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圣堂山旅行
五月下旬,妻就不断地用电话与金秀大瑶山方面联系,了解着每一天及次日的天气情况。可是,天公总不作美,一直下着连绵的雨,似乎不肯停下来。自去年游过大瑶山后,没能领略山上杜鹃花盛
五月下旬,妻就不断地用电话与金秀大瑶山方面联系,了解着每一天及次日的天气情况。可是,天公总不作美,一直下着连绵的雨,似乎不肯停下来。自去年游过大瑶山后,没能领略山上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心愿未了,心中便一直惦记着重游观花之事。
六月一日下午,天似有开晴,我们便急忙登上了去金秀县城的汽车。第二天一大早,又租车前往大瑶山的主峰--圣堂山。圣堂山风景区离县城45公里,一路上,汽车在细雨中的泥泞路面颠簸前行,几个人就像在车里蹦迪一样,个个摇头晃脑。过长洞乡后,乘坐的五菱车被一黄泥上坡路段所困,泥浆深厚,车轮打滑。司机用一档连冲了五次,依然被泥沼陷住不得前行。从县城出发,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了,此时返回,心有不甘。心中默默念叨着:老天保佑我们过去吧。司机捡了一些树枝之类铺垫了一下泥坑,嘿,这回还真的冲过去了。据第三天来接我们的师傅说,就在那天下午我们过泥泞路的时候,有两辆从桂林过来的中巴旅游车,拉着两车游客无计可施,原路返回了县城。这是后话。

进入景区山路,路面塌方时有发生,我们的心头不禁又紧张起来。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一处塌方迎面拦住了去路。这里离山门还有好几公里呢,离登山路口就更远了,恐怕不会下于十公里的路程。坐车原路返回,还是步行登山,一道艰难而痛苦的抉择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可是“群岭呈青入彼苍,山风暗送野花香,偷闲来筑仙游梦,细雨驱车入圣堂。”如此美丽的景致,何能轻易言弃!步行登山,实质是一种自虐行为,而这种自虐很快就会消耗掉我们的体力与耐力。顽强的意志仍要求着我们继续前行,我们不想半途而废。徒步走了两三公里路后,一辆抢修路面的车从山上下来了,于是赶紧与送我们的司机联系,司机是个老实守信的人,撂下电话就返回来等着道路的修通,载送我们继续上山。这时,我们一个个暗暗为自己庆幸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愉悦。可以说,如果没有车的话,当天我们是很难上得了山的,那种苦楚,可想而知,对于常年生活在城里又缺乏锻炼的我们来说,一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中午12点,汽车终于把我们一行三人送达了杨梅坪以上的登山路口。浓浓的大雾中,我们清点行装,开始了这次旅行真正的五公里约三小时的登山行程。我暗暗思忖,这一路上真是不容易呀,这圣山一定会厚待我们。

山雾时浓时淡,眼前的景致隐隐隐约约,大家穿行于林间峭壁,到也不觉其粘湿与冷酷。雾,是这圣山送给我们的见面礼,它将圣山的美丽包裹着,又不断地给我们许多遐想,引领我们走向绝美的境界。
银涛雪浪笼仙境,姹雾嫣云渡圣堂
有人说,这圣堂山的奇景是云雾蒸出来的,一点不假。在山里,雾奇云奇风奇,汇成了圣堂山独特的奇观。
上午车行在路上的时候,天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到了登山路口,雨就停了,迎接我们的是朦朦胧胧的大雾。我们有过登圣堂山的经验,并不担心这大雾会如何阻碍我们上山,到是更期盼着这雾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观。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讲的是一个缘字。上圣堂山来,雾给我们造成的机缘,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今天上山的共有五人,其中有两名从香港来的旅游人士,他们行进速度快,又抄小路直达了山上的云海宾馆,当我们在宾馆会合后,问他们看到什么景致时,回答就是雾,雾茫茫一片,除了雾,什么也没看到。
