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江南 冬天
文:王聿凡
在对抗低温上来说,林蛙家族的部分成员算是蛙界的佼佼者。扎根青藏高原的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安家雪乡大东北游走俄罗斯的东北林蛙R.dybowskii;更夸张的是分布地
文:王聿凡
在对抗低温上来说,林蛙家族的部分成员算是蛙界的佼佼者。扎根青藏高原的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安家雪乡大东北游走俄罗斯的东北林蛙R.dybowskii;更夸张的是分布地直接进入北极圈的黑龙江林蛙R. amurensis和美洲林蛙R.sylvatica。
高原林蛙 王剀 摄
黑龙江林蛙 车静 摄
今天的主角镇海林蛙,虽然分布地没有上面几位成员那么厉害,但也是有看家本领的。镇海林蛙曾经长期被认为是是日本林蛙Rana japonica,直到1995年才被分为独立种。它分布很广,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参考“中国两栖类”网站),中国人口聚集的大部分省份都有它的存在。但是平时都不容易见到,毕竟是林蛙,平日里都生活在山林之间,红棕色的身体很容易隐藏在林下枯枝落叶之中。唯独在萧条的冬季,它们才会忽然现身,因为它在隆冬时节繁殖。冬季繁殖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竞争优势:一是能避开较多的捕食者(如蛇、各种捕食性昆虫等);二是能让蝌蚪避免与其他蛙类蝌蚪竞争,打个错峰之战;三是低温下进行繁殖,相对来说消耗能量更少。
趴在漂浮植物上的雌性镇海林蛙,来瞅瞅是谁在唱歌。
求偶中的雄性。
在江南地区,每年的12月左右就陆续有镇海林蛙从山里下到各种有稳定水源的静水塘中,它们偏爱较浅的水位,而冬季积水的梯田绝对是个非常好的场所。雄性早早就进入水塘争抢好位置了,虽然低温下它们仍然能保持清醒并且自如活动,但运动的速度明显放慢很多,所以雄性之间的争斗往往只简单的推搡,并不会太过激烈。
雄性找好位置便开始鸣叫,因为镇海林蛙没有声囊充当扩音器,其鸣叫声特别小,幸好冬日里的安静让叫声不会太没存在感。不像其他水栖蛙类的眼睛长在头顶,林蛙为了观察林下多方位的危险,眼睛是长在脑袋两侧的,在水里时也会比其他蛙类出水多一些,连下巴都会抬离水面。遇到危险它们会快速下潜,把自己埋进淤泥之中。
把自己半埋的镇海林蛙,你有看到它没?
镇海林蛙的雌雄体型比例(上雄下雌)
雌性的大小。
雌性要比雄性大不少,更为肥硕,它带着一肚子的卵来到水塘,雄性一旦抱住雌性就不放手,粗壮的前臂和手上长出的成团婚垫辅助它们能抱更牢固,雄性抱得很紧,甚至会在雌性胸口交叉双臂。雌性怀卵量与它的体型成正比,卵量从400~1300枚不等。
雄性的婚垫。
抱对时可以说是使出了洪荒之力。
卵被卵衣包裹成团状沉在水底,卵上半部分为黑色胚胎,下半部分白色卵黄。黑色素可以避免紫外线对遗传物质的破坏,并且吸收热量在这寒冷的水中发育。卵常常被冰封在水下,只要卵不被冻住便可安然无恙。
野外被冰封的蛙卵。
镇海林蛙卵,右下角的是弹琴蛙的蝌蚪。
镇海林蛙蝌蚪。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