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 海外 旅行
在家又待了一段时间,再也按耐不住我放荡的心,看着已经踏满我足迹的中国地图,能再提起我新鲜感的地方确实已经不多。仔细查看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寻找适合仅用周末时光可以探寻的地
在家又待了一段时间,再也按耐不住我放荡的心,看着已经踏满我足迹的中国地图,能再提起我新鲜感的地方确实已经不多。仔细查看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寻找适合仅用周末时光可以探寻的地方。
江门,这个离广州只有100公里的城市慢慢进入我的视线。
当朋友在酒局上问我去江门干什么?能有什么值得游玩?我一时也不知道怎么作答,只能告知这里是《让子弹飞》重要的取景地。朋友们似乎一下豁然开朗,一栋栋造型独特的碉楼,一排排装饰精美的骑楼,一道道美味无比的粤菜漫漫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江门作为“中国第一侨乡”,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在这里强烈冲撞、融合,充分体现在了这里的建筑艺术上。如今百年前的房屋又不停地渗透着现代的气息。走在江门的大街小巷,各种流光溢彩的建筑不停地从我的眼前划过,我仿佛被迫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阻隔,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时空漩涡……
江门
碉楼、骑楼散布在江门的城镇、村落,引入西方现代建筑技术并结合中国传统建筑经验的它们在百年风雨中即便是很少修葺也保存完好,依然在城市中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与魅力。
赤坎古镇
锦江里碉楼群
锦江里碉楼群
正是这些建筑,吸引着我再次来到广东,来看看这个我国经济最发达省级行政单位繁华灯光背后的那些历史,与见证历史的美丽、奇妙建筑。
辰时抵达广州上空,浮夸的城市灯光照亮了眼前整幅画面,豪不低调地彰显着这个巨大经济区域的实力。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租车行业的成熟让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了飞机落地后再租车自驾的旅行方式。到达广州立马前往租车行,提取之前在网上预订好的坐骑。
这次伴随我江门之旅的是一辆白色的马自达CX-4,我亲切地称呼它“大白马”。据说“大白马”的躯体是引入了跑车的元素,这让身为SUV的它拥有超流线型、低矮的外形。
一个字“俊”!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正值广交会期间,广州房价奇高,故决定直接开车到江门市住宿,待天明正式开始“孤独”之旅。
一个人开车,怎能没有音乐,连上蓝牙,和我的“大白马”一起去探寻江门那些年的那些事儿。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融合了界元素的堡垒-碉楼
开平最让人瞩目的是什么?
自然是碉楼!
一部《让子弹飞》让这种奇特的建筑形式强势走入了中国人的脑海中,在我脑中也留下的深刻印象。
电影十分精彩,紧凑的剧情、诙谐的演出让人开怀大笑,不过电影结束后对画面中的建筑依然知之甚少。这次来到江门开平一睹其现实中的风采,了解它的来世今生。
碉楼的主要作用还真是用来抵御土匪的!
