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旅游特点
山地旅游的模式研究
对山地旅游从发展背景、概念、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之后,下面主要通过勇先创景所操盘的几项经典案例来阐述了山地旅游中的休闲度假型
山地旅游的模式研究
对山地旅游从发展背景、概念、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之后,下面主要通过勇先创景所操盘的几项经典案例来阐述了山地旅游中的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型、文化提炼型、景区景点型四大开发模式,来具体证实森林休闲旅游业的规划途径。
1.1盘龙山旅游发展模式 定位模式 土地模式——增加旅游项目的文化含量,引入养生产品,设计不同主题的度假模式,打造特色各异的产品体系,实现由生地——熟地——旺地的转换。
产业模式——运动休闲主线贯穿整个旅游区的功能布局和项目策划,以运动策划项目,以山水设计景观,以文化营造意境,以养生开发产品,以特色形成产业,以文化塑造形象。
游憩模式——从景观空间上将森林结构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结构,核心围绕“运动休闲”主题,形成“林地旅游产品开发”,“林中旅游产品开发”,“空中森林旅游产品开发”三大层次,以“满族户外运动”的“森林九季养生”为突破,构建游乐性、参与性、文化性较强的主题森林旅游产品体系。
启动模式——户外产品先行、基础设施先行、观光旅游先行、避暑项目先行;养生跟进、休闲跟进、度假跟进、地产跟进;森林产业链护航。
1.2盘龙山山地旅游产品开发产品定位中国生态山地创意旅游目的地:在尊重自然山水、风水格局、地域特色文化、本地森林的精神特质的前提下,按照天人合一的生态开发理念,将其打造为国家级满族文化森林户外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级高端森林养生文化创意示范基地。
国家级满族文化山地户外运动旅游示范基地的有形展示:以“动”为理念,以“乾”为呼应,以五“谷”丰登为写照。
国家级高端山地养生文化创意示范基地的有形展示:以“静”为灵魂,以“坤”为对照,以九季养生营地为体现。
产品谱系重要旅游产品: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疗养健身型旅游产品、体验参与产品。
核心旅游产品:满族运动游憩型旅游产品、九季森林养生型旅游产品。
配套旅游产品:科普教育旅游产品、艺术创作产品、节事会议产品。
山地旅游景观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山地 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地球陆地的表面,有许多蜿蜒起伏、巍峨奇特的群山。
山由山顶、山坡和山麓三个部分组成 ,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
它们以较小的峰顶面积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
这些群山层峦叠嶂,群居一起,形成一个山地大家族。
山地的表面形态奇特多样,有的彼此平行,绵延数千公里;有的相互重叠,犬牙交错,山里套山,山外有山,连绵不断。
山地的规模大小也不同,按山的高度分,可分为高山、中山和 低山。
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称为高山,海拔在1000-3500米的称为中山,海拔低于1000米的称为低山。
按山的成因又可分为褶皱山、断层山、褶皱一断层山、火山、侵蚀山等。
褶皱山是地壳中的岩层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的挤压,向上弯曲拱起而形成的。
断层山是岩层在受到垂直方向上的力,使岩层发生断裂,然后再被抬升而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是典型的褶皱山,江西的庐山是断层山,天山山脉属于褶皱一断层山。
山地是大陆的基本地形,分布十分广泛。
尤其是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大陆分布最多。
我国的山地大多分布在西部,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天山、阿尔泰山都是著名的大山...
