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带着鸡旅行
承接上期带着手机去旅行(壹):丢行李,宿古堡,心情很糟糕带着手机去旅行(贰):从陶伯河走进童话带着手机去旅行(叁):他们就这样闯进了我的镜头晚上下起了小雨,打消了我扫街的欲望,
承接上期
带着手机去旅行(壹):丢行李,宿古堡,心情很糟糕
带着手机去旅行(贰):从陶伯河走进童话
带着手机去旅行(叁):他们就这样闯进了我的镜头

晚上下起了小雨,打消了我扫街的欲望,早早睡去。
第二天6点多,拉开窗帘,雨已停。照例拿起手机,出门晨拍。
法国的清晨要比德国高上那么几度,所以这里的花还能开的那么鲜艳。很难想象,如此鲜花小镇,要是没有了这些花,会减分多少。

空无一人的小镇,就这么走走拍拍。

很羡慕生活在镇上的人,他们的童话梦永远都不会醒。

有些东西,似乎只适合在这里存在,就好比这样的老爷车,出现在画面之中,显得是那样的正确无比。

鉴于科尔马是阿尔萨斯地区的旅游重镇,为了躲避旅行团大军,拍了一圈回来叫醒大家就赶紧开赴“法国威尼斯”水城了。

对于科尔马,要说最有名的,就是“据说”这里是宫崎骏老爷子《哈尔的移动城堡》里城市的原型。当然,这种“据说”,也就是为旅途平添了一丝谈资,不必太过认真。
科尔马最有名区域,就是小威尼斯,当然,这里除了有水,我并不觉得有哪点像威尼斯。不过这证明一点,高傲的法国人貌似并不讨厌意大利人。


到小威尼斯,当然要坐一下游船了,与威尼斯贡多拉动辄50欧元一位的价格相比,科尔马游船的价格便宜得感人。
在船上拍摄科尔马鳞次节比的彩色房屋,又是另一番视角:

你在船上看风景,风景里的人在桥上看你:

小威尼斯区域并不长,但绝对是科尔马最精华的所在,都说有水则灵,科尔马仗着这一尺并不碧波的小河,成了阿尔萨斯地区最耀眼的明星。
平心而论,如果说游览埃吉桑和里屈维埃是用心的话,那游览科尔马,仅仅用眼,就够了。

过了小威尼斯,向北就进入了科尔马的城市中心,人开始多起来,房子的颜色也不再那样色彩缤纷。
圣马丁教堂最有特色的,是蜥蜴一般色泽的屋顶,不过教堂下那一排汽车,甚是煞风景。

在科尔马待到中午,因为还要赶回德国,就在市中心的超市买了两份烤鸡。每次到欧洲,都要到超市找烤鸡,要说这吃鸡情节,还要回溯到2012年去瑞士。
记得那次瑞士之旅实在无法承受当地天一般的物价,所以每日正餐总是要到因特拉肯的COOP里买烤鸡。记忆中,那几顿烤鸡简直是人间美味,自此之后,又去过几次欧洲,每次都吃烤鸡,却再也找不回当时的那种味道。
这次,也一样。
从科尔马开到希尔塔赫要2个小时的时间。怕回程再遇警察查车,所以在科尔马附近的大超市买了一个婴儿座椅。挑了一个最便宜的,59欧。这笔钱最终没有白花,当然,这是后话,回头再聊。

开进黑森林,就到了希尔塔赫,这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子,山多,云密,天冷,这是希尔塔赫给我的第一印象。

在黑森林里,太阳落山很快,不一会儿的功夫,太阳就西沉山坳。
在餐厅里正式吃了第一顿“德国大餐”,很可惜,就是没有猪肘。不过老板娘很热情,老板的手艺也是很棒。
在这样的小镇,目测只有这唯一的一家饭馆营业,临近饭点,很多大爷大妈来到饭馆打牌唠嗑。
这次旅途,大部分住的都是这种GUEST HOUSE,可以让我们更近距离的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当中去。
办理入住的时候,酒店老板跟我说,有我一件行李。
心想不会是行李找到了吧?等他拖着一个小纸箱从后台出来,才发现,原来是我在亚马逊买的脚架寄到了。
在德国,买了一个富图宝,赶忙在微信里跟富图宝的小伙伴打招呼:“绕了个圈子,在德国,海淘了个国货。”
晚上拿着新脚架和手机出来夜拍,此时又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

