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行的时光最好作文

有书去年初准备换工作的时候,我问了好友一个问题,“都三十多了,才找到自己很喜欢做的事还来得及么?”好友不假思索,立马就给我回了信息:“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惊诧于好友回复

有书

去年初准备换工作的时候,

我问了好友一个问题,

“都三十多了,

才找到自己很喜欢做的事还来得及么?”

好友不假思索,立马就给我回了信息: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

惊诧于好友回复的速度。

到现在,我已经成功转行,

对当时好友的话仍记忆犹新。

简单的一句话,

我隔着手机屏幕,

都能感知到对方那种笃定的语气。

想起摩西奶奶,

在《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书里说的:

“时光且长,一切都来得及。”

一切都来得及,让我们从第一步开始。

前两天逛知乎的时候,看到一个问题。

30岁学习编程靠谱吗?

用户Derre这样回答: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

其次是现在。”

想到当时在自己毫无经验的情况下,

准备转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

听到了好友那句“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

心里一震,有种叫做“共鸣”的感觉。

曾经看过著名演员娜塔莉·波特曼的演讲:

没有经验能把事情做好吗?

娜塔莉·波特曼9岁就出演《这个杀手不太冷》,

是一个公认的学霸演员,

一边拍戏一边读书,

还以全A成绩被哈佛大学录取,

最后获得心理学学位毕业。

2015年时,她返回母校做毕业演讲,

用那部大家熟悉的《黑天鹅》讲起了自己的“无经验”。

波特曼回忆说,

当导演问她能否出演《黑天鹅》中追求完美的芭蕾舞者时,

她觉得没问题。

可开始拍摄后,

却发现自己的舞步远远没达到电影要求的水平,

这让她不得不付出百倍努力……

她坦诚地说。

接受这个角色并不是出于勇气,

而是出于“无经验”,

那类似一种“无知”,

让她意识不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挑战。

“如果知道自己的局限,

我是绝不会去冒这个险的。

最后,

这次冒险成了我最好的一次艺术体验,

也是最棒的一次人生经历。”

执导第一部电影《爱与黑暗的故事》时,

波特曼也处于“无经验”状态。

那是一部对白全是希伯来语的片子,

她既要出演,又要担任编剧。

她说自己“毫无准备,本该害怕这一切挑战的”,

但“无经验”也成为某种独特的自信,

帮助她完成了这一切。

她说:

“你的无经验是一笔财富,

会让你用最本能、最不受局限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每当着手新事物时,

你要么让这种无经验将你领上他人走过的道路,

要么就让它帮你开拓属于自己的道路,

就算你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

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这本书里,

作者采铜说了这样的一个观点:

“纵使一件事情真的很难,

你就迈出一步试试,有何不可?”

我们在不经意间慢慢养成了一种叫做“执行无能”的习性,

指一件事情对我们的意义越大越容易推迟行动。

比如追求梦想,比如成为自己。

刚毕业的时候和一个公司的同事石榴住在一起,

一次无意中听到石榴在阳台上和她妈妈激烈的争吵声。

起因是石榴问家里借钱。

她妈妈说,

“不是说拿到了商务英语的中级证书就可以涨工资么,

你都学了两年了,怎么还那个证书还考不出来?”

石榴的情绪有点激动,

“我都这么努力在准备,你还说我,不给就不给。”

说完就挂了电话。

石榴大四开始准备商务英语,

一准备就是两年。

我一开始很惊叹于她的毅力以及这样的上进心,

单纯地表示这姑娘有前途。

但两三个月之后,我发现我错了。

她计划好一周内要背的单词没有背,

要看的文章没有看,

说好要拉着我练习口语的事情也从没有做到过。

每天下班回家,

她拿出剑桥英语书本放在桌子上,

打开电脑看剧或者上王者荣耀和队友开黑。

我在客厅要么听到言情电视剧里的台词,

要么就是王者荣耀那种激烈的厮杀声。

我终于知道,

为什么她准备了两年还是连模拟试题及格分都达不到了。

石榴的职位是行政岗,

她想学习英语提升自己,

在接触外商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加分。

她知道英语对她的意义,

但就是这样的意义却压得她止步不前。

不开始行动,

拖多久都不是在做准备而是在浪费时间。

王云五是一个传奇,

没有学历文凭、只在学校零星读了几年书,

却成了一代大家。

很喜欢他学习英语的故事。

小时候没有条件学习,

就把能利用的条件都利用到极致。

他当时学习英文写作,

先找到一篇英文的名家佳作,

熟读几次之后,把它翻译成中文,

等过了一星期之后,

再依据这中文反过来翻译成英文,

这个期间绝不查阅英语原文。

译完后再与原文比对,

找出自己翻译的错误、失误和不够精良之处。

这种方法就像把英文名家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并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针对性的反馈,

