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一个月旅行 多少升

博雅小学堂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上周我们推送的小升初系列文章在家长群体中引起了一些反响,也收到了一些来稿,分享自家孩子的升学经历。今天这位家长同样是在看过我们的文

博雅小学堂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

上周我们推送的小升初系列文章在家长群体中引起了一些反响,也收到了一些来稿,分享自家孩子的升学经历。今天这位家长同样是在看过我们的文章后,决定采用白描的方式,真实地记录孩子的升学经历,希望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同时,我们欢迎更多家长来讲讲自己孩子的升学故事以及对教育的思考。我们的编辑邮箱wangmiaoshan@boyakids.com

期待你的故事。

文 | 豆丁妈妈

小升初已经落下帷幕。就像一场战争,硝烟过后,几家欢乐几家愁。

我们也从战场走过,结果虽不尽如人意,但我们还是告诉儿子,这只是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唯有努力才不辜负这段年华,也才能笑着走到最后。

每年的5、6、7三个月,对学子们来说都不轻松,小升初,中考,高考,一场接一场。而小升初持续时间最长,入学标准最不清晰,家长也因此最焦虑。

知道我们经历了小升初,很多朋友都在咨询。虽然,谈不上经验,但是教训和反思倒也值得借鉴。于是,决定把儿子小升初的故事写下来。

儿子豆丁在东城区一所不错的小学就读,学风和教学理念、师资力量无可挑剔。最初,我们想,在这么好的氛围里充实度过六年小学时光就足够了。

前三年,豆丁没有上任何学科课外班,只是坚持学习钢琴,参加学校金帆行进管弦乐团,担任圆号手;在少年宫学习机器人。他在校成绩优异,担任班干部;寒暑假,跟着我们去世界各国旅行,插班上学,参加夏令营。

四年级,开始接触奥数,但也仅仅是为了训练思维能力,按部就班跟着走,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作业有空就做,成绩不温不火。

五年级,豆丁爸去听了一个机构的小升初讲座,得知要想进入我们心仪的那所海淀名校W,最好是在那个机构上数学课,以此有资格参加W的“海选”考试。那家机构往年的生源被W录取率大概在30%。于是,跟豆丁商量决定,去机构上课,同时不放弃学而思的奥数课。

一年来,豆丁的成绩基本稳定在前10%,并且在六年级上学期拿到了迎春杯奥数一等奖。根据以往的情况看,他进入W希望很大。

校外辅导机构 图文无关

今年三月初以来,各种小升初择校政策层出不穷,大概是受限于“政策高压”,W没能像往年那样举办升学考试,仅保留了5月份在网上投递简历(以往,是先有考试,后有网报,根据考试成绩借网报通道录取“综合优异”学生)。

豆丁爸复印了孩儿的证书(奥数迎春杯一等奖、三年区三好、红领巾奖章、东城区科技英语一等奖、东城区学生艺术节钢琴一等奖、科技节机器人大赛二等奖,优秀学生干部,钢琴八级、金帆行进管乐团全国展演最高荣誉金奖<圆号>等等),然后信心满满地在网上提交了简历。

东城家长是出了名的佛系,我们似乎也不例外,一切都在按部就班进行,不鸡血,不焦虑,只想选所离家近、不用租房就可以上的学校,也就没有过多关注其它小升初信息。

接下来就是等待。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想在网上查看一下,W都录取怎样的学生,发现了一个家长论坛。点击进去看各类小升初的帖子,我一下子焦虑了。

在这里,每个家长都可以发起话题,一天产生上千个帖子。大家在上面交流学校信息、考试秘籍,备考经验等等。因为有些字眼会被屏蔽,大家都使用暗语。听说专门有一个帖子是小升初“黑话大全”,想要看得懂,需要先学习这些黑话。

不时有家长发布孩子“上岸”的消息,大家迅速围观,纷纷打探,孩子什么条件被录取的,是短息通知还是电话,手里握有几张“票”,面试题是什么......还有的家长说一夜一夜的失眠,手机不离身,取消了所有拦截功能,即使明知是骚扰电话也不敢错过。

隔着屏幕,我都能嗅到家长们的焦虑、亢奋,还有无奈。我看得眼花缭乱,也是第一次知道身边还生活着这样一群五、六年级家长。

很多人跟我一样,关注着W,大家猜测着关于招生的各种可能性,有的说,一共招生700多,已经秘密签约100多人,还有大概100名派位、80名登记入学,以及至少150名其他途径,真正通过网上录取的只有2、300人。

再看看几个往年家长写的孩子报考W的经历,不由得冒冷汗:

“小学一二年级开始学习奥数,同时报三个奥数班,还上着网课,也不乏一对一的辅导,孩子放弃寒暑假的休息,参加各种辅导班刷题,甚至放弃正常的在校上课,到机构去刷题。四、五年级已经拿到了各种夏令营、杯赛、机构比赛证书。因此,一些孩子直接被学校秘密点招。”

