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旅行+阿姆斯特丹
地球是生命共生的行星,人类是盖娅共同体中的一员,长期以来人类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机智地利用大自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人这个物种的一些过分活动损害了其他物种的利益,破坏了
地球是生命共生的行星,人类是盖娅共同体中的一员,长期以来人类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机智地利用大自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人这个物种的一些过分活动损害了其他物种的利益,破坏了天人系统的可持续生存。
博物是人类感受、认知和利用大自然的一种古老方式。复兴博物学意在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重申人类从属于大自然这一基本事实。博物过程反思现代性的逻辑,敞开个体感受世界的窗口,努力发掘二分法中常被忽视一侧的价值(如柔弱、缓慢、低矮、小巧等),有助于重塑人类的质朴心灵。
我们,作为一部分博物活动参与者,在此重申若干理念并提出相关倡议:
大自然是一个演化中的复杂整体,各个组分相互竞争并彼此依赖。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地球盖娅是人类的唯一家园。博物活动在宏观层面对大自然进行探究,强调通过亲自观察、体验增强个体对大自然的感受力,更好地鉴赏自然之美,合理地利用大自然。博物活动试图拓展博物情怀,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确认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节律,锻炼视、听、闻、触、悟的能力,恰当地指称、言说、记录、探究万物;既重视形态、行为、生态的宏观辨识,也积极吸收生理、生化、基因层面的研究成果。
博物活动难免对大自然造成伤害。我们应当不断反思、约束自己的行为,推动人与大自然持久和谐相处。博物自在而不忘自律,方能赢得尊重、做到可持续。我们应当知晓盖娅的前世今生,学会感恩,力图把伤害降到最低。我们应当广泛吸收传统文化、民间智慧和现代科学中有助于保持生命之多样性、理解演化之精致和复杂以及可持续利用大自然的知识与方法,尝试用非人类中心论视角看待世界,不夸大人类的算计能力和对大自然的改造能力。
博物活动应当遵守法律,培养良好的探究习惯,慎重采集并善待标本。可以在不影响生态和有关规定的条件下个人采集、品尝野生动植物和菌类等。鼓励对平凡的自然事物保持好奇心,但不鼓励不适当的猎奇。鼓励通过文字、影像、绘画等多种形式展现自然物和景观,但反对为了某种特殊的拍摄效果而故意伤害动植物、破坏景观等。提倡分享,反对掠夺、霸占大自然的物种、物产和优美景观。使用他人的文字、绘画、摄影、摄像等作品要事先征得同意。
博物有先后,宜由近及远,量力而行、渐次展开。热爱家乡及第二故乡,重视地方性知识的收集整理。记录在地景观、物种、动物行为及生态系统,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变迁。对外来物种保持警觉。
对培育博雅情趣,重视长程考量,经常回味徐霞客、李时珍、怀特、梭罗、缪尔、法布尔、利奥波德、卡森、劳伦兹、E.0.威尔逊等人的博物人生,积累并传扬中外优秀博物学文化。鼓励采取“博物+”策略,有意识地在餐饮、国学、旅行、城市规划、工程与工业设计、艺术、教育、保护区和公园管理等领域及日常生活中增加博物视角、融入博物情怀。特别是在初等教育中,各地宜根据实际条件,适当开展博物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博物理念宣言(第二届博物学文化论坛讨论稿)
注:此宣言于2017年8月起草,在一定范围内征寻意见后作了多次修订。对此文本做出贡献的有:陈超群,单之蔷,姜虹,金恒镳,李聪颖,刘华杰,刘孝廷,倪一农,田松,王彬,熊姣,徐保军,余节弘,张海华,张继达,张巍巍,张瑜,郑洋,邹滔等。
昨天,第二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在商务印书馆举行。这里的百种好书是商务历年出版的博物类精品图书,多部图书获评“中国好书”、“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等重点奖项,分为自然文库、自然雅趣、发现之旅、科学新视野、手册与图鉴等多个门类。
有草木鸟兽相伴的日子,从不寂寞。
一、自然感悟丛书
1. 《花与树的人文之旅》:一花一树一世界,等你驻足欣赏。一起走进那些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一种植物发源于何处?
如何被传播交流开来?
在不同的文化中又有怎样的意象?
