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旅行英语汉语
参考消息网11月3日报道俄媒称,俄罗斯首次制定了中级义务教育(五年级以上)汉语教学大纲。计划以此为基础制定全国统一考试,该考试可能于2019年实施。据俄罗斯卫星网11月2日报道,《
参考消息网11月3日报道俄媒称,俄罗斯首次制定了中级义务教育(五年级以上)汉语教学大纲。计划以此为基础制定全国统一考试,该考试可能于2019年实施。
据俄罗斯卫星网11月2日报道,《消息报》援引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汉语教研室副教授奥莉加·马斯洛韦茨的话称:“材料是根据新一代联邦国家教育标准的要求编写的,并且具有与欧洲语言一样的标准相同结构。迄今该科目在俄罗斯没有统一的联邦大纲。仅是有不同地区大学或中学教师自己编写的材料。”
据该报报道称,根据初步方案,初级水平学习汉语的11年级毕业生应能够在正式和非正式交流场景下进行对话;谈论自己、个人的计划、个人的环境;阅读不同体裁的文本;写个人信件并填写表格。
报道称,未来一个月内,俄罗斯全国9个地区将通过考试鉴定,近1000名学生将参加考试。测试结果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学生将会检查他们的知识,测试制定者将会发现大纲哪些内容需要进一步调整。
据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监督局数据,2016-2017年俄罗斯约有1700名中小学生学习汉语。

资料图片:3月2日,在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社会师范大学,两名学生用汉语介绍自己在中国留学的情况。新华社记者 白雪骐 摄
【延伸阅读】新媒称越南掀起汉语学习热:提升文化素养 看好就业前景
参考消息网11月1日报道新媒称,越南掀起汉语学习热,年轻人认为学汉语不仅能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还能使就业前景更为光明。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0月29日报道,河内外贸大学三年级学生何秋美受访时说:“学习汉语非常有趣,因为我可以听懂许多好歌好曲。”
何秋美参加了河内大学孔子学院本月4日、即中秋节当天举行的第二届中文歌唱大赛决赛。这场比赛是本年度河内大学中国文化周暨孔子学院日的压轴大戏,来自河内六所大学中文系的11名决赛选手聚集在河内大学礼堂,生动演绎了一首首中文歌曲,从经典老歌到流行歌曲,现场数百名观众听得连连叫好。
坐在观众席的中文系四年级学生裴清萱说,她从小就喜欢中文歌曲。“汉语发音轻柔,讲求韵律,使中文歌曲听起来更悠扬悦耳。听着听着,感觉犹如一个美好世界浮现眼前。”
裴清萱指出,中文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与中文相关的爱好。“我们因为主修中文,所以懂得欣赏中国电影、实况节目、中文小说等等。我们算很幸运了,可以寓乐于教,不像其他外语学生,他们总是苦苦挣扎,死背硬记词汇。”
主修中文也让裴清萱对未来的出路充满信心。“我们毕业后有很多选择,可以继续深造,选读以中文教课的硕士课程……或是投身职场,因为有很多大型跨国企业属于中资企业,而且汉语的使用在全球十分普及。”
这位女生也希望其母校河内外贸大学多主办与中文相关的活动。她微笑着说:“我们校内的中文系学生和讲师不多,所以没法举办这类比赛。我想我有点嫉妒其他大学例如今天的东道主河内大学。”
担任此次中文歌唱大赛评审之一的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文化参赞彭世团表示,文化交流活动尤其是音乐和歌唱比赛,可充当友谊桥梁,增进中越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他希望未来能主办更多这类活动,促进文化交流。
越南—中国友好协会副主席阮光荣也乐见越南年轻学子热衷于发掘中国文化的魅力,他指出这有助加深两国长久以来保持的友好关系。
除了歌唱比赛,本次中国文化周期间,还举办了汉字听写大赛、硬笔书法比赛、2017快乐学汉语晚会、毛笔书法展示及中国文化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资料图片:一名越南商贩在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的越南商贸城内出售商品(4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2017-11-01 10:47:59)
【延伸阅读】俄专家支招政府迎接中国游客潮:警察学汉语 景点提票价
参考消息网9月19日报道俄罗斯《导报》9月18日刊登题为《游客的教育——汉学家谈中国游客如何助俄改革旅游业》一文,作者为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亚太地区的俄罗斯”项目负责人亚历山大·加布耶夫。文章称,俄罗斯迎来中国游客潮。
文章称,按照俄联邦统计局的数据,近130万名中国人在2016年赴俄旅游。今年上半年,赴俄中国游客的数量已经超过芬兰人:入境55.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1%。客流还将不断壮大。中国中产阶层越来越喜欢出国观光,卢布贬值、航班增加和旅游团免签待遇使俄罗斯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文章称,中国游客大增当然很好。他们会消费,创造工作岗位,增加税收,而且增进对俄了解也有助于为两国民众之间的交流奠定基础,这在俄与西方对抗加深的情况下尤为重要。但除益处之外,中国游客增加也预示着风险,必须清醒地进行评估和尽量将风险最小化。
文章称,俄罗斯热门旅游地区的监管机构和警方急需招募了解中国国情和懂汉语的工作人员,或开展相关培训。
其次,必须减少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游客压力,而不仅仅是为了承受住压力而改善基础设施。例如,中国一边成倍调高一批国家公园的票价,以便控制客流,一边进行旅游基建投资。俄罗斯应整顿国家公园的管理机制,提高票价(对俄公民实施优惠价)。客流的短暂下滑将从门票销售收入的增长中得到部分弥补,但重要的是这能预防对生态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第三,必须采取能提高接待中国游客能力的长期措施。首先要培训懂汉语的导游,用汉语讲解名胜古迹的特点和解释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其次可与中国一些环保基金会合作,在中国国内开展提高民众旅游素养的活动。再者还可在贝加尔湖沿岸打造中俄环保学校,并将其添入两国大学交流项目清单。
整顿俄罗斯旅游业应成为发展中俄关系的优先任务之一。如果中俄官员能齐心协力,两国企业界和社会团体也能积极参与,这方面的工作很快就能得到进步。(编译/朱丽峰)