Oh,my god, 这样看起来,豆丁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他还没有起跑,人家已经几乎到了终点。无论寒冬还是酷暑,他在乐队吹圆号,走行进,人家在刷题,他跟着我们在其他国家游历,人家在刷题,他在别的国家插班上学,参加夏令营,人家还在刷题,甚至他在校园里正常上课,人家依然在机构刷题。

我之前的信心一点点坍塌。

5月17日早9:00,手机突然弹出短信,“家长您好!您的孩子xxx需要补交材料。请与17日下午X点携带《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到X门交验材料,我校将从中选择部分综合素质优异的学生,于5月19日开始进行录取。”

我的心狂跳,豆丁爸立刻请假,从单位赶回家,复印“评价手册”,交到学校。

接下来,又是等待。

5月19日是周六,一早就打开手机,等待着熟悉的“嘀”声响起,但没有如愿。登录家长帮,各种消息已经在飞,“听说,18号晚上已经通知了100多名学生今天去签约”、“看来是没希望了”、“别着急,通知的那部分就是被秘密点招的学生,网上报名的还没有通知”、“什么心情没有,就想握着手机发呆”、“太煎熬了!”......大家在这里倾诉,也在这里互相取暖。

19、20日两天,虽然是周末,却充满苦涩,我精神绷得紧紧的。

21日上午,依然没有消息。

家长们快绷不住了,有人说:“别等了,没希望了!”,也有人说:“别放弃,据我所知,网上录取还没有通知。”

下午13:00,家长帮突然有家长发出信息:“收到录取短信,上岸了!”陆陆续续,开始有家长反馈,没有收到的家长焦急地问,“都是什么条件录取的?”“迎一(奥数迎春杯一等奖)、市三好,双海(海淀户籍、海淀学籍)”、“只有迎一也录了、双海”、“听说朋友的孩子,只有三好,双海,也录了”......

我们没有如约收到短信,比起被录取的那些孩子,豆丁似乎条件也不差。豆丁爸给学校招生办打了电话询问,对方回复:“还没有到21号晚上12点,再耐心等等,如果你有异议,可以给学校发邮件。”

豆丁放学一进家门就问结果,我们只好说:“目前还没有收到通知,再等等。”但是,他似乎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落寞地说,“大概是我不够优秀吧”。

我心如刀绞,一个小升初,就已经把12岁的孩子分成了三六九等。但是又怎么跟他解释呢,难道告诉他:“不是你不优秀,是......”

晚餐味同嚼蜡,我握着手机,依然在等,最终也没有听到那个盼了千万遍的“滴”声。

那一夜,无眠。

早晨六点,登录家长帮,一个帖子蹦出来:“迎一、三好、PET,没有被录取,孩子哭了,问我,自己缺了什么,W到底要什么样的学生?”,

同样优秀的孩子,也没有被录取,真心疼。

跟帖无数,消极的,说“缺其他途径”,积极的,说:“小升初,有时候靠一点运气,别灰心,这只是人生一小步”,客观分析的,说:“楼主一定是外区的,不是您的孩子不优秀,是今年海淀给外区的名额非常少。”

或许,我们没被录取也是这个原因吧。

5月31日,是被录取学生交学籍卡确认的最后期限。我们知道,海淀的很多孩子同时手中握有几张“票”,也一定会有取舍。

6月1日,一个去年刚刚经历小升初的妈妈得知豆丁的事情,给我建议:“有一些孩子放弃,学校会空出名额,今天还有机会,你应该带着豆丁到心仪的学校去做最后的争取,去年就有孩子通过这种方式被录取。”

于是,我鼓足勇气,叫上豆丁爸决定去W做一次努力。

费心思进入学校,找到招生办,见到了负责招生的老师。她一看到我们,很警觉地问:“你们怎么进来的?有问题可以打电话,发邮件。”

“我们通过了网报海选第一轮,补交了材料,但没有收到最终录取通知,听说有放弃入学的,我知道,一些被录取的孩子条件不如我儿子,想看看有没有被补录的可能。你们的录取标准是什么呢?”

