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英文
圈柚故事:跳出圈外,就有故事。这是一个分享圈外学员故事的专栏,这里有500强企业高管,有咨询公司合伙人,也有千万级融资创业公司的创始人。第一期我们分享资深圈柚黄朝高的文章,他
圈柚故事:跳出圈外,就有故事。
这是一个分享圈外学员故事的专栏,这里有500强企业高管,有咨询公司合伙人,也有千万级融资创业公司的创始人。第一期我们分享资深圈柚黄朝高的文章,他是圈外商学院3月1班学员,也是一名上市公司的商业分析师,欢迎圈柚们踊跃投稿。
旅行的路

我的旅行足迹
回望过去的四五年间,我有过六次历时比较长、记忆深刻的旅行:
三次骑行
2013年 珠海到北京;
2015年 海口到三亚;
2017年初 广西桂林到香格里拉。
两次背包客
2014年 游历了菲律宾北部、南部山区和一些岛屿;
2015年 环台湾两周毕业旅行。
一次特殊的记者之旅
2016年
跟随南方电视台纪录片组
以记者的身份
与广东十二家主要媒体的记者一起“重走长征路”
途径10多个省份
行程上万里
看到这里,你一定以为这是一篇旅行风光、人文风情的见闻吧,其实不是的,我想说的是:旅行让我见识到更大更真实的世界,它是一个不断消除偏见或印证偏见的过程。正如作家、思想家许知远在节目《十三邀》中所说:我会带着我的偏见出发,等待这些偏见被打破,或被再次印证。
与农民工的对视
2013,骑行到北京
以前的我一直很不喜欢坐绿皮火车,因为乘客大部分是农民工,我觉得他们粗鲁、不讲卫生,但自从珠海骑行到北京后,我开始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他们。
2013年,我念大二,炎炎夏日里,经过二十多天骑行,终于到了北京。当时钱包早已捉襟见肘,我只能找到一个40块一晚的地下旅馆。
一走进旅馆,阴湿的气息便迎面扑来,我不由自主打了个冷战,毛孔“齐刷刷”全都收缩了起来。旅馆里有日夜不间断开着的排气扇发出“嘎啦嘎啦”的声响,不时有一些农民工衣着模样的人与我擦肩而过。原来很多来京务工的农民工,都常年住在这样的地下室里,好几个人蜗居在这样几平米的小房间里,没有窗户,共享卫生间、洗衣机等设施,就着昏黄的灯光和嘎啦的声响,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而在旅馆上方,正是北京这座宏伟华丽的城市。
返程广州时,我因误点改签,在北京西站附近一个咖啡馆坐到凌晨4点。进站时,我看到很多农民工直接在火车站广场上打地铺过夜,旁边是大包小包的行李。他们为了省下一点火车票和住宿的钱,就这样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宛如露宿街头的弃儿。

这两次与农民工的近距离对视,让我很受触动。我以前只看到拥挤的绿皮火车厢里,他们的粗鲁和不讲卫生,却不知道他们真正的生存状态竟然是这样的。
其实,他们一直都是一个失声群体,是这个繁荣时代里很难有更多选择的群体。他们的身份除了农民工,也是某些老人的子女,是某些孩子的爸爸妈妈,但对更多人而言,仅仅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我们始终在追寻自己的学业、事业和爱情,却很难注意到他们的存在,很难看到这一座座城市的崛起根本离不开他们的艰辛付出。从那时起,我开始逐渐理解这个群体的不易,也开始理解在所谓“现代文明人”眼里他们那些看来不太文雅的言行举止。
农村娃不懂农村
2016,重走长征路
年轻人大多喜欢都市,因为都市代表着活力,代表着机会,代表着金钱,代表着梦想与未来,但我们的目光却极少往后看,看向那些蛮荒之地。2016年,我随省电视台和各大媒体记者一起参与了“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走访了久违的乡村。
虽然我也出生于农村,但家里很早就出外经商,并不种田。我似乎已经斩断了跟土地和自然的某种天然联系。
在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我的感受尤为明显。当时我去了很多山区县城、乡村,通过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与他们对话,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平凡日子里的艰辛和幸福,但我真的懂他们吗?不,我不懂,因为我只是一个旁观者,只能看到表象。

