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途中听什么歌
@厨房里的周小雨这一篇是我在路上的一些琐碎日常记录,还有随手拍的好看照片(自认为的)Part1首先说说,我为什么会给自己放一个这么长的假?身边许多传媒行业的朋友都会定期看心理医

@厨房里的周小雨
这一篇是我在路上的一些琐碎日常记录,还有随手拍的好看照片(自认为的)

Part
1
首先说说,我为什么会给自己放一个这么长的假?
身边许多传媒行业的朋友都会定期看心理医生,接受药物治疗,尤其是“自媒体”,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和八卦了。当然每个行业都有这么大压力,只是写字的人更容易表达出来而已。
根据墨菲定律,在你丧的时候,觉得已经到底了吧,事实上不是的,还有更糟糕的在后面。
这时候会有老板/投资人/合伙人/前辈/竞品对手/情敌/假想敌,突然冒出来教你做人。
坐在你对面不耐烦地用手指敲着桌面,摇摇头说,“你出局了,输赢你要认。”
“您哪位?”(这句删掉)
年轻人除了步履不停地往前赶路,不然还能怎样呢?(请教我做人)
我曾经的老板也和我说过:“小周啊,你不对自己狠一点,世界就会对你狠一点。”
回头看看,从“做蛋糕”以来,我也成了一个全年无休的劳模。所以为了少掉一些头发,我也不想整晚失眠,上个月干脆任性了一把,就推掉了所有的工作和聚会。
面朝大海,不关心kpi和资讯,只关心天气和餐厅。遛弯儿,逛面包店,看书,不回微信,发呆,还有带着父母旅行。
想想上一次这么胡来是三年前了,我一个人在成都和昆明住了一个月,每天唯一的事情就是晒太阳喂海鸥,看老爷爷钓鱼。

@昆明滇池海埂公园
这两次游手好闲的假期并没有快活似神仙,最后得出的可怕结论是一样的:我还真的就是劳碌命。我还真的就是更喜欢工作。
在这个问题上想不开的朋友,可以提前体验一下想象中的退休生活,探索一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你不见得真的喜欢那种“从前慢”的生活节奏喏。

@香港诚品书店
Part
2
好了,下面说说旅行这部分。
这并不是第一次家庭旅行,所以我也总结了一些和父母出行的小tips:
1. 要承认,每个人的旅行哲学是不一样的。
有一种说法是,检验两个人是不是真爱的方法,一是装修,二是旅行。
但是我觉得这两件事情都和感情无关,只是看你们的思维方式上能不能求同存异,宽容和妥协的平衡点在哪里。

@香港重庆大厦
为什么旅行的时候更容易吵架呢?
因为有人喜欢像写年报一样做攻略,但是有人就喜欢拎着箱子说走就走,更加任性的还说不回就不回呢,随时就把机票撕给你看。
有人喜欢随遇而安,有人像集邮一般打卡,必去景点就是必须去的意思。
有人习惯融入当地生活逛菜市场,有人热衷于惊喜和偶遇感。
有人就喜欢买大件物品带回家(并且真心觉得拎着不累),但是有人更乐意把钱花在体验上。
有人喜欢拍照修图,也有人觉得眼睛看过即拥有。

吵架是心里有鄙视链,所以互相看不惯。但实际上旅行哲学是平行存在的,并没有高下之分,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就像有人需要大剂量的爱,而有人需要大把的现金,都是图个安全感,都是幸福感。
所以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接受人类脑洞的多样性,不要试图理解别人,不要试图改变任何人,你会快乐很多啵。

@香港理工大学
2.做一份涵盖衣食住行的攻略,就像给客户做方案那样。
大多数人不喜欢做攻略,我也不喜欢,我只想做个智障。
但是,带着父母旅行,最好事无巨细的做一份攻略,包含你能想到的所有细节。
可以有多细呢?曾经一位好朋友拿出她给董事长安排行程的敬业精神,给我手写了一份上海迪士尼的方案和地图:包括几点起床,排哪一条队,冲向门的哪一边,拿快速通行证的顺序,看表演时间的最优化组合,必玩选玩不要玩的列表,真的,比市面上所有的攻略都要厉害。
提前做安排的好处,一方面是避免频繁临时选择,这意味着频繁冲突与争执,而我就是那个很不耐烦又有选择障碍的天秤座。另一方面是展示一下生活很能自理能力,“宝宝真的已经长大了。”
除了订酒店和各种交通出行的票,现在门票什么的也都可以在网上提前订好了。
比如我这次去香港太平山,提前在某宝上买了缆车的快速通道票(也叫做花钱购买合法插队权),省了一两个小时的排队时间,开心。

@香港太平山顶
3.享受过程,先把自己切换到最佳模式
我算是物欲很少的人,加上数学也不好,再加上穷和懒,所以没有什么非买不可的东西。如果是一个人旅行的话,我的唯一攻略就是订一家好风景的酒店,然后长睡不醒。
醒了之后去skybar看一场壮观的夕阳,或者带着杯子蛋糕和杯子,坐在小河边喝酒。对我来说,这比站在人潮拥挤的景点面前合影要值很多很多很多。(当然这也可以不叫旅行,这叫度假,或者挪一个地方睡觉)

