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休息不够太累了
天天讲两仓的兑换,说老实话,大部分读者的里程账户上,也没有趴着那么多里程。更何况如果是一家出行,没有那么多两仓开放,就不说有没有那么多里程了,没票就是个很让人懊恼的问题。所
天天讲两仓的兑换,说老实话,大部分读者的里程账户上,也没有趴着那么多里程。更何况如果是一家出行,没有那么多两仓开放,就不说有没有那么多里程了,没票就是个很让人懊恼的问题。
所以,经济舱其实就是为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准备的。即使结合了日常出差、信用卡和酒店的各种玩法,但从2014年以后我的洲际旅行中,我也有一多半的出行,是通过经济舱完成的。
航空大神们都表示,其实航空里程兑换两仓的价值是最高的,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看,是否要追求纸面财富的最大化,是一个问题,能够在你想要的时间保证出行,是另外一个问题。毕竟理论其实往往是脱离实际的。

我第一次兑换洲际航班,就是2014-15年的跨年,10万里程换了个北京-纽约/洛杉矶-北京的经济舱,而第二次是用7.5万里程一个人,换了两张北京-巴黎的单程经济舱,嗯,赶上旺季上浮,但请不下来假也没办法。

现在我也知道了,其实如果你今天去换2018年十一前往欧洲的机票,至少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华沙、慕尼黑可以用4.5万的亚洲万里通里程换的到,比我的7.5万换去巴黎的单程经济舱,那是便宜多了。
不过当年我为什么这么换?因为能换到,而且是刚需,再者说,我手头上也没有那么多足够俩人兑换公务舱的亚洲万里通的里程。
什么样的经济舱机票是值得兑换的?其实原则很简单:
符合你出游的时间段,尤其正十一、正春节这样的刚需时间段。即使你兑换的只是一个单程,返程有便宜的反向现金票,其实总体成本也能降下来。
注意航班时刻,选择白天出发,晚上到达的航班,下飞机能睡一觉,完美倒时差。
年轻的时候我也喜欢搭乘半夜出发、早上到达前往欧洲,或者是美国回来的航班,这样到目的地以后还能玩一整天,部分酒店还能谈个早餐出来(巴黎洲际),而回程的话可以下了飞机直接上班。直到现在我发现,有点扛不住了。
在航空公司的选择上,其实我觉得没有那么多门道可以说,搭乘经济舱,把自己当做一件货就可以了。而搭乘公务舱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看电影还有睡觉么?

美国队长3、雷神3、黑豹、BVS等一众电影我都是在飞机上看的,前两天去伦敦,我还看了五十集的不良人,现在国航的PTV里面可以看。
至于有人说是不是可以撩空姐,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CC,你会觉得这样的乘客怎么样?

五一的时候我刚去了趟伦敦,发现其实BA的北京-伦敦的直飞经济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常年16250 Avios的off-peak兑换价,税费虽然说不便宜,但好歹是个直飞,1187元出头的税费不是不能接受。
出发时间上午11点到达时间下午15点,就当在单位加了个班。

反正放在任何一个刚需时段,都比转机要强吧?1.5万的BA其实也就够换个超经去香港,换个经济舱去伦敦,不也挺好?当然回程就不能这么换了,英国的离境税可不是闹着玩的。换个经济舱去北欧转机,对于有多年申根签证的朋友来说,是个好选择。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搭乘经济舱长途旅行是在是太累了,吃不好睡不好,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虽然我可以说有,但是解释也很苍白,你们听听就好:
出发之前洗个澡,在家里洗澡,可比在休息室洗澡从容多了,不用担心因为洗澡误了飞机。
通过互联网服务叫一辆送机的车,从家送到机场,不必拖着箱子搭乘公共交通,节省大量体力。
掐好时间,办理托运不要太早,排队很麻烦。当然如果是航司金银卡,可以直接走两仓/VIP柜台。
进入免税店以后把代购商品list直接交给导购,高效快速的解决免税店代购环节。
利用龙腾卡/PP卡在休息室吃一顿免费早餐/午餐/晚餐,相信我,机场的大部分餐饮,其实比两仓做的也不差。
如果没有这些卡片,现金去机场吃个人均100元的饭,也会让你觉得飞机上的餐饮实在是没法吃。
查询一下到达机场有没有到达休息室,如果有,可以下了飞机以后好好的吃吃喝喝。是不是需要叫个接机,见仁见智。
在飞机上,眼罩、耳塞、头枕一定要准备好,褪黑素上飞机就吃,视个人情况在飞机上或者休息室里面喝点酒。当然,有条件的朋友还是建议你去买个降噪耳机,如果不想花大价钱,900多块的Bose QC25就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至于目的地酒店的选择,算算你的经济舱机票与公务舱机票的差价吧。在飞机上睡10个小时的几十厘米宽度的公务舱,怎么说也不如一张1米8带床垫的大床来的舒服。
近期热门文章汇总
写在最后
虽然从出行这件事来说,搭乘经济舱看上去没那么体面,但你想想你出行的最大目的,是去旅游,还是感受飞机上这十几个小时的体验?
况且有的时候吧,这个体验也是一般般。
*点击阅读原文,我送你一张迈生活的1000里程新户券,消费满199元可以额外拿1000航空里程,航空里程可以在15家航空公司通用兑换,不仅包括国航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