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青年旅行团
一些老年人在走过茫茫人生路之后依然走不出某些保健食品商家的套路最常见的参加活动得免费礼品看似天上掉馅饼却早已落入陷阱如果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参加过保健集会、健康

一些老年人在走过茫茫人生路之后
依然走不出某些保健食品商家的套路
最常见的参加活动得免费礼品
看似天上掉馅饼
却早已落入陷阱

如果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参加过保健集会、健康讲座、敬老旅游团、老年人XX健康咨询,还买回一堆保健食品和药品,大家就要引起警惕了,可能存在食品、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和欺诈活动。

一旦发现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请马上拿起手机录像、录、录、录,固定好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证据,然后举报、举报、举报!
近年来,食品、保健食品非法营销现象增多,引发较多消费投诉,“坑老”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鼓励消费者、业内从业人员和市民积极举报食品、保健食品非法营销违法行为线索,日前,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台州市食品领域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等有关规定,将对提供线索举报者,根据处罚等情况最多给予30万元的奖励。
举报有奖类别
1
未经许可生产、经营和进口食品、保健食品行为;
2
食品和保健食品标签虚假标识声称行为;
3
利用会议营销方式开展虚假宣传、欺诈销售食品和保健食品的行为;
4
未经审查发布保健食品广告以及发布虚假违法食品、保健食品广告行为;
5
其他涉及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
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示
保健食品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宜特定人群,调节机体功能,不能代替药物。
保健食品是一种特殊食品,也是食品,但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必须经国家食药监管部门批准,其产品上使用保健食品标志,俗称“小蓝帽”。

小蓝帽
除了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食药二用物质外,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食品不得冒充保健食品。食品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保健食品不是药品,都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保健食品广告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老年人要科学认知,谨慎对待,理性消费,勿贪小便宜而误入圈套。而也有的老年人却仅仅是为了花钱买安心、花钱买开心……
子女要多关心老年父母的生活,多帮助甄别真伪,科学养生,保护养老钱包!
保健食品营销套路多
能不看就不要去看,想买也是少买为宜,能不买就不要买,就怕关键时候管不住手……
01
送礼诱惑, 套取信息

通过发传单送礼聚集老年人。惯用手法是保健食品空盒换 鸡蛋,利用老年人爱贪便宜的心理,引人上钩。如在小区周边发传单,凡持传单前来听讲座的可免费领鸡蛋,正是这一点小利把老年人一步步引入圈套。
吸引老年人来后,套取个人信息。先让填写基本信息,趁 机聊上几句,“大爷您来得真早,自己走过来的啊”,“大妈 您气质真好,以前是不是人民教师啊”,“您看着真年轻,儿 女都很孝顺吧”。这些看似平常的问候,一方面是增加熟悉、 培养感情,但更主要的却是为了套取地址、估算购 买能力、锁定愿意花钱、经常吃保健食品的老年人目标群体的信息,以便为接下来的忽悠打下基础。
02
亲情拉拢,长线钓鱼

为了达到目的,一路服务到底。对于被确定为重点客户的老年人,经常“亲情回访”,买水果看望,陪老年人聊天,没事儿就打电话唠唠嗑儿,逢年过节送礼,比对自己父母还尽心,一个劲地“叔叔”、“阿姨”亲热叫唤,帮这帮那,按摩搓脚,把老年人哄得乐呵乐呵的。 在这样的情感攻势下,很少有老年人防守得住,尤其是儿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老年人对保健食品营销员已非常信赖,言听计从,心甘情愿掏钱购买保健食品。哪怕已洞穿骗局,为了获得“关爱”, 也愿意掏钱购买各种真假“保健食品”。曾有一位被骗的老年人替骗子求情,为什么? 因为老年人自己的孩子工作忙,没多少时间陪他。而那个营销员对他特别好,嘴特别甜,让老年人心里热乎乎的, 感觉比亲生儿女还亲。
03
健康讲座, 增加权威

打着公益的幌子,吸引老年人听讲座。号称是某个知名公司举办的公益活动,免费向老年人普及健康知识,如何养生、如何预防各种老年疾病……讲座往往从最基本的健康常识开始,言语激情四溢,极具煽动性,暗中推销保健食品。台下老年人却往往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被洗脑。
“我们家老太太都把听课当成工作了”。李先生最近满肚子苦水。李先生的母亲今年60 多岁,迷上了“健康讲座”,每天上午4 节课,下午2 节课,比学生还准时。李先生母亲最初从去听“健康讲座”,是为了可以领点小礼物,参加几次后,就开始迷信所谓的“包治百病”的产品了。虽“健康讲座”宣称不卖产品,但打着“为了健康搞促销”等等旗号,还是让许多老年人拿出了数千、上万元钱购买平时不一定会购买的各种食品、保健食品。
04
瞄准老人,隔离子女