锦江里碉楼群
开平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自明朝以来就处于“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为了自保,当地村名急需一种可以抵御外敌,预防自然灾害的建筑,碉楼也就孕育而生了。
自1644年第一座碉楼诞生,并成功证实了其防御价值后,碉楼这种特殊的建筑就在开平这个地方兴盛起来,并在极盛期达到3000多座。大多碉楼由海归华侨主持建设,所以碉楼自然也融合了世界各地建筑风格,形态万千。
和我国其他地方被动接受西洋建筑不同,开平碉楼是中国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建造者在建造碉楼的过程中尽情发挥着自己的想象,所以这里的碉楼虽然晃眼看去及其相似,但仔细观看细节又有诸多不同。不同碉楼汇集了外国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拱券和穹窿,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尖拱和伊斯兰风格拱券、欧洲城堡构件、葡式建筑中的骑楼、文艺复兴时期和17世纪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等,可谓是一楼一格,百楼百态。
自力村碉楼群
这些碉楼中最有名的就是“自力村碉楼群”,不过按我的一贯作风,先探寻的一定是名气不那么大的“锦江里碉楼群”。
老实说,如果只为观看碉楼而来,并不需要特意前往某个村庄。这里历史上稍微富裕的村庄,或多或少都会有碉楼的存在。驾驶“大白马”深入田间小道,身后时不时略过不知名碉楼的身影,如想接近感受,自行前往便可。
绿油油的田地,一车宽的乡间小道,一个个精致的村庄散布其间,我忍不住拿出航拍器环顾四周。
锦江里碉楼群
随便飞到一个村庄的正面,都发现有碉楼的存在。从空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各村庄的碉楼都位于村子的后方,碉楼的瞭望台从村庄背后俯视眼前的大片沃野,楼上的射击口虎视眈眈地凝视前方,只听瞭望台上一声令下,子弹将会毫不留情地滑出枪膛,飞向土匪的血肉之躯。
锦江里碉楼群
一条小河后面,一座错落有致的村庄,三座碉楼显眼地矗立在村庄后方,这就是拥有这号称“开平第一楼”--瑞石楼的锦江里碉楼群。
锦江里碉楼群
瑞石楼,这座高达25米的碉楼雄壮地冒出村后的树林,向周边的人炫耀着建造它家族的财富。
锦江里碉楼群
无论从村庄的任何角度看,瑞石楼都直耸云霄,压过周边的一切建筑,成为你眼中的焦点。
锦江里碉楼群
这座建于明国初年,由在香港经营药材和钱庄的黄璧秀耗费3万港币修建而成的碉楼自建成起就傲视群雄,有着罗马穹窿顶、拜占庭穹窿顶等充满异国风格的建筑造型,而门窗上都是雕龙附凤,有“富贵吉祥”、“延年益寿”等中国传统的祝福字眼,他的华丽程度至今在碉楼群中也无人超越。
锦江里碉楼群
锦江里碉楼群
有意思的是,锦江里碉楼群是一个收门票的景区,但我询问工作人员怎么参观瑞石楼时却被告知今日碉楼主人不在家,不能参观……
原来政府本想出资把瑞石楼收归国有,统一管理。却因瑞石楼的主人--黄璧秀后人如今依然家大业大,毫不差钱。再加上黄璧秀后人一心想保留这份主业,最后政府只好作罢。
锦江里碉楼群
由于瑞石楼不让参观,所以我只想随便开车逛一圈便去下个地方。我驾驶着“大白马”驶入景区,发现一条深邃的小巷从村外通向瑞石楼脚下。
锦江里碉楼群
锦江里碉楼群
而这条小巷中不乏当地村名活动的迹象。
这种原住民和景区和谐共存景象实在难得,当地管理者并没有因开发这个区域让村民搬离,老人、小孩依然悠然地生活在他们的村庄。
这里几乎也没有游客的嘈杂,只有小巷中时不时传来的一声声鸡鸣和小孩的欢声笑语。
我急躁的心也因这也的景象平静下来,栓好“大白马”后深入村庄,仔细端详这里的一砖一瓦。
锦江里碉楼群
锦江里碉楼群
锦江里碉楼群
走到村子最深处,发现村子中央的锦江楼和西面的升峰楼已收归国有,自然可以登楼远眺。西面的升峰楼楼高12米,其高度并不出众,但周围房屋低矮,依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锦江里碉楼群