请说一说我国地形特点及其优越性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形种类齐全,各种地形交错分布,山地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
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平原、丘陵主要分布与我国气候条件优越的东部,十分有利发展种植业。
山地面积广大,一方面存在交通不便、基础建设不宜的劣势,但另一方面,山区多矿产、旅游资源,同时有利于发展林业。
举例说明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
浙江为例 1、浙江旅游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相得益彰:浙江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省份,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人口5056万。
全省辖:11个地级市。
杭州、宁波2个副省级城市,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舟山等9个地级市。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南方光热条件好,水资源丰富。
还是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有著名的舟山群岛。
全省海岸线总长6486公里,居中国首位,海洋旅游的开发前景广阔。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
年平均气温15℃-18℃。
浙东具有中国典型的水乡地貌。
从杭州至绍兴、宁波一带,水网交织、阡陌纵横;舟山是海岛,山、海风光美丽壮观。
这里的居民择水而居,采石筑桥,生活方式独特。
使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交相辉映。
浙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景点众多,类型丰富,有重要地貌景观800余处,水域景观200余处,生物景观100余处,人文景观100余处。
全省现有西湖、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雁荡山、楠溪江、普陀山、嵊泗列岛、天台山、莫干山、雪窦山等1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居中国首位。
此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42个,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和萧山湘湖、温州瓯江、绍兴会稽山等省级旅游度假区13个。
2、浙江旅游文化资源的人文色彩浓郁:浙江这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她山明水秀,人杰地灵,“东南财富地,江浙人文菽”。
浙江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更有“文化之邦”、“旅游之乡”的盛名,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化昌盛,自从东晋南朝以来就后来居上,千百年来遥遥领先,在21世纪的现代化赛跑中理当再接再厉,更上新台阶。
浙江先民把一个落后贫穷的蛮荒之地逐步建设成全国领先的膏肓省区,不仅摘掉“南蛮”帽子,而且维持千余年的前列地位,丰厚的文化折射出璀璨的思想光芒。
自古江东多才俊,思想家王充、王阳明、黄宗羲、龚自珍,诗人贺知章、骆宾王、孟郊、陆游,科学家沈括,戏剧家李渔、洪升。
书画家赵孟頫、徐渭等是杰出代表。
近代浙江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前赴后继,可歌可泣,鸦片战争中壮丽殉国的“定海三总兵”彪炳千秋;镇海招宝山炮台官兵痛击法国侵略军;太平军驰骋浙江大地扫荡清妖;“鉴湖女侠”秋瑾壮志凌云,不愧为巾帼英雄。
浙江的最主要少数民族为畲族,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少数民族自治区域主要有景宁,畲族自治县(全省唯一)、武义县柳城畲族自治镇、兰溪市水亭畲族自治乡等,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畲乡风情游,吸引了四卖你吧放大游客。
古有“无绍不成衙”、“无宁不成市”的佳话,“绍兴师爷”、“宁波帮”名扬天下,不但容纳了中原文化的精华,而且不失时机抓住西学东渐的契机,中西文化在此激烈碰撞,特别是近代留洋学热潮迭起,涌现灿烂的科学群星。
蔡元培先生破天荒地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主张。
浙江也是中国书画的圣地,历史上曾出现过王羲之、褚遂良、赵孟頫、徐渭、吴昌硕、黄宾虹、沙孟海、丰子恺等书画大家。
人杰地灵的浙江, 历史上佛法盛行, 古寺名刹遍布, 高僧大德辈出, 缁素信众云集, 佛教文化底蕴深厚, 资源丰富。
这既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与浙江的秀山丽水相结合也是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
如海天佛国普陀山、杭州灵隐寺和净慈寺、天台国清寺、宁波天童寺和阿育王寺、新昌大佛寺、奉化雪窦寺等佛教胜地吸引了国内外的大量游客。
3、浙江文化旅游资源历史悠久: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浙江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有距今8000年的萧山跨湖桥文化、距今7000年的余姚河姆渡文化(水稻栽培)、距今5000年的余杭良渚文化。
还有,远古农业的起源浦江上山遗址。
从远古的建德人开始、河姆渡、马家浜和良渚原始文化揭开了文明的篇章,传说中舜的后代受封于上虞和余姚,大禹治水到过绍兴,并长眠在此,在先秦已为百越文化中心,春秋时的越国、三国的孙吴和十国中吴越均以浙江为发端,由于中原发生五胡乱华,晋皇室南下始称东晋,此后政权经历宋、齐、梁、陈之变迁。
此后大量中原汉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南宋以临安为都一度占据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
南宋都城临安(杭州)。
元朝设江浙行省。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以余杭(杭州)为南段起点,便于到江南游玩。
杭州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对这里的繁荣与美丽感到惊讶,誉之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说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逐渐成为古代中国经济的重心。
省会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以秀丽迷人的西湖自然风光闻名于世。
西湖刚在今年成功申遗,极大提升了旅游文化等品位。
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遗产均异常丰富,可感受到古老传统和现代文明浑然一体之美。
4、浙江非遗上榜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数居中国首位:文物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全国第一...