而我们三人,一路上用心感悟着山里的风声、鸟声、水声、树叶声,用心探索着这雾在散开时的突然变化的奇丽景致。妻也说:“守着云雾见太阳,不信走着瞧!”老天不负有心人,就在我们坐在会仙台的凳子上休息时,突然间,大风掠过,远处现开云缝,倾刻间,揭开了圣堂神秘的面纱:连绵起伏的远山,挺拔峻峭的近崖,满山遍野的大树,在灿烂阳光照耀下,展现在我们面前。还没等到拍下两张照片,一秒、二秒、三秒、四秒,大约数秒钟光景,云雾又把山峰遮了个严严实实,圣堂那神秘的面纱又把她雄奇而秀丽的面容遮盖了起来,一切又恢复了我们刚来时的状态。真是变幻莫测,因缘由雾啊。
事实上,这变幻万端的奇观,随时随处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奇观是云雾的杰作。在第三天下午我们下山时,这点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当一行人返程回到离仙门约十余米处时,右面的雾飞速掠过,像天马行空,将远处的画山尽显眼前。接着,一阵大风又把我们左面的雾吹散,这时,连绵的宝鼎群峰戴着云帽展现在我们面前,山峰与云海相连,沟沟谷谷,腾云驾雾,似乎要从圣堂奔向天堂。其实,圣堂也是人间仙境了。也许,老天爷知道我们要告别圣堂山,舍不得让我们离开一样,这幅奇丽而壮美画卷大约停留了数分钟,她和我们亲吻着,拥抱着,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在相机里定格了她们的雄奇和美丽,雾才又腾云随风飘来,天幕又徐徐的拉上了。此后,一路下山,一路云蒸雾绕,一路飘来美景,一路风光无限,真个是“凿翠流丹杳霭间,银涛雪浪急潺湲”更为恢弘的别样再现啊。
圣堂山的云雾哟,你是现时的造物主,你是这大山里流动的魂灵!
天涯倦客栖山庄,云海之夜梦天堂
下午四点多钟,在斜风细雨中我们来到登圣堂山顶的天梯,在天梯的左侧从小路拐入山顶西南侧旁的云海宾馆。取名云海宾馆,正是因其全年多数时间处在云雾当中,很少见到阳光的缘故吧。此时此刻,宾馆及其附属木屋群掩映在一片古树林中,清幽而静谧。云雾蒙蒙里,这个宾馆不显山不露水,就象看不到凡界的一个天上的小村落。
圣堂山基本上是由巨石形成,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上全是原始老林,很难种东西,也没有人居住,甚至水都很难蓄存,这样食品大多要靠外运,且山下村庄都距离很远,这里的吃住理所当然是极其昂贵的。据说,这里的老总梁欢,在2000年变卖数千万身家,与金秀有关部门签订了40年的经营开发协议,至今为止,总投资已近亿元。虽说建圣堂山庄和云海宾馆并不是很好的主意,但当初在修建的时候,完全靠人力畜力将物品背上山,又将垃圾背下山,确实费了很多的财力。
宾馆的右侧是一片高大古朴的杜鹃花树,最后的花朵们立在风雨中的枝头上时而轻悠地摇曳着,时而静静地低垂着,似乎在想着来年盛花期的心事。宾馆的左旁是一片造型奇异的珍珠罗汉松林,古怪的枝干上生长着好像绿珍珠一般的细叶子,密密麻麻的如同一簇簇祥瑞的云彩停留在林间。一棵古老而珍贵的华南五针松就高昂地伫立在宾馆大门旁的这片珍珠罗汉松林里。这是一棵名符其实的迎客松,它站在门口,古拙而苍劲,在风中在雨雾中挥动着大手,不停地向来往的游人致意。来到这里,已不懂得什么叫暮色了,我们就像几位天崖倦客,终于找到了一处栖息的地方。
宾馆有三层,室内均为木质结构装修,卫生设备齐全,到也干净舒适。我们要了一间三人房,洗了个热水澡,泡了个热水脚,吃过晚餐,看看天色没有转好的迹象,料想“今夜山间云,相随窗外宿”了,便盖上厚厚的棉被,早早地躺下休息了。
夜半,风不断地扣着门窗,那湿润的雾丝,似乎从门窗的隙缝中伸过手来,轻轻的抚摸着我的胳臂,抚摸着我的面颊。好舒服好惬意啊,随着雾丝的抽手,我看到了一轮火红的太阳,在冉冉升腾,我又看到了几处佛光在古树丛里跃动着。我还成了梁欢一般的山庄庄主,一扫自己前半辈子栖栖皇皇,不得安宁,无暇自顾的时光,正享受着这大自然赐给我的无尽的荣光。
哦,多美妙的夜晚,多么开心的梦境啊!