希尔塔赫就是德国的深山沟沟,白天都看不到几个人,晚上就更别说了。
简单的拍摄了几张照片,总感觉后脖颈子有点发麻。
雨滴溅得镜头有些模糊,看看天气预报,明天是多云。
还好,不是雨,收起设备,赶紧回屋睡觉。

第二天清晨,靠着热乎乎的暖气,打开窗帘,外面竟然是艳阳高照。脸没洗牙没刷,拿着脚架和手机就出门了。
有了装备,咱就有了嘚瑟的资本,前两天没拍成的慢门,得一次给找补回来。
从城镇广场步行五分钟,就到了金齐希河,金齐希河将小镇以丁字形一分为三,照片中的桥就是分界点。

此时,山腰的浓雾还未散去,就像白色的丝带一样在山间轻舞飞扬,使用慢门拍摄,你能清楚的看清它们的移动轨迹:真是无组织无纪律,乱七八糟!

青山,绿水,小桥,人家。后来看到这样的景色,老妹说,这里是人间仙境,她想在这里买个房子,不走了。妹夫说,就是吃饭,是个问题。

一个人赶回去和大部队吃了早饭,带着人马又杀了个回马枪。希尔塔赫的旅游地图很小很袖珍。而官方推荐的旅游线路也只有一条,就是沿着金齐希河“走过去,走回来,走上去,走下来。”

好在天气好,风景好,最关键的是,人少,心情就好。

其实小镇真的不大,要是腿脚麻利的,从东头走到西头也就是15分钟的样子。但是,心情放松了,脚步自然也就放缓了,就这样走走拍拍,看看景,喂喂鸭,2个小时竟然也觉得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

希尔塔赫靠山,自然这里的人是以伐木为生,如今,过去运送木材的火车站和码头都已经废弃,成了参观景点。

在小镇外围,看着这座城镇,感觉就是在欣赏一幅油画,索性,就将照片后期处理成油画的感觉。

希尔塔赫老城的镇中心只有两条路,这是其中一条,两旁都是一些面向本地居民的店铺,当然,欧洲人很懒的,都没有开门。

沿着坡道一路上山,可以看到小镇的全景,可以看到那栋与其他地方格格不入的白色建筑,就是赫赫有名的汉斯格雅总部,对这个品牌不熟悉?没关系,去搜搜淘宝吧,一个淋浴喷头敢卖到46000元的品牌,就是他家了。什么TOTO,科勒,美标,在汉斯格雅面前,都弱爆了。但你能想象吗?这样一个世界知名品牌,竟然就诞生于这样一个让旅行君晚上一个人出门都感觉怕怕的黑森林小镇?

走了没两分钟,就看到了界标,再往山上走,就出了希尔塔赫的地界。

掉头向下,是希尔塔赫老城的另一条主路,希尔塔赫被称作“德国木筋房博物馆”,也正是由于当地木材业的兴旺,这种结构的木屋才会深受当地人们的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希尔塔赫不仅是汉斯格雅的发祥地,同时也是黑森林蛋糕的发源地。
鉴于今天还有长达将近4个小时的车程,晚上要赶到新天鹅堡,装好车的6人在旅店对面的餐厅打卡一般吃了纯正的黑森林蛋糕之后,就心满意足的告别了这里。
今天的行程是整趟旅途中路途最远,用时最长的一天,从希尔塔赫到施万高,全程267公里。开车要近4个小时。所以,为了不让这一天的行程过于劳累,就在两地折中的地方,选了个城市游览加休息:梅尔斯堡。
梅尔斯堡的名字意味着“湖边的小镇”,他紧挨着博登湖,而湖的南岸,是瑞士,东岸是奥地利。所以,这里也是三国交界的一个地方。
梅尔斯堡最有名的,就是这里的一栋建于公元7世纪的古堡,这个城堡也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堡之一。


