店的空白。

杨虎贞的司马家宴能同时容纳200名游客就餐,目前共有6名服务员,从每周三开始,杨虎贞他们就要进入工作状态,而周末,是他们最忙碌的两天。

“每天的接待量在200多人,但有一天我们接待了近400名游客。6个人忙得脚不着地。”提起火爆的生意,杨虎贞十分兴奋。他说,6名服务员中有两名是附近村民,工资按日结算,只在饭店忙不过来的时候上班。其余员工的工资为按月结算,每人每月2400元。

为了这家饭店,杨虎贞先后投资14万元。“在景点附近,主要是接待团队游客,每周会有五六千元的收入。除去房租、服务员工资支出,大约一年就能回本盈利。”展望未来,杨虎贞颇有信心。

近年来,夏县文物旅游局也十分重视各景点的打造,先后完成了司马温公祠景区、堆云洞景区的整体提升工程,使景区旅游基本要素和基础设施建设更趋完善。

据介绍,下一步,该县研学旅行项目将把宇达青铜文化产业园含括在内,还将在堆云洞景区扩建住宿、餐厅、樱花谷等项目,增加周围百姓的收入。

今年,夏县文物旅游局高质量打造龙头景区,全力提升县域旅游品质,充分发掘司马光文化历史内涵,拓展商务休闲区、国学体验区、文化博览区,以司马光文化统领整合区域资源,将司马光文化、工艺美学与葡萄酒文化联合,打造成集国学教育、艺术研学、葡萄酒品赏于一体的极具人文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责编:王泽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