当时,在从云南曲靖往贵州毕节走的时候,山路上雾气很浓,又下着滂沱大雨,我看到路边一个农民撑着伞,背着农作物,急匆匆赶路。看着他在苍茫大雨中影单影只地低头走着,有某种东西触动到我,我发了个票圈:
“车窗外白茫茫一片,好像往下看才是人间。耳机里是Remember When,Alan Jackson的声音,充满岁月闪回的故事感。看到深山里的人家,我总会好奇他们的人生是怎样的?他们生活得幸福抑或压抑?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又是怎样的?真希望像何伟一样,走过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观察并记录这个正在剧烈转型的社会下人们心中的焦灼、不安、无奈,当然,还有美好的时刻。”
虽然不能真正懂得他们的生活,但我希望在未来的旅行中,能够慢慢去理解他们,理解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人们生存的挣扎和对生活的期许。
偏见被打破
2014,两次与菲律宾的交集
在国内,地区间的不了解问题十分严重,但在不同国家之间,偏见就更加严重。
提到菲律宾,很多人都会皱眉,觉得这个国家穷、脏、乱、差,还很嚣张,用万恶不赦形容都不为过。但它却是我目前最喜欢的国家,没有之一。我喜欢他们的热情、乐观,喜欢他们在灿烂阳光下野蛮生长的气息和奔放。

我去过菲律宾两次。初识菲律宾是在2014年2月,因台湾辅仁大学罗四维教授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我有机会与台湾伙伴一起去菲律宾马尼拉贫民窟Navotas教授英文。
虽然贫民窟的环境很不好,房屋低矮,街道拥挤、脏乱,治安也差强人意。甚至某天深夜还有小伙伴听到枪声,听说是毒贩杀人,但总体来说,我们还是非常安全的。
大家待我们都非常友好,小孩子非常可爱,走在街上,他们会很热情地过来打招呼,交替着用英语、韩语、日语等不同语言跟我们问好,想试探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当时在一个社区里,有一位老奶奶过生日,邻里之间二三十人都会去他们家祝贺、吃蛋糕,真的有一种大家庭式的其乐融融的气氛。他们笃信天主教,天性乐天,虽然没有多少钱,但每个人都过得非常开心,懂得感恩。

为期两周的英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与当地菲律宾人同吃、同住、同乐,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离别时,不少人难舍落泪。
当时分别的情形被我原汁原味记录在了日记里:
当载着我们的吉普尼沿着狭窄的道路冲进夜色,转过几个街角,我们都有点恍惚,几位女生止住了哭,留下一车沉默。突然,一位菲律宾姐姐骑着单车疯狂追赶,与我们挥手告别。我们哭着、喊着,拼命挥手。吉普尼咆哮着往前走,那位姐姐和自行车慢慢变成无声的黑影,终于消失在泪眼朦胧中。
同年4月,正值大三临近结束,即将进入紧锣密鼓的暑期实习、秋季校招,此时我却拿到一个学院与菲律宾亚典耀大学的交换项目机会,如果此时前往菲律宾交换势必错过很多黄金机会,我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决定去。虽然交换回来确实对找工作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但我并不后悔。
第二次到菲律宾一待就是小半年,期间课程压力比较小,一有空我就和朋友结伴、或自己背包出去游山玩水。菲律宾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有很多值得游历的美景,比如:
位于吕宋岛东南部黎牙实比的马荣火山是世界第二美圆锥体火山,仅次于富士山,终年冒烟;
吕宋岛北部的山城碧瑶,以及深藏大山里的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巴纳韦、巴塔德梯田;
长滩岛,那里蓝天碧海,椰风疏影,白沙小船,是我这小半辈子见过的最美的沙滩,没有之一。

有幸与菲律宾发生的两次交集,让我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它教会我更审慎地看待一些观点。经验和偏见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理解世界。同时,这也有可能让我们画地为牢。所以,走出去用眼睛看,用心去感受,或许你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在北京与底层民工的对视让我理解了他们生存的境遇,让我能够平和地接受他们的一些特质;走进山区的经历让我知道我其实对他们严重缺乏了解,我希望通过旅行来消弭这种认知鸿沟;与菲律宾的深刻交集,让我感受到一个和以前媒体宣传截然不同的国度。
世界那么大,我们却很小,偏见无可避免,但旅行却能让我们打破偏见的牢笼,帮助我们逐步逼近真相。
祝愿各位优秀的圈柚: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把自己独特的经历与感受,
分享给更多人。
作者寄语
欢迎投稿至 qy@iquwanwai.com,我们在这里等你哟!
来源公众号:圈柚编辑部(qwbianjibu)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