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新疆拼团旅行

昨日,本报“湛江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居全省第二,养老服务任重道远”一文发表后,引起网友读者的兴趣,纷纷就此话题讨论。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许多传统观念都在渐渐发生改变:“养儿

昨日,本报“湛江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居全省第二,养老服务任重道远”一文发表后,引起网友读者的兴趣,纷纷就此话题讨论。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许多传统观念都在渐渐发生改变:“养儿防老”变“社区养老”,“买房养老”变“卖房养老”,此外还有互助式抱团养老、旅游养老、养老院养老等,一起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兴趣相同的好友在一起乐也融融。

亲情拼 与孩子同住一个小区享受社区养老

过去人们常说“养儿防老”,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老了就应该和孩子住在一起,子孙满堂,共享天伦之乐,这才是幸福晚年。但是,现在这种观念正在发生改变。

“现在的父母很少会和孩子同一屋檐下,毕竟两代人之间生活方式、观念和习惯都有很多不同,住在一起会有诸多不便。”张叔说。

张叔今年70岁,和老伴住在开发区的一个住宅小区。老两口有一儿一女。儿子留学归来在北京工作,已经在北京安家,多次请父母过去同住,但老人都拒绝了。张叔的女儿女婿在霞山工作,每周末女儿带着女婿和外孙女回父母这边吃顿饭,虽不住在一起但也常有照应。

前年开始,张姨身体出了问题,住院一段时间后,平时也需要药物治疗。更糟的是,张叔的心脏也出了问题。为照顾父母,张叔的女儿在父母所住小区买了一套二手房。

记者采访时发现,许多成年子女在购买刚需住宅房时,喜欢在与父母同一个小区买房,有的是同一单元,彼此间既留有独立的空间,又能彼此照应。

现在湛江的许多大型楼盘都有比较开阔的活动空间,可作为老年人的活动区域,以记者居住的小区为例,每天在中央广场都有一群老年人在这里遛狗、弄孙、闲坐、散步、晒太阳、健身。

记者采访时发现,社区养老虽然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但更适合于有孩子在身边照顾且还有较强自主能力的老人家。此外,社区的医疗服务也是短板。虽然许多社区都有社区诊所,但这些诊所对老年人容易出现的心脏病、心肌梗塞、中风等突发的病症无能为力。

要真正做到社区养老,许多相关的养老配套设施与服务还有待完善,有市民建议,希望小区能整合资源,引进养老机构,让有需要的老人可享受就近养老服务。

房子积蓄拼 依靠自己过好老年生活

互助式养老是一个趋势,但还需要在国内大力推广和普及。更多人则希望有一种方式可以房养老。

“比如相关机构可以接受老人抵押房子,折合成市价后,待老人去世后,房子归国家。”刘女士建议。

这种以房养老的想法,许多市民已付诸实践。

在70岁的时候,林先生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决定:把房子卖了,揣着卖房子的钱住进了养老院。

许多人对他卖房养老不解。对此,林先生一笑而过。

林先生早年失伴,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叫他过去一起生活,他没同意,一来不想离开生活多年的地方,二来不想打扰儿子儿媳的生活。

他特意去湛江的养老机构了解过,目前湛江的养老机构选择性不多,条件也不太好,经朋友介绍去广州一家医养结合的大型养老院了解,那边环境和条件都不错,每月收费五千多元。他算了一下,把房子卖掉能拿到几十万,再加上积蓄,足够支付他在养老院度过余生,“在养老院生病有人护理,生活有人照顾,还有不同的老年人聊聊天,总比一个人在家里呆着好。”

杨女士说:“退休后,养老问题骤然来到眼前!”她的看法是“三随三靠”:随大流、随遇而安、随风飘动;靠自己、靠亲朋、靠社会!

“建议在75岁或80岁之间(具体时间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决定),卖掉所有的固定资产(如房屋等),在儿子或女儿居住地附近选择一间好一点的养老院,签订10年至15年(具体时间根据身体健康状况可延长)的养老合同,儿子或女儿作为监护人,有空就来看下我们,过好每一天。”

共同抚琴,老有所乐。

友情拼 与三五好友互助抱团

和社区养老相比,张女士更倾向于抱团养老。

“抱团养老就是找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住在一起,大家一起喝茶、聊天、做手工、出去旅游……大家一起慢慢老去。”张女士说,她希望退休后,可以和几个关系好的朋友住在同一个小区,各自有相互独立的空间,生活上又能彼此照应,“如果有人生病了,健康的还可以照顾生病的。”

抱团养老的想法听起来很动人,但实施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张女士也意识到这点:“这种养老方式还是要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大家处在平等的环境中。”

与张女士的抱团养老想法相似的还有陈先生。他在坡头乡下有一幢房子。他有一个想法:等将来退休了,夫妻俩就到乡下去生活,把乡下那幢房子当作养老公寓,招几个人过来住,共同分租,请个阿姨来帮忙做饭搞卫生,费用和伙食费分摊。“一起住的人当然要经过挑选,最起码性格要好相处。”陈先生说。

采访时,也有人提到了“时光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在国外部分地区已经兴起。简单地来说,年轻人有精力有时间可以去社区老人机构照顾老人,存储时间,等老了再享用被照顾的时间。

医疗养护拼 希望能有尊严地老去

钟先生原是一家国企的高管,退休后一身轻松,已经65岁的他精气神都还很足, “我尚未认真考虑过养老这一问题。趁着身体好,到处走走看看,此后再顺其自然。”在与他聊天中,他提出了一个新看法“旅游养老”。

钟先生所指的旅游养老,是指进过游历后选择在一个风光好空气好配套设施好的地区停下脚步养老,享受着自然风光的同时又能医养结合。

“养老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挂钩,也和老龄人口数量有关联,沿海城市都具备这样的条件,并且发展得比较快,比如海南省。湛江在旅游养老的产业上大有可为,只是目前还属于起步阶段。”钟先生说。

钟先生爱摄影,退休后经常外出旅行摄影,走到哪里住到哪里。他曾和老伴在丽江住个一年半载,把周边都玩个遍;经常去新疆,在天山脚下找个草原,蒙古包一住就是一两个月。他的想法是,等将来实在走不动了,就选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在一家条件好一点的养老院,安安心心地养老。

但他也知道,目前国家的养老体系还有待完善,养老产业的服务和链条也没完善,如何能让老人有尊严的老去,是一个问题,经济上能否承受得起,又是一个问题。他说:“我认为,医养结合,收费合理的养老院是有市场的。养老服务不仅仅是四个字,背后还是所有老人沉甸甸的期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