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年均旅行支出
2018年6月29日,在第十三届中国 女性 消费 高层论坛暨2018《女 性生活 蓝皮书》发布会上,中国妇女杂志社总编辑高博燕对《2017年中国城市女性及家庭消费状况 调查》的主要 数据
2018年6月29日,在第十三届中国 女性 消费 高层论坛暨2018《女 性生活 蓝皮书》发布会上,中国妇女杂志社总编辑高博燕对《2017年中国城市女性及家庭消费状况 调查》的主要 数据 和结论进行了发布。
图片:中国妇女杂志社总编辑高博燕
由中国妇女杂志社、华坤女性消费指导中心、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共同开展的“2017年中国城市女性及家庭消费状况调查”,旨在了解城市女性及家庭消费状况,展现新时代消费升级优化的新趋势,这已是上述机构开展的第13次年度调查。该项调查通过中国妇女杂志社系列新媒体平台发布电子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324份,有效回收率为97.8%。
被调查者画像
范围:本次调查覆盖了大陆除西藏自治区之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57个城市(区、县),以及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年龄:参与调查的女性平均年龄为36岁。
婚育:80.1%已婚;14.5%未婚;离异和丧偶的占5.5%。被调查女性中82.2%有孩子。其中,有1个孩子的为48.3%;有2个孩子的为29.7%;没有孩子的占17.8%。
学历:78.8%的被调查女性为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为21.2%。
工作:91.8%被调查女性主要来自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另有8.2%是全职主妇。
收入:96.8%的被调查女性有收入,平均年收入9.2万元。被调查者家庭的平均收入为17.6万元。
通过梳理“2017年中国城市女性及家庭消费状况调查”数据突显如下六大潮流趋势。
(一)精神生活需求明显增长,文娱消费内涵丰富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女性及家庭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越来越多,参与文化活动的方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2017年,97.6%的被调查女性及家庭有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平均支出约4900元。排在被调查女性闲暇生活前四位的文娱活动是:户外活动,40.0%;去健身房、练瑜伽、学跳舞等,34.0%;享受移动学习买课程、听微课、听讲座等知识服务,31.6%;参加各种社群圈子活动,31.5%。其他文娱活动还包括:看电影、听音乐会、看演出(18.5%);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文化艺术馆(14.2%);分享厨艺、园艺、烘焙、茶道等生活美学(13.9%);学习传统文化(12.1%)和逛书店(11.4%)等。
(二)出游度假常态化,催生高品质、多样性新旅行主义
旅游度假已经成为女性及家庭常态化的健康生活方式。2017年,89.4%的被调查女性外出旅游,平均支出约为19500元;90.2%的被调查家庭外出旅游,平均支出为39900元。
1.被调查女性及家庭年均出游9.9次
2017年,被调查女性及家庭周边游平均为4.8次,国内游平均为3.0次,出境游(含港澳台)平均为2.1次,合计平均出游为9.9次。
2.自由行、私人订制成旅游新风尚
被调查女性及家庭旅游方式依次是:“自助游、自由行”(65.7%)、“自驾游”(43.5%)、“跟团游”(41.9%)、“私人订制旅游”(17.7%)和“游轮游”(7.3%)。
3.女性向往“远方”,追求丰厚游历体验
被调查女性向往“远方”,期待“在路上”能够感受多样生活风貌,密切亲情友情,拓展人生维度,丰润心灵成长。她们所关注的体验和收获排在前五位的是:住民宿,体验当地风土人情(48.6%);与亲朋好友共享休闲时光(46.1%);陪孩子游学,让孩子长见识(39.3%);参加户外活动和探险”(38.1%);享受购物乐趣(29.0%)。其他还包括:享受住宿、美食等品质服务(27.3%);创造社交机会,广交朋友(25.0%);体味风景名胜的观赏性和多样性(16.9%)和放眼看世界,开阔视野(16.2%)等。
(三) “掌上消费”渗透女性生活全领域
互联网科技革命,特别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迅速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2017年度调查数据显示,“掌上消费”越来越普及,几乎涵盖女性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移动互联广覆盖、简易化、普惠性等特征,让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成本降低,促进了女性自主学习、自我成长能力的提升。