鸟鸣林深不知处,千年铁杉立上头
次日凌晨,几声清脆的鸟鸣,将我从美梦中唤醒。我附到妻的耳边,轻轻的说:“快起来,看日出去吧。”
云海宾馆是坐北向南的,处在山峰的西南面,要看日出,须步行十余分钟来到山的东北方向。其实,这偌大的雾,根本没有散去的迹象,看日出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罢了。既然小鸟们把我们唤醒,这一天美好的时光就不能赖在床上了。简单地洗个脸嗽个口,背起相机便往山的东北面“天梯”奔去。
山风很大,云雾像潮水般一波波涌来,远处依然灰蒙蒙一片,什么也看不见。湿雾中夹杂的寒冷,似乎是由那怪叫的风声纠集的,它们没有将太阳迎出来,反而让站在天梯上的我们牙齿打起颤来。我想起妻昨天说的“守着云开见太阳”那句话,调侃地说:“你说的话,关键时候就不灵了。”
妻戏言,这是山神吝啬,它把无限风光都用云雾收藏起来,不许我辈凡人多看呢。既然这是我们的机缘不够,那我们就不要太贪心,把圣堂日出这一美景留给下次再观看、留给他人去欣赏吧。心中坦然,于是我们又钻进老林中,和树怪们捉起迷藏来。
林中的树与这林中的石,都被厚厚的附生植物穿上一层又一层“绿色大衣”。树干奇形怪状,峥嵘不凡,似乎受尽了这高山上风雨的欺压,一副副蜷伏龙钟的景象,又象是一条条蟒蛇出洞,要向大自然展现它们无比的顽强与韧性,给人一种阴森古怪毛骨悚然的感觉。深入林中十数米,已置身于一个迷魂阵了,地上何处是朽木,何处是石缝,何处是腐土,何处又是陷阱,很难辩清。绕过一个大树蔸,当我试探着继续前行的时候,“扑哧”一声,我的右脚已陷入了一个近一米深的青苔掩蔽的腐质树坑,侥幸的是,相机没摔坏,人还是好好的。这林中的古树,棵棵都已修炼成精,我这短暂而微小的凡人生命,岂能陪玩得起?
天梯的两旁有一片矮小的凤尾竹林,目光越过西南面约二百米的竹林,两株硕大的古树一左一右,自成山峰。这是圣堂山众多的树中,最为独特的南方千年铁杉了。它们宽阔的体形,直径少说也有二三十米,稳稳当当的坐在山腰,俨然一对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山将军。它们别具一格的身姿,茂密的针叶,多姿多彩,而树冠则平坦舒展,如翡翠铺就的坦途,再加上与旁边雄伟的山峰作伴,显得稳重牢固,因而被誉为“平安树”。
“平安树”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给每一位来往的客人报平安,祈祝他们幸福安康。这是圣堂山的标志和山徽,这是巍巍圣堂的镇山之宝!此情此景,怎不令人生出“古树天梯接混茫,云生足底雾飘香”的感慨来。
杜鹃繁花须大年,虬枝纵舞在眼前
这次重上圣堂山,最大的目的就是观看万亩连片变色杜鹃开放的盛况。
据了解,圣堂山万亩连片变色杜鹃为圣山众景一绝,每年五月是圣堂山变色杜鹃炫耀自己的鼎盛时节。万亩连片变色杜鹃同时开放,树树繁花,百花竞放,花色相间,花香浓郁,令人陶醉。更为壮观的是,在阳光照耀下,杜鹃随着花期变化而不断变化颜色,由红变紫又由紫变白,每棵树上红、紫、白、黄竞相开放,竞相斗妍,真是花朵同枝而颜色各异、花瓣同朵而颜色常变,在绿叶的衬托下就像一把把色彩斑斓的大花伞,山风吹拂,花浪翻滚,自然形成浩瀚花海,被人们誉为“人世间之桃源仙国”。2004年5月20日至6月10日,金秀瑶族自治县还专门举办了第一届杜鹃花节,可见其盛况空前。