站到升峰楼瞭望台东侧,可以清晰看见锦江楼上的精美雕花。
锦江里碉楼群
通过超长的自拍杆能以最佳的角度看到升峰楼的建筑细节。各碉楼几乎都有N种建筑风格相融合,不得不佩服当年碉楼建造者对文化的包容。也许正是这种开明包容的思想,造就了桥名们生意上的成功。
锦江里碉楼群
锦江里碉楼群
锦江里碉楼群
站在瞭望台上,附近村庄的美景也尽收眼底,这些村庄同样也有华丽的中西合璧建筑。
锦江里碉楼群
锦江里碉楼群
离开碉楼向村外走去,此时太阳已经西下,金色的阳光照射在青砖墙上,废弃的石磨静静地躺在布满青苔的墙根下,色彩厚重、层次丰富。
我认为锦江里碉楼群找到了过去与当下的完美契合点,在得到很好的保护的同时又没失去它应有的味道。
锦江里碉楼群
锦江里碉楼群
村口,村民们依旧晾晒他们辛勤劳动后的成果,一个农家饭的招牌又表示他们敞开大门欢迎远道而来客人的开明态度。正如他们的祖先一样,他们主动接受着新世界,却不忘记传统。
锦江里碉楼群
灰色的砖墙承托出我俊俏“大白马”的优美身段,四只强有力富含野性的大蹄子已经迫不及待要腾空带我去往下一站。我整鞍骑上马背,扬鞭奔腾,准备在天黑前到达下一站,今天我们要与太阳赛跑。
锦江里碉楼群
自力村碉楼群其数量最多,同时又是《让子弹飞》的重要取景地,因而成为了开平市各碉楼群中最著名的一个。加上政府的倾力打造,这里也自然成了游客最多的地方。
我驾驶着“大白马”在日落前赶到了这里,由于接近关门时间,大部分游客已经离去,所以又获得了一段相当不错的体验。
自力村碉楼群
11月初,稻子已经成熟,这片金色的田野后面就是自力村。灰白的建筑与金色的稻田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秀美的画卷。
自力村碉楼群
自力村碉楼占地面积明显比其他地方的要大,建筑布局也不同于其他村庄。碉楼和村里的其他建筑不再是紧密地排列在一起,他们之间隔着肥沃的田地。
自力村碉楼群
自力村独特的地方就是它在建造时就十分注意对水系的利用,依自然环境而发展,镇海水环绕村前,池塘散布在村落之中。
自力村碉楼群
进入铭石楼,浓厚的华侨家庭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楼中保存完整的中式家具和日常用品,仿佛主人只是刚刚出门。
自力村碉楼群
顺着楼梯登上四楼,精美的神牌映入眼帘。
自力村碉楼群
金漆包裹着的精美雕花足以说明建造铭石楼旅美华侨的富足。
登上铭石楼的瞭望台,周围的碉楼和庐式别墅尽收眼底,一座座被夕阳照成金色的建筑在翠绿的树丛中拔地而起,格外突出。
自力村碉楼群
自力村碉楼群
如果只看碉楼的入口,很容易联想到它的军事作用,两层大门可以牢牢地把入侵者挡在门外,内门的材质更是用德国进口的钢铁制成,一般的匪徒拿这样的大门真是没有一点办法。
自力村碉楼群
碉楼较低的楼层都被结实的铁栅栏所包围,让碉楼具备了良好的防盗功能。
锦江里碉楼群
不过,从外面看碉楼又像是一座监狱,这张简直可以叫“我的铁窗生涯”。
自力村碉楼群
日落时分,游客们都在铭石楼宽大的瞭望台上留下炫酷的身影。
自力村碉楼群
走到村边,发现一座碉楼大门依然敞开,一个穿着白色背心的大爷用锄头整理着碉楼边的杂草,两位阿姨穿着传统民族服装在露台上品名,老式录音机发出的民国音乐从屋里传出。
我对两位阿姨说到,这里好有家的感觉!阿姨竟对我说“这就是家啊”。
原来,自力村有碉楼9座,其中只开放了两座。目前依然有华侨生活在那些没有开放的碉楼中,任凭世外风云变化,我唯钟情那一杯属于自己的清茶。
自力村碉楼群
自力村碉楼群
自力村碉楼群
漂洋过海的西洋建筑-骑楼
骑楼的历史可以追述到2500年前的帕特农神庙,可以说是典型的古希腊建筑。后这种建筑形式被英国殖民者带入印度,又传到了东南亚。这种建筑的特色就是上楼下廊,公共区域位于底层的走廊里,无论烈日还是暴雨人都可以惬意地在这里行走,丝毫不耽误你逛街的兴致。
江门
江门
上世纪初在海外赚了钱的华侨返回江门的时候就想啊,江门这地方也是多雨、也经常是烈日当头,南洋的这种形式的建筑正好符合这里。
那,怎么办呢?
一个字--“搬”!