并且这种反馈的质量非常高。

如此反复练习,

王云五先生练就了扎实的英文功夫。

想赚钱买房买车,

却一直发奋不起来,觉得缺机会。

想学一门技能,

下班后却沉溺于游戏和玩乐,觉得还早。

想好好爱一个人,

却告诉自己和谁过不是过,关了灯都一样。

我们不敢开始,

总觉得再等等,再准备准备。

可事实是我们永远都无法准备好。

作者采铜说:“开始并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

著名的领导力书籍《逆向管理》一书之中,

作者埃米尼亚·伊贝拉强调:“先行动后思考。”

“刻意练习”是弗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K. Anders Ericsson提出的一套练习方法,

秘诀在于重复和反馈。

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

我们在练习中保持敏感性,

只要发现错误,就改正,再练习,直到卓越。

开始了才有机会获得反馈,才会有进步。

写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写出好文章是一件很难的事。

世界级写作名师娜塔莉·戈德堡的畅销书《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里强调:“把写作当做练习”。

她说有一件事情很奇怪,

那就是我们从来不会质疑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之前,

是否应该花上好长的一段时间练球,

可是碰上写作这件事,

我们却难得给自己练习的空间。

作者强调在写作时,

不要说“我将写作一首诗”。

这种心态会使你当场呆掉。

尽量不对自己有期许。

坐在桌前,说:“我有写出世上最烂的垃圾的自由。”

海明威说:“所有的初稿都是狗屎”。

先开始写,无论什么,然后再想着如何把它写好。

管理专家理查德·帕斯卡尔说:

“成年人更倾向于先做行动而后产生新的想法,

而不是先想再以一种新的方式去做。”

大二的时候,

省里举办外贸交易会,

学校里招聘接待外宾的志愿者。

这个志愿者有一个基本的条件,

就是英语口语必须熟练。

我和当时的几个同学都很想参加,

但一看到这个条件立马就变缩头乌龟了,

口语什么的开什么玩笑,

等我修炼一年之后再来吧。

等到招录的志愿者名单贴在告示栏的时候,

我们看到了一个让人十分意外的名字。

他是我们社团的同学,

不过英语比我们还差,四级两次没过。

我们拉着他,让他传授秘诀。

他说觉得这个志愿者能够加分必须要去试试,

也是一次锻炼机会。

他原本想着靠他那三寸不烂之舌,

让面试官发现他英语之外的才华,

然后破格录取。

就在面试官让他用英文临场说一段的时候,他慌了,

脑子里光芒一闪,

把死记硬背下来准备考四级作文的一段英文流利地背了出来。

面试官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他也获得了那次志愿者的机会。

而我清晰地记得当时看到那个口语熟练的条件时,

内心想的是,

不行,我再准备一年,

等下一次机会,我就去争取。

而我那个同学选择试一试,

而如今的他现在是新东方的英语老师。

他说,“总要迈出一步,试一试,才知道下一步具体怎么走。”

日本诗人柴田丰,92岁学习写诗,

98岁出版处女作诗集《请不要灰心呀!》,

10个月内销售了150万册,

被读者亲切地称呼为“柴田丰奶奶”。

她在诗歌中写道:“就算九十岁,也要恋爱呀”

鼓励了无数日本人。

柴田丰奶奶101岁逝世,

她的儿子说:“(我母亲)会很高兴的吧,

她是想要去天堂向父亲炫耀自己写的诗吧。”

无论何时你都可以开始,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

亚里士多德说过一句著名的名言: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

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畅销书《异类》的作者格拉德威尔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

并非天资超人一等,

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要经过1万个小时的锤炼,

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

无论是习惯也好,一万个小时也好,

千里之行都始于足下。

活着容易,但活好一辈子很难。

中国第一位首席旅行体验师郝娜说:

“活好每一天,就是活好一辈子。”

时光那么长,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第一步开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