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苏州到西塘旅行

感谢S.C.的邀请,第4次来到苏州,让我有机会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回顾并分享了民国时期有关南社的故事,感受苏州这座古城的魅力......路线安排来看非经典路线:- 拙政园:江南古

感谢S.C.的邀请,第4次来到苏州,让我有机会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回顾并分享了民国时期有关南社的故事,感受苏州这座古城的魅力......

路线安排

来看非经典路线:

- 拙政园: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 平江路: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堪称古城缩影;

- 山塘街:被称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

- 南社纪念馆:位于山塘街内,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进步文化团体(具体详见后文介绍)

从古典园林到民国社团

如下1-4的踩点按照实际旅行顺序介绍(可构成具体的行程路线)

1、拙政园

“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 颐和园齐名,为中国四大名园之首,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当年Benq的夏季活力营,曾组织来过拙政园,那个时候只是走马观花式的巡览,对于园林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感观

时隔多年再次来到拙政园,才慢慢品味这一古典园林的精致与韵味......

远处可见的虎丘塔被园林设计者用借景的手法巧妙的引入到中园中,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百姓常态

“年轻人啊,人生之道,听老生慢慢道来......”

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

此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底层被称作“藕香榭”,上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荷塘边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精华所在,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小飞虹”为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

连接各路亭榭的长廊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该建筑好像浮动于一片翠绿浓荫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阁”。某代主人闺女的厢房,前面还有一颗高大的樟树,据说古时候的人都会自种樟树,待女儿出嫁的时候,制作樟木箱作为嫁妆......

伞形亭,据说古时候的人是不随意送人伞的,因为伞的含义是定情信物,所以才有了杭州西湖许仙白娘子相遇的桥段......

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莲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莲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当年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正是因为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园林买下,“拙政”二字可见其含义......

我来运用一回“借景”的手法

荷塘,回眸,百媚生......

涵青亭,居于一隅,在大树的庇护下,悠然自得,坐一坐,休憩,观景,听雨......

2、平江路

从拙政园出来,南面不远便是历史攸久的经典水巷:平江路

平江路是一条傍河的小路。全长1606米,与山塘街相比,少了份商业气,保住了市巷旧貌,更大限度地留住了民情风貌

Couple of old & young

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上,就有平江路这条街道,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800年来,平江路依然在原址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格局,平江路两边小巷特别是东边,还较好地保留了多条水巷

狗狗,你在想啥呢?

晒着太阳的小草

这4个字该正念还是倒着念?!

新鲜的水果~~快来看一看啊~~

河道西面的民居多依河而建,上了年纪的老房子,墙面剥落处又攀生出许多的藤萝蔓草,幽静的河道便与粉墙黛瓦的房屋、楼阁、小桥、花木之间彼此借景,宛如一幅长卷画......

3、山塘街

每个有小桥流水的古城,总有那么一个繁华古街,从古至今,经久不衰,南京的夫子庙,苏州的山塘街......

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

明代民歌《大九连环》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将苏州山塘街与杭州西湖双提并论,可见当时山塘街的重要性。

乘船向山塘西面行驶,接下来要去到前面不远处的“南社纪念馆”

西面比东段要开阔,河边绿树成荫、芳草依依

4、中国南社纪念馆

如果不是这次的苏州行,我不会把山塘纳入游览之列,如果不是 关注了山塘,我也不会在意中央4套就在出发的前两天晚上播放的陈去病曾孙关于南社资料的专访......

又想到了回西塘看到了曾祖父当年关于南社活动的相关手迹,把所有的思绪串联起来,冥冥中,也许是想让我追溯到这段历史,关于家族在那段历史洪流中的片段......

2009年,在民革中央的支持下,中国南社纪念馆在山塘街800号张公祠建立,张公祠始建于明崇祯十二年(1643年)。现在“南社”的门厅前恢复“泽被东南”牌楼,具有历史文化和 革命传统教育的双重价值。

南社于1909年在苏州虎丘张公祠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以推翻封建统治为宗旨的 革命文学社团,由同盟会会员柳亚子、陈去病、高旭发起。

一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诗歌文学”结社,用笔作武器,传播 民主, 自由新思想,向封建 专制王朝发起猛烈的批判。“文有南社,武有黄埔”,一文一武,所想披靡。

当时柳亚子高兴地说:“三百年无此盛事也。”

当年曾祖父郁世羹(字:佐梅),在家乡西塘也加入了这个 革命文学团体

1920年冬天柳亚子曾来西塘,与西塘南社社友在西园 摄影留念,题名为“西园雅集第二图”,左二是曾祖父,右四便是南社的灵魂人物柳亚子

想当年他们也曾是南社成员

新中国成立后柳亚子与 毛泽东的合影

南社纪念馆内的苏式亭榭长廊,停坐,回味,思绪万千

夕阳时分,我们踏上回南京的归途

等车的时候,我跟S.C说,很感谢他让我重温了很多往事,但却体会到了新的感受,他说,也许我就是上帝派来帮你实现这些事情的人呢!

我们笑了......

- End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