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旅行注意事项
天气冷血压会升高吗会的。气温下降血压升高是必然现象,血管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即寒冷时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升高。由于气候的原因,冬天的血压会比夏天的高。当天气突然变
天气冷血压会升高吗
会的。气温下降血压升高是必然现象,血管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即寒冷时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升高。由于气候的原因,冬天的血压会比夏天的高。
当天气突然变冷,或者早晚温差较大的季节,血压波动会更加明显。一般来说,冬天时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幅度在5-10毫米汞柱,最高甚至可以打到20毫米汞柱。另一方面,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差,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即高压升高为主;年轻人高血压,主要是因为血管阻力较大,冬天的时候以舒张压,即低压略微上升。
天气冷高血压患者的注意事项
进入秋季后,由于高血压患者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引起的心衰病情加重以及心绞痛的患者急性发作明显增多。所以,在季节转换的时候,高血压的患者要注意自我保护。在季节变化时期,越是注重预防各种危险因素,就能越好地避免血压的波动,减少各种危险事件的发生。
1、天冷血压会高一些,不是药物不管用,患者千万别慌张,急着换药。只要血压持续升高在20毫米汞柱以上,才必须调整用药。建议在20毫米汞柱范围以内的患者,可以咨询医生采取加量或者加药的办法,避免血压波动更大。
2、养成监测血压的好习惯,比如以前是一周测一次,在冬季可能就要三天或一天要测一次。如果发现血压不稳定,最好是找心内科或高血压专科医生咨询。
3、天冷人们喜欢各种火锅,包括麻辣香锅、麻辣烫、刷肉等等,这些食物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盐分含量太高,应该尽量少吃甚至不吃。如果觉得日常饮食口味清淡,建议多以醋、芥末、香油、洋葱等调味品增加味道,逐味精、酱油、辣酱等则不要用。
4、天气寒冷使血压升高,这个时候高血压患者更要更加注意保暖,少去温度特别低的地方,同时也不要长时间呆在室外。建议室内温度最好在18~25℃,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房间要经常通风。
5、血压不稳定的患者不宜在天气寒冷时外出晨练,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6、进补要适度。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7、老年人如出现头疼、呕吐、肢体出现麻木、活动障碍,胸闷、胸痛、牙痛、左上肢麻木等,都可能是心脑血管发病的前兆。
8、随身携带保健药盒。冠心病、高血压是一种慢性器质性疾病,目前还无法根治。老人应准备保健药盒随身携带,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的疗效确切的急救药品。
9、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基础上,面对天气变化还要视病情适量加药,稳住血压。当然,患者要加哪一种药物、加多少量,这得由专科医生来决定,患者不得自作主张。
10、在进入秋季后,高血压患者最好能够找回自己的主诊医生复查病情变化。冠心病患者做做心电图,心衰的患者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及早发现问题,合理调整药物,把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11、有些中老年患者,血压有所好转就停药,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秋季温差大,气温变化明显,通过血管收缩,血压也会随气温而产生变化。突然减停降压药,在这个特殊的季节肯定会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
12、睡不好,血压易升高,这是高血压患者应了解的基本规律。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这是头等大事。
血压高不高,看这5个信号就知道!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那么,当这个压力过大,就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80%以上的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长期慢性高血压造成血管壁变脆、弹性减弱,易于形成微小动脉瘤、玻璃样变等,为血管破裂奠定了病理基础,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血管破裂出血。
脑健康专家三博医生
高血压血压总是悄无声息地损害我们的健康,近年卫生部公布的高血压的知晓率为:46%。高血压患者中,有一半以上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因此高血压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出现这个5个信号小心高血压找上你!
眩晕
眩晕是高血压患者出现最多的症状。可能的原因:1.血压降得太低或长期高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产生头晕。血压波动会造成血管抑制性头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发作。2.高血压可以增强脑动脉的搏动感,进而对脑组织形成冲击和振荡,引起头晕。
失眠
持续升高的血压可导致大脑皮层和自主神经出现功能失调,从而间接引起入睡困难、易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等失眠症状。
耳鸣
高血压可以导致内耳动脉硬化和痉挛,因供血不足使听觉神经功能发生退化。高血压引起的耳鸣主要表现为耳朵里会出现断断续续嗡嗡作响的声音。
头痛
高血压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血压过高时,内脏及四肢小动脉显著收缩,因脑部血管收缩力差,于是流入脑部的血液就相应增多,引起动脉充血、扩张,产生头疼,甚至有时引发恶心、呕吐,多因血压突然升高使头部血管反射性强烈收缩所致,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肢体麻木
血压波动或升高时,全身小动脉出现痉挛,造成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或动脉硬化,引起肢体局部供血不足,出现四肢发麻。
脑健康专家三博医生出现以上一种或几种症状时我们就应该自己测量下血压,但是测量血压可不比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不是胳膊一伸,袖带一捆,得到的数值就如金科玉律一般一定正确。
测量血压并不是只看单次的测量数据的,因为人体的血压在一天当中无时无刻不是在变动的,单次的测量值只能作为参考。即使高血压病的诊断,也是要求不同天、两次以上血压值高于140/90mmHg才可以下诊断的。我们测量血压更主要的是要看血压的总体趋势,一段时期内血压的波动情况。
正确地测量血压,要求每天在同一时间,用同一只手臂(最好是右手手臂),以相同姿势进行血压测量。
如何赶走高血压?高血压其实并不可怕
高血压带来的症状有:
1.心绞痛:高血压病人如果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发生心绞痛,发病多因情绪波动、劳累或过度饱餐,症状为胸前区阵发性疼痛、胸闷,可放射于颈部、左上肢,重者有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
2.急性心肌梗塞:该症状起病急,常发生剧烈的心绞痛、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乏力甚至昏厥,症状和后果比心绞痛严重得多,病人有一种未曾经历的濒死样恐怖。如果病人突然心悸气短,呈端坐呼吸状态,口唇发绀,伴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等症状,应考虑并发急性左心衰竭。
饮食注意规范:
1.总热量控制。
每个人每天需要的总热量根据性别、年龄、体重、日常体力活动的不同而不同。如果要保持目前的体重,则每日摄入量与需要量相同即可。如果需要减肥,则保证每天的摄入量小于需要量。
2.营养素的热量分配
食物中的三大类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应当遵守一定比例,合理的比例为碳水化合物的量占总热量的50~60%,脂肪的量占总热量的20~25%,而蛋白质的量占总热量的15%~20%。且长时间高脂肪和蛋白质的进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更高。
3.中医里面有一食疗方可以降血压、血脂、血糖,通血管。著名医书《太平圣惠方》中有记载。方子为玉竹桑叶茶:
玉竹、桑叶各5g,青钱柳、牛蒡根、槐花各3g,先将材料洗干净,碾碎,一起放入药袋中煎煮一小时,每日喝两次。
玉竹桑叶茶富含皂苷、多糖 、黄酮及多种微量元素,可以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对高血压和高胆固醇、高血糖等有特殊的疗效。
4.川芎菊花茶:
用川芎加菊花一起泡茶喝,所用的菊花应为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苏杭一带所产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日3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川芎同煎代茶饮用,其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特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显著疗效。
5.荷叶芦荟茶:
用荷叶加芦荟一起泡茶喝,中医实践表明,茶的浸剂和煎剂具有扩张血管、清热解暑及降血压之效。治疗高血压的饮用方法为,用鲜荷叶半张洗净切碎,加芦荟10克,加适量的水,煮沸放凉后代茶饮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