虽然杜鹃花林并非圣堂山独有,但是上万亩的变色杜鹃花相连成一片,而且种类繁多,却是圣堂山与众不同之处。这里的杜鹃多为高寒地区才有的大树杜鹃,那叫猴头杜鹃、羊角杜鹃、桂海杜鹃、牛皮杜鹃、头巾杜鹃、贵州杜鹃、百合杜鹃、华丽杜鹃等等的名字,听了看了,都让人忍不住称奇。由于山雨的影响,加之处于圣堂山杜鹃花小年,待我们上得山来,已基本见不到什么花了。但从矮胖墩粗,造型原始,古朴苍劲的主干以及最后开放的零星花朵来判断,仍可以想象其色泽鲜艳,富丽堂皇的景象。那时如果置身群山之巅的杜鹃花海,一定会心旷神怡,情不自禁。
大年鼎盛的杜鹃花期错过了,我们便转而欣赏这圣山上奇异的杜鹃树来。
从山下到山上,每个高度,同样的树种长势都是不同的。山上的杜鹃老林更为奇特,虽没有那种直破青天的架势,但因长在石缝里以顽强的生命力和奇特的造型而显得神奇。有的杜鹃花树,树梗粗壮,两个人合抱恐怕也抱不过来,被大风连根吹倒,根下仅剩下一点的泥沙,但还是长得枝繁叶茂,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有的杜鹃花树由于山顶风大的缘故,树枝转了几个圈又与地面接起来,形成天然的森林拱门。这些数百岁的老者均是虬枝纵舞,豪情向天,蛇舞龙矫,命大寿高。凝视着这饱经沧桑而又生机勃勃,忍辱负重而又长命百岁的森林精灵,我不仅想起“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与众”的道家圣人,叹起短暂的人生何必蝇利相争、劳命伤神。
南方有佳木,这山顶上受尽磨难而又快乐生长的杜鹃树,便是最好的注解了。
丹崖石笋满圣堂,横看侧看各风光
五月下旬,妻就不断地用电话与金秀大瑶山方面联系,了解着每一天及次日的天气情况。可是,天公总不作美,一直下着连绵的雨,似乎不肯停下来。自去年游过大瑶山后,没能领略山上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心愿未了,心中便一直惦记着重游观花之事。
六月一日下午,天似有开晴,我们便急忙登上了去金秀县城的汽车。第二天一大早,又租车前往大瑶山的主峰--圣堂山。圣堂山风景区离县城45公里,一路上,汽车在细雨中的泥泞路面颠簸前行,几个人就像在车里蹦迪一样,个个摇头晃脑。过长洞乡后,乘坐的五菱车被一黄泥上坡路段所困,泥浆深厚,车轮打滑。司机用一档连冲了五次,依然被泥沼陷住不得前行。从县城出发,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了,此时返回,心有不甘。心中默默念叨着:老天保佑我们过去吧。司机捡了一些树枝之类铺垫了一下泥坑,嘿,这回还真的冲过去了。据第三天来接我们的师傅说,就在那天下午我们过泥泞路的时候,有两辆从桂林过来的中巴旅游车,拉着两车游客无计可施,原路返回了县城。这是后话。
进入景区山路,路面塌方时有发生,我们的心头不禁又紧张起来。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一处塌方迎面拦住了去路。这里离山门还有好几公里呢,离登山路口就更远了,恐怕不会下于十公里的路程。坐车原路返回,还是步行登山,一道艰难而痛苦的抉择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可是“群岭呈青入彼苍,山风暗送野花香,偷闲来筑仙游梦,细雨驱车入圣堂。”如此美丽的景致,何能轻易言弃!步行登山,实质是一种自虐行为,而这种自虐很快就会消耗掉我们的体力与耐力。顽强的意志仍要求着我们继续前行,我们不想半途而废。徒步走了两三公里路后,一辆抢修路面的车从山上下来了,于是赶紧与送我们的司机联系,司机是个老实守信的人,撂下电话就返回来等着道路的修通,载送我们继续上山。这时,我们一个个暗暗为自己庆幸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愉悦。可以说,如果没有车的话,当天我们是很难上得了山的,那种苦楚,可想而知,对于常年生活在城里又缺乏锻炼的我们来说,一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中午12点,汽车终于把我们一行三人送达了杨梅坪以上的登山路口。浓浓的大雾中,我们清点行装,开始了这次旅行真正的五公里约三小时的登山行程。我暗暗思忖,这一路上真是不容易呀,这圣山一定会厚待我们。