江门
一家搬一栋、一村搬一街、几个村子的人就把这种西洋式建筑搬到江门就形成了一座极具特色的城。
如今,江门市堤中路、堤东路依旧完好保存了这种建筑。只不过楼下商铺中的商品已换成了现代东东,走廊边的马路不再停靠黄包车和轿子,变成了整齐的停车位。
唯有骑楼和老商铺的店名诉说着当年的繁华。
归国的华侨不但给当地带来了欧式的建筑,也带来了先进的经商理念,这些华侨促使了当地20世纪初期商业的大发展。
他们精明商业头脑从古自今都影响着这里,也促使了广东经济跃居全国第一。
江门
这些西洋式建筑的顶部又融合了中国元素,几乎清一色的金顶瓦结构,让华夏的血液在这些建筑里流淌。
江门
江门
如今,夜晚中江门堤中路的骑楼都被现代灯光所装扮。这些灯光让这些即便几乎没有人居住的建筑再次焕发出光辉。
要说江门骑楼就不能不提赤坎镇。这个建在潭江边上的小镇在民国初年是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定期有船通往澳门、广州、东莞、佛山等地,可谓是四通八达。开平的第一条公路、第一家营运公司、第一辆汽车都是出现在这里。
从光绪年间开始,这里的商业就极其繁华。即便在抗战时期,这里作为沦陷区和后方的中间地带,长途贩运者也云集于此,赤坎经济依然异常活跃。 直到,内战爆发……随着内战全面爆发,当地物价暴升,不少商号歇业倒闭,赤坎转向衰落。
不过2005年赤坎影视城的建立,再加上2010年《让子弹飞》大量镜头取景于此,又让赤坎的旅游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直到2017年政府决定对赤坎进行改造。
赤坎古镇
如今的赤坎镇,正值改造时期,商铺歇业、原住民领了政府补贴后搬离。夕阳照射在斑驳的灰砖墙上,马路上只有熙熙攘攘的当地人路过。
赤坎古镇
曾经人声鼎沸的餐馆如今也只有稀稀落落的忠实粉丝在品味它精湛的厨艺。
赤坎古镇
赤坎古镇
不过,在夜色中,几乎无人的环境正好让我欣赏赤坎,这个江门境内骑楼最集中的小镇。
赤坎古镇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赤坎修长堤,筑骑楼,住户自发扩建楼房商铺,改建街道,全圩都建成骑楼式的商店,面貌焕然一新。归侨和附近乡民纷纷在圩上投资置业,赤坎商业进入全盛时期。
之所以在堤西路和堤东路上建成最有气派的骑楼街,与关氏与司徒氏两家的暗地竞争不无关系。在建造过程中,两族人暗中攀比,上、下埠都在暗中较劲,你建什么,我也建什么,你怎么建,我也怎么建,至少不能比你的差,而且要尽量超越你。一场心照不宣的暗争,反而把赤坎建成了一个既具有南方特色,又兼具中西合璧风格的美观城镇,成为开平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
如今,即便这些骑楼里空无一人,即便被围上了脚手架,也可以透过这些暂时禁锢它的枷锁看出它们的精美。
赤坎古镇
我只身潜入“废墟”,“白龙马”两眼炯炯有神,两束神光从中发出,帮我探索“废墟”中的精彩。
赤坎古镇
夜越来越深,空旷的街道上没有行人,除了依旧还亮着的路灯没有任何光线出现在我眼前。这就像一座死城,一座只有在僵尸游戏和恐怖电影中才会出现的城市,即便身边的建筑是如此美丽,我也不再想多看一眼。
赤坎古镇
一间间黑洞洞已歇业的商铺中突然出现一点亮光,我就像游戏中走投无路的主人公,毫无选择地走近了它的跟前。
原来是一座茶馆!正如它的名字“隐没堂”一样,目前它就是一座隐没在深山老林中带有妖气的庙宇,等待着不小心走入歧路的旅者进入,然后大开杀戒。
我在门口踱步许久,发现有块招牌写着“收费十元”,后来又出来一个看似管理员的老头,看来不像是有危险的地方,缴纳10大洋后,方才进入。
赤坎古镇
哇哦,原来这是个私人博物馆,一堆明国时期的老物件堆满了并不算大的房间,顿时感觉到时光倒流了100年,回到了那个热血、混乱、又有着无限憧憬的年代。
