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外旅行常用英文怎么说
任何一个七尺大汉,身处陌生国家,面对这个语言不通、长相不同、文字不懂的世界,都会开始思考一个人类终极问题——我是谁?我在哪?我到底在干啥?这种迷茫和痛苦,在你面对一张完全看不
任何一个七尺大汉,身处陌生国家,面对这个语言不通、长相不同、文字不懂的世界,都会开始思考一个人类终极问题——
我是谁?我在哪?我到底在干啥?
这种迷茫和痛苦,在你面对一张完全看不懂、充斥各种奇怪符号的菜单时,会达到顶点。
比如杜少的朋友张大萧,5天前,他红光满面地飞往米兰,5天后,他一脸菜色地回到中国,连70D的胸肌都萎了一半。
原因很搞笑,大哥进入餐厅,他看不懂菜单,听不懂意大利语,不知道点菜的顺序,更不知道自己点的到底是什么鬼玩意。
几天下来,大哥吃过味道发臭的生鱼,半生的米饭,带血的牛排,最后饿的脸都绿了。
其实不止张大萧,很多老爷们走出国门,担心的不是怎样点菜才能吃饱,而是到底怎样点菜才不会出错。
周围的人都在神情自若地点菜,只有你拿着一张菜单,内心充斥着两个问题:这TM是啥?这TM又是啥?
强装镇定瞎点一通,很可能花了100欧元只点了3碗蘑菇汤,唯一的区别是蘑菇种类和大小不太一样。
今天,杜少我赌上「巴黎煎饼果子一级品鉴师」的称号,给各位讲一些国外点餐的小技巧,至少保证你能踏踏实实吃顿饭,不会出错。
就像你去中国餐馆吃饭,都会先点荤菜,再点素菜,然后点汤,最后点主食,欧洲任何一个略讲究点的餐厅都有一套固定的点菜顺序:
先点头盘,再点主菜,最后点甜品,这就是全欧洲通用的Three courses。
头盘的目的很简单,先给你端盘吃的开开胃,其实主要是避免你等太久饿得掀桌子。所以,头盘的菜色都比较简单,什么烤面包、火腿、奶酪、鱼肉、橄榄、蘑菇,高级点的还有鹅肝、蜗牛、生蚝。
我曾见过一个哥们一脸迷茫地点了三道头盘,吃了一肚子烤面包片、橄榄和奶酪,带着迷之沉默离开了那家餐厅。
因为他不知道,主菜才是正餐,意面、披萨、烩饭等主食,还有牛排、羊排、鸭腿等各种大鱼大肉应有尽有,这才是真正填饱肚子的环节。
最后的甜品,也就是各种奶酪水果蛋糕巧克力,如果有姑娘同行,别管你面前的那盘甜不拉唧的东西是什么,直接推到姑娘面前,你的雄性魅力将在这个瞬间翻一番。
牢牢记住这几个单词:「头盘 - Appetizer 」「主菜 - Main Course 」「甜品 - Dessert」,就能保证你不会点出3盘蘑菇2盘巧克力蛋糕。
至于这三个单词分别对应的意大利语、法语甚至德语、西班牙语,不认识也不要紧,一般正式餐厅都有对照的英文,就算没有,手机上装个翻译软件就能拯救你无处安放的胃。
有的老爷会问,为什么我去的餐厅根本不止3道菜,他们端上来那一盘盘菜到底是什么?