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山按其高度可分为高山、中山和低山,在旅游开发中常将丘陵也划到山地范围内.山地以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大为特征.根据我国山地特点,按照绝对高度划分:500米以下为丘陵;500~1000米为低山;1000~3500米为中山;3500~5000米为高山;5000米以上为极高山.从旅游角度看,海拔1000~3000米的山地旅游价值较高,因为这个高度的山地特征突出,景色丰富;流水潺潺,泉瀑众多;生物种类多,群落复杂,季相变化明显;夏季是避暑的好去处,冬季的冰雪景观又是平原地区难以见到的.从人对景观的感受分析,相对高度大的山地旅游价值高.因为当山体受到强烈切割,相对高度超过一定高度时会给人以巍峨感.以泰山和昆仑山为例,论山体规模和绝对高度,泰山在昆仑山面前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海拔仅1545米的泰山,以1300米的高差耸立在华北大平原上,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势称雄天下,成为名山之首、“五岳独尊”.相比之下,昆仑山虽然海拔在5000米左右,但由于相对高度低,即或登上山顶,也无高大雄伟之感.山体坡度陡,能增加险峻感.各名山之险景都以坡度陡著称.险景,可以激励人奋勇进取,全力拼搏,给人以“无限风光在险峰”之体验,成为攀登者一生难忘之事.中国部分名山高度表山名 海拔高度(m) 相对高度(m) 岩石组成华山 2154 1740 花岗岩黄山 1867 1500 花岗岩长白山 1696 1600 玄武岩泰山 1545 1300 变质岩嵩山 1490 1300 变质岩庐山 1474 1400 砂页岩、花岗岩衡山 1290 1000 花岗岩
我国的地形特点.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主要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2.山区面积广大 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3.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松花湖有哪些特点 松花湖旅游攻略
松花湖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地的西侧,地处松花江上游,位于吉林市东南14公里,是丰满水电站拦江合拢后形成的大型人工河谷水库。
松花湖全长180公里,湖面最宽处约5公里,水深平均30-40米,最深处达75米,湖面面积550平方公里,湖水正常高水位261米,最大库容量为108亿立方米。
1、风景区东西长33公里,南北宽31公里,总面积50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31、5平方公里,划分为九个景区,即:青山子景区、双峰岭景区、骆驼峰景区、五虎岛景区、卧龙潭景区、凤舞池景区、石龙壁景区、海浪山景区、北天门景区,其中以五虎岛景区、卧龙潭景区、海浪山景区为旅游核心景区,规划丰满、海浪、旺起三个旅游村镇和松光、湖光、旺起湖滨三个休养区。
2、松花湖风景区湖面广阔,水质优良,“三花”、“五罗”、“十八子”等48种鱼类古今闻名。
松花湖区群山环抱,山峦叠嶂,石壁峻峭,林海茫茫,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几十座,这里石壁峻峭,140种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繁殖,为湖区增添了无限生机。
松花湖风景区湖既是理想的旅游佳境和避暑胜地,又具有开展春、夏、秋、冬四季皆宜的各项体育和游览活动的优越条件。
它以水旷、山幽、林秀、雪佳迎接四海宾朋。
3、松花湖一年四季季节分明,春天是踏青胜地,夏天是避暑胜地,秋天赏红叶,冬天滑雪。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