在不同的国度,植物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而即便在同一种文化中,植物的象征意义也会随着历史变迁而改变。
2.《猿猴家书:我们为什么没有进化成人》第一本以书信形式介绍灵长类及其进化的科普书。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为什么没有进化成人?
《猿猴家书》获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金奖入围2015年度中国好书
3.《南开花事》:看人间草木,抒自然情怀,一部贴近生活的校园植物故事。
北京大学刘华杰教授
台湾著名生态摄影师徐仁修
厦门大学李振基教授联袂推荐
4.《时蔬小话》:最熟悉的陌生人。唯时蔬与爱不可辜负!一餐蔬菜博物学的盛宴。
一本关于生活里的蔬菜知识的小集子。书中除了介绍蔬菜的基本起源以及分化过程外,还就蔬菜对应的人文典故、烹饪方法和博物记忆等方面做了介绍,使得蔬菜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形象鲜明而清新。
2014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大鹏十大好书奖
豆瓣读书2014年社科文化类好书
5.《桃之夭夭--花影间的曼妙旅程》结合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古代与现代博物学视角,给我们带来了认识传统花卉的一种全新视角。
“这是什么花儿啊?”
很多人都似曾相识,却又只能一笑了之。
一本书,
认识传统花卉的一种全新视角,
记录了她们在诗词歌赋里传递的悲喜忧伤,
古人与她们情感交织的典故。
6.《野草离离--角落中的绿色诗篇》:且驻足聆听,那些角落之中生生不息的野草。
在肆意的践踏中,在卑微的餐桌上,在忽略的时光里,如何吟唱三千年的荒野长歌。
二、自然文库
7.《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一部真正的博物学家宣言,堪称近年来博物学经典类的书之一。
作者在“坛城”观察并感受到鲜活的雪花、苔藓、獐耳细辛、蜗牛、飞蛾、鸟、毒蛾毛虫、蚂蚁、蛞蝓等等,以生动的文笔和深刻的博物学、生态学、进化论的见解,阐述了生命的惊人多样性、精致性,特别强调了大自然中各物种之间的普遍共性关系。
2014“中国好书”
2014新京报年度图书
2013年美国国家学院最佳图书奖
2013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最终入围作品
2012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8.《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艾美奖得主、声音生态学家、录音师戈登汉普顿带你探寻世上的静谧之地,可能美国最后留有自然寂静的地方之一。
本书荣获“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榜首及年度推荐图书
曾获艾美奖的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发出警语,大自然的寂静是消失最快的资源
这部一流之作由世界上倾听者撰写,将永远改变你聆听我们的地球上自然和非自然声音的方式。汉普顿横越美国大陆,寻觅自然乐音中的平和与静谧,这是我们都该为之努力的目标。--唐纳·柯鲁兹马,《鸟类的歌唱人生》作者
9.《鲜花帝国》:探索令人眼花缭乱的“花花”世界,以及随之产生的诱人产业背后的故事。
位居非小说类书籍排行榜首,语言生动,内容翔实,让读者获益匪浅。……如要追本溯源,《鲜花帝国》当与安东尼·伯尔顿(Anthony Bourdain)的《厨房机密档案》(Kitchen Confidential)和迈克尔·波伦(Michael Pollan)的《植物的欲望》(The Botany of Desire)同属一类图书。--《今日美国》
10.《种子的故事》讲述种子令人惊叹的演化历程,展示种子改造人类生活的巨大力量。
我对种子有莫大的信仰。若让我相信你有颗种子,我就要期待生命显现奇迹。
-- 《瓦尔登湖》作者梭罗
11.《醉酒的植物学家:创造了世界名酒的植物》50多种调酒配方和园艺爱好者的种植诀窍。在热爱生活的宴会上,你永远是最受欢迎的嘉宾。
一部融生物学、化学、历史、词源和调酒术于一体的迷人著作。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亚马逊园艺百科类销售书第一名
国际烹饪专业协会评委推荐奖
北卡罗来纳图书奖
清酒始于米粒,
苏格兰威士忌源于大麦,
特基拉来自龙舌兰,
朗姆酒酿自甘蔗,
而波本酒出自玉米。
酒香、花香、果香、草香……
扑面而来!