2017年,99.6%的被调查女性使用过互联网服务,依次是: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69.1%);网购、团购(56.3%);网上缴费(53.7%);叫外卖(46.8%);手机约车(44.4%);网络阅读(35.7%);网络课程在线学习(25.6%);网上旅行预订(25.1%);互联网投资理财(19.6%)和网上挂号(19.0)等。特别是城市女性热衷在线阅读和在线学习,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四)非物质消费比例提升,物质消费向高品质、原生态转变
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超过我国GDP增速。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带动了消费的不断升级,女性和家庭除了对旅游、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等非物质生活需求大大提高外,衣、食、住、用等物质生活消费需求开始向高品质、原生态方向发展。
1.个人最大笔支出:旅游、服装并列第一
被调查女性个人最大开支是旅游度假(18.7%),首次和连续12次调查位居第一的服装服饰并列第一(18.7%);美容 护肤、美体美发为16.7%,排第二位,充电学习9.6%,排第三位,文化娱乐9.2%为第四位,运动健身占8.3%,排第五位。其次是更新手机等电子产品(5.9%);请客聚会(5.8%);养生保健(4.4%)等。
2.家庭最大笔开支前三位:孩子、房子和旅游
排在被调查女性及家庭最大笔开支前三位的是:孩子的抚养和教育(28.5%);买房、租房、装修(24.3%);旅游度假(15.0%)。其次还包括:买汽车(11.9%);购买家居用品、家用电器(9.6%);赡养老人(6.2%)和文化娱乐等精神消费(3.2%)。
3.高品质、原生态成物质消费最大诉求
被调查女性在消费中更看重的因素,比例较高的前四位是:“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48.6%)、“原生态、纯天然、无污染、安全健康”(46.1%)、“性价比合理”(39.3%)、“优质服务,愉悦的购物体验”(38.1%)。其他还包括:打折促销,有赠品、优惠券(29.0%);大品牌、口碑好(27.3%);产品功能强,使用效果好(25.0%);便宜、价格低(16.9%);精美别致的外观设计(16.2%)等。
(五)节约适度、绿色低碳、可持续消费观获认同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逐步推进,公众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节约适度、绿色低碳可持续消费观的认同度越来越高,女性及家庭在满足自身消费的同时,更加关注消费给环境和资源带来的影响。她们从自身做起,文明消费、绿色消费,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被调查女性赞同的消费观前六位是:简约适度,反对虚荣和不合理消费(52.8%);环保优先,选择绿色产品(46.0%);响应光盘行动,不浪费粮食(44.5%);避免网购成瘾,品质重于数量(42.7%);节约资源,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40.4%);绿色出行,尽量选择公共和共享交通(37.0%)。同时,花自己的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19.8%);花钱是一种减压的方法(13.2%)等观念更为年轻女性所接受。
(六)孩子、旅游和房子:消费需求依然旺盛
排在被调查女性及家庭2018年重点支出计划前三位的是:孩子教育(46.7%);外出旅游度假(39.3%);买房、装修(33.0%)。其次还包括:职业技术学习(32.3%);投资理财(31.0%);买汽车(25.6%);文化娱乐等精神生活(20.6%);安排养老生活(16.6%)和“买家电或电子产品(14.6%)。提高职业技能、满足文化精神需求以及提升养老生活质量,也成为家庭消费有增长性的重点。
“2017年中国城市女性及家庭消费状况调查”数据,较好印证了消费升级和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广大女性及家庭已经跨越简单物质满足阶段,步入注重精神需求和休闲娱乐的新时代;跨越单纯追求价格低廉、实惠型消费阶段,步入注重品质和体验消费的新时代;跨越衣食温饱、生存型消费阶段,步入发展型、享受型消费的新时代;跨越冲动、数量型消费阶段,步入简约适度、低碳绿色消费的新时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