“我不负责录取工作,只负责问题咨询,今年接到了太多问这个问题的电话,虽然我很理解,但是你们也不能擅自闯到学校来。”

我没有控制住自己的眼泪,哽咽了:“我们都是父母,孩子条件不错,只报了W,没有被录取,目前孩子无处可去,非常焦虑,希望您能理解。”

看到我的眼泪,招生老师也眼圈泛红,赶紧说:“理解,理解,我看到太多这样的家长了,有一个妈妈在校门口站了六天,还有的家长怒气冲冲闯进学校,要闹事。”说着,给我一张纸说:“再把你儿子的情况写一遍吧,我给递上去,看看还有没有补录可能,第一次入围了吗?一定要写上,很重要。”

从W出来,尽管我几乎不报希望,但还是一阵轻松,结果已经不重要,努力过就好。

与W很近的F校是一所非常不错的民办院校,小而美,建校时间不长也不短,校长是教育界大咖,已经在4月份就通过考试完成了录取。我跟豆丁爸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招生办,提交了一份儿子的简历,招生老师说如果有补录,会通知。

一个周末过后,接到了F学校的面试通知。

第二天,豆丁跟来自人大附小、中关村二小、中关村三小的四个学生一同进入教室,老师给了三个面试题:1、自我介绍;2、你和家长曾经出现过什么样的矛盾,如何处理的?3、英文问题: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谁,为什么?

第一题是意料之中的,针对第二个问题,豆丁说,“爸爸妈妈曾经建议我长大以后出国留学,但是我不同意,舍不得北京的那些好朋友。经过一番讨论,利用假期,我们一家人就经常出国旅行,我还到国外插班上学,经过几年体验,我领略到国外的美丽风光和文化,也逐渐接受了他们的建议。”

针对第三个问题,豆丁用英文回答:“身边每个人对我来说都很重要,但是有一个人,我非常感激他,就是我现在奥数超常班的老师--贺老师,我曾经不是特别喜欢数学,但是贺老师总是能把复杂问题用简单的方式解决,而且讲得生动有趣,自从跟他学习奥数,我的数学进步很大,获得了迎春杯一等奖,我认为他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面试出来,豆丁一脸地放松和自信。果然,下午,接到了F的录取电话,要求第二天去交学籍卡和押金。

接到电话,心里五味杂陈,豆丁终于不是手握一堆证书却无处可去的孩子,但是一旦上交学籍卡,意味着他放弃了其他选择的权利,比如东城派位到优质初中的可能性。

立刻咨询身边少数的教育人士,在网上搜索F学校的信息,无论是往届的学生家长还是在校老师,都给予它正面评价,一致推崇这所学校。

征求豆丁的意见,他问的第一个问题是,F是否有管乐队,豆丁爸回复:“没有,但是,你可以组建乐队,它是一个开放多元而又包容的学校,很鼓励社团活动。”豆丁说:“给我10分钟思考”,最后他选择了F,他说,不想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不确定的派位。

于是,我们全家达成一致,去F学校。

第二天,豆丁爸拿着学籍卡和学费到学校,他针对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毕业生走向、社团活动、学校氛围、体育设施、食堂情况一一问询老师,接待老师边回答边笑着说:“你一定不是海淀家长,问那么多问题,海淀家长对我们学校比较了解,很少问这么多问题的。”

终于,我们也用上了那个带给无数家长光明和期待的美好词汇--“上岸”。

是的,豆丁上岸了。

反思豆丁小升初的整个过程,还是有一些感触。

首先,在个人层面:

1、“政策风险”意识不足:豆丁的小升初,我们其实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忽视了可能的“政策变化”,把“宝”押在了“考试”上,结果是今年政策高压,没有了往年的“入学考试”。

2、重视体育:体育测试成绩达标是市三好的必备条件。很多孩子在各方面很优异的情况下,却因为体育的不达标而与市三好失之交臂,不能为升入优质中学助力。

豆丁也因此受挫。一次体育达标考核,因为感冒,50米跑远低于平时成绩,他没在意(我们家长平时也没足够重视),也没和体育老师申请补测,在连续三年区三好的基础上,上报市三好时,因为体育差3分被刷下。

其次,从制度层面:

近年,国家不断出台各项政策,旨在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规范小升初招生,但实际作用不明显,政策的变化过于频繁,家长无所适从,导致焦虑。

政策的初衷是希望减少家长择校压力。但现实是,北京的教育资源并不均衡,优质学校享受优质生源,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甚至被形容为可以与美国最好的私校媲美。而且学校招生方式不透明、标准不清晰,也并没有完全实现公平派位,家长很迷茫,只好带孩子辗转于各个培训机构,期待靠证书获得优质学校的敲门砖。小小的孩子们也被裹挟着加入到这场消耗战中。

建议:与其忙着出台政策,不如首先从师资、硬件配备上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再通过真正公平的派位,实现生源的逐步均衡,最终让家长能够心甘情愿不择校。

再有,目前的小升初招生,政策指向是派位,但其实名目繁多的招生方式为寻租留下了大量空间。如果做不到教育资源的真正均衡,何不统一考试呢。既然派位解决不了焦虑,减负问题,统考至少能解决公平问题。

博雅小学堂是有影响力的儿童通识教育平台

向5-15岁青少年提供经典人文通识教育

帮助孩子发现自我,理解世界

拥有改变世界的情怀与能力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加入我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