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艺术 书评
一个雪白银发的男人,游梭于城市街角,一副很酷的黑色墨镜和一台徕卡黑白照相机是他的陪伴。他会在一幕幕街景中按下快门,然后对着一张照片,看半个小时,用便签纸天马行空地贴上一个
一个雪白银发的男人,游梭于城市街角,一副很酷的黑色墨镜和一台徕卡黑白照相机是他的陪伴。他会在一幕幕街景中按下快门,然后对着一张照片,看半个小时,用便签纸天马行空地贴上一个自己空想出来的小故事。这是64岁的广告界奇才、智威汤逊创意总监吴文芳近几年爱干的事儿。他喜欢在不同的地方摄取美景,他爱美物、爱旅行、爱自由、爱随性而感的心跟着他不假思索看尽天下。
从我个人喜好来看,我喜欢这样的人,我一直认为爱旅行的人,内心丰富又洒脱。像吴文芳在书中写到的,旅途中,有时你唯一要做的,是“如何可以更有效的令自己的感情更丰富、更敏感、更唏嘘所见所闻。”依然是从个人喜好来说,我喜欢这样的人写出的文字。像吴文芳的这本旅行随笔,不落个人心灵成长式的感知感悟,他的眼界认知,文化素养,与年轻一代作家满满正能量的语言不同,也与他这一代作者总是充满回忆的落笔点不同,他在行走的路上步履不停,他的所见所思持续交替和更新,文字在他手中变成流动的有生命力的云。
作者吴文芳记录了旅程中值得记录的人、事、物,文字描述不出的图片来呈现,图片展示不清的文字来表达,图文相搭,由生一种不容错过的视觉盛宴感。但在内容选取上,不单有行进中那些新鲜的场景,还有沉淀在生命里的难忘片段,而他选取得很是巧妙,且每一幅定格在文字或图像的画面,都带着深思探索。其中有自己看的,有镜头看的,还有借女儿的眼睛看的。
风景中:吴文芳体验了北极圈冰造屋的寒冷,发现人类在极端环境中保持的创造力;经过梦幻隧道,想涂鸦者从“破坏生活素质的罪行”到如今被人接受甚至喜爱的艺术形式,感受他们命运的变化合着城市的变迁而被改变。
人性中:他走向四川凉山泛滥的毒品交易与陈旧风俗以及被遗弃的孤儿,因为触碰到这阴暗角落而流泪;法国小城下午五点,与几千个坐轮椅、有疾病的绝望的人突然相遇,看他们手捧白色蜡烛祈求生命的希望,瞬间崩溃;或者回想女儿到狄更斯笔下的童工世界看到的人性丑陋,但他相信这会帮助小女孩拥有更大的恻隐之心与勇气。
生活中:他讲伍迪·艾伦的爱情观如何摧毁了他的婚姻;讲和妻子结婚时如何的一波三折;讲两个女儿在大自然里如何涨红了脸也不肯上厕所;讲给刘嘉玲拍香皂广告的难忘一幕。
他还用浪漫的语调说,比机场更多依依不舍和难解难分的,是码头和火车船上。会回想在阿姆斯特丹与性工作者第一次大胆谈性。会坦诚交代,旅行里差点的艳遇与非常多的心猿意马。他甚至不吝笔墨,花一整篇写他因为看美丽的姑娘差点被车撞死的心路历程,最后总结,要是多看一眼美女而壮烈牺牲,很值得。男人的调皮和风趣被他表现出来。对如此真性情的表露吴文芳觉得,在旅途中,是认识自己。所以他记录了那时情景。而这种贴近生活的书写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多方面,同时在他认识自己的途中,读者的我们又认识了真正的他。
对于一场场旅行记录,除了发现自我,吴文芳还说:“用文字和影像描绘出最接近生活本质的旅行经验,我叫它为内心旅游。”他希望永远不会失去对生活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对新事物的热情。
旅途中的这个活力老人,玩乐过,崩溃过,参加过最特别的同性婚礼,也见证过最严肃的生命死亡,但年过60的他不会止步,每年去往13个地方,到安息的时候,可以回味195个地方是他的余生愿景。
于是我想起马克吐温的一句话:“旅行是消除仇恨和无知的最好方法”。那么,就希望我们用心对待这个世界并保持期待,希望我们永远不满足于到手的智慧直到垂暮。

(全文完)
本文作者“一颗胖土豆”,现居重庆,目前已发表了151篇原创文字,至今活跃在豆瓣社区。下载豆瓣App搜索用户“一颗胖土豆”关注Ta。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