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游戏会不会死亡
“你们家的蛙出去多久了?”“我们家的出去浪两天了,还没回来。”“我们家蛙咋还不出去逛逛呢?天天就知道在家里学习,眼睛都学坏了。”“我们家蛙再不回来我就把它给炖了……或
“你们家的蛙出去多久了?”
“我们家的出去浪两天了,还没回来。”
“我们家蛙咋还不出去逛逛呢?天天就知道在家里学习,眼睛都学坏了。”
“我们家蛙再不回来我就把它给炖了……或者红烧……”
只要你开心,去哪玩都行
这两天最火的游戏莫过于这款养青蛙软件了,一款佛性游戏成功登录ios游戏榜单第一名,怕是这样的好成绩,开发者也没有想到吧。
你牛你有理
正如标题所言,笔者是怀揣着这样的一种不恭的心态来对待朋友圈的刷屏的。下载之前想着:老子坚决不玩这种愚蠢游戏!或者软件什么的……但是看着taptap平台上日均几十万下载量增长速度,貌似只有前几天的跳一跳能跟他PK一下火爆程度,别的都白给。于是乎我还是不要脸地下载了这个蛙,来分析一下这个东西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对于有一定日语游戏功底的人来说这个游戏上手很容易,可以说太容易,以至于没有难度,就让他带着东西跑路呗,爱去哪儿就放在那里就OK。这里就不给大家说明这个游戏里面的各个按钮的功能了。正当我准备关了这个软件时,我暗自发誓,这游戏我要是两天不卸载我就叫你爸爸。对了,刚刚把我蛙的名字改成了baba。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大家会如此痴迷于这款游戏而且传播速度如此之快,笔者简单分析几点,还望朋友们批评指正。
1、游戏的清流。现在市面上的大多游戏不是氪金就是氪肝,前者意思就是得花钱,后者意思就是得熬夜。这款几乎用不着花钱或者花时间的游戏反而成了面上的清流。主界面就两个,一个庭院一个家,有点吃的就乐哈哈。当有补给品的时候,青蛙就可能离家出走,而你能做的也就是为了下次他回来给买点零食啊,买点日用品啊,或者割割草,让青蛙家族变得富有起来。正是这种你操纵不了的不确定性让你愿意为他无休止地等待,反正都是自己的碎片时间,打开APP也不如打开一台I3处理器的退休笔记本电脑那样慢,看看他回没回家,看看会不会饿着我的蛙,看看我的蛙是不是也长心了知道给我送点明信片,看看有没有他的小伙伴过来找他玩来。
而这个游戏主流的玩法就在于等待,随机性、不确定性很大的等待。这种游戏给我们玩家的体验感就是一个热词:佛系。你一个人走走停停到处旅行,我一个人收草买菜浪静风平。
2、家长体验感。玩这款游戏的很大一部分玩家的最强烈的体验都是像当了一位家长,我孩子怎么天天总在外面野不回家啊。蛙啊,你咋天天就知道在家里窝着看书呢,出去溜达溜达啊。我们可以看到票圈里大多数都是这样的状态。这种家长体验感给了年轻玩家之前没有经历的体验。你会操心如何赚钱,养蛙,买吃的买喝的,买个帐篷,让你住的舒服点。你在外面只要玩的开心了我在家里收到一封代表着惦念的明信片也会很开心呀。
3、弱化的竞技性。这款佛系青蛙爆红绝非因为他里面没有竞技属性,而是一种弱化的竞技属性。最主要的体现就是明信片的收集。我的蛙寄回来的明信片比你要多耶,你蛙肯定不孝顺……我们分析跳一跳的传播属性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竞技性,大家会攀比的,大多数人都会攀比的。你比我分高,我肯定不服,试着去挑战你。这旅行青蛙这款游戏里面的竞技性就是明信片了,这也成了家长们引以为豪的东西。但是这种明信片收集的竞技性还是要稍微弱化的,最起码没有直接的显示你在你的好友清单里是收集最多的家长了。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等级系统的游戏打败了这么多对手登顶。你以为只有女生才会喜欢这种竞技性差的游戏吗?不然,笔者在地铁里也看到了几个五大三粗的小伙子在玩这个游戏。当我们在玩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绝地求生时,会因为没有得到胜利而懊悔,会因操作不慎而死亡,在这个青蛙游戏里,统统不存在的。我玩我自己的就好。弱化的竞技性也成了大家在各种竞技类游戏的油腻大餐中的一道开胃小菜。谁吃烧烤之前不来份拍黄瓜?多解腻啊!
4、养成系统。归根到底来说,这个软件还是一个游戏。是游戏就不可能靠着前面的几点清流活一辈子。这个游戏的养成系统也是很完善的,不同的食物,道具,帐篷,都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收益。
这个游戏的道具系统,装备系统,抽奖系统,朋友系统,特殊的稀有品,都是简单但是并不残缺的。这也给了玩家很多的游戏方法,让玩家不觉得单调。当然笔者还没有深入到玩遍各种系统的地步,还只是一只穷蛙,网络上的攻略已经满屏幕都是了,屏幕边上的小纸条都写着按钮翻译,我在此就不赘述了。
5、现代人的孤独感和对自由的向往。现在20来岁30来岁的年轻人们好想欲望并不是特别强烈,很大一部分人的人生信条是想路飞那样做一个在这个世界上最自由的人。这个青蛙恰恰满足了这部分群众的欲望。有着自给自足的水塘,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看书累了打打盹,可以写个日记记录生活,可以做做手工,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上班的你敢说有这样的自由吗?很难,大多数还在为了手中的红票子努力的人还没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我们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打篮球,一个人逛街。表面上的朋友很多,实际交往起来知你的朋友很少。这就是这只蛙吸引人的地方。我们可以让它去代替你追逐自由吧。
6、传播角度。线上和线下。先说说线上,票圈微博都被这只蛙刷屏了,就好像到了2018年你不养蛙不是中国人一样。线上的刷屏原因归结于几个方面:
一个是刚才说的第二条,玩家有了为人父母的感觉,这种忧愁父母那代人当然是不会发朋友圈来感慨的,但是我们则不同,社交工具让我每分每秒都想发布我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感受。
其次是以蛙代人,我们都喜欢拿其他的东西来说自己的事情,否则直接说自己的事情会显得有些矫情。这种以蛙代人的小父母们不占少数。大家都喜欢说自己的东西,现在整好有了一个媒介让我说出平时不好意思说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是明信片等竞技因素,想让大家知道我的蛙去的地方有多么高大上。也就是我们平时玩的游戏的成就系统。你拿五杀了不发个朋友圈?你吃鸡了不发个朋友圈?
线下因素就很好理解了,大家在自己碎片化打开游戏时或多或少会相互讨论养蛙心得,慢慢在小圈子传播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这个游戏的制作团队之前也有几个游戏,国内也有些忠实的粉丝,这是佛系养蛙团队的核心力量。
作为这样的一个爆款游戏,笔者并不太看好这个游戏,卖三叶草收入目测不多,广告占大头,如果没有想好更多盈利模式或者不会很多出新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吸金效果可以说并不如他的传播效果那么如意了。
行了到这吧我家蛙回来了我要去给他买饭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