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食物的旅行导入
图/文 覃遵奎 田金铃 彭秀良猛洞河,一条满载着民族文化精华的母亲河,传颂着千百年来民族兴旺发达的历史壮歌。而今,在这片人杰地灵的猛洞河畔,一颗教改新星——湖南省永顺县溪州
图/文 覃遵奎 田金铃 彭秀良

猛洞河,一条满载着民族文化精华的母亲河,传颂着千百年来民族兴旺发达的历史壮歌。而今,在这片人杰地灵的猛洞河畔,一颗教改新星——湖南省永顺县溪州中学正在迅速崛起,名震四方。6月23日,记者一行慕名前往永顺县溪州中学,对这颗教改新星进行深入地采访,解读其开拓奋进、勇于创新的办学传奇。


永顺县溪州中学创建于2014年9月,现有教学班60个,学生3232名,学校教职工187人。在县委、县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在教育和体育局直接指导下,溪州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马继业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提出了“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发展目标,确立了“教研教改为先导,队伍建设为基础,教育教学为中心,规范管理为保障”的办学思路,遵循“崇尚和谐,追求卓越”的校训,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对学生一生幸福负责”的理念,不断探索实施“幸福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建校四年,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校”、“湖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德育示范校”、“五四红旗团委”、“永顺县文明单位”等180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以党建为统领,向管理要质量,狠抓落实出效益,唱响团结奋进、情系学子的时代颂歌
建校以来,马继业校长带领全体师生团结奋进,全面实施科学管理,以党建工作和廉政建设为统领,打造出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有效突出重点工作,不断拓展工作外延,加快了学校的发展步伐。学校给班子压担子、分责任、要结果,使班子成员不断得到历练。狠抓队伍认岗履责,与教师签订“一岗双责”,47个党员干部教师认岗60个。每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成为教书育人引路人、教研教改引领人、科学管理引导人,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师作风好、队伍素质高、教学效果好”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主旋律,涌现出王永芝、彭继文、王春菊、向俾琼、陈海英、田明燕、吴治国、田志红、欧阳明、樊晓青等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代表,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肯定。


在谈到学校管理工作时,马继业校长深有体会地说:“我们认为抓落实是一种意志,意志决定思想,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决定效果,只开会不落实,工作质量等于零。”学校将《溪州中学管理手册》、《溪州中学学生手册》印成书,教职工、学生人手一册,内容有机构管理篇、人员规范篇、工作规范篇、教学管理篇等四大部分,成为日常工作、学习的指南,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学校组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狠抓督促检查落实。同时,学校努力践行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的宗旨,充分发挥工会、妇委会、学术委员会、团委会、学生会的职能作用,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尊重师生发展的合理诉求。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形成家校合力。

学校长期实行领导值日制。每天有两位校领导早上迎接师生进校,检查仪容仪表,检查老师上班情况;中午陪学生就餐并检查学生就餐、午睡情况;晚上查晚自习情况,督查班主任查寝,学生睡了,值日领导在校门值班室填写一天值日情况。班主任每晚必查寝,且每天要到寝室墙上粘贴的空表上填写检查情况,寝室长将记录交政教处。天天如此,持之以恒。目前,学校只能实行半封闭式管理,1000余名通宿生下晚自习回家时,学生以班为单位列队举牌有序走出校门。学校值日领导、综治办老师和老师志愿者积极组织学生,有序走上公交车,一排排,一队队,成了校门口一道特别的风景线。在食堂和超市的管理上,学校严把质量关、安全关,省食药局、省教育厅、省计卫局联合对学校食堂、超市进行了现场评估,授予“湖南省食品安全示范校”荣誉称号。


学校全力探索教改,推行“幸福教育”,开拓“六步式·四位一体”高效“幸福课堂”的新型模式
马继业校长还在一中教书时,就沉浸到教书育人的幸福中。因为追求幸福的梦想,2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教育战线,初心不改。“幸福教育”就这样根植于马继业校长的内心深处,成为他坚守教育事业的汩汩动力。溪州中学成立后,他带头全面研究推行“幸福教育”,提出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对学生一生幸福负责”的先进育人理念,从尊重人的自然规律出发,着力塑造“幸福领导”,发展“幸福教师”,培养“幸福学生”,用爱心、汗水和智慧构建一所充满“幸福教育”的崭新校园。