山雾时浓时淡,眼前的景致隐隐隐约约,大家穿行于林间峭壁,到也不觉其粘湿与冷酷。雾,是这圣山送给我们的见面礼,它将圣山的美丽包裹着,又不断地给我们许多遐想,引领我们走向绝美的境界。
银涛雪浪笼仙境,姹雾嫣云渡圣堂
有人说,这圣堂山的奇景是云雾蒸出来的,一点不假。在山里,雾奇云奇风奇,汇成了圣堂山独特的奇观。
上午车行在路上的时候,天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到了登山路口,雨就停了,迎接我们的是朦朦胧胧的大雾。我们有过登圣堂山的经验,并不担心这大雾会如何阻碍我们上山,到是更期盼着这雾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观。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讲的是一个缘字。上圣堂山来,雾给我们造成的机缘,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今天上山的共有五人,其中有两名从香港来的旅游人士,他们行进速度快,又抄小路直达了山上的云海宾馆,当我们在宾馆会合后,问他们看到什么景致时,回答就是雾,雾茫茫一片,除了雾,什么也没看到。
而我们三人,一路上用心感悟着山里的风声、鸟声、水声、树叶声,用心探索着这雾在散开时的突然变化的奇丽景致。妻也说:“守着云雾见太阳,不信走着瞧!”老天不负有心人,就在我们坐在会仙台的凳子上休息时,突然间,大风掠过,远处现开云缝,倾刻间,揭开了圣堂神秘的面纱:连绵起伏的远山,挺拔峻峭的近崖,满山遍野的大树,在灿烂阳光照耀下,展现在我们面前。还没等到拍下两张照片,一秒、二秒、三秒、四秒,大约数秒钟光景,云雾又把山峰遮了个严严实实,圣堂那神秘的面纱又把她雄奇而秀丽的面容遮盖了起来,一切又恢复了我们刚来时的状态。真是变幻莫测,因缘由雾啊。
事实上,这变幻万端的奇观,随时随处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奇观是云雾的杰作。在第三天下午我们下山时,这点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当一行人返程回到离仙门约十余米处时,右面的雾飞速掠过,像天马行空,将远处的画山尽显眼前。接着,一阵大风又把我们左面的雾吹散,这时,连绵的宝鼎群峰戴着云帽展现在我们面前,山峰与云海相连,沟沟谷谷,腾云驾雾,似乎要从圣堂奔向天堂。其实,圣堂也是人间仙境了。也许,老天爷知道我们要告别圣堂山,舍不得让我们离开一样,这幅奇丽而壮美画卷大约停留了数分钟,她和我们亲吻着,拥抱着,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在相机里定格了她们的雄奇和美丽,雾才又腾云随风飘来,天幕又徐徐的拉上了。此后,一路下山,一路云蒸雾绕,一路飘来美景,一路风光无限,真个是“凿翠流丹杳霭间,银涛雪浪急潺湲”更为恢弘的别样再现啊。
圣堂山的云雾哟,你是现时的造物主,你是这大山里流动的魂灵!
