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制作的旅行计划
这几年,每年到寒暑假期间,中小学生组团研学是教育界最引人关注的风景。也就是说,假日期间,学生除了被塞入各种辅导外,还有学生流行走出去,到外面世界去看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
这几年,每年到寒暑假期间,中小学生组团研学是教育界最引人关注的风景。也就是说,假日期间,学生除了被塞入各种辅导外,还有学生流行走出去,到外面世界去看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教育古训重新在教育界兴起。当然,这和新高考制度改革有必然的关系。
新高考录取政策将不再是过去分数是唯一的录取标准,高考分数只是录取的权重,综合素质评价占据很大一部分录取权重,从现在试点的录取模式来看,综合素质评价是由大学自主来决定的。在综合素质评价这一块,学生的综合素养非常重要。
游学并不是这几年才有的教育现象,但高考录取新政策直接导致游学热起来。与此对应的是,作为未来教育改革的一项措施,2017年,11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最核心的是游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由于高考改革,所以,导致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动作太多,游学旅行是其中一项。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目前,流行游学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基础教育领域。以北京为例,据我所了解,北京的一些示范高中学生,这个寒假都基本外出游学了。目前,北京中学生游学的地方不局限于国内,已经开始周游世界了。
那么,哪些地方是学生游学的重点区域?游学的第一个特色地点是是著名高校,国内的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虽然这些学生未必能考得上清华北大,但这种游学,更多具有鸡汤性质,让学生有一个梦想,这也是很老套的游学线路;
第二个是国内特色地区,此次寒假,有学校组织学生去云南科考,参观西南联大旧址,在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禄丰恐龙谷、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昆明石林景区,现场制作属于自己的蝴蝶标本,到滇池边观测红嘴鸥、开展环志工作,观日、观月、观星,寻找、修复恐龙化石,穿越雨林。也有学生去广州和深圳地区,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制作植物标本、在南海海洋所参观海洋生物标本、在大亚湾虾拖网捕鱼分析物种和水文。革命圣地,此次有学校去寻根古田学生们学习古田会议精神,感受铸魂胜利路;亲临红军出发地,重走红军路;
第三个就是国外,主要是欧美发达地区。此次有中学组织多个游学团,去美国、德国、卢森堡等地区,这些学校一般都是北京第一梯队的示范高中,在欧美等地有友好合作的学校,他们在国外参加各种体验课程,在国外游学,不仅接触了多元文化,而且也提高了英语交流的能力。还有学校组织学生去美国冷泉港DNA学习中心,进行为期两周的DNA科学课程实践活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