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很想去旅行歌词

近乡情更怯。勉县始终是我最想去也最不敢去的地方,所以计划一再延后,一再被关于他的其他地方取代,而这个六年来魂牵梦萦的地方,蹉跎至今,终于要抵达了。 本来是忽悠了一个同学一

近乡情更怯。

勉县始终是我最想去也最不敢去的地方,所以计划一再延后,一再被关于他的其他地方取代,而这个六年来魂牵梦萦的地方,蹉跎至今,终于要抵达了。

本来是忽悠了一个同学一起去的,临行她突然有事,又变成了我独自出发,我想这可能是天意,丞相想独自见我。

这篇流水账游记就记录一下为期两天半的独游行程吧。

3.31中午到汉中:古汉台、勉县武侯祠、诸葛古镇

4.1:古阳平关、武侯墓、定军山、沔水湾广场、三国广场

4.2:勉县——褒斜道(石门栈道)——汉中站

出发前还刻意画了地图,制定的大概是最节约时间(钱)的路线。

丞相府遇雨。

3.31号中午抵达汉中,传说中汉中最好吃的面皮“张明富面皮店”就在古汉台(汉中博物馆)对面,于是下了火车就共享单车按地图导航找到了这家店,十几分钟就到了。果然名不虚传,也辣得我这个四川人毫无尊严,不能吃辣的朋友记得提醒少放辣椒……价格很亲民,五块钱的面皮吃到饱,再来一碗花生稀饭就很完美,浆水汤不太推荐,可能我实在喝不惯,味道有点奇怪,好奇的话可以尝试一下。

对面就是古汉台,吃完之后就进去快速游览了一下。古汉台规模不大,镇馆之宝石门十三品很值得一看。

石门十三品又称汉魏十三品,是13件著名摩崖石刻的合称。石门位于褒斜道南端的一段隧道,又称石门栈道,是蜀道的重要部分,系东汉年间所开,后来在隧道两壁及褒河两岸悬崖上凿有大量题咏和记事。1970年因修建石门水库,只得将淹没库区内最受推崇的13件摩崖石刻迁至汉中博物馆。

石门栈道计划在第三天的行程中,放在本文后面再细说。

下午14:30离开古汉台直奔汉中汽车站,汽车站旁边有一条兴汉路,看到非常亲切(想到之前写的一篇脑洞文里胡诌的汉兴印)。

汉中到勉县车费十元,一小时左右抵达。本来在汉中还是晴空万里,一进勉县境内,天色开始阴郁起来。天边阴云密布,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田,这里每年三月最美,早就知道汉中的油菜花出名,没想到花海这样壮观。有这样的景色陪他,心里突然宁静。

不过要想看花海里的定军山,最好在清明节前去,花期不长,离开的那天沿途的花已经谢了一大半。

到了勉县汽车站后,出来不远处便是一个公交站牌,3路公交可以到武侯祠。不过我等了几分钟有点着急,因为已经接近下午四点了,担心在武侯祠的时间不够,于是打的过去,十元。其实时间充足的话完全可以坐公交。

在出租车上远远望见了修葺一新的“武侯镇”,不得不说勉县在旅游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很用心了。

说起来有点巧,来武侯祠的路上厚重的云层一直像在积蓄着一场雨,而当我买好门票跨进武侯祠大门的一秒,一滴雨刚好落在我手背上,随后大雨倾盆而至,我甚至来不及拿出雨伞,头发就已经打湿。那一刻听到前面的导游正讲到“武侯祠也是曾经置于汉中的丞相府,是诸葛丞相人生中最后八年生活工作的地方。”

愣在雨幕里,我看了看脚下,想象着他曾经在这方土地上来回穿梭,步履匆忙稳健,目光坚定执着。

“古人晨钟暮鼓,祠堂里两侧常置有钟楼和鼓楼,而勉县武侯祠却是唯一一座钟楼和鼓楼的位置相反的祠堂。”导游悉心介绍道,声音很好听。

“因为祠堂一般是坐北朝南的,而我们勉县武侯祠是坐南朝北的,所以钟鼓楼的位置也随之相反,象征着武侯的目光始终望向北方。”虽然之前已经了解过,但亲耳听到导游用这样坚定的声音讲出来,还是忍不住泪目。

雨越来越大,导游将游人引到偏院里,在屋檐下介绍这棵花期已过的古旱莲,雨声里,所有人都默契地安静听着。

“它每年5月开始长花蕾,经过夏、秋、冬三个季节,第二年3月开花,先花后叶,花期很短,仅十多天。”

