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腾 gte 旅行版 售价
中国市场作为大众集团全球范围最重要市场,投放新能源车已迫在眉睫。此前便有消息称,大众集团公布了至2020实现40万辆新能源车型的销量目标。2017年之前,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推广
中国市场作为大众集团全球范围最重要市场,投放新能源车已迫在眉睫。此前便有消息称,大众集团公布了至2020实现40万辆新能源车型的销量目标。2017年之前,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推广的新能源车型均采用进口方式。显然,高昂的税费和不具备补贴的弊端,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要求,而想要今早占据中国新能源市场份额,必然要将新车型本土化生产和销售。
近日,“换个角度看车市”采编团队(大力少爷)便独家在北京首都机场附近,拍摄到高尔夫纯电版本与大众迈腾旅行版GTE充电测试素材。这两款新车应该是外方团队考察国内充电桩网络,调整适配国内电网接口与充电协议。
高尔夫纯电动版将于2018年国产,续航里程300公里。新车上市后将成为在华国产的首款大众品牌新能源车型,为今后的产品做好铺垫。纯电动版整体外观与高尔夫GTE相近,新能源版本区别主要在于蓝色装饰线与保险杠处的“C”型日行灯。此外,新车在不同位置配有专属“e-GOLF”标示,轮毂也采用半封闭式降阻设计。
高尔夫纯电版的长宽高分别为4255*1799*1452mm,轴距为2637mm。纯电动版本高尔夫目前进入国内真实续航暂未得知,目前应在255至300公里左右,这样的续航能力在欧洲或北美已经属于主流甚至较高水准。
而在地域面积广阔的国内市场,这样的续航,完全不能与比亚迪秦EV450、e5EV450和吉利帝豪EV450等最大续航里程接近500公里,综合续航里程超过400公里的国产车型相比。
至于这款新车将有一汽大众生产,还是与江淮合资也是影响大众新能源战略发展的重要环节。
从实拍车型可以看出,新车依旧采用前风挡处布局充电接口,并且在前部迎风面,采用封闭式进气隔扇。整体并没有过多新能源车型标示,仅在部分区域配有GTE标示,C型日渐新车灯预计将会是近期大众旗下新能源车型重要识别标示之一。
在丰田霸占行星齿轮等混动技术壁垒情况下,大众开启了另一套解决方案,即燃油机+电动机+6速DSG双离合的动力解决方案,而电池则多不至于后轴区域,以获得重量平衡。这套动力总成早已在Golf GTE、奥迪A3 e-tron之上所应用,迈腾旅行版采用这套动力总成实属首次。
这套动力总成,发动机部分与常规动力车型基本相同,与发动机匹配的是代号DQ400E的6速DSG变速箱。与常规DSG变速箱不同的是,GTE版本所应用的变速箱拥有三组离合器。除了两个传统的挡位离合器外,还有一个发动机分离离合器,这个单独的离合器的主要作用是,当以电动机作为动力驱动车辆时,断开与发动机曲轴的连接,以最大程度减小电动机的负荷。
从车型技术领域来看,大众集团拥有足够的实力在国内新能源领域站稳脚跟,但大众高尔夫GTE与奥迪A3 e-tron这两款车型,尽管保持了操控、空间、纯电、混动等多方面优势,但因无法获得补贴,较高的售价且与众多燃油车竞争市场,显得较为鸡肋,实际销量与日常可见度几乎为零。
中国国家利益至上!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撬动中德两国关系:
在过去6年间,德国默克尔领导的政府,始终希望在中国新能源市场获得与中国品牌相同的待遇(政策、补贴和销售)。最终于2017年早些时候,默克尔与中国达成协议,通过设立江淮-大众(第三家合资工厂)、戴姆勒再次增资与比亚迪合资的腾势、戴姆勒和北汽新能源进行深度合作(在技术、车型、市场、生产层面),以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一揽子合作项目,获得BBA在中国新能源市场“正常”待遇。
就在全球一体化这个“伪命题”成为众多媒体热议,基于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奠定基调的全球政治格局更加清晰的今天,中国新能源市场基于核心技术、整车制造、全产业链及成熟的商业模式,持续5年良性健康的发展,已经具备撬动全球经济走向、汽车产业及更加深度的国与国之间利益交往的硬实力。
而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也凸显了,北汽新能源、吉利新能源、广汽新能源和比亚迪等车厂,响应最高领导人号召,全力发展新能源核心技术、整车制造、全产业链及加速商业化成熟模式过程中的软实力。
1949年-1980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小有发展却止步不前;
1980年-1990年,中国汽车工业依托合资模式获得第一步原始积累;
1990年-2010年,中国汽车工业受制合资方发展停滞转向自主品牌全力出击
2010年-2014年,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发展欣欣向荣,新能源行业“弯道超车”
2014年-2018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态势,引领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新拐点
有意思的是,就在中国推广新能源市场的2012年,汽车大国德国,率先跟中国达成“中德电动汽车充电协议”;2013年,戴姆勒与比亚迪组建腾势合资公司制造高端电动汽车;2014年,中国确定新能源发展作为重要国策。随后的每年,德国汽车都在不同程度加速中国新能源市场正常待遇和参与程度。
中国国家利益至上!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影响中美、中日以及与南朝鲜等“国”关系:
2018年,德系“BBA”都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建立了,包括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在内的零部件与整车制造体系。
而美系的通用则与上汽进行新能源全产业链层面的深度合作,甚至获得了全球最著名的车用动力电池宁德时代的支持。
反观日系丰田、本田及三菱,在华新能源市场发展依旧被动。丰田利用一汽夏利的电动车,进行贴牌销售;本田在坚持HEV(非插电混动技术)生产;三菱用广汽新能源GS4混动版贴牌销售。
最悲催的是南朝鲜现代-起亚在华市场逐年走衰,即便北京现代推出使用国产动力电池的伊兰特EV电动汽车,但是270公里的续航里程,较低的配置,使得销量完全不能与主流国产品牌相比对。
不得不提的是,2016年南朝鲜部署美式“萨德”防空导弹和电子侦查系统。这一举措严重侵害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以及华南的国土防空和电子安全。就此,中国利用政府、文化、经济、通信以及新能源层面多维度的打击。
最终,以三星SDI三元锂动力电池为代表的南朝鲜系动力电池,全面退出中国市场。不仅给中国动力电池厂商让出了更加充足市场空间,让这些品牌从磷酸铁锂电池向三元锂电池转型,赢得宝贵的转型时间;更让更多中国新能源行业从业者,认清发展核心技术的必要性。
中国国家利益至上!“双积分”政策对合资品牌的机遇和挑战:
2018年推行“双积分”政策,将成为中国市场存在所有车厂的“达摩克斯之箭”。根据全年整车销量和综合百公里油耗等参数,如果不生产与全年传统车销量适配的新能源车,后将被克以重罚、或被停止新车目录公告。
对于合资品牌而言,为了应对“双积分”政策,必须拿出符合相关政策的国产新能源车型,与占据10-20万元区间主流车型市场的本土车厂正面争夺。
合资品牌的优势在于,技术储备丰富、车型品质良好。
合资品牌的劣势在于,车型制造成本高、市场本土化周期长。
综合2018年、2019年、2020年,中国新能源市场整车保有量增至200万台,合资品牌刷存在感的市场空间充沛。这也合资品牌愿意拿出更好的技术、更优秀的车型,在中国本土化生产的源动力之一。
由此,中国政府通过“双积分”政策,新能源市场政策和补贴机制和“胡萝卜+大棒”的态势,对本土品牌更是一个符合“商业化”发展挑战,对合资品牌也是一个近乎“公平”发展机遇。
中国国家利益至上!中德新能源市场合作的代表意义:
杀鸡儆猴!过去6年间,德国政府“一心一意”的融入中国新能源市场,希望获得与中国国产品牌相同待遇。最终,通过达成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汽车和军事领域的合作,“用核心技术换来中国新能源市场”平等待遇。为什么德国政府及“BBA”车厂,即便付出“巨大代价”都要拿下中国新能源市场?
原因很简单:2016年大众汽车全球销量近500万台;中国市场售出近300万台。一旦中国新能源市场“双积分”政策全面推行,包括大众在内的所有“德系神车”都将面临重大财务亏损甚至退出中国市场的严峻危机。
Yes!中国新能源政策推广了5年后(2014-2017),终于在北汽新能源、吉利新能源和比亚迪等核心车厂的鼎力支持下,获得了全球范围的认可,并开始斩获包括核心技术、整车制造以及资本流入等表现利益。
在笔者看来,中国新能源市场大发展,是中国国家利益全球彰显的重要保障。虽然全球一体化仅是少数强国间的“娱乐”,却让中国在看似公平的市场行为,让德国、美国、日本等车厂“用技术换市场”的方式,在中国汽车市场存续。
笔者有理由认为:
再过5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模式,将在全球范围独树一帜。中国新能源模式,将被诸多国家所学习和引进。这也是德国、美国以及日本等车厂和不同政治团体发表“停售传统车时间表”的内在因素。因为,一旦在中国引领的全球化新能源市场变革中落后一步,将步步落后,甚至丧失技术、整车及市场优势。
此次大众着手在中国市场本生产高尔夫和迈腾系新能源车,及搭载的更为领先的核心驱动技术举措,就是重视中国新能源市场,与中国品牌正面交锋寻求自身发展最好写照。
者坚持认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以利益为牵引,综合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最终形成共赢的态势。中国与美国、中国对日本、中国对南朝鲜、以及中国与崩溃边缘的欧盟和独立的英国以及混乱的德国之间的关联,根据不同政体的综合能量,确定不同当量的经济交往和政治、军事文化层面的对话。由中国政府独立制定的新能源核心技术、整车制造、全产业链发展及成熟的商业化模式,将为中国利益全球彰显提供仅次于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天建设的重要保障。
当然,德国BBA为了获得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份额,所做出的的一揽子合作协议的模式。也将成为中国德国新能源时代两国利益保障的重要体现。
反之,中国也可以反向使用这一“新能源市场换利益保障”的游戏规则,严惩那些“不懂规矩”的合资车厂,制裁“不懂规矩”的车厂所在国。
在这里笔者不得不再次提及,长城汽车话事人魏建军的政治短视以及有所引发的一系列与中国新能源政策推广的不负责任行为。
就在2014年中国确定新能源发展政策后的2年,2016年,长城魏建军依旧对媒体表示“中国发展新能源不环保”措辞。
实际上,中国力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绝不单纯为了环保,而是更深层次的中国国家利益所致。以长城魏建军为首,对中国新能源政策持抵制态度,再次暴露出商人逐利的本性,与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的人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