青天白日徽章、老式留声机、放映机、泛黄的老照片、稳重大气的红木家具……无一不在诉说着那个年代的风云故事。
赤坎古镇
赤坎古镇
赤坎古镇
赤坎古镇
顺着木质楼梯走上二楼,发现这里居然真的有间茶室。
赤坎古镇
老板跟着上来对我介绍道,这里在没有搬迁前是当地挺有名的茶楼,茶客也是络绎不绝。后来我知道隐没堂这位胡子拉碴的大叔是浙江人,大家都热情的称呼他“厉叔”,不过奇怪的是他居然操着一口东北腔。他对赤坎的爱超过了我的想象,他熟知赤坎的每一条街道,熟悉赤坎的每一座桥梁,对我这个过客来说他也熟知赤坎的每一段历史。我虽然在赤坎的这个特殊时期来到这里,到处都关门闭户,但厉叔依然耐心的给我介绍赤坎的风土人情和特色店铺,推荐我接下来该去哪儿看看。
这间茶社也充满了厉叔的感情,毕竟这里的每一个物件都是他花费巨大的心血从各地淘来,并把这个看似杂乱的“茶社博物馆”布置得紧紧有条。
赤坎古镇
墙上的每一张照片厉叔都能讲述它背后的照片,每一个摆件厉叔都可以讲出淘它的经历。厉叔是如此热爱这里,可惜他也不得不搬离这个心爱的天地。毕竟,赤坎也要发展,大家都要向前看,而厉叔并不知道他和他茶馆的未来在哪里。
他目前只想坚守在这里……
赤坎古镇
和厉叔一样坚守在这里的还有这个卖烧鹅的小贩。昏暗无人的街道一角,小摊上白色节能灯发出的光线就像佛光一样吸引我。即便我驾车驶过,也刻意掉头转来,买上一份烧鹅,和老板小唠一段。
老板也是这里的居民,他的烧鹅小摊也在这个丁字路口运营多年。我问他这里都搬空了,还会有人来你这里买烧鹅么?他只告诉我老街坊们即便搬走也会专程来买他的烧鹅。而他对这里也是充满了热爱,只想在政府限定的搬离最后期限前再多摆一天摊。不久,他也会和街坊们一样,搬到政府指定的安置点去了。
赤坎古镇
老板把打包好的烧鹅递到我手上,和我拉起赤坎的过去,讲述不久前这里的热闹场景。
赤坎古镇
灯光照射在仅剩的一只烧鸡上,用看就能感觉到它皮脆肉嫩并多汁。街坊们都搬走了,但老板的生意依然不错,相信老板无论在哪里,凭借他的这门手艺都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赤坎古镇
在深夜昏暗街道上亮着灯的还有这家卖糖水的老店,老板英阿姨同样还对她的糖水店恋恋不舍。一碗地道的只卖4元钱的椰汁扣三宝甜得让人心碎,浓得让人流连忘返。
“九间房”、“隐没堂”、“英记糖水店”和烧鹅小摊在未来很短一段时间内都会从如今的赤坎消失,就像明国时期赤坎的繁华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一样,尘归尘,土归土……
赤坎将迎来一次全方位整顿,这个以骑楼为代表的极具特色的古镇必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眼前。
赤坎古镇
赤坎古镇
在我国沿海省份骑楼绝不专属于某一个城市,江门除了那些知名的城镇中的骑楼,它也分布于这里任何一个华侨聚集的地方。
开车路过白沙镇的时候我就发现这里的骑楼也颇具规模,并且处于一个彻彻底底原生的环境中,没有被一丁点儿现代旅游业所沾染。
这里的骑楼都住着当地的居民,夜幕降临,各家都关上大门安然入睡。街道上依然只有我和我的大白马。
白沙镇
店铺歇业,居民关闭房间的灯光,只有微弱的路灯照亮这些精致的建筑。天气晴朗,骑楼上反射出的光线正好和繁星下天空的照度接近,一张安详绚丽的骑楼与星空的合影就这样出炉。
通过骑楼,海归华侨给大陆带来了别具一格的建筑式样,同时它们给予了华侨的思想之情。骑楼今后还会在我国沿海大量存在,随着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相信这些目前稍许破败的建筑也会重新焕发出昔日光彩。
白沙镇
隐没在群岛中的度假圣地-下川岛
中国虽然不属于海洋性国家,但我国依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岛屿。当我已经厌倦了三亚的沙滩和那里嘈杂的沙滩,便开始探寻那些鲜为人知的能与大海亲近的地方。