这时候我妈就会说,那你干嘛不在家里睡呢?来都来了,当然要看景点呀拍拍照呀。
还有,我很喜欢在高铁飞机等一切交通工具上看书写字,我妈也在旁边幽幽地说:“眼睛会瞎。”
因此出门时我会提前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小周,通情达理和克制情绪都是人类的美德。刷卡不是孝顺,好好说话才是。”
虽然都是旅行,也可以有不同模式,体验不同维度的快乐。
和教练一起,我可以万分安心地做一个今年四岁的小智障。
和小姐妹们一起,最开心的事情是:“好看好看,两件都买。”
和父母一起,我就是尽职尽责的地陪导游小周。
所以,当你心情不对想找人吵架的时候,先想想是不是自己模式调错了。
4.在语言不通的地方,每到一个酒店,就在前台拿一张名片带在身上,可以避免很多场尬聊。

5.如果没有看日出这一项活动的话,不要听爸妈的7点就起床。
6.不要想着当天的朋友圈可以发什么。
Part
3
短短几天,我爸爸已经摸清尖沙咀最好吃的菠萝包是哪一家并且拒绝尝试别家的,而我妈妈已经可以淡定地路过龙城大药房门口而不去排队。
我呢,也找到一家很喜欢的咖啡馆,每天都下楼买个面包,然后去假装工作一小会儿。店里总是坐满的,一半人在看书,一半人在聊天。

@香港 Bread&Espresso
店员小姐姐已经能认出我,每次我走进去她总会眼睛点亮一下,露出一种“嘿你又来啦”的笑容,但是又不会说出口来(这真的很棒),然后转过身去拉花,整个过程都赏心悦目。
最惬意的时刻却是在澳门的酒店里失眠的晚上,那是这一段时间以来难得的平静。

房间后面有个独立小花园,抬头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和藤蔓,南方那种温柔的晚风吹在脸上,耳机里放着喜欢的粤语歌,我躺在沙发上看书。
如同结绳记事一般,以后再听到这首歌,我会回想起这个美好的时刻。
此情此景下思考人生五分钟,很容易想起以前那个“偏要强求一下”的自己,但是很快就会变成“算了算了何必为难自己呢”。
这次出门带的书是乌云的新书《我很好啊,妈》,很好看。
“每到一座城市,发现道路更加漫长;每认识一个人,就发现自己缺少一种品质。很多人在旅行中发现了更多可能,而我则是确认了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
“人不是活一辈子,不是活几年几月几天,而是活那么几个瞬间”
只是为了这几个瞬间我们得忍受无尽的庸常。

Part
4
除了菠萝包,去香港的行程有时候还有酒神包什么的。
海港城每个LOGO前排队的人群,就像是一道人造的风景线。

走进其中一家,看到我旁边有个小哥正掏出手机,打开了某个时尚博主的公众号,翻到收藏的一篇买包指南,来给女朋友买生日礼物。
当然直男的脑回路并不能分清楚Camera,Marmont,Sylvie,Dionysus除了贵和更贵,到底有什么区别。
小哥一边擦汗一边问店里的SA,“你觉得她会喜欢哪一款呢,我女朋友啊,163cm,平时说105斤,但是我觉得应该120斤差不多吧。买中号还是小号呢,迷你的只能放手机吧?那这个黑色的会不会好搭衣服一点?”
在旁边一位中年大叔搂着小姑娘趾高气扬地嚷嚷“每种颜色都拿一个”的衬托下,就更加觉得小哥十分动人了。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油腻”和“少年感”演出现场。
突然想起前一阵子在咖啡馆看了Tiffany的招聘,一个来应聘的女生有过珠宝销售的经验,自我介绍的时候说她很能“识人”,一眼看出顾客有没有购买力。
HR笑了笑说,“不需要的。我们希望你是一个有梦想的女孩,那样就可以认出同样有梦想的女孩们。”
对了,女孩们,节日快乐。

@香港迪士尼乐园
Part
5
小时候是爸爸妈妈带我去游乐园,他们忙工作的时候我在哭。
现在呢,是我带着他们去迪士尼。而排队的时候,我随时拿出电脑,连着手机的热点回复邮件(提前买好无限流量的电话卡也很重要),他们俩在木马上转得开怀尽兴。
那一刻,就觉得还挺神奇的。人世人事都好短暂,都好微不足道又转瞬即逝。
对于任何一种形式的爱来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并且珍惜朝夕吧。
虽然我们仨回家那一刻都累到趴下,摆摆手说再也不要出去啦。
过一会儿我还是爬起来,又站在地图面前看了好久,给明年的目的地贴上了一面小旗子。
/END/

#晚安聊聊#
你们最近有没有去哪儿旅行呢?
有什么开心的事儿和难忘的时刻
评论里选一位送小雨厨房点心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