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版的车
首先,旅行车入华的时机不对。标致505入华的1986年,中国还是计划经济占主的时代,人民生活水平及丰富程度远远不及今日,西方社会的享乐主义消费思潮尚未对中国的汽车消费人群形成
首先,旅行车入华的时机不对。标致505入华的1986年,中国还是计划经济占主的时代,人民生活水平及丰富程度远远不及今日,西方社会的享乐主义消费思潮尚未对中国的汽车消费人群形成一定影响。跨入90年代,即便伴随房改政策,“车比房贵”现象仍比比皆是,从当时的消费者购买力、居家实用性、社会消费观来说,旅行车就是一种奢侈品,甚至是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物品,“普及”二字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童话。
标志505
第二,旅行车无法契合中国人的官本位思想。“学而优则仕”,中国的官本位思想绵延千年,然而当中国的官员们坐上四轮汽车的时候,国人对汽车的印象也就在此成形了。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官员们的座驾绝大多数是苏联、捷克的进口车或仿制品(部队官员们坐的吉普车另当别论),而车型几乎清一色是三厢轿车,根本就没有旅行车露脸的机会。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公务用车也几乎是黑色的大三厢轿车,旅行车极为罕见。由此一来,开什么车有面子的问题就得到了现实的解答——三厢轿车。旅行车契合不了大众的这种心理需求,直到现在,想必仍有为数众多的消费者持有这样的观念。
桑塔纳旅行版
第三,隐私性差,与中国人的含蓄、保守、矜持有些冲突。旅行车的后尾厢,空间大、采光好,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隐私保护功能较差了。反观普通三厢轿车密闭的后尾厢,必然更安全、更隐秘。
第四,新时代车型的异彩纷呈,让旅行车遭遇更多竞争对手。旅行车一般采用轿车底盘,就连动力总成也是一成不变直接“拿来”,除了后尾厢空间巨大,实在也找不出与轿车的更多差异点。而随着SUV的兴起,旅行车欠缺的通过性、越野性受到了直面冲击,而当各种款型前卫的MPV出现的时候,旅行车可以拿出来称道的核心优势——内部空间优势也被狠狠削弱了。
玛莎拉蒂旅行版
最后,高昂的产品定位和售价,给普及之路凭添更多荆棘。消费群体里从来不缺热衷经济型、性价比的意见分子,从近年来SUV市场的火爆来看,酷外观、大体积、好配置的各种国产自主SUV产品纷纷位列销售榜单前列,国人喜欢什么车在此即可略见一斑。而现今的旅行车,产品定位不断趋于中高端,售价也高高在上,注定让一些消费群体无法触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