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箱市场营销报告
人民网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 车柯蒙)2017年对于时尚圈来说,是有喜有忧的一年。这一年,全球奢侈时尚行业复苏迹象逐渐明显。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面对年轻消费者的全新诉求,品牌跨
人民网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 车柯蒙)2017年对于时尚圈来说,是有喜有忧的一年。这一年,全球奢侈时尚行业复苏迹象逐渐明显。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面对年轻消费者的全新诉求,品牌跨界为奢侈品行业注入全新活力。随着中国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增强,中国风被时尚圈追捧,中国面孔在时尚圈发光。也正是因为消费群体和消费环境的变化,时尚杂志在新媒体冲击下艰难求生,快时尚品牌在大刮轻奢风的市场中迎来寒冬……人民网时尚频道将2017年时尚圈的大事,总结出八大关键词进行全年的回顾和盘点。
关键词一:奢侈品市场回暖

2017年,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沉浮许久的奢侈品品牌,逐渐看到了回暖的曙光,全球奢侈品大佬们总算可以喘口气了。从多家国际奢侈品集团在今年发布的财报来看,多家奢侈品集团业绩有明显回升,奢侈品行业出现复苏迹象。
国际奢侈品集团LVMH发布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集团实现销售额103.8亿欧元,同比增长13.6%,其中时装皮具业务增幅13%、珠宝手表部门销售额增幅14%;开云集团也在三季报中表示,集团实现总销售额同比上涨23.2%至39.2亿欧元,其中Gucci和Yves Saint Laurent的业绩表现抢眼,销售额各自增长42.8%、17.7%。
相对于LVMH集团以及开云集团的强劲表现,历峰集团的业绩还处于逐步回升的阶段。根据历峰集团透露,在截至9月30日的上半财年内,销售额预计增幅为10%,营业利润预计增长45%。
除此之外,法国奢侈品巨头爱马仕在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达27.1亿欧元,净利润6.05亿欧元,同比增幅均为11%,运营利润率也由去年同期的33.9%增至34.3%。
从财报来看,奢侈品品牌整体势头不错,奢侈品手袋、鞋子及珠宝等奢侈品的全球销售增长幅度高于预期。值得注意的是,据外媒报道,在经历两年的停滞不前后,奢侈品行业回暖,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顾客购买力恢复。2017年,中国大陆奢侈品销售将增长18%,中国人境内外的购买力占据全球奢侈品销售总额的32%。
伴随奢侈品消费热潮的持续回流提升,各品牌已经开始重新步入稳步增长的轨道,但不可否认的是奢侈品行业品牌竞争依旧激烈,奢侈品行业依然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未来能否持续保持增长,还有待观察。
关键词二:中国风席卷全球
中国风一直备受国际时装设计师们的偏爱,2017年,时尚圈更是把中国风玩转到极致。

Prada 2017 春夏系列就借鉴旗袍这一经典中国服饰元素,将中式旗袍经典的斜襟与盘云扣融入设计之中,花纹则选用了较现代化的格纹、印花,变得更有时髦摩登感,同时又保留了独特的中国韵味。

相较于Prada温婉的旗袍元素,GUCCI就把中国风玩的十分醒目又出众,模特手撑的纸伞,便是中国文化当中烟雨朦胧的诗意美,被GUCCI拿来搭配时装,不得不说十分大胆,但却意外的美感和谐不突兀。
再看看J.W.Anderson 2017秋冬系列中的外套背心,几乎与清晚期的背心如出一辙。Armani Privé 2017春夏高级定制系列中的中式扣子装饰也全衣的点睛之笔。

Heaven Gaia 2017
在国外奢侈品品牌追捧中国元素的同时,中国设计师们也越来越被国际舞台所接纳。2017年,30位华人设计师带着自己的品牌踏进四大国际时装周,他们的作品,让中国风有了最美的打开方式,Heaven Gaia 2017 春夏的秀场上,淡淡的水墨与花鸟鱼虫相融合,美的恰到好处;兰玉为致敬名著《红楼梦》,将月白、墨绿、猩红、鹅黄、赤金等自然之色与苏绣图案融合,加入的合盘金绣及中式盘扣,展示了江南大家闺秀的温婉含蓄,惊艳整个巴黎。

