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铁路旅行指南指南
在上一其遇书坊中,囤书娘为大家介绍了有关推理小说的几个世界重要奖项。在本周,我们则为喜欢推理小说或者想要入坑的朋友们来种草。聊一聊被誉为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的英国女
在上一其遇书坊中,囤书娘为大家介绍了有关推理小说的几个世界重要奖项。在本周,我们则为喜欢推理小说或者想要入坑的朋友们来种草。聊一聊被誉为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的英国女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她的那些代表著作,以及被搬上大银幕的电影佳作。
侦探小说,其令人着迷之处在于形式之美,在于它拥有亚里士多德式完美的开头、过程和结尾,具有完美无缺的古典式结构,而犯罪和挑衅事件允许本我的冲动产生假想的满足。而作为“推理小说女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堪称人类历史上最畅销的作家,她的推理长篇小说有66部,此外还有大量短篇中篇小说选集和剧本,作品总销量超过20亿本。将她所有形式的著作算入,只有《圣经》与威廉·莎士比亚著作的总销售量能出其右。
阿婆出现的时代正是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也就是从一站到二战的那段时间。1920年,阿婆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勇闯文坛,这本书中第一次出现了大侦探波洛这个人物形象,同时也标志着开创了一个时代,此前的侦探小说被认为是纯粹而复杂的谜团,几乎从不关注人物命运,角色的设立都是为了故事而存在。而阿婆却树立一位智慧的侦探形象,通过各种蛛丝马迹和对人性的超凡理解,重构犯罪的过程,让读者看清躲避在思维盲点之外的真凶,这是史无前例的。直到1975年,阿婆写下最后一步小说《幕》为终止,阿婆为大众贡献了众多经典的侦探小说,是当之无愧的推理小说女王。
自阿婆第一步小说问世开始,她的作品就因构思精彩,适合改编成电影,而被屡次搬上大银幕,其中有不少电影佳作都获得了成功。无论是文学作品到电影形式的转变,阿婆所创作的侦探世界打动了无数的读者和观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那些深受大众喜爱且改编的颇为成功的电影和原著吧。
《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
在阿婆众多小说中,被誉为神作的就当属这部《东方快车谋杀案》了,作为阿婆最喜欢的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改编自真实的林德伯格绑架案,描绘了午夜过后的一场大雪,让始终处于满员状态的豪华列车被迫停了下来,在清晨中众人发现美国富商死在了他的包厢中,身中12刀,而根据车厢众人的口供,一场疑点重重的追凶之旅就此展开了。
这部小说曾被数次改编搬上大银幕,版本众多,但最为经典的还当初1974年由阿尔伯特·芬尼饰演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肖恩·康纳利、安东尼·博金斯、英格丽·褒曼等超级卡司加盟的版本最为经典。演技派们用精湛的演技,演绎出了追寻真凶时抽丝剥茧直至破解的紧张和悬念感,加之导演用镜头带出众生相,以上帝视角的俯拍谋杀案,整个影片值得反复回味,结局更是极为震撼。

《尼罗河上的惨案》(1978)
这部小说和《东方快车谋杀案》一样脍炙人口,讲述了尼罗河一艘游轮上围绕着新婚夫妇林奈特和她丈夫赛蒙,以及赛蒙前女友之间的恩怨,最终导致发生三起命案的故事。凶杀案发生后,游轮上每个登场的人物都有嫌疑,在大侦探波洛的推理过程中,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
作为电影版《尼罗河上的惨案》有2004年和1978年两个版本,都是高评分的佳作。但囤书娘还是更喜欢老版电影,此电影延续了《东方快车谋杀案》的相似模式,使用了全明星阵容。影片由约翰·吉勒明导演以及安东尼·谢弗改编,彼得·乌斯蒂诺夫在影片中饰演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他随后还出演了五次波洛。在这版电影中,侦探的每一次推理过程中,嫌疑人各自的心怀鬼胎,被推理后惊吓到的画面都被丝丝入扣地呈现。整部影片画面微妙,人人自危,悬疑紧张的氛围浓郁至极,极具节奏感。

《无人生还》(2015)
这部小说可以被看成是童谣诡计谋杀的经典代表。十个素不相识的人受邀来到海岛黑人岛上。晚餐后,一个神秘的声音揭开了人们心中所各自隐藏着的可怕秘密。当天晚上,一位客人离奇死亡。暴风雨让小岛与世隔绝,《十个小士兵》--这首古老的童谣成了死亡咒语。如同歌谣中预言的,客人一个接一个死去……杀人游戏结束后,竟无一人生还。
这部阿婆的杰作曾被无数次搬上银幕,而且这一部被认为是阿婆最好改变的著作。此部电影版本数目不少,但囤书娘最喜欢的还是BBC在阿婆诞辰125年之际,在2015年所拍摄的三集同名迷你剧。编辑在剧中将阿婆所开创的孤岛杀人模式很好的体现,把人们至于有限空间,按着童谣的顺序以及提前预告的死法,杀戮在继续,每死去一个人,桌上的雕塑小人就会少一个,噩梦在不断上演,最终的结局也出乎意料。