学校着力研发以“学生快乐自主地学,教师愉快点播式地教”为主题的课堂教改,依托省级课题项目,探索推出“六步式·四位一体”的高效“幸福课堂”新模式。“四位一体”即学生、教师、内容与方法,有机地融为一体;“六步式”即通过六步走——情景导入、新知探究、交流展示、综合运用、整合提升、检测巩固,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内容为载体、方法为纽带的学生自主拓展式学习新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总结,“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型并全面推广。这种教学模式已辐射到全县,引领着现代教学的发展方向。在各级创优课比赛中,丁超贵、向建魁、向艳苹、许金芳应用“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的公开课,获得了国家级优秀课创新奖,还有30多位教师的公开课获得省级优秀课奖,得到各位教育专家的点赞。

“幸福教育”离不开课程的支撑。学校提出“尊重差异、多样选择、个性发展”的灵动课程思路,让学生善其所长,在长处寻找自信和满足。在开齐国家和地方课程基础上,学校基于本校学生课程“重全面、突个性”的要求,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整合,打破原有的学科内容秩序,开发全新文化内容。学校开发运动类、审美类、实践类、国学类、民族类五大类型20余门分层分类校本课程,供学生自主选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校已开发《土家族历史文化校本教材》、《古诗词阅读》、《现代文阅读》等校本教材,开设了足球、美术、篮球、舞蹈、乐器等活动课程,还开展演讲、诵读、国学、歌手等比赛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施展个人才华,获得进步的喜悦和成功的幸福。

学校长期坚持集体备课,整合教师智慧,开展星级评比,谱写联合教学、服务社会的瑰丽篇章
学校各科年级组每周按规定的时间和地点集体备课,集体研究形成最优教案,各位教师统一按此教案传授给学生。数学、物理等学科每周还出一张基础卷和一张提高试卷。经过几年的坚持,集体备课在学校已成为常态化、规范化,集体备课资料和试卷成了珍贵实用校本教材,老师们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学生们共同沐浴在联合的阳光中。教师上的每一堂课,都是集体备课的结晶,都是一堂创优课,都能传授给同一年级的每一个学生,形成同一年级、同一课程的所有教师联合进行最优教学的新格局。

学校每期都安排有40多节公开课、亮相课、观摩课、展示课、示范课,基本上周周都有。上此类课之前,各备课组要先听课评课,不少于两轮,正式上课时,学校相关老师大部分会去听课,学校把每堂课录下来,同科教师认真评课。通过这样的活动,执教者进步很快,收获很多,老师们的评课水平、讲课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时,学校组织教师走进山村学校,把先进的教研教学成果送进山村课堂,传给山村学生,引导山村学校共同发展,情注山区,服务社会。

在这块教育水平不断更新的沃土上,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基础上,从细节着手实施素质教育,定期举办“星级寝室”、“文明班级”等评比活动。平日里,寝室内务整理可以达到鞋子、桶子、牙刷、牙杯、箱子、帕子一条线,被子、枕头摆放有序。学生从讲卫生、讲文明、讲礼貌、爱学习、争优秀做起,促进全面发展。每年寒暑假,学校举办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得到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学雷锋月,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进入大街小巷义务清扫,还经常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走进土家村寨宣传禁毒、安全、环保等知识,让学生把文明带回家里,传播到社会中。每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一次志愿者的经历、一次文明的旅行、一种能力和智慧的历练,提高了学生们的整体素质。

四年来,溪州中学不断开拓创新,教育教学成效日益突出。学校两次荣获全州理科知识竞赛团体第一名,获州中小学生三独比赛初中组团体总分一等奖、全县初中质量效益综合评价一等奖、全县教师业务知识竞赛综合效益评价一等奖。2017年首届毕业生获全州中考成绩综合排名第一,993人参考,805人达省示范性高中(永顺一中)录取分数线,上线率达81%,另有76名学生被吉首大学、省一师等师范院校录取,2名学生被湖南省青少年航空学校录取。

溪州中学承载着各族儿女的幸福梦想,奋力拼搏创新,携手攻关前行,给途经这里的师生们留下一生难忘的幸福记忆,为社会扎实培养各类有用人才,共同续写着“幸福教育”教研教改的瑰丽新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