随着中国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际大牌纷纷开始向中国市场扩张。这其中,最受到瞩目的必数2017在上海举办的维密大秀,要知道从1995年至今,维密只离开美国三次,分别在戛纳、伦敦,和巴黎。中国市场在时尚圈的地位不言而喻,同时,主场作战,参与走秀的中国超模可谓史上最多,刘雯、何穗、雎晓雯、奚梦瑶、谢欣以及法籍华裔超模陈瑜悉数亮相。2017,中国面孔、中国元素在国际时尚圈处处可见,中国市场也成为最具活力的时尚消费市场之一。
关键词三:跨界合作不停
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中,面对愈发“挑剔”且追求个性的消费者,时尚圈也开始了融合之势,于是,跨界合作越发频繁,各大品牌都爱上搞联名。

2017年,时尚圈的跨界合作更加有趣、大胆。第一个抢尽风头的就是Louis Vuitton x Supreme的联名系列,当奢侈品品牌遇上潮流界鼻祖,每一款都吊足了年轻人的胃口,堪称一款难求。

Rihanna x Puma,Puma这一老牌能“起死回生”,依靠的是对运动潮流的把握以及成功的明星策略。还有,LV和艺术家Jeff Koons合作的世界名画系列包,Alexander Wang x adidas AW Run,Balenciaga x Crocs,没错,巴黎世家和洞洞鞋出了联名款,有人吐槽它令人审美无能,但这就是时尚圈,时尚×美食、时尚×艺术、时尚×一切,时尚圈的跨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在2017时尚圈的跨界合作中,也能看到品牌对于中国市场的看重,为庆祝进入中国十周年,日默瓦联合中国著名艺术家岳敏君推出限量版旅行箱,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彰显个性,传递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四:奢侈品牌并购

奢侈时尚产业回暖迹象明显,2017年奢侈品牌收购交易也日趋活跃,今年获确认的奢侈和时尚品牌收购交易已超过30起。
据路透社统计,今年奢侈时尚行业中最大额的收购交易当属LVMH集团老板Bernard Arnault家族公司对Dior的121亿欧元收购,目前该交易已正式完成。排名第二的则是LVMH集团65亿欧元收购Dior时装部门,据LVMH集团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时装皮具部门第三季度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3%,主要得益于Dior时装部门的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收购并购国外品牌也成为了国内企业的新趋势。今年8月,七匹狼拟通过香港全资子公司以总额3.2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美元,投资 Karl Lagerfeld Greater China Holdings Limited(KLGC)80.1%的股权及对应的股东贷款。
关键词五:设计师“出逃”
就奢侈品大牌而言,创意总监往往被视为灵魂般的存在。在正在回暖的这个大环境下,各大品牌仍然觉得形势不容乐观,品牌寄希望于通过各种手段刺激消费、提升业绩、冲破发展困境的迷雾,其中就包括更换设计总监。

今年2月份Chloé、Givenchy的设计总监先后离职;5月份Marc Jacobs品牌首席总监Sebastian Suhl在任职3年之后宣布离开;性冷淡风格的焦点设计师Phoebe Philo或将于今年底正式离开Céline,卸任创意总监一职。 Burberry 今年也宣布,其创意总监兼总裁Christopher Bailey 将在2018年3月退出董事会,直到12月底交接完成后离开 Burberry,之后的 Burberry 会又什么样的变化,在替bailey感到惋惜的同时。相信大家也都充满了期待。
品牌更换设计师究其原因,一方面,希望通过更换设计师为自身注入新鲜血液,进一步驱动销售进展。另一方面,设计师们在集团业绩的压力下容易心生不满,一手负责的品牌缺乏关注和支持更是直接导致了频频出走的现象。
关键词六:快时尚闭店潮

H&M、UNIQLO、ZARA、UR、GAP、Forever21、MANGO……过去十年里,快时尚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占据着一、二线城市的商业地产。然而最近一年,时尚电商异军突起,实体店铺成本高,消费者对快时尚的新鲜感也在逐步降低。快时尚品牌 “关店”这层阴影自2017年开启,就没有停歇过。
2017年伊始,优衣库就关闭了4家店;而后,C&A也关闭位于成都春熙路的全国首家旗舰店;几乎同期,Zara在成都开设的中国区第一家形象门店也于年初正式关闭。北京西单大悦城的H&M在租约还没满的情况下,就提前关店了,H&M销售不理想、品牌魅力在一线城市的下降。是大悦城方面冒着不惜付违约金的风险,将H&M“请”出西单店的真正原因。
快时尚品牌发展受阻跟消费升级的大环境密不可分,奢侈品减价、境外购物兴起、轻奢流行、潮牌逆袭、设计师品牌崛起的情况下,快时尚品牌的存在感及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竞争力正逐步降低。
面对这一现状,快时尚品牌们也没有坐以待毙,UNIQLO持续跨界合作,H&M未来将主打高端副牌,ZARA则着重发力线上渠道,快时尚品牌们正努力寻找新的市场突破口。
关键词七:90后成时尚圈“顶梁柱”
尽管90后已经开始自嘲脱发、开始喝枸杞茶养生、过着佛系人生,但这并不妨碍这个庞大的人群正以他们的生活方式及喜好影响甚至改变着世界。