12.《探寻自然的秩序》:一本书了解近300年西方博物学传统,了解三个世纪以来对自然界进行研究的迷人故事。
墙缝里的花呵,
我从裂缝中将你采出,
捧你在手心,连根一起,
花呵-倘若我能理解
你的全部,从根到花,
那我也必能理解上帝和人类。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墙缝里的花》(“Flower in the Crannied Wall”)
13.《鸟的感官》援引几十年来鸟类行为学、生理学、解剖学的研究成果,告诉你做一只鸟是什么感觉?
2012年《卫报》“最佳自然图书”
2012年《独立报》“最佳自然图书”
2012年度英国鸟类基金会“最佳鸟类图书”
猫头鹰如何在夜间飞行?
帝企鹅潜入大西洋400米深的漆黑之中是什么感觉?
深入鸟类的感官世界,
探寻这些飞翔的(或者不会飞翔的)精灵的奥秘。
14.《羽毛:自然演化中的奇迹》全球各种文化都使用羽毛作为象征、工具以及装饰品,涉及艺术、民俗、商业、传奇故事、宗教信仰以及日常生活的韵律……
羽毛是大自然的杰作,
它的细节自古就令人着迷!
约翰•巴勒斯奖
美国科学促进会/斯巴鲁科学图书奖
西北太平洋地区图书奖
15.《盖娅时代:地球传记》思考地球命运和人类未来的经典著作。
地球生理学和盖娅科学的经典著作,提出“地球是所有活着的生物构成的超级个体”的全新理论,书写了生命绵延的地球传记 。
作者拉伍洛克1990年获得由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第一届阿姆斯特丹环境奖。
16.《树的秘密生活》一份写给大树的情书,告诉我们许多它们的,以及我们和它们的故事。
光明书榜、《中华读书报》书榜上榜图书。
2015年新京报年度好书新知类图书入围图书。
对于树,我们的浪漫性追求与我们的功利性追求常常将我们和它们的关系置于尴尬的处境。
17.《爱上植物的第一本书》一本专家、学者不会告诉你的植物入门书;和孩子一起爱上植物的导览书;从“植物学逃兵”到“植物达人”的魔法书。体味“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心情。
3个步骤,7天时间,
“相遇、了解、探索”,
轻松学会观察、倾听植物,并且爱上“她”。
在家里,和爸妈认植物,
在户外,让宝贝带你看世界!
三、博物五部曲
18.《发现之旅--历史上最伟大的十次自然探险》:震撼心灵的万物之美!穿越三百年历史的时间隧道,感受美的自然奇观!
视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
值得收藏、鉴赏的年度畅销书。
这本书实在很难让人(剪)刀下留情,它太美了,几乎每张素描画作都在低语诉说:“将我剪下来,贴在墙上吧!”
--《国家地理杂志》
发现自然、发现生命、发现历史以令人心醉的图片与文字,映现史上十次最壮阔的探索自然之旅。
--英国《好书指南》
19.《伟大的探险家》:很难让人刀下留情”的美书,《发现之旅》姊妹篇。透过伦敦自然史博物馆二百余幅珍稀图像资料,来自英伦的专家学者为您讲述四十余位伟大探险家的故事。
20.《伟大的博物学家》:汇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近200百幅精美的珍藏画作,讲述最伟大的39位博物学家的故事。
《发现之旅》《伟大的探险家》《伟大的博物学家》被誉为“博物三部曲”。
他们将一种涉猎宽泛的业余爱好变成一门高度专业化的职业;他们努力为貌似混乱的自然世界带来秩序;他们在对自然世界进行编目和理解的追求中忍受着种种危险--从暴风雨、海盗到疾病和政治动荡;他们就是伟大的博物学家。
21.《可装裱的印度博物艺术》印度是世界上最具博物学多样性的国家之一。

22.《可装裱的中国博物艺术》:精选18-19世纪中国博物画作中最精美的范例,许多画作之前从未公开发表过。本书包含32幅原作复刻版画作和一本精美的图书。
四、伟大的博物学家
23. 《林奈传》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林奈首部中文传记,综合大量经典文献,再现精美原始图片。
介绍了林奈从穷学生到瑞典兰德大学,到乌普萨拉的医药学教授,以至成为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创始人。作为一个敏锐的旅行家、科学家、收集者、画家和地理学家,他将其一生的热情都投入到植物学中,他命名并分类了9000多种植物、828种贝类、2100种昆虫和477种鱼。
24.《性、植物学与帝国:林奈与班克斯》两位顶尖博物学家如何利用自己与权力机构的关系,来实现博物学与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
25.《法布尔传》法布尔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26.《原始思维》采用社会学的比较方法,广泛征引了十九世纪西方旅行家、博物学家和传教士等有关亚非拉不发达民族的风俗、制度、信仰、神话等方面的记载,对“原逻辑思维”的性质、特征、表现及其发展趋向作了论证。
27.《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巴罗中国行纪”的作者约翰巴罗是使团随行人员,更是一名知识渊博的博物学家。他不仅记录了使团的行程,更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民俗资料,从文学、哲学、宗教、医学、音乐等方面全面地展现出当时中国的社会面貌。
28.《造物中展现的神的智慧》英国博物学家约翰雷晚年的一部著作,也是英国十七、十八世纪再版和重印此书较多的博物学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既是因果自然神学的代表之作,也是对当时的博物学知识最丰富、全面的论述。本书是博物学领域内经典著作,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五、自然雅趣丛书
29.《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蚯蚓的故事》将带我们经历一场地下冒险.寻找我们星球最重要的守门人,“撬动”整个地下王国的自然史!
