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台湾旅行团
周村(天下第一村”)周村,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位于山东省中部,系淄博市市辖区之一,地处淄博市周村区城中心,总面积263平方公里,人口34.3万,现辖5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
周村
(天下第一村”)
周村,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位于山东省中部,系淄博市市辖区之一,地处淄博市周村区城中心,总面积263平方公里,人口34.3万,现辖5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57个行政村居。 周村古街,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明崇祯九年初步奠定了大街雏形。它南起丝市街、银子市街交口,北至朔易门,长约两华里。北极阁拦腰横跨中间,把大街分为南北两段,现状保留的基本为南段,全长400米。清朝后期,“八大祥号”先后来这里营业,远近富商巨贾云集,大街逐渐成为布行、杂货行汇聚的商贸中心。清光绪三十年后,周村辟为商埠,商贸范围进一步扩大。近如青岛、济南,远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的商号,都与这里有生意往来,大街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 当地有谚云:“大街不大,日进斗金”。
周村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世界著名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曾经在周村的毕氏尚书府教书33年,期间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周村的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最著名的是堪称 " 中华一绝 " 的周村芯子。相传泰安奶奶的娘家是周村,所以每年旧历正月十五都要举行盛大的迎接大会,杂耍社火,络绎不绝,人山人海,热闹异常。有许多小孩个矮看不见里面的热闹景象,就又哭又喊,有人就把小孩扛在肩头。有心的民间艺人受到启发,就发明了芯子这种形式,使很远的人也能看清楚所表演的内容。
从抬芯子的人数来讲,可分为八抬芯子、十六抬芯子;从芯子的扮演形式区分,又有单人芯子、双人芯子、三人芯子和多人芯子多种。如 " 水漫金山 " ,芯子上有白蛇、青蛇、许仙、法海及周边的虾兵蟹将多达九人,由于它们大多取材于吉利的传说或戏剧,因此,就形成了集杂技与戏曲表演的民俗文化表现形式。但是,从它一整套模式化展现内容,即一抬芯子要有云彩灯、旗络伞扇、一棚锣鼓、人物这样一套完整的体系来看,它更是丝绸文化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丝绸服装展示表演,从中又印证了周村丝绸文化的发达。
周村花灯,也源于周村的丝绸文化,它始于秦汉,兴于唐宋而盛于明清,以造型优美,形象逼真、形式多样,小巧玲珑见长,是我国以四川、哈尔滨、中原为区域形成的三大灯系中“中原花灯”的代表,有“中原花灯看山东,山东花灯在周村”之说。清朝的乾隆皇帝微服私访,看到周村花灯奇妙,高兴之余挥毫泼墨,御赐了 " 天下第一村 " 五个大字。周村花灯的奇特之处,在于展示花灯的街道,全部用五色彩绸为幔,将阳光全部遮住,使灯棚内白昼灯光曳如黑夜,增加了观灯的效果。现居台湾的著名学者郑陶庵先生曾于 1930 年写了一篇洋洋万言的文章 ——《天下第一村观灯》,详细地描写了当时的情景。
周村民俗文化的兴盛,带动了铜响乐器的生产。周村状元新街就有数十家这样的作坊,他们使周村锣鼓名声大振。曾被京剧四大名旦专用。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所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用周村鲁东乐器厂制造的编钟演奏而成。
车子灯,也是周村人创造的一种表演形式。其他如高跷、龙灯、狮子舞、旱船、花杆等,都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西塘村的狮子表演,曾获得华东地区银奖。
土生土长的五音戏,由于五音泰斗邓洪山先生的戏班经常在周村的南下河、同乐戏院演出而逐渐壮大,成为全国百团之一。五音戏《王小赶脚》更是脍炙人口,“听见锣鼓响,饼子贴到门框上”,形象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热爱子弟班,醉心家乡戏的这种心情。源于坐唱洋琴的吕剧,也是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