我想花期如此,英雄又何尝不是,我们思慕的那些人,数千年孕育的英雄气,短暂的一生惊鸿。留下无穷尽的追忆和遗憾。异世通梦,恨不同生,花期不待。

武侯祠里的楹联都很准确得体,不愧是第一座武侯祠,楹联也体现了它沉稳大气的风范,列几个非常喜欢的。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流风于遗迹,万古清高

扶汉心坚,惟谨慎乃能担当事业

伏龙誉早,必深潜而后腾踔云霄

未定中原,此魄何甘归故土

永怀西蜀,饮恨遗命葬军山

读到“此魄何甘”时,内心忍不住抽痛,前人手笔都太惊艳,让那个模糊在时间里的人于字里行间里清晰,总能通过它们感知他永恒哀恸的灵魂。

千载饮恨,从未甘心。

武侯祠后面是诸葛古镇,虽然商业气息浓厚,但是也能看出它满怀对武侯的敬爱。不管是各种雕像,设定,文字,我想至少这个古镇的设计者是懂他的。

很喜欢丞相坐小车在天上的这个雕像,他的目光毫无意外,正望向北方。

古镇的消费并不高,准确的说整个勉县的物价都不贵,在古镇随手买了两个核桃馍,好吃到哭泣!进了一家岐山臊子面馆,一碗十二块的臊子面也非常美味,吃得很满意。

逛完古镇天已经快黑了,订的客栈就在古镇旁边二百米,镇溪客栈,看完夜景走过去十分方便,老板娘热情周到,客栈后面就是一大片油菜花田,运气好住到二楼以上的话,推开窗就可以看到,简直是花景房。

第一个半天就很快的过完了,没有来得及去马超墓,其实它就在武侯祠旁边不远处。整个行程唯一的遗憾应该就是没有时间去马超墓看看了。下次一定补上。

定军山前寒食路

第二天是4.1号,早上起来先去了古阳平关,离武侯祠也不远,向西一公里多就到了。马超墓、武侯祠、阳平关都在一条直线上,距离很近。

如果这个古阳平关地址没错的话,那这里便是先帝和丞相身影重叠的地方了。季汉在先帝手下兴盛于此,在丞相手中绵延于此。

汉中之战(发生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先帝于建安二十三年七月,亲自率军占据阳平关。曹操在许都治兵,准备救援汉中。九月,曹操率军抵达长安。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先帝放弃阳平关,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扎营,夏侯渊率军来抢定军山。便发生了有名的定军山之战,黄忠斩夏侯渊。

要说先帝不擅作战我是不信的,其实从博望坡之战,汉中之战等都可以看出他腹有韬略且深知兵法。不然为何放弃阳平关这样险要的关隘,选择退于定军山,以逸待劳,击斩夏侯渊。

得汉中者得天下,而得定军山则得汉中,曹操久攻不下,在双方都损失都极大的时候撤兵。先帝于同年七月在汉中称汉中王,季汉之兴由此走上顶峰。

阳平关对于丞相而言,故事或许没有那样的振奋人心,却如同季汉最顽强的梁柱,支撑着将倾的大厦。让阳平关平添一份坚定而绵长的力量。阳平关为“蜀之咽喉"、"汉中门户”,丞相北伐屯兵于沔阳,阳平关为进出必经之地。

站在阳平关上向西眺望,成都,广元,好像就在眼前。而阳平关之东,便是长安的方向。

恍惚间先帝与丞相二人的身影重合,是我能想象的大汉最美的蓝图。

走完阳平关已是上午十点半,我要直奔今天的主题——武侯墓了。

去武侯墓需要从武侯祠坐公交回到勉县城里再打出租过去,同样是3路公交,在车上很幸运地遇到一个同去武侯墓的老爷爷,于是我们俩一起拼了出租车,一共十五元。

老爷爷非常惊讶我一个女生独游,我说您这么大年纪一个人旅游也很了不起呀,没想到老爷爷说他出国都是一个人。刚从夷陵古战场、奉节白帝城一路旅行过来……

路上交谈很愉快,在武侯墓门前分别,各自游览去了,忘年的投机让人心喜。随风而来随风而逝的交集也十分美好。突然想到“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说来惭愧,之前去任何武侯祠都没有给丞相跪过,这次是第一次。或许是被我前面的父子三人打动。看到那位父亲跪在中间磕了一个头,他的两个孩子也马上跟过去学着父亲的样子跪在两边恭恭敬敬地磕头。一瞬间觉得,有信仰的灵魂是可以代代相传的。我们对他的爱是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的。