很简单,正式一点的餐厅会在Three courses基础之上增加几道菜,比如在头盘前面加一道开胃菜,主菜还会分冷盘和热盘,林林总总8、9道菜,慢吞吞吃下来能吃仨小时。
虽然麻烦,但换汤不换药,只要心中有Three courses,你就能在菜单上尽情地戳,肯定不出错。
实在不知道要怎么点,可以在菜单上搜寻一个词组「Set Menu - 套餐」,就像你每天中午点的那种有汤有菜有主食的商务套餐一样,Set Menu完整包含了从开胃菜到甜品的每个环节,是选择困难症的救星。
并且,一般Set Menu都是中规中矩的菜,你用脚趾头点也不会出错,随便选一个,还会换来侍者一句「Nice Choice!」倍儿有面子。
点菜顺序知道了,接下来就是点什么菜。
去欧洲玩,多多少少要知道点基本词汇,不然一份菜单送上来,拿出手机挨个单词查,等你查明白,餐厅也差不多要关门了。
最重要的是,你完全没机会向同行姑娘展示在异国游刃有余点菜的风姿,姑娘只会看见你捧着手机吭吭哧哧查单词的傻样。
虽说要背单词,但真不用跟复习6级考试一样一天背一百多个,只需要知道几个食物类目的词汇就足够。简单说来,能分辨这是主食那是肉,就能填饱肚子走天下。
比如在意大利,常见主食就三种,意大利面、米饭和面包。然而,它们的名字并不是你想象中的Italy Noodle、Rice和Bread,而是Pasta、Risotto和Pizza。
意大利的面条分类不比中国少,根据形状和颜色都有不同的名字,但它们统称为Pasta:
爱吃面条的老爷们,只管在Pasta这个类目下点,肯定出不了错。
Risotto就是意大利烩饭,无论是用什么食材做,也许是海鲜蘑菇大蜗牛,但只要看见Risotto,你就知道这是意大利特产的菜泡饭。
至于意大利面包,种类很多,最出名的就是Pizza,Pizza包起来做成饺子叫Calzone,底部面饼换成法棍面包切片就是Bruschetta。
但你需要知道这些连念都念不出来的单词吗?不需要,能看懂菜单上Pizza这个单词就行。
至于法国的主食花样没那么多,一般以面包为主,比较有特色的就是「Roissant - 可颂」和「Baguette - 棍式面包」。
主食知道这些也就差不多了,毕竟欧洲人以肉食为主,知道怎么点肉你就能胜天半子,生活质量超过80%到欧洲旅游的中国游客。
什么鲑鱼、鳕鱼、牡蛎、龙虾,要是没提前做功课就别折腾了,你只需要知道一种肉就足以吃遍欧洲,那就是牛排:
对于吃牛排,欧洲人实在太讲究,不同部位的牛肉、带骨头不带骨头,名称都不一样。但是没关系,记住牛排的英文是Beefsteak,意大利语是Bistecca,法语是Bifteck,在这个类目下去找,管它哪个部分,反正都是牛排。
最重要的是牛排到底要几分熟,一分熟的牛排就是块生牛肉,全熟的牛排老得能把牙缝塞满,依据中国爷们的饮食习惯,记住俩单词就不会点错:
「 Medium - 五分熟」或者「 Medium-well - 七分熟 」。
把以上这些最基本的单词牢牢记住,你就能带着第一次去欧洲的姑娘在大街小巷的餐厅里,装一个妥妥当当的逼,从头到脚沐浴在姑娘崇拜的眼神中。
关于这个话题,杜少我还跟好朋友Mr. Marvin(私人 微信号:marvinxs)聊了聊,这位跑遍七大洲五大洋的传奇人物,专门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Tips,出去玩之前按照他的提醒做准备工作,你的行程能省心一大半:
有些菜真的没法吃
有些菜是中国人完全无法接受的,比如Risotto。虽然是用大米做成,但真正的Risotto需要煮到Al Dente的阶段才最好吃,其实就是夹生饭。
朴实的富人康总曾吃过一次Risotto,被夹生米饭拌奶油加洋葱的口感震慑了灵魂。从此以后,但凡去意大利,必定背一包东北大米,外带一个电饭煲。
有哪些忌口
为了安全着想,一定要问清楚同行姑娘忌口和过敏源,提前翻译成当地语言,告诉餐厅服务人员,这些是你们不能吃的。
准备好翻译软件
在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没人爱跟你说英语,并且也并不是人人都懂英语。
除了巴黎、罗马、米兰等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城市,其他城市的发达程度差不多相当于中国内陆二线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屯,你能指望燕郊麻辣烫老板娘跟你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吗?
别对食物味道太过苛求
老外对食物真没那么讲究,除了高级餐厅,一般餐馆对食物的要求是:弄熟就能吃,把胃怼满就算完成任务,饿不死你就算好的,就别瞎讲究了。
哪些食物一定要尝试
去之前一定要查查这家餐厅有什么不容错过的东西,Marvin大哥曾在英国伦敦郊区一家米其林2星餐厅,用非常便宜的价格喝到早就停产的100年历史的雅文邑白兰地。
实在拿不定主意别瞎点
让主厨推荐,或者看看别的桌子客人点了什么,比你自己瞎点一通安全得多。
其实不仅点餐,做任何事都一样,提前做好功课,不懂别硬上。在国外不会点餐不丢人,不懂装懂才难看。
这份欧洲旅行点菜秘籍也许不全面,但足以解决观众老爷出门在外的基本需求。
十一出去旅行前打印一份晚上枕着睡觉,能有效提高被欧洲姑娘搭讪的几率,亲测有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