它们消灭植物致病菌,翻动泥土,改造森林。
它们甚至是两次大灭绝事件的幸存者。
一本实至名归的“趣味自然史”!
30. 《怎样看到鹿:与自然相遇的50种方式》:一个博物爱好者的内心,以及她对自然的感受。
通过佛农山--北京--里诺--瓦尔登湖这样一条叙述主线,详细地描写了作者在近10年间的自然观察和生活体验。
31.《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一座城市能在多大程度上容纳野生生物,记述在初次尝试园艺的一年里发生的种种奇遇。
阴暗与光明什么样的伦敦人会种菜呢?
享受着某种家庭幸福的人?
欢迎你来到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在这个高度城市化的空间里,植物自然生长,各种生灵悠然漫步,而我,则试图在喧嚣中追求田园诗般的生活。
32.《昆虫的私生活》在昆虫面前人人平等。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昆虫,环境将会崩溃。而人类消失,却会非常和谐。
六、自然观察丛书
33.《爸妈必修的100堂自然课》现代都市父母一定要懂的自然知识。
34.《自然老师没教的事--100堂都市自然课》从生活入手,体验小小的自然乐趣,从而发觉“自然就在我身边”。
通过这100堂自然课的引领,读者们可以经历从好奇到了解,经体验而喜爱的过程,逐渐拥有一双发现自然的慧眼,进而潜移默化地改变生活的态度。
35.《昆虫Q&A》:昆虫学泰斗写给青少年的诚意之作,由浅入深的昆虫学入门。
精选140个昆虫趣味问答题:
为什么苍蝇常在垃圾堆徘徊却不会生病?
蚊子爱叮什么样的人?蚊子吸进不同血型的血,会不会死掉?
可不可以采集昆虫?宠物昆虫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36.《植物Q&A》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远比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来得密切。
阳台的盆花、餐桌上的蔬果、路旁的植物、森林里的大树和爬藤,它们发生了什么样有趣的事?小孩好奇的问题很多,大人不曾思考的现象也不少。植物专家郑元春老师打开了植物教室的门,提200多个问题给你,也帮你解答了200多个问题。现在就开始吧!
37.《野果游乐园》果实和种子总是最令人期待的。虽然它们一般不及花朵般美貌,然而各种各样的果实和种子也值得我们欣赏,更何况有些还能让我们一饱口腹之欲。
对于植物来说,它们承载着所有的希冀,于是被武装得最为充分。黄丽锦以多年的观察经验,从各个角度着手,带领读者探寻植物的生存奥妙。
38.《野花999》从欣赏者的角度看来,判断一朵花的标准在于是否美观;而对于植物本身,判断一朵花的标准则是能否有利于繁殖。
花的外形、颜色、气味、花蜜,乃至自我牺牲(不育花),都是为了繁衍后代这一中心使命服务的。
39. 《昆虫脸书》在这个“看脸的世界”,昆虫也有一席之地!