走过大拜殿,青冢就这样突然映入眼帘,一时间我说不出话,呼吸也停滞了几秒,所有情绪都化成庄严肃穆,生怕打扰到他安睡的灵魂。

我想这便是我离实质上的他最近的时候了吧。

终于触碰到脚下这片土地,“海中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念叨几天的诗句突然出现在脑海,眼前青冢,是心上一片洁白。

墓后的两棵丹桂会在九月盛开,十里飘香,想到这里,暗自决定,一定要在秋天来一趟。

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

山无樵采,十里定军草木香。

题于武侯墓正门,文采寓意绝佳。

我居白河水东,与南阳原系比邻,知当日避难躬耕,人号卧龙,自况管乐,未出茅庐即名士;

公葬定军山下,为汉中留此胜迹,考终时对众遗命,地卜嘶马,墓勿丘垅,能禁樵木是佳城。

山水有灵,亦惊知己;

性情所得,未能忘言。

前书案,后笔峰,看几亩青畴,数千载隆中宛在;

襟军山,带沔水,留一抔黄土,四百年汉祚犹新。

李复心题武侯墓大殿

出来的时候给丞相添了一炷香,点香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的内心从来没有这么宁静过。青烟袅袅而上,仿佛回到云端。

武侯墓后门是笔锋山,去定军山需要出来从旁边的定军山西门进入。西门装修得太华丽就没有拍照,很怀念以前在照片上看到的那个朴素的山门。

四月的今天已经有了30°,走在山路上热到虚脱,不过总有山风送来清凉。定军山一片苍翠,大气沉着,和我想象中幽深哀凉的感觉完全不同。它分明是一匹不老的战马,永远嘶鸣驰骋在汉中土地上,千载过去,热血一如当年。

从定军山下来已是下午三点半,在东门入口处拍了一张油菜花簇拥下的军山。

看!他就在那里呀。

从定军山打的回到勉县县城里,车费十五块,在司机的推荐下,停在了沔水湾广场。这个正在修建的广场很漂亮,在汉水之畔,南岸便是定军山。坐在汉水边上发呆,看着沿岸“汉”、“沔”旗帜飘动,心有万字不成言。

接着徒步走到了三国广场,这应该是勉县城里三国迷最喜欢的地方了,丞相的纪念像太好看,现在各处丞相的塑像都做得越来越有美感,不过最亲切最符合气质的应该是这个吧。

不得不再次感叹,勉县是最懂他的地方。

晚上在广场旁边的饭店里吃了水煮鱼,吃撑后出来天已经黑透。广场上热闹非凡,跳舞的大妈,散步的老人,滑板的孩童。在丞相四周其乐融融。我绕着丞相一圈一圈地走,心里没有想什么,只是很开心。

这时候蓦然听到了广场舞放的歌曲,歌词里唱到“转山转水转佛塔,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我抬头,夜空昏暗无月,丞相从容微笑。

褒斜道中未归人

4.2 第三天从勉县坐车到褒河的石门栈道景区,车站在新兴北路,并不是勉县汽车站,但距离不远,我也是问路人才知道,勉县直接去褒河比从汉中去近得多,车费才六块,沿途还可以欣赏大片油菜花田。车站大门照片:

到了石门栈道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填饱肚子,去了之前网友推荐的褒栈圆食府,点了一份烤鱼,味道很赞,就是一个人吃分量太大了。

从西门进,总栈道大概有三公里,我徒步走了个来回也是脚力非凡了。向东去的时候可以想象随丞相大军第五次北伐,出斜谷,也就是现在正在走的这条路,虽然地貌山形千年来早已改变,曾经的栈道也因为修建水库而淹没入水底,但此刻我与他的方向一致,脚下也确是他曾经丈量过的路,嗯,他此去后再也没有回来的褒斜道。

胡不归,山形犹在,褒河咽波,声声催人泪。

贴一个丞相五次北伐路线图,自网络,侵删。

褒斜道的故事当然不止是第五次北伐,第一次北伐丞相命赵云于箕谷设疑兵,因街亭兵败退兵后,为防追兵,放火烧毁了赤崖一带的栈道。作为为季汉打下的人生中最后一场战役,子龙将军的粉丝对这个栈道一定也有特殊的感情。

走完栈道这次独游就结束了,心情无以表述,就借辛弃疾的《木兰花慢》,断章取义一下吧。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作者:空弦杳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