搜寻酒店时偶然发现江门有个叫下川岛的地方,据说拥有洁白的沙滩和碧蓝的海水,我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欣赏她的机会。
来到山咀港,安顿好“大白马”,拖上行李,迎着夕阳乘着渡轮上岛一睹芳容。
下川岛
下川岛
下川岛
来下川岛是临时起义,我对岛上的一切都没有概念,不过在渡轮上看到的美丽日落似乎预示着未来的旅程是美好的。
下川岛
稀里糊涂地买票,稀里糊涂地上了渡轮,又稀里糊涂地上了大巴车……下车时才发现,哇,这居然有一个成熟的旅游景区--王府洲。
坐上景区电频车,任由司机把我拉到个他推荐的酒店,待办好入住进入房间后居然觉得相当不错。房间清新的装修风格让我眼前一亮,阵阵海浪声不停的从超大的海景阳台上传来。这里虽然算不上豪华,但的的确确可以清晰感受到海的味道,感受到沙滩假期的味道。
白日的奔波让我疲惫,今夜无力去探寻下川岛的魅力,开着阳台门,听着海浪拍打沙滩的美妙乐章,我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下川岛
一觉醒来走出阳台,眼前的海洋已经被朝阳染成了金黄。早出的渔船散布在这碗金色的浓汤上,想必渔民们今日会有不错的收获。
下川岛
待太阳完全升起,下川岛的沙滩清晰地展现在我眼前。目测这条沙滩并不算长,估摸也就一两公里。各类酒店散布在沙滩后方,而我住的酒店在沙滩西头,可以饱览整个沙滩的景色。
重要的是,这里沙滩的人相当少。
下川岛
下川岛
酒店一楼拥有无敌的无边际泳池,估计知道这里的人是在太少,我所住的酒店几乎也没有客人,这个泳池也就这样空荡荡的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时光。
下川岛
我迫不及待顺着一条色彩斑斓的水泥路走到沙滩上,除我之外毫无一个游客,简一个私人沙滩。
下川岛
下川岛
脱下鞋子光脚走在柔软的沙子上,任凭浪花轻轻拍打我的脚背,晒着深秋柔和的阳光,虽然这气温已经不适合下水,但在这里获得的感受也不输给那些盛名在外的渡假胜地了。
下川岛
下川岛
可能是这里游客实在太少,景区内唯一一家经营水上运动的公司也已关门休息,透过礁石看到的也只有一艘艘游船。
在下川岛确实没法像海南那样玩得热闹,但确实可以在这里静下来感受一下原始的海岛气息。
下川岛
下川岛在旅游开发之前岛上的居民以渔业为生,而周边海洋丰富的海产品是渔民骄傲的资本,是渔民富裕的象征。在王府洲中心街两旁有不少卖海产品的店铺,海货种类繁多,品质上乘。
下川岛
下川岛
据老板介绍,晒干的河豚是煲汤的上品。
下川岛
这次与下川岛只能算是擦肩而过,但我认为这是个值得住上个把星期,发呆、放松的好地方。返程前往港口的大巴上只有我一个游客,这也证明了这还是个半开发的净土。
下川岛
从独湾港座上渡轮,回到山咀港,与我的“大白马”再次相会。把行李放进硕大的后备箱里,继续我们的江门探索之旅。
下川岛
下川岛
80年来,这里一直是“鸟的天堂”。
起初四周非常清静。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朋友陈把手一拍,我们便看见一只大鸟飞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这段出自巴金手中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字描述的就是八十几年前江门新会区天马村天马河的河心沙洲上的景象。时光飞逝,江门80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片沙洲似乎并不为繁华俗世所动,如今依然是鸟的天堂。
小鸟天堂
小鸟天堂
游览这里的最佳方式和巴金当年一样,乘坐一叶“扁舟”绕游“雀墩”。
小鸟天堂
