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约人旅行的软件

一年前,我在家刷社交软件时,刷到了我爸爸,他主页的封面照片,是去年妈妈过生日时我帮他拍的。距离我300米,2分钟前活跃,我一时间紧张得狠狠关掉了APP。厨房里,妈妈在准备晚餐,而我爸

一年前,我在家刷社交软件时,刷到了我爸爸,他主页的封面照片,是去年妈妈过生日时我帮他拍的。距离我300米,2分钟前活跃,我一时间紧张得狠狠关掉了APP。厨房里,妈妈在准备晚餐,而我爸却把车停在小区楼下悠然自得的“交友”,原来这就是他迟迟不肯上楼的原因。

一年后,我通过社交软件见了101个陌生人,却没和其中任何一个成为真正的朋友,我开始理解我爸爸,并且原谅他。最后一次登陆账号是一周前,主页上显示有198034人喜欢了我。我知道那些人并不是所谓的喜欢我,他们只是需要一个人。可以是我,也可以不是我。

上大学的时候,一度疯狂沉迷社交软件。那上面有我平日里接触不到的人,设计师,编剧,乐手,独立撰稿人,我对他们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到现在我还清晰的记得,第一次滑到好看的小哥哥点击“喜欢”,居然显示配对成功,激动得心跳停了一拍;第一次约人见面时的紧张忐忑,担心冷场,于是提前在手机备忘录里准备了一会儿要聊的话题,怕被对方觉得我很害羞,怕被拆穿我是个“新手”。

其实最怕听到的还是:“你长得好像跟照片里不太一样”。

起初,我的意识还停留在“这是单身人群才会玩的软件”。

直到见了一位三十二岁的大叔,吃饭时才得知他是已婚人士,来这个城市出差一礼拜而已。我不断安慰自己,这不过是吃顿饭而已,不要想太多。

送我回家时,他突然在车里握住了我的手,说:“给叔叔牵一会儿吧,又不干嘛。”

一阵恶心,我迅速甩开了他的手。

当时还没有“油腻的中年人”一说,但我嘴里仿佛被塞了一块儿油腚子,干呕不断。

到家后,我发给他一句:“傻逼”,即刻解除了配对。从那时起,我对有配偶还上社交软件的人戳之以鼻。

2

一般情况下,见面之前都会先加微信的。但凡碰见没找你要微信的,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对方有家庭或者男/女朋友,不想被你看到朋友圈,那样好不容易营造的单身气氛就会毁于一旦;第二种,对方是个名人大咖,怕暴露身份。

大多数人配对之后就迫不及待要跟你成为微信好友了,即便加了之后也说不了几句话。其实他们就是想看你的朋友圈,依据朋友圈的内容调性来判断你是真酷还是假酷。你说这帮人是不是闲的。

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用社交软件,我那么忙,哪会有空孤独。

于是开启了“通讯录好友不可见”之后,才稍稍感到安全。在上面刷到过认识的人,总是忍不住嘲笑他们,把资料截个图,微信发过去进行一系列的玩笑式冷嘲热讽。过后却忘了我也是其中一个。

有一次见一个插画师,约饭,没加微信。我到之前他已经独自喝完了3瓶啤酒。

我问他,大周末的,你为什么不约朋友出来吃饭?他说,我这岁数的周围朋友都有家了,人家都在家吃。可不比以前了,一说出去喝酒下馆子就热情高涨的,混子们都成家了,你说可怕不可怕。有家之后真的不一样了。

我又问他,你觉得跟陌生人吃饭和跟朋友吃饭最大的区别在哪?他说,跟陌生人吃饭没什么心理负担,聊什么都可以,没有禁忌。吃个饭而已,又不是相亲。

我们确实只是吃了个饭,再没联系过。

当天聊得很开心,像一场社交关系上的旅行。

3

以前我认为只有每天闲得要命的low逼才会常年活跃在社交软件上,但我后来发现不是。大家都需要陌生人的慰藉,而这类社交软件刚好比豆瓣啊微博啊都快速,不需要什么运营成本就可以轻易的获得别人的喜欢。

你发现了吗,见网友已经成了一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它甚至成了一种消遣,就像健身和蹦迪一样平常。大二的夏天我去杭州参加比赛,到后面钱花光了,但距离返程还有三天时间,我就在社交软件上分别跟三个男生约饭,一天见一个,完美解决了温饱问题,他们不会让女生掏钱的。

社交软件的兴起,仿佛让朋友变得没那么重要。

即使没朋友,还是有人陪你吃饭,还是有人跟你看电影,还是有人可以一起解决生理需求。自助餐那么丰盛,谁还会再光顾那家只能点一道菜的餐馆?

缺少关心的人,用社交软件聊天。缺少陪伴的人,用社交软件见面。但有一点最气人,它总是打着爱情的名义招摇撞骗,你永远不要指望在社交软件上找爱情。

年纪大了之后,你会发现每个人的故事都太长了,生活轨迹没有重合点,起跑线不一样,终点亦不一样,没人愿意在半路上接你上车。敞开心扉太难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