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新加坡旅行札记

2017年4月到6月间,我同妻子到美国、加拿大旅游55天,横穿美国、加拿大两个国家,行程38000公里,浮光掠影般地领略了这两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在此将自己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

2017年4月到6月间,我同妻子到美国、加拿大旅游55天,横穿美国、加拿大两个国家,行程38000公里,浮光掠影般地领略了这两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在此将自己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同大家一起分享。

1

世界是个球

我原来以为到美国的路线应当是从北京起飞直接向东,然后飞越太平洋就到美国了。令我诧异的是,当我们从北京启程离开中国的时候,飞机上显示的路线图是不断地朝北飞,从北京-沈阳-哈尔滨然后到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俄国东部-白令海峡-阿拉斯加-温哥华最后到达旧金山。多亏电子地图的提示,我们才知道自己行进的路线。想想也是,世界本来就是个球。

飞行示意图

2

交通与规则

美国和加拿大都属于幅员辽阔的国家,他们也是车轮上的国家。宽阔密集的高速公路把北美大陆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虽然美加边界不设防,但两国互设边检、海关,而且是单边设立。也就是说你离开加拿大到美国,加拿大不管你,但是必须接受美国边检和海关检查;同样你离开美国到加拿大,美国人不管你,但是加拿大边检和海关要查你。这样双方都可以节约一半的行政开支,提高一倍的通关效率,而且大大方便两国居民的往来。从美国开车一路向北可以进入加拿大。同样,从加拿大开车,一路向南也可以进入美国。这两个国家的高速公路都是相连的。有趣的是美加两国的公路大多以数字命名。这样一个最大的好处是记起来非常地方便简单。如果到了纽约的曼哈顿,你会发现曼哈顿的道路也是以数字来标记的。东西方向的叫街,南北方向的叫路,都是12345依次排列。比如说最有名的第五大道,四十二街。这体现了美国人的数字化管理精神。历史学家黄仁宇曾经说过:“中国最缺乏的就是数字化的管理”。在美国不仅高速公路有数字编号,即使普通的街道、住宅、办公楼都有编号。这样对陌生人来说,找起来非常的方便。话说回来,有一回,我的一个外地同学来太原到我家,他沿着新建路朝南一直走,可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怎么来到了平阳路。除了老太原人,谁能说得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美加两国的百姓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绿灯行红灯停,执行的一丝不苟。按照他们的交通规则,转弯让直行,汽车让行人,这是最基本的规矩。凡是辅道并入主线,小路并入大道的,必须先停下来,一直等到主线或大路无车时,方可进入。有一回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在一个小的十字路口要左转进入快速路,主路上的车流持续不断,每当司机打算启动时,200-300米外的地方就又出现了新来的车,这样等啊等,足足等了5分多钟,司机在左右两方都没有发现来车,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转上了主道。

纽约曼哈顿 时代广场

没有信号灯的路口,凡标有Stop,即使没发现车也必须先停下来仔细观察,然后才能通过。不管前面有没有人或车,这是规矩。如果一个十字路口没有任何的标志,一般遵循先来先走的原则。在旧金山的半月湾,我们有一次独特的体验。那天朋友带我到海边去玩,恰好是个周末,下午5点回程的时候,碰到了一次严重的交通拥堵。那是一条双向两车道的小路,长长的车队排了有2~3公里,但是没有人插队,超车,大家都在慢慢的往前走,大概走了半个钟头才发现,原来前面是个十字路口,这个路口是半月湾通往旧金山的必经之路,四个方向都有车辆要通过那个路口,没有信号灯,也没有stop 标记,也没有交警指挥,大家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一辆车一辆车轮流通过,这样的景象看得我们目瞪口呆。但是大家就这样,没有人插队,没有人鸣笛,也没有人着急硬闯,不疾不徐地缓缓轮流前行。虽然很慢,但是秩序井然。美国人的耐心及其对规则的遵守,令我们感慨万千。