昆虫的脸不仅各有魅力,还能透露出他们各自的生存手段及生活习性。通过一张张有趣的脸,昆虫的生活逐渐展露在我们面前。

40.《鸣虫音乐国》用看得见的虫鸣声,讲述一个个与鸣虫相遇的故事。
41.《野鸟放大镜:食衣篇》:书中图片不是图鉴式的标准照片,也不单纯是自然风光摄影的优美图画,而是能直接客观展示鸟类行为的一手资料。
42.《野鸟放大镜:住行篇》潜心观察,积累二十余年的精彩鸟类生态摄影,首度披露台湾野鸟的私密生活。
不同种类的鸟儿,配对形式也不尽相同,约有高达90%的鸟类采取一对一单配,采取此种配对方式的鸟儿大多会一起分担抚育幼鸟的责任。
鸟儿鸣管发出的声音分为鸣叫和鸣唱两种:
鸣叫的音节简短,主要作为联络、呼唤、警戒等信息传递;
鸣唱旋律婉转繁复,音节长且重复,多用于求偶及宣告领域之警告。
七、博物之旅
43.《发现最美的鸟》:赞美自由的羽翼。
薛晓源先生主编的《博物之旅》丛书,印制精美,取材丰硕,是极好的博物知识与博物艺术的书。西方出版界在博物艺术方面比中国先走了几百年:奥杜邦父子(Audubon,1785-1851,1812-1862)的画作早已是西方艺术收藏界的珍品,我们应急起追赶。我希望这套新书的出版能唤起许多读者,尤其青年读者们的兴趣。--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44.《发现最美的昆虫》:精选西方博物学大师经典名作,多种原始文献首次译成中文;展现珍贵华美绝世博物手绘,感受自然的诗意、自由、伟大与神奇。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莫言,著名书画家范曾,主持人朱军、董卿、李潘,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十余位博物馆馆长等联袂推荐。

45.《发现瑰丽的植物》:纵览博物学艺术精华,邂逅自然界自由精灵。渐次打开西方博物学三百年来宝藏的大门,感受人类业已封存的美好记忆。
昙花
蔷薇花
46.《发现奇异的动物》:纵览博物学艺术精华,邂逅自然界自由精灵。渐次打开西方博物学三百年来的宝藏大门,感受人类业已封存的美好记忆。
本书是科学与艺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莫言对于本书的评价为:鸟兽鱼虫是人类的朋友,亦是科学艺术灵感的源泉。
47.《天堂鸟》:美国自然博物馆镇馆之宝,传世百余年的天堂鸟名著,尽展鸟的风姿与芳华。
自天堂鸟为西方文明世界所知三百多年后,动物学家丹尼尔·艾略特博采众长,详尽梳理了当时已知所有类型的天堂鸟及其研究。纠正了世传多个讹误,揭开了这类奇特尤物的神秘面纱。
每种天堂鸟都配有其栩栩如生,精彩绝伦的手绘,尽展天堂鸟华丽秀美,绚烂无比的风姿与芳华。
八、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
48.《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苔藓册):精选中国南北各地苔藓植物代表种88科186属306种。
当您在户外远足时,请带上一枚手执放大镜(放大倍数5~10倍即可,最好自带光源,以便在光线弱的时候使用)、相机(连同三脚架)和一把小的喷壶,再连同这本书,您就可以尝试认识苔藓并欣赏其独特之美了。

49.《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衡山册):精选以衡山为代表的湖南地区植物146科355属564种。可供华中地区湖北、江西等部分省市作为参考。
镇山之宝--绒毛皂荚,这种全世界仅存2株野生植株的衡山特有植物,现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50.《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祁连山册):精选以祁连山为代表的西北地区植物80科296属569种。可供甘肃、青海等部分省市作为参考。
51.《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荒漠册):精选荒漠(沙漠、砾漠和盐漠)植物46科224属352种。可作为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野外鉴定分类的参考。
九、观察的奥秘
52.《怎样观察一棵树:探寻常见树木的非凡秘密》:大自然经得起最仔细的观察,一起发现身边的自然奇迹!