那棵生长于明末清初独木成林的大榕树如今依然健康地生长在这里,枝繁叶茂,足足笼罩着20多亩的河面,为鸟类提供了绝佳的栖息地。
小鸟天堂
随着小船渐渐深入湿地中心,人声、车流声、建筑工地里机器的轰鸣声似乎被这棵榕树如数吸收。空气中再也没有了人类的气息,迎面而来的是一种世外桃源般的祥和。鸟儿们悠然自得地站在榕树下,或立于榕树的枝头,又或者嬉戏于榕树的绿叶之间。灰鹭、白鹭、池鹭和牛背鹭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共同享受这棵超级榕树提供的庇护。
小鸟天堂
小鸟天堂
小鸟天堂
小鸟天堂
小鸟天堂并不是在什么深山老林,而是在江门市新会区不算偏僻的地方。难得人类给鸟儿保留了一块净土,让这些可爱的生灵有了栖息之处。
小鸟天堂
空前绝后的崖门海战
老实说个人觉得崖门这个地方并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只是一提到这里就不得不引出那场空前绝后的大海战……
崖山海战,是南宋对元军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空前惨烈,说其惨烈,更多的是体现在战役胜负已定之后。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为了不使战舰落入敌手,宋军将数百艘战舰自行凿沉,然后,超过十万众的南宋军民,包括官员、士兵、妇女、百姓,不愿被残暴的蒙古政权所奴役,纷纷投海自尽……蒙元所编的宋史客观的记载了这段史实:七日之后,海上浮尸以十万计……10万人自杀。这些历史我们的教科书上并没有详细提及,只有到了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观看了海战视频后才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元军占领中原后进行了大屠杀,南宋户口本上有记载的被杀绝百分之八十,随皇帝投海自杀的精英加上被屠杀了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剩下的宋民已经不足百分之二十,侥幸活下来的宋民由从前高贵的汉唐子民变成了四等人,被人奴役。许多专家认为中华文明在此次浩劫中便已经被彻底打断,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剩下的几百万宋民流淌的依然是华夏的血液,他们依然有华夏的遗风,正是他们最终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
崖山词正是纪念杨太后、宋怀宗以及文天祥等忠义之士的地方。如今再去谈论一个腐朽王朝的覆灭和名族间的纠葛已毫无意义,毕竟如今中国是56个名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但是这段历史我觉得不应该是教科书上那简短的概括,毕竟这场战役太过惨烈,对后世的影响又如此巨大。
新会崖门古战场
崖门古炮台的出名估计又要归功于《让子弹飞》,不过这里不想再谈论电影了,毕竟中国历史上还有比电影重要得多的事情在这里发生。
崖门古炮台建于康熙年间,曾经多次击退倭寇和葡萄牙贼船的袭扰。在鸦片战争前后,两广总督林则徐也派重兵驻扎在这里,可以说是为抗击英国起到了一定作用。
崖门古炮台
如今,古炮台面对的不再是凶恶的侵略者,而是现代化的崖门大桥。
崖门古炮台
炮楼上不再驻军,只有少数对历史极度感兴趣的老者、学生、我这样的探索者来到这里追忆往事。
崖门古炮台
崖门古炮台
寻味江门
俗话说食在广东,味在四川。
作为一个极品吃货怎么能放过在江门寻觅美食的机会呢?在江门的时间虽然不多,但我尽量给自己的胃留出了空间,抱着绝不吃一顿将就的饭的态度,翻遍蚂蜂窝美食攻略和大众点评寻觅着江门的人间美味。
