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到秦皇岛旅行团
河南商报记者 杨晓楠 杨益莹/文 张郁/图10年前,跟着旅游团到景点转一转,拍张照,再买点纪念品,这就是当时最流行的旅游方式。而现在,自驾到景点的民宿住下来,或探险或喝茶,慢慢感受
河南商报记者 杨晓楠 杨益莹/文 张郁/图
10年前,跟着旅游团到景点转一转,拍张照,再买点纪念品,这就是当时最流行的旅游方式。而现在,自驾到景点的民宿住下来,或探险或喝茶,慢慢感受当地的生活,早就成了主流。
昨日召开的2018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旅游新业态”分论坛暨河南省投融资优选旅游项目签约仪式上,透露出旅游业正在经历4大“革命”。

变化1:业态
谁掌握大数据,谁将“主宰”旅游业
世界的大趋势是工业化,而旅游其实是一种“反工业化”的生活方式,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张辉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旅游发展的速度大大快于经济发展,未来几年里旅游业会有一场大革命。
他认为,大数据和共享经济的到来,让我们进入了“旅游新时代”。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但中国旅游还在常态发展阶段,这就预示着大量资本和技术将进入旅游业。但我们中国的旅游发展以前主要依靠劳动和资源,所以当资本和技术进入后,旅游业的商业模式会产生实质变化。
张辉认为,这会催生我们现有的旅游结构、产业组织、商业模式进行一个有力度的革命,“现在我们有很多新产品,比如乡村旅游、休闲旅品,但没把新产品和商业模式结合在一起。未来5-10年,中国旅游商业模式是一个旅游化过程,表现为消费、空间、产业的旅游化。”
大数据时代对我们的旅游业态产生很大变化。众信国旅副总裁王春峰介绍说,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要有定制化的产品,“这也改变了公司的产品线,从大规模的标准产品,到各种各样小范围、小批量产品。”
“在未来10年里,中国旅游业的中间商很有可能是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公司,或者是网银公司,因为他们掌握了大量数据,了解整个中国旅游需求的变化,这预示着我们传统旅游业要与数据公司进行深度的合作。”张辉说。
而随着共享经济的深入,共享单车、共享汽车都不再新鲜,旅游业也会进入”共享“时代,比如共享农庄、共享住宅等。
变化2:形式
“与自然融合”成年轻人主流
旅游业在形式上的变化有目共睹。以前的旅游者被称为“观光客”,现在称为“旅行者”,大家都不再喜欢跟团游,旅游正在向跨界、融合、专题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与垂直领域的深度融合。在乌克兰举办的欧洲冠军杯吸引了很多球迷,也带动了周边城市的旅游。
在携程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范敏看来,现在国内的旅游业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深度体验旅游在总旅游收入中所占比例还远远不够。
“现在跟我在旅行社做总经理时已经不一样了,以城市为中心去探索城市周边地区,将观光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已经成为年轻人主流。”范敏说。
从携程近年来在线浏览预定数据看,我国游客的旅游主题前10位分别是:自然探索、越野自驾、滑雪、医疗体验、旅游婚礼、高尔夫、禅修养生、游艇帆船、徒步、潜水。
其实这种变化不止在我国,在外国也是如此。根据韩国国际观光展组织委员会长慎重睦介绍,韩国的旅游形态和模式也在变革,大部分游客首次是为了节省时间选择跟团,现在深度旅游的需求在增加,在过去的以风景为主的传统模式,变化为以“我”为中心的个人价值观旅游,比如体育、医疗、美食、购物等等,购物消费的比重已被娱乐服务的比重所代替。
变化3:融合
旅游+健康可以成为河南旅游新抓手
从“旅游+”到“+旅游”,产业与旅游的结合成为旅游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健康产业就是一项。很多人去韩国整容,顺带在韩国吃吃玩玩,就是产业与旅游融合的一个典型例子;在国内,以北戴河为中心,整个秦皇岛市形成健康产业城的发展。
在河南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龚绍方看来,河南也有这样的潜力。“健康产业分为医疗、美容、养生、养老康疗服务等,这些都可以城市在未来产业和旅游融合中发挥作用。河南省南阳市有医圣张仲景,所以南阳把健康产业和旅游发展结合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龚绍方说。
龚绍方介绍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称为全球最大医院,年营收超75亿,在和旅游结合上就有很大空间。不仅如此,郑州的人口、交通都是助力旅游的优势。从线上交通预定看旅游新业态赋能城市经济增长,2017年,郑州旅游交通人次增长105%,跻身全国前十。
他认为,任何一个城市选择旅游和其他产业融合时候,要选择城市最具特色的产业,文化、制造、商业、健康、等其他产业都属于本地消费,唯有旅游产业是给城市带来异地消费的,所以旅游和任何产业融合都是本地市场和异地市场融合。
“未来,在中国新业态如何更有效激活城市经济创新、赋能城市功能、优化城市业态将会是旅游发展重要议题。”龚绍方说。
变化4:金融
金融行业从政府、企业、游客端推送赋能创新
正如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张辉所说,比GDP增长还快的旅游业,将会有大量资本和技术注入。那么,“旅游+金融+互联网”将是未来一个新的趋势。
在焦作中旅银行行长游翔看来,城市旅游消费仍有几大痛点,政府层面缺乏城市消费发展整体的规划引导,专项消费供给资本支撑不足,消费内容也很欠缺,大部分国内城市在游客消费体验内容方面都是有欠缺的。另外,对于消费服务的金融支撑也还有所欠缺。
针对这些问题,游翔认为,金融行业应该分别从政府端、企业端、游客端着手,进行“旅游+金融+互联网”的业态创新。
“可以联合专业旅游智力服务机构,为政府提供顶层规划设计支撑和落地消费引导;也可以为政府提供城市旅游消费专项引导资金、旅游消费产业基金、旅游消费培育基金等。”游翔说。
从企业端入手,就是基于游客消费需求,围绕可看、可吃、可玩、可住、可买、可享、可学等需求进行消费挖掘,培养特色消费内容,比如城市景区、特色小镇、旅游综合体、特色酒店、品牌餐饮等,通过资本注入、盈利共享、区域连锁等方式,实现供给企业和游客体验的双赢。
从客户端,就是围绕游客在消费过程中涉及到的体验提供全程消费支撑服务,譬如消费内容支付便利化,旅游消费分期灵活化等。对于围绕C端形成的客户服务平台或群体,能够形成丰富的客户流与现金流,通过有针对性的客户画像,提供智慧化精准群体金融服务。
(编辑 戴晨曦 华丽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