2011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2011年《纽约时报》最佳园艺类图书
2016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十大好书
思考比了解更有意思,但比不上观察。
--歌德
53.《怎样观察一朵花:发现花朵的秘密生活》:谁都见过红色的玫瑰、蓝色的鸢尾和黄色的水仙,但是只有我们真正仔细地查看一朵花时,一个美丽而精妙的新世界才呈现出来。
亚马逊2013年100种好书提名
英国《金融时报》2013年园艺类好书提名
十、科学新视野
54.《会说谎的地图》:谎言是地图的实质。
地图是人做的东西,与人性呼应,或多或少也有愚智善劣的成分,即使许多方法看起来只是技术性处理。
地图就像牛奶一样:它的信息容易变质,明智的做法是查看地图的日期。
55.《地图的文明史》:一本简洁、有趣、令人愉快的地图学史著作。“2016年度影响力图书”TOP50。
作者诺曼·思罗尔勾勒了地图与历史间亲密的联系,并运用了大量的插图--包括古代的著名地图到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成的当代地图,多方阐明了从历史时期到今天人类文化在如何解读空间关系。
56.《厨室探险--揭示烹饪的科学秘密》你爱美食,你是烹饪高手,但你未必了解厨房里的科学秘密。
57.《分子厨艺:探索美味的科学秘密》:推动“分子厨艺”这一场美食科学革命的当代经典。
58.《远离野蛮的身体:人体的原始记忆与演化》:人体就像一座野生动物园。我们的身体想念着野蛮的自然。一本为寄生虫平反的书,一本另类的故事书。
这是本非比寻常的书,它探索先前未曾涉猎的主题,带着清晰的笔调与诙谐的魅力,带领读者进入医学、生态学与演化生物学的交叠世界,展示人类生命状态的重要场景。
--爱德华·威尔森,哈佛大学名誉教授
十一、给孩子的博物学
59.《大自然年历》英国知名插画家、资深自然观察者、皇家水彩画学会2009年年度大奖得主赛莉亚·刘易斯用“月复一月”地观察记录,为我们揭示出了大自然的五彩缤纷。
60.《海滨自然笔记》:一起来看看海滨的自然奇迹。
61.《昆虫记》昆虫的史诗。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法布尔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 。1911年,法布尔被法国文学界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延伸阅读:《夜莺与玫瑰》
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著名童话作品。作者大量选取了自然界中常见的东西并赋之于美,有绿蜥蜴、花蝴蝶、美人鱼、鸽子、珊瑚等美的动物,也有橡树、雏菊、水仙等美的植物。
夜莺和玫瑰,更是极美的化身,他们不仅有美的外表,还有美的内在精神,这种理想的至美,就是一切艺术所要表现的。
62.《画笔下的鸟类学》:伦敦自然博物馆的典藏精品画作,包括从未面世的佳作。对所有生物中最自由的种族之性灵的演绎。
封面可以取下来自由装裱哦!
63.《儿童与自然日历》迪士尼漫画家、美国20世纪早期插画家、漫画家罗斯用自然的丰盛滋养童真的心灵。
每日一张童画配一首童谣--拟人的活泼与科普的严谨相结合,用自然的丰盛滋养天真的心灵--让每一天的亲子时光寓教于乐,寓爱于美,再也不害怕来自萌娃们的十万个为什么了!
十二、行走的芬芳
64.《北冥有鱼:人类学家的田野故事》75位人类学家的98篇田野故事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发起并主编。
人类学家在从事各自专业方向的田野调查时,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对个体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带来了一种非常亲切的个体感受。
65.《鹤鸣九皋:民俗学人的村落故事》:一本由国内外87位民俗学者撰写的田野故事集,满满的乡土气息。
学术思考发人深省,生存智慧不可多得。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作序推荐,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撰稿人发起并主编。
66.《喀纳斯湖--一位山野守望者的自然笔记》:来自神秘北疆喀纳斯的自然笔记,护林人日夜守望在神的后花园。
67.《远山古道:秦岭行走笔记》24万字记录“丝绸之路的根须”,秦岭古道交通。一个人的地理,踏平都市的焦躁寡淡。
十三、乡村与城市
68.《马唐草边疆》第一部全面描述美国郊区化发展历程的城市史著作。
获得美国城市史协会和历史协会的多项大奖。
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成为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
“……郊区化是一种普遍的人类理想,其实现依赖于技术和经济富足。”
……与小汽车、摩天大楼或美式职业足球相比,郊区文化也许更具代表性。郊区化是美国当代文化完整的、充分地具体表现形式;郊区化也是美国社会基本特征的展现……
69.《在西部的天空下--美国西部的自然与历史》一本书了解美国环境史。
唐纳德·沃斯特的写作饱含赤子深情,他的见解如此深刻,对于塑造了区域的过去并继续定义着区域未来的环境问题,充满了启迪--威廉·克罗农(著名环境史学家,美国前历史学会主席)
70.《乡村与城市》
你们这些现代猿人,
这些把自然的脸庞打扮得华丽俗气的市侩,
丝毫不去思考你们在这里看到的雄伟建筑;
他们来自你们从不知晓的伟大时代。
--兰霍恩《正义乡村》
雷蒙·威廉斯是一个世纪来最伟大的文学批评家之一,这是他最好的著作。对于英国文学和历史方面的课程而言,这是一本理想读物。
--布里·汤普森,加州大学
71.《明日的田园城市》一本具有世界影响,知名度很高的书,它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十四、自然的智慧
72.《花园的哲理》世界上任何人都能创建一座美丽的小竹园。但是,我怀疑园艺师能把世界纳入他的竹园中。
人类关注花园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达到幸福生活的目的吗?