天涯倦客栖山庄,云海之夜梦天堂
下午四点多钟,在斜风细雨中我们来到登圣堂山顶的天梯,在天梯的左侧从小路拐入山顶西南侧旁的云海宾馆。取名云海宾馆,正是因其全年多数时间处在云雾当中,很少见到阳光的缘故吧。此时此刻,宾馆及其附属木屋群掩映在一片古树林中,清幽而静谧。云雾蒙蒙里,这个宾馆不显山不露水,就象看不到凡界的一个天上的小村落。
圣堂山基本上是由巨石形成,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上全是原始老林,很难种东西,也没有人居住,甚至水都很难蓄存,这样食品大多要靠外运,且山下村庄都距离很远,这里的吃住理所当然是极其昂贵的。据说,这里的老总梁欢,在2000年变卖数千万身家,与金秀有关部门签订了40年的经营开发协议,至今为止,总投资已近亿元。虽说建圣堂山庄和云海宾馆并不是很好的主意,但当初在修建的时候,完全靠人力畜力将物品背上山,又将垃圾背下山,确实费了很多的财力。
宾馆的右侧是一片高大古朴的杜鹃花树,最后的花朵们立在风雨中的枝头上时而轻悠地摇曳着,时而静静地低垂着,似乎在想着来年盛花期的心事。宾馆的左旁是一片造型奇异的珍珠罗汉松林,古怪的枝干上生长着好像绿珍珠一般的细叶子,密密麻麻的如同一簇簇祥瑞的云彩停留在林间。一棵古老而珍贵的华南五针松就高昂地伫立在宾馆大门旁的这片珍珠罗汉松林里。这是一棵名符其实的迎客松,它站在门口,古拙而苍劲,在风中在雨雾中挥动着大手,不停地向来往的游人致意。来到这里,已不懂得什么叫暮色了,我们就像几位天崖倦客,终于找到了一处栖息的地方。

宾馆有三层,室内均为木质结构装修,卫生设备齐全,到也干净舒适。我们要了一间三人房,洗了个热水澡,泡了个热水脚,吃过晚餐,看看天色没有转好的迹象,料想“今夜山间云,相随窗外宿”了,便盖上厚厚的棉被,早早地躺下休息了。
夜半,风不断地扣着门窗,那湿润的雾丝,似乎从门窗的隙缝中伸过手来,轻轻的抚摸着我的胳臂,抚摸着我的面颊。好舒服好惬意啊,随着雾丝的抽手,我看到了一轮火红的太阳,在冉冉升腾,我又看到了几处佛光在古树丛里跃动着。我还成了梁欢一般的山庄庄主,一扫自己前半辈子栖栖皇皇,不得安宁,无暇自顾的时光,正享受着这大自然赐给我的无尽的荣光。
哦,多美妙的夜晚,多么开心的梦境啊!
鸟鸣林深不知处,千年铁杉立上头
次日凌晨,几声清脆的鸟鸣,将我从美梦中唤醒。我附到妻的耳边,轻轻的说:“快起来,看日出去吧。”
云海宾馆是坐北向南的,处在山峰的西南面,要看日出,须步行十余分钟来到山的东北方向。其实,这偌大的雾,根本没有散去的迹象,看日出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罢了。既然小鸟们把我们唤醒,这一天美好的时光就不能赖在床上了。简单地洗个脸嗽个口,背起相机便往山的东北面“天梯”奔去。
山风很大,云雾像潮水般一波波涌来,远处依然灰蒙蒙一片,什么也看不见。湿雾中夹杂的寒冷,似乎是由那怪叫的风声纠集的,它们没有将太阳迎出来,反而让站在天梯上的我们牙齿打起颤来。我想起妻昨天说的“守着云开见太阳”那句话,调侃地说:“你说的话,关键时候就不灵了。”
妻戏言,这是山神吝啬,它把无限风光都用云雾收藏起来,不许我辈凡人多看呢。既然这是我们的机缘不够,那我们就不要太贪心,把圣堂日出这一美景留给下次再观看、留给他人去欣赏吧。心中坦然,于是我们又钻进老林中,和树怪们捉起迷藏来。
林中的树与这林中的石,都被厚厚的附生植物穿上一层又一层“绿色大衣”。树干奇形怪状,峥嵘不凡,似乎受尽了这高山上风雨的欺压,一副副蜷伏龙钟的景象,又象是一条条蟒蛇出洞,要向大自然展现它们无比的顽强与韧性,给人一种阴森古怪毛骨悚然的感觉。深入林中十数米,已置身于一个迷魂阵了,地上何处是朽木,何处是石缝,何处是腐土,何处又是陷阱,很难辩清。绕过一个大树蔸,当我试探着继续前行的时候,“扑哧”一声,我的右脚已陷入了一个近一米深的青苔掩蔽的腐质树坑,侥幸的是,相机没摔坏,人还是好好的。这林中的古树,棵棵都已修炼成精,我这短暂而微小的凡人生命,岂能陪玩得起?