加拿大卑诗省原野

3

住在美国

我们此行从西到东又从东到西先后游览了加拿大的温哥华-落基山脉地区-多伦多-蒙特利尔-魁北克-渥太华-金斯顿-尼亚加拉瀑布进入美国,沿波士顿-纽黑文-纽约-华盛顿-麦阿密-旧金山回国。一路上可以说打一个枪换一个地方,先后住过民宿、酒店、家庭旅社、汽车旅馆、游轮包房等不同的地方,所到之处大多干净整洁,没有异味,服务周到。所碰到的人大多礼貌客气,非常乐于助人。

美国纽黑文居民住宅

这里要说的是美国和加拿大老百姓的住宅。大多数美国和加拿大的老百姓都住在独栋别墅里。每栋房子结构样式色彩都不一样,但整体又很协调。 绝大多数两到三层。房前屋后各有一小片空地,可以栽花种草。也有一部分人住在公寓里,据说有80%的人住在别墅里,剩下的20%的人住在公寓里。在美国和加拿大,住公寓的人大多数属于低收入者或新参加工作者。我们也亲眼看到了美国人怎么盖房子,看起来非常的简单好玩,就像搭积木一样,地基打好以后,从工厂运来了加工好长短不一的木头,然后把这些木头组装起来,表面涂上泥灰,再做上防水,基本就可以了。

温哥华街景

美国和加拿大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依然还可以盖这种纯木材的建筑。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国土绿化依然维护的非常好,美国这么大一个国家三亿多人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大部分人都住在这种由木头建造的别墅里,这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特色。

美国的房屋质量非常好,宽敞舒适,但是维护成本也很高,交的房产税也很高。我有个同学在美国波士顿,平时所有的房屋维修都靠他自己维修,因为美国的人工成本非常高。我看到他的车库里,有许多的工具,人说美国人喜欢DIY,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除了大老板一般的人雇不起人来帮自己搞维修。

波士顿民居

4

美国人的饮食

美国人是一个不怎么讲究吃的民族,大多数家庭吃的非常简单。基本上就是牛奶果酱面包汉堡热狗三明治,外加咖啡,果汁,啤酒。美国人和我们有着截然不同的胃口,我们吃饭要趁热吃,而美国人基本上是吃冷饭。早餐从冰箱里面拿出来,面包牛奶果汁直接进口;中午自己带一份三明治或者买一份比萨热狗,喝点咖啡或饮料又是一餐;晚饭大多数的时候也不会动锅碗瓢盆,偶尔才吃一顿热饭,烤个牛排或鸡翅。他们吃肉都是要大块的,不管是牛肉,鸡肉还是猪肉,鱼肉,所有头蹄,下水肥肠一概不吃。一般的情况下,他们不喝热水,除非要喝咖啡和茶。他们不像英国人爱喝茶,也许是由于“茶党事件“的影响。也可能他们的体质同中国人不一样。在饭店里面,你只要一坐下,服务员马上端上来一杯凉水,甚至有的地方端上来的是冰水。据说这样有两点原因:一是在美国食道癌病人极少,二是可以节约很多能源。美国人基本上不吃炒菜,所以也没有那么多的油烟。他们吃蔬菜很少,以肉蛋奶为主。大多数情况下,美国人蔬菜都是生吃,吃的也就是有限的几种,最常见的蔬菜就是土豆、洋葱、生菜、番茄。

“五月花号”登陆地普利茅斯的龙虾雕塑

在美国许多短期工实行的是周薪制,大多都是周五发工资,周六进超市,一次进超市,买的东西就够一礼拜吃了。看了美国人的生活,觉得我们中国人花在吃饭上的时间和资源实在是太多了。美国是全世界的人种大熔炉,她的饮食文化荟萃了全世界饮食文化的精华。世界各地所有有名的料理都在美国展开同台竞技。在美国的大都市,你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有法国餐日本餐地中海餐古巴餐墨西哥餐韩国菜泰国菜越南菜中国菜印度菜等,可以说应有尽有。大家点餐的话,都是各自点各自的,每人一份,吃完饭以后AA制付账,简单明了。