花园不仅象征劳作、花木虫鱼,也象征着环境和人的关系、园艺和自然的关系、园艺和油画、雕塑的关系。
73.《花的智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里斯·梅特林克的散文集作品。
所有的花卉都努力履行它们的使命。
所有的花卉都雄心勃勃,它们在层出不穷地呈现其生存形态的同时,在大千世界蔓延,占据地盘。
74.《森林里的一棵树》泰国国际丛林寺在大陆唯一授权,中文简体版阿姜查系列作品。
“阿姜查系列”是由阿姜查与其弟子完成的一套宗教、励志经典。阿姜查的开示风格幽默直接,用的都是浅白的言语,没有深涩的佛学专有名词,而内容全部都是佛法的核心。
75.《荷花五讲》以荷为线,以诗词为伴,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自述与荷花、佛法相伴的人生。
十五、博物与生活
76.《生肖日历:2018灵犬旺年》国内首创,365张灵犬精美手绘。荟萃西方博物学百年珍藏,手边袖珍博物学图书馆。
77.《态度--茶人与技艺文明》
她与寻茶路上这些技艺精绝的手艺人一道,穿越喧嚣,在一种神秘的寂静中,为茶的原乡,引来美的清泉。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总导演
78.《静雅--茶心与演绎文明》从史学志到美学志。详述茶道的起源、行程、流变,对其中包含的饮用方式(从煎煮到冲泡),器物变化(从陶壶到紫砂再到盖碗),功能承载(从食用到审美再到精神信仰)等多方面勾勒了茶作为中国古典文化有机组成部分,所体现的“演绎文明”。
79.《世界历史上的食物》
世界最早的食物是什么?
哥伦布给人类带来了哪些食物的大交换?
饮食与民族建构有哪些关系?什么时候人类有了“全球口味”?
80. 《茶典》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八种经典茶书结集,中国历代名家“茶”主题书画撷珍,茶文化百科全书。
文:八大著作,“茶”经典全网罗
画:十大名家,“茶”画作汇经典
书:知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龚鹏程手书行草前言,原样影印,与内文楷书抄本相得益彰
甄选书画九件作为插页
图文互秀,灵动典雅
十六、怒放的生命
81.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第一个指出罗布泊位置的地理学家,“丝绸之路”命名者的中国奇异见闻。
中国地质学之巩固基础,实由德人李希霍芬氏奠之……因李氏之成就,而节省吾人十年之工作时间。
--著名地理学家翁文灏
到了这里你才发现,假如你只见识过中国的一部分,你是无法对这个国家做出判断的。
我那北方的男仆眼见这南方的富饶以及民风的斯文,直惊得目瞪口呆。眼见他看那精致的村落和田里的物产看不足的样子,我觉得十分有趣。
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近150年前在中国的考察日记,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当时大江南北的山川、气候、人口、经济、交通、矿产等。
82. 《世界历史上的前近代旅行》系统梳理了中国、中亚、印度、中东和欧洲之间的早期旅行、贸易、运输和文化交流,同时也讨论了诸如帝国的扩张和世界宗教传播等主题。
83.《南极洲: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第一次全方位展示两百余年的南极洲历史,一部可歌可泣的南极探险史。
在个人故事背后,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间对土地和资源控制的竞争。这本书带我们进入紧张的氛围,遥远的南极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 《自然》
84.《南极:“忍耐号”历险记》:极地探险的英雄时代,“世间最伟大的领导者”讲述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南极探险故事。
85.《珠峰简史》:国内第一部由亲历珠峰复测全程的专业人员撰写,全面介绍珠峰的图书,全面而立体地向读者呈现了一个自然的珠峰和人文的珠峰。
十七、自然的路径
与《瓦尔登湖》比肩
已有俄、日、韩、西、葡、意、法、德、波兰文版本
进入中学课本
汉译名著最新书之一
87. 《罗得岛海岸的痕迹》:20世纪由地理学家,或者说自然思想史学家写作的、最具有学术价值的著作之一。
自然、文化与人的关系事人类世界最重要、最宏大的命题。
格拉肯以历史时期对自然与文化两大主题及其关系的人士为主线,通过细致的思想梳理和观点提炼,为我们展现了西方世界思想史中非常重要的几个阶段及其演变轨迹。
88.《生态帝国主义》:如阿尔弗雷德•克罗斯比这本极富原创性、精彩有趣的书中所解释的那样,欧洲人在温带地区取代土著人,与其说是军事征服,还不如说是生物扩张的问题。