《阳光下的罪恶》(1982)
大名鼎鼎的名侦探波洛因体重超标而导致心脏问题,为了恢复健康,他和助手来到小岛上度假。在这座恍如世外桃园的小岛上却被突如其来的一场谋杀案打破平静,喜爱日光浴的美艳少妇被勒死,在这个显而易见的激情犯罪”中又包藏着怎样的罪恶?这部小说虽然被认为是阿婆作品中文笔稍弱的一部,但其中的推理逻辑依然精妙完整,模式上延续了阿婆喜爱的孤岛杀人风格,在封闭空间下,几个人真真假假,各怀鬼胎,而观众们永远猜不到结局。
囤书娘推荐的电影版本还是1982年由彼得·乌斯蒂诺夫饰演大侦探波洛的版本,在这部电影中,是乌斯蒂诺夫第二次扮演波洛,和2001年新版相比,老版拍摄的更有韵味,但因为影片时间有限,把小说中贩毒的支线砍掉了略有遗憾。

《ABC谋杀案》(1992)
这部著作也是阿婆中较为知名的一部,A、B、C三个字母,三个地点,三具尸体,三起凶杀案。一个逍遥法外的连环杀手就这样通过字母一步步实施犯罪,并在尸体旁边留下ABC铁路旅行指南,并发起了对侦探波洛的挑战,当第四个字母出现时,侦探波洛是否能力挽狂澜,及时制止悲剧的发生呢?
和以往侦探波洛遇到的凶杀案不同,这次的他遭遇到的不仅仅是挑战,也遭遇到了阿婆的双重设计。在小说中抓获连环杀手的过程及其精彩,而在1992版的电影中,扮演侦探的波洛不再是乌斯蒂诺夫,而变成了大卫·苏切,其本人的表演非常切合阿婆设定的年代,具有浓郁的英式风格,而作品本身改编的也可圈可点,在拼图主线之外,同时解决了ABC的心理包袱,把整个推理设计环节完美的从小说中挪到了银幕里,是改编非常成功的一部佳作。

《控方证人》(1957)
这部小说在阿婆的著作中算的上是非常知名的一部,其同名话剧为视为经典,上演了六十多年而经久不衰,其由比利•怀尔德执导的同名电影还曾获奥斯卡金像奖六项提名,由此可见这部著作的火热程度。
小说讲述了伦敦著名刑案辩护律师韦菲爵士接到一纸诉状,伦纳德•沃尔被控谋杀富婆艾米丽以图染指其巨额遗产,他却一再表明自己的无辜。伦纳德的妻子是唯一能够证明他无罪的证人,却以控方证人的身份出庭指证其确实犯有谋杀罪。深陷泥潭的伦纳德陷入绝望,不料一个意外出现的女人让事情有了转机。
此部小说曾被改编成2个电影和一个迷你剧,虽然bbc的迷你剧现在看来更有现代感,但最经典的还是要属1957年的老版电影,虽然此版年代有些久远,但其剧本、演员和导演都几乎完美到无可挑剔,剧本逻辑缜密,台词精炼妙语连珠,尤其是在法庭辩论的一幕更是经典,加上出乎意料的结尾,难怪此片获得过6项奥斯卡提名,被评论为是最好看的悬疑片之一。

《死亡约会》(2008)
在阿婆原著小说中,这是一起注定要发生的凶杀案,案件极为简单,考古学家博因顿爵士正带领儿子在沙漠中进行考古,但他的第二任妻子却在佩得拉耸立的红色峭壁中被发现,她的尸体曾现出怪异的肥胖。棘手的案件再次来到了大侦探波洛手里,在24小时内,他是否能够发现案情背后的真相?
在小说中阿婆通过女主角萨拉的视角为众人讲述了一个畸形的美国家族故事,又通过波洛的侦破把身处于残暴专制下博因顿家族中每个人物的描写刻画的入木三分,加之故事充满了冲突性,非常好看。而在改编的电影中,2008年由大卫•苏切扮演的大侦探波洛这一版,除了把原著中的冲突很好的展现出来,同时加入了重婚、畸恋、虐待、残杀等重口元素,更加极致的凸显了博因顿家族每个人的癫狂,唯一的缺憾就是这一电影版对原著改动较大,删除了原著中大段推理,让电影最后抓到真凶的结尾显得过于跳转突兀。

《沉默的证人》
这部作品又名《哑证人》,在此书中,阿婆没有用笔墨去描写凶杀的场面,也没有编造离奇的故事情节。故事开门见山地说明小绿房子的女主人阿伦德尔小姐去世了,她竟然立遗嘱把全部财产留给了她的随身侍女劳森小姐,惹得小镇上的人们议论纷纷。阿伦德尔小姐死前曾秘密给侦探波洛写了一封奇怪的信,波洛和他的助手黑斯廷斯上尉来到了这个小镇,进行了一系列紧张而细致的调查工作,终于侦破了这起十分复杂的谋杀案。
这部小说相对于阿婆的其他著作来说亮点不足,且有虎头蛇尾之感,其精彩之处在于凶手隐藏的十分隐蔽,和精彩的叙述的方式。而电影相对原著来讲更具有看点,1996年版的电影巧妙的还原了故事中的俏皮感,弥补了原著中虎头蛇尾的缺陷,加上电影中的那只乖巧演技十足的雪纳瑞狗狗和侦探波洛的互动,也让电影加分不少。

遇书坊44期:这有一份知名推理小说大奖书单,请收好
遇书坊43期:世界读书日,这些世界文学奖了解一下
遇书坊42期:美国思潮文化的展现,普利策小说奖精选推荐
遇书坊41期:
斯蒂芬·金和他的恐怖世界
更多往期
若是希望在每周四的晚间与好书相遇,不妨在手机APP端打开本文,点击右上角订阅按钮,添加“遇书坊”标签。然后回到首页的右上角“我的订阅”中进行推送设置,即可在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每期的更新内容。周四夜晚与好书相遇,在邂逅中品读书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