5

旅游业

美国国会山背面

美国、加拿大不愧是旅游大国,旅游业非常发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们的旅游宣传推介做的非常到位,服务质量上乘。不管是一座城市,还是一个旅游景点,都设有一个游客中心,这个游客中心是整个旅游业的核心。在城市的游客中心,你可以问讯、购票,咨询、领取免费的地图,获取景点资料…..游客中心有许多工作人员,他们大多都是志愿者,会向你提供有关这个城市旅游的一切信息,为你提供相应的旅游方案建议,以便你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最佳的旅游体验;当你到达一个具体景点时,你会发现那里也有一个游客中心,在这里可以购买门票、免费领取导览图、景点介绍、旅游手册…..这些印刷品,大多设计精美、印刷精良、内容详尽。

迈阿密南海滩

游客中心的服务人员大都耐心细致,周到体贴,又很热情。你会发现游客中心既是购票的地方、问讯的地方、休息的地方、还是接受教育的地方。在许多历史文化景点,还有专门的放映厅,你可以在那里坐下来,欣赏一段有关本景点的历史和现状的概要介绍。此外游客中心及其附近还有咖啡厅,快餐店,洗手间,轮椅租赁处、医疗诊所……基本上游客所有的需要,他们都考虑到了。

加拿大魁北克街头的旅游巴士

美国、加拿大旅游给我的第二大印象是各大城市的旅游巴士(Tour bus)。不论你在温哥华、多伦多、波士顿、纽约、还是在迈阿密、旧金山、华盛顿,对于任何一个外国人或英语不够好的人,乘坐这种旅游巴士是最为简单方便又省时省力的旅行方式。这种旅游巴士分上下两层,上面一层是露天的,可以全方位欣赏城市风景。车上有专职的导游讲解沿途景点概况,如果你听不懂英语,车上座位旁边有给每位乘客配备的专用耳机,你可以选择自己国家的语言。世界主要语言英、法、西、日、韩、中基本都有。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需,调到自己的语言频道。购票还附赠地图,你可以对照来听。这种车可以随时上下,以天为单位,你可以购买1,2,3,5天,甚至一周的车票,时间越长越便宜。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旅游者而言,你可以按图索骥在自己喜欢的任何地方随意下车游览。

旧金山市中心

6

大学

美国立国231年,但是美国的大学已经有380多年的历史。1620年清教徒来到美国,仅仅15年后的1635年就建立哈佛学院。所以美国人有一种说法:“先有哈佛,后有美国“。美国的常春藤盟校大多建于建国之前。在我看来美国的强大,其大学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功劳。大学不仅给美国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而且还提供出类拔萃的人才。新加坡伟大的政治家李光耀曾经说过:“中国有14亿人的智慧,但美国有70亿人的智慧“,这很值得我们深思。别的国家不说,今天仅中国在美留学生就达50万人之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向美输出的留学生近200万,许多人毕业后留在了美国,这些人为美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斯坦福大学 胡佛塔

据权威机构评价,目前全世界前10名大学里面美国占了8个,前20名大学里面美国占了17个。美国大学其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庞大,建筑之宏伟,地位之高超,资金实力之雄厚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我们先后参观了美国的耶鲁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乔治敦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许多知名大学大都不在繁华喧闹之地,而多在偏僻安静的小镇,那里风景秀丽,景色迷人,临近大自然,是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闻名于世的斯坦福大学占地50,000亩,其规模之大令人震惊。它之所以能够成为硅谷的摇篮就因为其巨大的土地资源。美国的知名大学不仅在占地巨大,而且非常的富有。

耶鲁大学图书馆(内)