天梯的两旁有一片矮小的凤尾竹林,目光越过西南面约二百米的竹林,两株硕大的古树一左一右,自成山峰。这是圣堂山众多的树中,最为独特的南方千年铁杉了。它们宽阔的体形,直径少说也有二三十米,稳稳当当的坐在山腰,俨然一对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山将军。它们别具一格的身姿,茂密的针叶,多姿多彩,而树冠则平坦舒展,如翡翠铺就的坦途,再加上与旁边雄伟的山峰作伴,显得稳重牢固,因而被誉为“平安树”。
“平安树”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给每一位来往的客人报平安,祈祝他们幸福安康。这是圣堂山的标志和山徽,这是巍巍圣堂的镇山之宝!此情此景,怎不令人生出“古树天梯接混茫,云生足底雾飘香”的感慨来。
杜鹃繁花须大年,虬枝纵舞在眼前
这次重上圣堂山,最大的目的就是观看万亩连片变色杜鹃开放的盛况。
据了解,圣堂山万亩连片变色杜鹃为圣山众景一绝,每年五月是圣堂山变色杜鹃炫耀自己的鼎盛时节。万亩连片变色杜鹃同时开放,树树繁花,百花竞放,花色相间,花香浓郁,令人陶醉。更为壮观的是,在阳光照耀下,杜鹃随着花期变化而不断变化颜色,由红变紫又由紫变白,每棵树上红、紫、白、黄竞相开放,竞相斗妍,真是花朵同枝而颜色各异、花瓣同朵而颜色常变,在绿叶的衬托下就像一把把色彩斑斓的大花伞,山风吹拂,花浪翻滚,自然形成浩瀚花海,被人们誉为“人世间之桃源仙国”。2004年5月20日至6月10日,金秀瑶族自治县还专门举办了第一届杜鹃花节,可见其盛况空前。
虽然杜鹃花林并非圣堂山独有,但是上万亩的变色杜鹃花相连成一片,而且种类繁多,却是圣堂山与众不同之处。这里的杜鹃多为高寒地区才有的大树杜鹃,那叫猴头杜鹃、羊角杜鹃、桂海杜鹃、牛皮杜鹃、头巾杜鹃、贵州杜鹃、百合杜鹃、华丽杜鹃等等的名字,听了看了,都让人忍不住称奇。由于山雨的影响,加之处于圣堂山杜鹃花小年,待我们上得山来,已基本见不到什么花了。但从矮胖墩粗,造型原始,古朴苍劲的主干以及最后开放的零星花朵来判断,仍可以想象其色泽鲜艳,富丽堂皇的景象。那时如果置身群山之巅的杜鹃花海,一定会心旷神怡,情不自禁。
大年鼎盛的杜鹃花期错过了,我们便转而欣赏这圣山上奇异的杜鹃树来。
从山下到山上,每个高度,同样的树种长势都是不同的。山上的杜鹃老林更为奇特,虽没有那种直破青天的架势,但因长在石缝里以顽强的生命力和奇特的造型而显得神奇。有的杜鹃花树,树梗粗壮,两个人合抱恐怕也抱不过来,被大风连根吹倒,根下仅剩下一点的泥沙,但还是长得枝繁叶茂,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有的杜鹃花树由于山顶风大的缘故,树枝转了几个圈又与地面接起来,形成天然的森林拱门。这些数百岁的老者均是虬枝纵舞,豪情向天,蛇舞龙矫,命大寿高。凝视着这饱经沧桑而又生机勃勃,忍辱负重而又长命百岁的森林精灵,我不仅想起“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与众”的道家圣人,叹起短暂的人生何必蝇利相争、劳命伤神。
南方有佳木,这山顶上受尽磨难而又快乐生长的杜鹃树,便是最好的注解了。
丹崖石笋满圣堂,横看侧看各风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