折射在时尚领域里,大牌也失去了曾经的光辉与魅力,对于90后而言,经典老牌、贵族皇家不再成为他们追捧的理由,他们爱彰显个性,更爱向外人表达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不年轻化的设计,没有态度的产品都难以让他们提起兴趣。所以,LV拼命搞联名,Dior放弃华贵风格走仙女路线,Gucci也丢掉了曾经强势干练的形象,用一个庞大的异域世界做支撑吸引年轻人的眼球。90后追星,喜欢“带货”的明星,所以新生代电影演员、歌手吴亦凡新晋为宝格丽中国区腕表代言人、周冬雨成为Burberry代言人也就顺理成章,罗德公关高级副总裁、中国区奢侈品业务总经理高明认为,奢侈品牌选择年轻的明星做代言人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同时,高明并不认为奢侈品牌选择了较为年轻的明星做代言人是品牌刻意在走年轻化的路,“是中国年轻消费人群越来越重要了,奢侈品方必须要照顾到这些消费群体了。”

Kendall
再来说90后甚至是00后们自身有多厉害,2017福布斯模特收入TOP10榜单里,90后就上榜了4个,排名第一的Kendall 95年生人,14岁以名媛的身份亮相走秀,刚满18岁就走了人生第一场大秀,此后便成为设计师的宠儿,各大品牌的秀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她的身影,今年22岁的Kendall Jenner,年收入22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5亿。就在今年年初,还未满18岁的王俊凯就被Dolce & Gabbana看上,不但为本季的2018春夏男装走秀,还成了品牌历史上的首个包揽开场和领衔闭秀的明星。
时尚行业需要90后,时尚品牌爱90后,90后也在默默影响甚至改变这个行业。
关键词八:时尚杂志洗牌
有人说:“这是一个失去手感的时代。以前所熟悉的、那些可靠的、温暖而粗糙的材质,都将失散。世界光滑而平整,日益反射出金属的光。”用这句话来描述时尚类刊物这几年的发展再合适不过。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新媒体的盛行,包括时尚杂志在内的传统媒体已经不再是品牌传播的唯一甚至主要载体了,对于纸质媒体来说,行业的冬天的确已经来了,售价高昂的时尚类杂志首当其冲,这也是新媒体时代的必然趋势。

从2015年以来,包括《新视线》、《外滩画报》、《费加罗》、《芭莎艺术》、瑞丽旗下杂志《瑞丽时尚先锋》等颇有名气的时尚杂志就已相继停刊。2017年,赫斯特集团旗下的《伊周FEMINA》于1月正式停刊,康泰纳仕集团旗下的《悦己SELF》杂志于12月关刊。
然而,就算市场这么的不景气,时尚类媒体也没有放弃求变求新,再次说回90后成主流这个话题,不少时尚类杂志把目光瞄准了90后、甚至是00后这拨年轻读者。2016年,老牌时尚杂志《VOGUE》中国版就专门为90后度身定制了一本《VOGUE ME》,中国版《VOGUE》主编张宇这么解释为什么要出这本新刊:“现在是‘me’时代。我喜欢的,我钦佩的、我所想的,都是我的态度和风格。Vogue me 就是为了反映这种文化,而不是传统的 Vogue 杂志。”2017年9月,《NYLON》在中国创刊并全面上市,以包括杂志、APP、网站、电商平台、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线下活动等多种媒介为载体,系统性地为中国年轻人提供独一无二的社交场景和阅读资源,在第一期创刊封面上闪闪发光的,正是年轻人热捧的易烊千玺。
的确,在广告商们也纷纷寻求年轻化的时候,推出一本针对年轻读者的新杂事是时尚媒体最合理的选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