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青春的旅行1000字

模式口地区的四合院——大门(2)背景链接:沿地铁一号线一直坐到苹果园总站,再换乘公交到金顶街北口站时会有豁然开朗之感。穿过“成片火柴盒”的首钢宿舍区,一座明清风格的古街出

模式口地区的四合院——大门(2)

背景链接:

沿地铁一号线一直坐到苹果园总站,再换乘公交到金顶街北口站时会有豁然开朗之感。穿过“成片火柴盒”的首钢宿舍区,一座明清风格的古街出现在眼前,而且绝非虚假的仿古建筑。

这里,就是传说中的模式口,原名“磨石口”,以盛产磨刀石而得名。明朝以来,村西隘口为京西古道之必经之路。西山的煤炭、木石均由此入京,到了民国,这里改名“模式口”取京城村庄之范式的意思,它也是京城第一个通电的村庄。它历经沧桑,跨越历史的风尘和时代的潮汐,它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千百年来这座京西古道上一段段如歌如泣的历史……法海寺、龙泉寺、承恩寺、冰川陈列馆、田义墓等都在模式口大街上,人们称它“京西文物街”。

所谓如意门,是门的形制之一。在上文中说道,门有两重定义,如意门也不例外,一方面指的是门扇的形制,另一方面指的是与之配套的整个门屋的建筑形式。

在上一篇文章中,笔者已经就门屋的形制进行了浅析。在本文中,就将对门的部分进行探讨。

在古代重农抑商的环境下,商人的地位虽有起有落,但总体偏低。由于大门选用受到等级制约,一些较为富裕的商人虽然有财力能够修建更加恢宏的大门,但是由于其本身社会地位不高,不能修建高等级的大门,否则会有僭越之嫌。

为此他们只能选用屋宇式大门中等级不高的如意门。如意门虽然和蛮子门整体进深相似,但是,门面较窄,四周为砖砌,而这些砖砌给予了古人发挥的空间——富裕人家可以通过在门上方、左右以及附近的墀(音“迟”)头等部分增加砖雕,通过精美繁复的砖雕来体现家主的富庶与高雅。

这些精美的砖雕一方面赋予了如意门生活气息,另一方面,由于砖雕上面往往会刻画当时流行的文化元素,如:典故预言、生活场景、吉祥文字等,这些凝固在砖雕文化元素为后来的学者研究当时的时代风貌和社会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就此门而言,通过照片可以看到,门上并没有太多装饰,墀头和门两侧都是普通的素砖。仅仅在椽子之下,有一层栏杆状装饰。通过特写,我们可以仔细的欣赏这一装饰结构的细节。

栏杆装饰,顾名思义,是根据建筑中栏杆的样式所做出的装饰图案。栏杆作为周代就已经出现的建筑构件,主要分为望柱和柱间构件两个部分,望柱的作用为固定在基座之上,为栏杆提供支点,柱间构件则主要用于形成栏杆的屏障作用。

栏杆历史悠久,有许多种不同的类型,如:寻杖栏杆、垂带栏杆、栏板栏杆、坐凳栏杆等多种形式。

通过对比上图,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这里每一个望柱之间,只有栏板,而没有其他构件,因此可以很简单的判定出这里用的栏杆装饰属于栏板栏杆。在栏板上没有任何雕琢,属于素面栏板栏杆。

住宅的建筑情况往往可以提现一个家庭的经济情况、社会地位等多方面的信息,而大门作为家里和户外的分界线,是一个家庭的名片。

《木经》中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屋有三分”,一个房屋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分”指屋顶、“下分”是台基,而“中分”就是屋顶与台基之间的屋身。在本期和上期中,已经分别对该如意门的“上分”和“中分”做了介绍,下期中,将带领大家去解读如意门的“下分”。

“正青春”栏目征稿

为了生动展示我区青年走在新时代前列、奋进开拓奉献的青春风采,传播各行业青年全身心投入“六个先行区”建设的生动实践,石景山团区委现设置“正青春”青年专栏,面向全区青年征稿。

征文内容:

可以是本行业、岗位的创新成果,可以是科普性文章,可以是工作的感悟心得,可以是旅行笔记,展现我区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读书故事,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总之,只要正能量满满,只要展现青春风采,等的就是你!

征文要求:

文章字数800-1000字,可配以图片、背景音乐

欢迎提交多种新媒体形式,小视频、H5等。

作品一经选用,团团会送上精心挑选的小福利哦~

本期连载的连载来自石景山文化委员会——任和合,26岁的他将专业所学应用到石景山区文物保护的工作实践中,先后参与了模式口大街可保留院落的调研工作、田义墓石刻展区展览规划、北辛安记忆建筑迁移工程。这篇文章他向我们展示出了他的工作成果,更展现了一个对工作无限热爱、工作中精益求精、认真钻研、细心考证的“文物90后”。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他说:这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