为什么营销员只盯老年人? XX晨报记者就曾按照几位上当受骗过的老年人指点,跟踪观察到保健食品营销员手中拿着礼盒,遇到老年人就主动上前搭话,但是年轻人从其身边经过,却一律视而不见。各种保健食品讲座活动,时间通常安排在工作地点通常在头一天晚上才公布,而且事先向老年人 配发入场证。此举是为了避免上班的年轻人进入,即便有跟去的子女也被拒之门外。
因为老年人容易受诱惑钱好赚!现在中国已经慢慢的步入老龄社会,加上经济富裕了,老年人对健康长寿尤其重视,容易盲从!而年轻人身体机能都处在最好的阶段,对保健相对更加理性,更能自己去查询了解一个产品的功效和价格,没那么容易被骗。
因此食品、保健食品非法会销往往瞄准老年人群体,拒绝年轻人。
05
“专家”忽悠,危机恐吓

所谓的“ 专 家”、“医生”,就是打消老年人心理防线的最后一道攻势。在大酒店举行营销会议, “高大上”的“专家”到访,一串响亮的头衔,某某健康行业或者知名医院的资深专家,讲述一些让人目眩神迷的术语与案例,然后一顿胡 吹。是真是假,有用没用,缺乏医学知识的人很难辨别,何况老年人。
更有甚者, “专家”、“医生”会对老年人“下危机”,说你患有某种或几种疾病,脑血栓、血管硬化......等等。故意夸大,说得很严重,惋惜的表情、叹息的语气,紧紧抓住老年人无助的心。让老年人觉得,再不买保健食品吃,就快要不行了! 就快要死了! 这时再给点优惠,如买两个疗程赠送一个疗程,于是那些平时连菜都不舍得买的老年人,顷刻间一掷千金。不少老年人,甚至将毕生的积蓄都砸进去了。
06
“托儿”现身,打消顾虑

原本就相互熟识的老年人之间会相互影响,有的老年人服用后由于心理因素作用,确实感觉好,而这一因素使同是受害者的老年人无形之中变成了不法分子的“帮凶”,成为XX保健食品的“代言人”,带动了未购买老年人一同购买。
有的非法会销往往会安排一些“托儿”现身说疗效。他们会说自已原来哪哪不舒服,吃了XX 保健食品感觉好多了,而且买了这个产品还能享受各种优惠,参加各种免费活动。甚至有些还会指使“托儿”假冒患者名义写感谢信、送锦旗,或在销售现场制造抢购产品,制造购者甚众、争先恐后的假象。这样一些本来半信半疑的老年人,听到和自己同龄的人、自己认识的人,都这么说,便打消顾虑,购买产品。
07
失实宣传,夸大效果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具备治疗功能! 但是营销员会这样 说吗? 他们会天花乱坠随便吹,把产品吹的神乎其神、包治百病,哪怕这些产品只放了0.1克海参,也要把海参的所有功效都讲出来,吃了有多么好! 产品可能无害,但是其实没讲的那么神奇,说有什么成分, 也确实能检测到,但是含量微乎其微。或许会有一些老年人服用后觉得精神好、有疗效,这一般与老年人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关。当连续服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其实没明显效果,而这又会成为营销员劝导老年人多服用几个疗程的借口。如此利用老年人担心健康又缺乏辨别能力的特点,就把进价几十几百的产品卖到成千上万。不少老年人花了冤枉钱不说,还可能耽误治疗,甚至影响健康。
保健食品甄别小常识
看标志
保健食品包装上肯定印 有“小蓝帽”标志和“保健食品”字样。
看文号
保健食品批准文号2003 年前样式为:“卫食健字(4 位年份代码) 第XXXX号”(国产),“卫食健进字(4 位年份代码) 第XXXX 号”(进口); 2003年后样式为: “国食健字G+4 位年份代码+四位顺序号”(国产),“国食健字J+4 位年份代码+四位顺序号”(进口)。
看标签
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进口保健食品必须要有标准的中文、外文对照标签。
看广告
保健食品广告的内容应该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虛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还应当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看功能
我国公布的保健食品功能仅27项。
1.增强免疫力 2.辅助降血脂 3.辅助降血压 4.抗氧化 5.辅助改善记忆 6.缓解视疫劳 7.促进排铅 8.清咽 9.辅助降血糖 10.改善睡眠 11.促进泌乳 12.缓解体力疲劳 13.提高缺氧耐受力 14.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 15.减肥 16.改善生长发育 17.增加骨密度 18.改善营养性贫血 19.对化学肝损伤有辅助保护 20.祛痤疮 21.祛黄褐班 22.改善皮肤水分 23.改善皮肤油分 24.调节肠道菌群 25.促进消化 26.通便 27.对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护
举报奖励办法

举报的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将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标准给予奖励,每起案件的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30 万元。根据提供被举报方的详细违法事实、线索及直接证据,举报内容与违法事实相符的,按照该案罚没款金额的相应比例等情况给予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的奖励。

举报电话12345或12315
- End -

崇法守信
维序惠民
别忘记关注
#点赞2018心想事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