周村宗教及其建筑繁杂纷呈,中外、佛、道、儒,相纳相融,极具特色。现存最早的文物资料,是保存在魁星阁古建筑群内的大唐贞观十年古波斯国宗教摩尼教的石刻造像,它也是周村为北方丝绸之路源头的最有力的证据。矗立于银子市街南首的魁星阁,是清道光二年修建的一座用来鼓励人们努力学习的优秀建筑物。仅仅在天后宫庙群这里就有天后宫、肃仪殿、北极阁、玉皇阁、千佛阁、准提庵、三星庙、猴子庙等大小庙宇 30 余座,数百间房屋。天后宫同于澳门的玛祖庙,本是纪念海神的,由于湖广客商的增多,也因为是 " 旱码头 " 的缘固,在周村也建有雄伟的天后宫。肃仪殿则是模仿泰山行宫而造,红墙碧瓦,蔚为壮观,而由于山西商人很多,大大小小关公庙遍布街巷,达百座之多。
周村文化
到周村古商城游玩,如同其它风景名胜古迹,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景色各有魅力,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欣赏到山水如画的美。所以出发前对周村古商城景区概况要有所了解,如果是跟随旅游团出游,带队导游会给游客讲解周村古商城的人文地理;如果是自助游一定要参考周村古商城必去景点推荐。最后,和亲友结伴出行照相机必不可少,用照片记录下周村古商城 旅途中愉悦的心情。
那么周村都有什么历史文化呢?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特别喜欢戴望舒的《雨巷》,读到这里,好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总是南方古镇的意象,清新灵动伴着淡淡的哀愁。其实北方古镇给人留下的突出印象是硬朗,没有过多精雕细琢的东西,但是透着古朴而大气。如果用宋词做比喻的话,南方古镇无疑是婉约派,而北方古镇则是豪放派。比如周村古商城……
北方古镇多依山,南方古镇多凭水。尽管这种比较是相对的,但是人们对此有着近乎偏执的“思维定势”。或许,这是千年文化给中华民族种下的印象基因。正如周村古城,不依山但却是典型的北方古镇的模样。
然而,无论南方古镇还是北方古镇,对于现代人而言,它们带来的都是欲说还休的“镇愁”。小镇往事、小镇姑娘、小镇巷道一个个泼洒着浓浓想象的画面,能让人瞬间变得柔软。
对于游人来说,北方古镇的看点是斑驳的历史,而南方古镇则是精致生活的情调。北方古镇强调的是感受,而南方古镇凸显的是体验。
辗转千百年,走在北方的周村古镇里,游人会感叹一个世纪的商业兴衰,感叹一个家族的兴衰成败,感叹依然完好留存下这样一个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建筑博物馆群。
周村春秋战国时期属 齐国於陵邑,自古商业发达,明朝嘉靖年间已有“周村店”称谓,明末清初开始走向繁荣。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商业街市保留完好。周村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世界著名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曾经在周村的毕氏 尚书府教书33年,期间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周村最有名的特产就是周村烧饼。周村烧饼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据《 资治通鉴》记载,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就有了周村烧饼。虽然各地的超市里也有卖罐装的周村烧饼但是都不好吃。这种烧饼只有在古街的烧饼店里现买现吃刚出炉的才最有味道。小小的圆饼薄如纱扇,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1775年,乾隆南巡时曾来过周村,并御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
1904年,周村与省府济南、潍县(今潍坊)同时被清政府批准为自开之商埠后,商业更加繁荣,“日进斗金”,“驾乎省垣之上”,成为辐射鲁中、跨江(长江)越河(黄河)的著名商品集散地,被誉为“金周村”、“ 旱码头”。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商业街市作为周村商业兴旺发达的历史见证至今保留完好。
1945年前属 渤海专区。1945年8月析长山县周村、永安、仁和三镇置。1950年4月撤销,其辖区并入 长山县。
周村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曾经“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有“丝绸之乡”的美称。
周村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蒲松龄曾经在周村的毕氏尚书府教书33年,期间创作了《聊斋志异》。
周村花灯、民间扮玩、 五音戏等民俗艺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民间扮玩的代表项目“ 周村芯子”已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一个坐拥众多人文古迹和天然景区的地区,淄博的传统名吃亦是种类繁多。其中,作为周村特产的“ 周村烧饼” 便是较为出名的一例,周村烧饼的特点—圆形黄色,薄如纸片,以薄、香、酥、脆著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