本来,对于这个城市,我的计划就是捎带手的看一看,在湖边休息休息,缓解一下司机的疲劳。城堡的票价要近10欧,并不便宜。进还是不进,一直也在犹豫。
但是,当我们的车刚一开进梅尔斯堡的地界儿就突然发现氛围有点诧异,这样一个在德国并非特别著名的小城,竟然让我们光找停车位就找了半个小时--车实在是太多了。下了车,顺着人流往城里走,越走越不对劲,一是感觉人出奇的多,人流拥挤的就像我们春节赶庙会。二是看到很多人都穿着奇装异服,男女老少都见怪不怪。
等走到了山顶,来到城堡门外,看到两位如此装扮的人站在门口,心中还想:“看看人家这个景点,工作人员的装扮都多走心!”

但是等转身一看,发现不对,怎么到处都是这种装扮的人!到售票处问工作人员,才被告知,原来今天当地正在举办中世纪世纪,不论是当地人,还是特意赶来过节的游客,都会打扮成中世纪的样子。
好嘛,我们真是幸运,误打误撞的提前过万圣节了!

古堡里的人们都穿着传统服饰,让我们真的难以分辨哪些是NPC,哪些是游客。这也就给合影造成了难度。为了不对其他游客造成干扰,我们只能在非常确定对方是工作人员的情况下,才鼓起勇气上前求合影。

对于古堡、古装,拍照当然刻意的要追求一点油画风才好。其实油画和摄影很像,都是追求光线的反差来塑造形体。所以,你看到我拍的照片,多是在窗边的人,利用自然光和阴影的对比,能让拍摄对象更突出立体一些。

而在后期的时候,尽量调低饱和度,再加一点点的做旧滤镜,清晰度调低一些,多加一些“朦胧感”,照片就有了油画的效果。

不得不佩服这些老外的情景设计,在我们国内,也经常会有一些复古的表演活动,但是,大多只是徒有其型,而在细节上存在各种漏洞。

但是,在梅尔斯堡遇到的这些NPC,无论是皮匠、木匠、铁匠,他们的穿着、装饰、工具,都让你丝毫找不到任何破绽,呈现在你眼前的,就是一副中世纪的画面。

这位紫衣老人弹奏了一曲非常美妙的音乐,并邀请几位游客参与,在弹奏前,他给参与者简单讲授了舞蹈的要领,就是击掌和转圈,虽然动作简单,但效果却非常好。


使用手机长焦拍摄一幅老人半身像,后期处理成油画效果,画质也就没有那么糟糕。

当然,这些NPC肯定也是有销售任务的,比如老人的脚下就摆着他弹奏的竖琴录制的CD,印象中好像是10欧一张,想想我那坏了好久的CD光驱,忍不住要说,您要是卖MP4版的,估计销量会好很多吧

临近出口,几个男人正在表演比武,说实话,打的的确不怎么样,一惊一乍大呼小叫,但投入绝对是100%。怎么形容呢?如果你看过两个小学生打架,应该就能明白当时现场我的尴尬感受。


出了城堡,已经接近5点,晚上预定的施万高住宿是民宿,到的太晚会被房东责怪的。
路边有家中餐店,中文招牌,中文菜单,点了一盘炒饭,一盘炒粉照顾一下老乡生意。
交钱功夫和老板攀谈:
“老板好气色,哪人啊?”
老板一脸懵。
“会说中文不?”
“no”
“维尔啊由福日吴昂母?”
“越南”
“那你开什么中餐馆?”
“因为这里中国游客多”
“在此谢过!顾得白”
不想错过旅行君的原创推送?
-AND-
旅行君新浪微博:文武搞摄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