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2014斯柯达晶锐旅行版国产

新明锐出来了,怎么感觉斯柯达就是一个大众的小跟班呢?据说斯柯达新明锐要面世了,但是我看那车和大众速腾似乎没什么太大区别呢,就是外观改改换个车标,我怎么总觉得这斯柯达就是个

新明锐出来了,怎么感觉斯柯达就是一个大众的小跟班呢?

据说斯柯达新明锐要面世了,但是我看那车和大众速腾似乎没什么太大区别呢,就是外观改改换个车标,我怎么总觉得这斯柯达就是个大众的跟班,没有自己的思想,大众干什么,它就干什么呢?就这样没大脑的品牌,还要独立?这跟中国男足想进世界杯有什么区别呢?

大众的小跟班儿,哈哈,这太损了,不过如果以从属关系上看,斯柯达确实是大众集团的小跟班儿,因为它不过是大众集团旗下的一个品牌,且车型都依托大众集团车型平台开发。从历史上看,虽然斯柯达有百年历史,但如果不是大众出手相救,它早就跟罗孚什么的一样消失了。

上面扯远了,咱们还是说说新明锐和斯柯达品牌在中国。先说新明锐,这新明锐和大众新速腾类似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它们的目标市场非常接近。新明锐与速腾接近的不仅仅是外观和定位,做事风格也非常的“大众”,这主要体它内饰用料缩水和后悬挂的简配。后悬挂从独立到半独立,新速腾初期的那一套被新明锐学来了,但问题是新速腾有车头的VW标忽悠中国消费者,新明锐靠什么呢?更悲催的是,新速腾已经借助推出2014款车型推出之际把后悬挂升级为独立了,这不是要逼死新明锐的节奏吗?从这变化上看得出,一汽大众下手挺狠,不仅想着对付丰田新卡罗拉和雷凌,连斯柯达新明锐也不放过,不过这也不难理解,南北大众本来就是明争暗斗啊。这里,小猫不得不批评下斯柯达了,你怎么就没想到新速腾会升级后悬挂呢?这让人打个措手不及,多恶心,完全是决策者的失误。

对于新明锐这还没从娘胎里出来就让人暴揍的苦命孩子,小猫已经不需要去按照车价和配置来分析它的市场前景了,只需要根据老款明锐和斯柯达品牌的市场认可度就能大概预测出它的未来。新速腾官方13.18万起,大众车标的含金量和独立后悬挂,至少价值1.5~2万,也就是说,新明锐的市场起步车价要定在11.18万上下,低于老款车型(官方12.2万起)1万,跟新朗逸卖价差不多,这斯柯达能干嘛?更悲催的是,我说的这个还没算上未来新速腾的优惠促销。简单一说,您发现了吧,这新明锐其实是面临两难选择,还卖老款的车价那直接被速腾绞杀了;卖合理车价,那等于是新朗逸和新明锐自相残杀,这选择题太难了。

说完了新明锐两头为难的遭遇,咱们再说说斯柯达品牌为什么在中国这么艰难。如果您一直关注这个品牌在华发展就不难发现,它的产品推出策略一直是在模仿大众。第一款车明锐,然后是晶锐,然后再是昊锐,直到不久前的SUV车型野帝。明锐需要面对速腾、晶锐面前有POLO,昊锐的竞争对手是帕萨特和迈腾,好不容易来个野帝跟途观形成差异化了,无奈它还配了个不靠谱的双离合变速箱,再加上它那让大多数人都比较难接受的外观,市场遇冷自然是合情合理。还要额外说下的就是,这野帝不光是自身特点不适合中国市场,它的定价也有些偏高,您别看起步车价低,但那是1.4TSI车型,大多数消费者喜欢的1.8TSI并不比途观便宜多少。我似乎漏了昕动和昕锐两兄弟,这俩就别说了吧,昕锐和新捷达、桑塔纳的区别,一般人真看不出来。昕动是个在大众家族找不到亲兄弟的车,但问题是两厢小型车的市场份额原本就非常有限,而飞度、POLO等又太过强大,其未来的市场表现可以参考晶锐。

大众有什么车、什么车好卖,我就也推什么车,这策略似乎看着挺合理,但总是无技术含量的模仿,怎么可能吸引消费者。车型特点与大众类似,品牌认可度和服务网络却相差甚远,再加上缺乏车价竞争力和性价比优势,斯柯达难出热销车也就合情合理。

品牌认可度较低、可选车型较少,上述两大先天不足决定了斯柯达在中国难以跻身主流品牌的行列,对于它来说,寻找市场空档、切入细分市场、弥补大众品牌车型的不足和留下的市场小空缺才是务实选择。与饱受诟病、质疑的双离合变速箱说再见、将旅行版车型国产,是小猫帮它想到的两条出路,前者可以让消费者彻底远离突然加速或者突然丧失动力,后者则可以让它吸引追求实用性的80后消费者。

站在大哥背后不思进取,永远成不了别人尊敬的对象,若斯柯达想在华有更大的发展,那它需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模仿,只有这样才有出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