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的旅行视频起个名字
最近,一款名叫“旅行青蛙”的手机游戏占据免费游戏下载榜首位,并被刷爆朋友圈,如此与众不同的一款手机游戏为什么深受年轻人喜爱?这款名叫“旅行青蛙”的手游显得与众不同。日系
最近,一款名叫“旅行青蛙”的手机游戏占据免费游戏下载榜首位,并被刷爆朋友圈,如此与众不同的一款手机游戏为什么深受年轻人喜爱?

这款名叫“旅行青蛙”的手游显得与众不同。日系清新风的小石洞里,一只萌萌的小青蛙整天伏案看书、写字,心情好了就出去走一走。它不会主动联系你,甚至出门前连声招呼都不打。

但在旅行中,它会时不时的给你寄回一张明信片,或是带点土特产。而你能做的,就是在院子里为它收割三叶草,买食物,给它收拾行囊,随时等着它回家。一时间,这款游戏占据了免费游戏下载榜的第一名,除此之外,更是培养出了一大批“蛙爸蛙妈”。
不过其实对于养蛙这件事情,玩家并没有太多的主导权。除了在刚装机游戏时有机会给蛙起个名字,平时能给你家蛙做的,也就是在院子里给它收割收割三叶草,然后去商店里花掉这些三叶草,给它买好干粮和帐篷,以防它分分钟离家出走去旅行。甚至,到目前还没有出汉化版!

那么这款游戏到底有什么魅力,背后又反映出什么问题?有人对青蛙说:“没有小朋友跟你玩吗,不要这么自闭,多认识些朋友有好处”。

佛系的玩家、孤独的青蛙,简单到没有互动的游戏,对于既想要独处又害怕孤独的现代人而言,或许也是一种治愈。

“蛙”是父母眼中的自己
这游戏中最戳人软肋的莫过是,你不知道蛙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它旅途中发生了什么事,遇见了什么人,它不在的日子会寄回明信片告诉它去了哪里、认识了什么朋友,回来的时候也会带一些特产,好像是在告诉你,它虽然出门在外但是却一直惦念着你。

这就像是我们自己,带着父母买的东西出去闯,在外总是惦念家里,给父母打电话发视频让他们放心自己,回家时候也要准备最好的礼品孝敬他们,然而回到家以后却只顾做自己的事情,与父母没有交流。

父母眼里,你出去了他会想:我的娃去哪了呢?冷不冷饿不饿?有没有受欺负?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回来会给我买点什么?然而娃回到家后虽然毫无交流,但是这寂静却也让父母安心。游戏玩着玩着就懂了,原来为了一个人的牵肠挂肚,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蛙”是社会缩影中的自己
耀眼的霓虹灯下,闪烁的光却映着一个个城市焦急赶路的人们,面对着生存下的种种压力,面对着人际交往的种种复杂,想抗争却没有勇气,也不曾拥有拿来任性的资本,渺小而孤独。太多人只想也只能把一切诉诸于个人心理、虚拟空间,尽量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变得开心起来,但是表面上那种怡然自得背后,却又不时地流露出某种苦涩的孤独感。
“怎么还在看书?快出去旅行,在家待太久了!你别是有自闭症啊!”
这种呼声某种程度也可以用在我们自己身上,不少一个人生活的年轻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空巢青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孤岛,有时候很想彻底逃离,可发现最后无非是换个地方,又开始新一轮的更广阔的孤寂。生活的不如意在精神上烙印了“空巢感”“无归属感”两个词。这时的人就像是独居的蛙,虽然有着一个人的清净和自在,但却也背负着一个人的孤独、苦闷和自怜。孤独的拿上背包旅行,孤独的面朝大海,人与蛙: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但是能慢慢的吃着喜欢的食物,看书睡觉旅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个性。

“蛙”是想象中的自己
蛙总是很规律的生活,吃饭看书旅行交友,突然间感觉,我们养的其实都是理想中的自己。一年又一年的漫长日子里,总是习惯给自己定无数个目标:早点睡觉不熬夜、晚餐少吃要减肥、每周要看一本书、假期结伴去旅行。我们希望自己可以一动不动的耐下性子好好看书,我们希望游览世界各地,结识各种朋友,然后一起拍照留念。

其实我们都希望自己可以活得很充实,所有时间都拿来做一点事,不受父母控制,来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想回就回想走就走,回家还能吃到妈妈准备的大餐。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大概就是这样,生活再苟且,每个人心中仍然有一个“诗与远方”的梦想,如果理想被现实束缚,那么这只蛙刚好代替我们去实现。


不被世俗功利的目标所累,不为繁华的人际关系所束缚,安安心心的做一个爱读书爱旅行的好青“蛙”这是多少人羡慕不已的事情,所以即便花光家底一无所有,也要成全那份旅行远方的梦。

蛙蛙的孤寂,对蛙蛙的牵挂,为蛙蛙的不惜一切,都是因为某个人格与蛙的契合。情感的牵绊,经历的渴望,陌生的孤独,诗与远方的梦想与说走就走的洒脱。


无论此刻的你在哪种状态之下,过着怎样的生活,都希望你能一直吃着自己喜欢的食物,看着自己喜欢的书,拿起背包迈向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远方,愿你有说走就走的勇气,四处奔跑的不羁,更愿你出发时被深情地挂在心上,归来时能享受到味蕾上的温情。

下面献出一组蛙蛙的表情包
道出了多少养蛙人的心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