位于江门蓬江区的三辣馆是我在蚂蜂窝搜索到的,号称江门吃蟹第一店。
江门
简单的装修,朴实的餐具,让我没想到在这里的简单一顿饭花费了600大洋。
江门
罪魁祸首就是它--海油蟹。这里的招牌是黄油蟹,可惜我来的时候吃黄油蟹的季节已过,只有退而求其次吃海油蟹了。据说海油蟹的制作过程需要用冰水泡40分钟,让螃蟹体内的油充分凝固,然后把螃蟹劈开后再拿去蒸。虽然我之前看过图片,但当蟹做好放在餐桌上的时候我还是震惊了。我从来没见过膏这么厚的海蟹,放入嘴里香气立马充满了整个口腔。而蟹壳的口感和面包蟹相似,柔软得用牙齿就可以轻松撕开。虽然这顿饭很贵,但我觉得前来江门的游客还是值得体验。
来江门前不知道听谁说了句江门是烧鹅的发源地,我就在江门疯狂寻找起烧鹅来。虽然后来求证这个说法完全是子虚乌有……不过在江门确实找到了很好吃的烧鹅店,或者说在江门吃过的烧鹅都不错,哪怕是赤坎镇路边的小摊。
江门
重点是这里的烧鹅及其便宜,连成都广式烧鹅一半的售价都不到。
江门
见识一下15元的烧鹅饭,有肉有菜有饭。烧鹅皮脆肉嫩、汤汁浓郁可口。
江门
下川岛上的餐饮只能在景区里的排挡搞定。虽说是景区,但这里的排挡物美价廉。
下川岛
40多元一打的生蚝,50多元一斤的蒜蓉开边虾。食材及其新鲜,烹饪是典型的原生态操作,不过这样最好地激发了食材本来的鲜味。
下川岛
下川岛
打开生蚝,肥美鲜嫩,这样的品质才对得起“海中牛奶”的头衔。
下川岛
60多元一斤的海蟹就略显不足。蟹肉并不是太饱满,只能说吃个新鲜。
下川岛
一路上都看到“黄鳝饭”的招牌,我在下川岛找了个煲仔饭店体验了一下。一端上来我就知道这并不是我要寻找的,几乎没有调味的鳝段实在让我这个重口味的成都人难以下咽,这次挑战失败。
下川岛
在赤坎吃的小吃都让我身心愉悦,无论是姜汁撞奶还是豆腐角。
赤坎古镇
豆腐角味道浓郁,口感皮脆里嫩,十分可口。
赤坎古镇
在崖门古炮台不远处随便找的一家饭馆,随便点了份蒜蓉贝壳味道也很好,这样硕大的一盘仅仅收了我30元。
崖门古炮台
总之我觉得在江门一般不需要刻意去寻找什么美食,感觉都对得起食在广东这个名号。
感叹一阵历史,填满一肚子江门美食,我坐上“大白马”,迎着夕阳向白云机场赶去,这次行程也接近了尾声。三天时间,“大白马”驮着我走过了平坦的高速公路、崎岖的山间小道、颠簸的正在施工的道路,足足800余公里。
结果,排量2.0L的“大白马”只吃了400多元的粮草。不是它吃得少,而是吃得糙,仅用标号92#的草料就可以满足它的胃。它躯体健硕,四蹄有力,无论是正在施工的机耕道还是平坦的高速公路,它都能很好地应对。只需缰绳一抖,脚刺一蹬,它都能疾驰,烂路上不输脱缰野马,赛道上不输名贵的赛马。
而广州白天拥堵不堪的机场高速在高峰期后变成了F1赛道,在不超速的情况下仅仅2个小时就从江门到达了白云机场。明天又是新的一周、新的工作又会迎接我。在江门的感触只有暂时沉入心底,待空闲时再翻出来慢慢品味。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Tips:
江门的交通便利,自驾的话只需要跟着导航走就行,除了少部分在修路的地方路况较差,其他都是尚好的柏油路面,且高速公路覆盖了大部分区域。到上川岛或者下川岛游玩需要把车停在山咀港的停车场,室内的50元一天,露天的30元一天。上岛后都需要乘坐岛上大巴到景区,进景区后需要乘坐景区电频车。在岛上可以租自行车、电瓶车、汽车进行环岛游。
江门的物价应该是广东最便宜的地区之一吧,所以在各城市的住宿我就推荐五星、五星还是五星。一般五星酒店的标间也就在300左右,四星酒店200多,可以说是物美价廉。在下川岛我住的是大力水手酒店,海景房380,在网上预订还会再便宜一点,连续住的话从第二天开始起半价……物美价廉!这家酒店位于沙滩西侧,可以看到整个沙滩,拥有无边际泳池,缺点是离沙滩较远。岛上高中低档酒店很多很多,一定可以选到你心仪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