欧洲人的后裔构成世界大部分温带地区--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口的主干。欧洲帝国主义军事上的成功很容易解释:在很多情况下,它们就是火器对长矛的问题。
89.《十七世纪欧洲与晚明地图交流》几千年来,地图既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也是一个充满风景和智慧的宝库。
在科学研究领域之外,还另有一条接近大自然的道路。
--亚历山大·冯·洪堡
90. 《阳光下的新事物:20世纪世界环境史》:一个挥霍的世纪?被《泰晤士报》评为最优秀的科学著作之一。
91. 《生态文明建设十讲》:在“生态文明建设”诸方面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权威的解读。
本书以十八大报告为中心,围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观念革新、实践创新和制度构建等问题,系统地阐述、解读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目标愿景、制度架构与政策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十八、地球故事
92.《地球是平的》全方位揭秘人类过去是如何任科学摆布,为什么科学多次在真理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93.《地球的转型:在现代世界形成和解体中自然的作用》在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命题下提升了对于生态史的再认识。
本书作者通过历史的调查和理论的解释,提出了“作为环境史的现代性”这样一个崭新的命题,把作为“世界-生态”的资本主义,把资本积累、权力追求、自然的再生产这些社会生态要素,辩证地联系到了一起。
94. 《地球的故事》房龙打破了常规地理书的写作方式,不仅简要地介绍了基本的地理知识,还视角独特地从地理的角度讲述了各国的历史演变。用文学的手法,赋予知识以灵性,把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理的千姿百态展现出来。
95. 《地球正义宣言--荒野法》:生态伦理学的杰作,后人类中心主义思潮的先驱,一种地球物种生存的呐喊。
本书是生态伦理学的杰作,大地法理学的先声,后人类中心主义思潮的先驱。它不仅是人类认识自己和自然关系的划时代的研究成果,而且包含着未来学术研究范式转换的重要思想资源,人文社科学者和法律人不可不读。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本通识读物,任何人都可以从中获益。
一一康奈尔大学法学院讲席教授于兴中
96. 《说地:中国人认识大地形状的故事》每次知识的变革都是将过往认知撕裂,重构知识体系的过程。
“地球是圆的”在今天看来是毋庸置疑的常识,但是在明末清初,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大地为方形”才是毋庸置疑的常识。
十九、博物中国
97.《中国博物学评论》(第一、二期)定位为半学术性的读物,旨在为博物学研究者和热爱博物学的社会群体提供雅俗共赏的博物学文化论坛。
98.《尔雅注证--中国科学技术文化的历史纪录》我国著名的动物学家、自然科学史家郭郛注证,将《尔雅》一书十九章有序地分类和校正。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解释语词(即“训诂”)的专著,是一部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内容的百科全书。
释天、地、山、水和草、木、虫、鱼、鸟、兽、畜篇是人类和生物生活、生存环境的生物环境科学、生态系统科学的经典篇章。
99.《香港方物志》香港回归20年特别奉献,追溯香港风物的历史。
记述的是香港的鸟兽鱼木、风土民俗
香港的野花、毒蛇、候鸟、海产……
如何分辨蜻蜓和蜉蝣,鉴别毒蛇的种类……
原来香港曾有野生老虎!狐狸?
我们的来时路不是反光玻璃幕墙,而是山是水。
--香港《明报》
100.《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不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可能无法了解古典文学的美。2015中国好书。
你相不相信植物会解决文学史上的公案?
《草木缘情》第二版借鉴、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修订内容达一百余处,置换图片二十余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