资料图片: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红场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2017-09-19 00:16:01)
【延伸阅读】法德韩等20国中国文化中心汉语教师来华研修培训
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记者周玮)由文化部外联局和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汉语教师研修班28日在京开班,来自法国、德国、新西兰、毛里求斯、埃及、韩国、泰国等20个国家中国文化中心的24名中高级汉语教师开始了他们为期13天的研修培训。
主办方介绍,本次研修班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专门针对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汉语教学设计的培训项目,以课程学习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设置公开课观摩和课堂讨论环节,为研修学员提供专业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汉语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准。
研修期间,汉语教师还将访问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荣宝斋、798艺术区等文化机构,在老舍茶馆感受老北京民俗,在梨园剧场欣赏京剧以及赴天津体验武术文化等,深度挖掘中华优秀文化内涵。
据了解,教学培训是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除开展大量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交流、思想对话活动外,根据驻在国的实际和当地社会需要,开设语言、中国书画、中国器乐、中华美食等各类中国文化技能培训体验项目,受到驻在国各界人士的欢迎。
(2017-08-28 20:13:17)
【延伸阅读】台媒:加拿大讲汉语人数飙升 已成为该国第三大语言
参考消息网8月7日报道台媒称,加拿大是一个以英法移民为主体的国家,有近八成国民的母语为英语或法语,但是随着其他地区移民的增加,现在使用其他母语的人群比以往更多,其中又以汉语最具优势。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8月7日报道,加拿大统计局调查2016年该国人口语言使用情形,发现母语是普通话的人口有64万,是五年前的2.3倍。讲广东话的人口也有不到60万。母语讲普通话及广东话人数,共123万人。
加拿大统计局资料显示,若把官方语言的英语、法语排除在外,国民的第一大母语是普通话(64.1万人)、第二是广东话(59.5万人)、第三是印度的旁遮普语(56.8万人)、第四是西班牙语(55.3万人)、第五是菲律宾的他加禄语(52.5万人)、第六是阿拉伯语(51.4万人),
值得注意之处,加拿大其他非官方语言当中,意大利语、波兰语、德语、希腊语等,使用人口都在逐渐下降。
(2017-08-07 11:41:41)
【延伸阅读】西班牙卯足劲争取中国游客:讲汉语是标配 就餐时间都精心安排
参考消息网8月3日报道西媒称,一个中国的欧洲旅行团需要在12天内游览将近12个葡萄牙和西班牙城市,时间很短,但是中国游客数量增长迅速且喜欢消费,因此西班牙旅游部门加快了吸引中国游客的步伐。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8月1日报道,西班牙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将西班牙定为旅游目的地,方便了签证发放,至今赴西的中国游客数量已从2.6万人次增加至2016年的37.4万人次,而旅西华侨也自然成为当地受欢迎的导游或旅行社。
中国国际旅游研究院的专家指出,因为缺乏直航和旅游推广,西班牙进入中国旅游市场较晚,但现在希望通过开设新航线和市场促销等活动来弥补失去的时间,吸引中国游客。
报道称,为了迎合中国游客的喜好,西班牙的旅行社精心安排酒店、餐馆和就餐时间。虽然中国并非西班牙旅游市场的主要游客来源,但因为中国游客的消费潜力,他们受到旅游业的欢迎。据统计,中国游客在西班牙旅游时平均消费金额为2593欧元,远远高于英、法、德游客的消费额。
中国游客喜欢购买欧洲时尚产品,因为它们的价格比国内低,同时也是为了带回家作为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西班牙商家深谙此行情,为此配备了足量的会讲汉语的店员。
过去中国游客习惯由导游带着跟大团出行,但是旅行社和业内人士发现,现在他们的旅游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越来越多会说英语的中国年轻游客选择来西班牙自助游,旅游地点和内容也越来越个性化和深入。
报道称,争取中国游客已经成为一种国际现象。旅游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在中国市民中兴起,但是此后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国在2012年成为世界主要出境旅游国家,去年中国出境游游客达到1.35亿人次,大部分人的目的地在亚洲。研究人员强调,中国只有不到10%的人拥有护照,因此那些去欧洲旅游的人大都具有很高的消费能力。(编译/王露)

资料图片: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首府巴塞罗那,著名旅游景点“巴特罗之家”“穿”上“玫瑰盛装”。 新华社记者周喆摄
(2017-08-03 00:14:01)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