像耶鲁大学,其校友捐赠的基金累计超过了256亿美元,而且有专门的精英团队打理,年收益率连续24年在20%以上。我们在的时候耶鲁正在招聘经济学教授,出价是年薪百万美元。这就是一流大学的豪气。只要是一流的人才就能获得一流的报偿。他们愿意花最高的价钱来购买最好的智慧,这是美国人非常了不起的一点。

耶鲁大学图书馆(外)

美国大学如此发达还在于每个时代都有一些人前赴后继不遗余力地资助大学。许多美国商人发财以后首要的捐助对象就是大学。美国绝大多数著名的私立大学,都是由私人发起捐赠设立的。从早期的哈佛、耶鲁到建国时期的富兰克林捐助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托马斯·杰佛逊捐助的弗吉尼亚大学,再到20世纪初的美国商业大亨洛克菲勒、安德鲁·卡耐基、利兰·斯坦福、范德比尔特都捐献过大学,而今这些大学依然是美国大学的中坚力量。对于那些不太富有的商人,他们可以在大学设立一个讲座或者捐赠一个教席,也可以捐建一栋建筑或设立一个奖学金。这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慈善。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政府也非常富有远见 。他们知道大学教育对于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富民强国的重大意义。早在1860年,当时联邦政府没钱,但她有大片的土地。所以他们就出台了一个《莫雷尔法案》。该法案规定,按照各州议员人数,有一名议员就可以建立一所大学,每成立一所大学,联邦政府拨给土地3万英亩。这3万英亩土地的收入,可以作为大学的办学经费。当时全美成立了五十几所大学,这就是所谓的“增地学院“,也是美国州立大学的起源。这些大学对后来美国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加州伯克利大学

7

小费

美国、加拿大都是小费国家。不论你在餐馆就餐,酒店住宿,还是打车旅游,除了正常支付的费用以外,还必须再加税和小费。税当然是给政府的,小费是付给餐馆工作人员、酒店门童、酒店收拾房间服务员、餐馆端盘子的侍者、出租车司机、旅行社导游等的报酬,也是对这些人服务态度、质量的一个评价机制。因为酒店餐馆出租车公司在雇用这些人的时候,给的工资较低,所以小费就成为弥补他们正常收入的一个合理合法的渠道。每天住店不要忘记在枕头上给收拾床铺的服务员留下一二美金的小费;饭店吃了饭要按照餐费的15%、18%、20%到25%的标准付给餐馆服务员小费;每次打的也要给出租车司机车费15%到25%的小费;参加旅行社游览,每天也要付给开大巴的司机和导游两到三个美金的小费。在这两个国家支付小费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的。不过反过来想想这也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小费体现了服务接受者对服务提供者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评价和奖赏。

8

注重锻炼身体

吃饭-睡觉-锻炼身体是美国人每日工作之余必不可少的功课。如果说中国人喜欢吃,那么美国人可以说就是喜欢运动。下午5点以后,你可以看到街上到处都是跑步、骑车的人,草地上一队队玩球的人,篮球,棒球,橄榄球是美国人最喜欢的三大运动。在公园里面你甚至可以看到白发苍苍的老者也在精神矍铄的跑步。美国的体育设施也很完善,到处都有草地-健身房-体育馆。因此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截止到2016年巴西奥运会的时候,美国获得的金牌已经超过了1000块。美国有强大的全民健身的基础。人人爱运动,个个好体育。

耶鲁大学体育场

在美国人看来,运动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是每日必不可少的。体育研究表明跑步是最好的运动,从电影《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一直到今天美国的政界高层人士和商业领袖都是跑步的爱好者,像前总统奥巴马,Facebook的老板马克·扎克伯格都是跑步的爱好者。美国小朋友最推崇的是那些体育明星,橄榄球、棒球、NBA篮球的明星。

华盛顿街头骑行队

樊江春

二〇一七年九月十六日 星期六 于山西太原

责编:小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